• 瀏覽: 81,418
  • 回覆: 161
  • 追帖: 13
+33
引用:
原帖由 joechow1314 於 2008-10-29 01:51 PM 發表

泛民是政棍
保皇黨無恥小人
政府無能
有錢佬為富不仁
中產都話無錢, 窮人更加吾駛講
總之無個好人
香港玩完
窮人無錢, 就要迫使香港納稅人, 去養起來港人士地全家人?

以「民主」為名, 「共產」為實, 點支持?

一個國家, 將人民資源平均分配, 有好多方法

有專權的喝使, 迫人民交出財產, 不交者重罰

有用漂亮哄騙方式, 例如漂漂亮亮地說, 市民應該要幫助低下層, 以政府「福利政策」名堂, 將人民血汗錢, 轉移到窮者身上, 利用人的同情心

試問2者的結果, 有何分別?

垃圾會質疑官員, 同樣市民質疑政棍所作所為



引用:
原帖由 GoGoCat2 於 2008-10-29 02:09 PM 發表

好耐無見過呢一類咁有heart嘅post,

閣下觀點與本人一致,

可惜現在大部份人只會冒目附和,失去自己嘅思考能力,

甚至連討論嘅應有態度都無!
是的, 但我認為假如理性的聲音都被埋沒, 沉默的話

真正的民意就會從此消失

在網上, 就會有假象出現, 以為所有香港人的想法均如此!

因此我贊成大家踴躍發表意見



引用:
原帖由 MissIveniv 於 2008-10-29 01:00 PM 發表

最唔順氣係the fact that 蝗蟲們選班人(政棍)出黎, 冇份夾$養佢地, 就迫納稅人養....唔係要優化中產...但係成日都話"no money no talk" .....中產有份夾$但就係最少say o既.....極無奈.

(謝謝樓上提供人口資料 ...
因此, 我贊成多點理性意見, 令社會不會以為民意就是之前一些不理性聲音, 否則真正的民意就會被埋沒了



引用:
原帖由 sherming 於 2008-10-29 02:33 PM 發表
論人力物力財力, 泛民輸哂, 民意係佢地唯一嘅武器!!!
拉攏市民支持保皇黨比較難, 令市民政治冷感是不錯的選擇!!!
原本不少香港人是比較冷感

可惜不斷看見政棍搞亂香港, 由冷感變成不滿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MissIveniv 於 2008-10-29 02:36 PM 發表

我成日覺得任七招留響金管局係委屈左佢.....佢d人工得雞水咁多(相比其他城市/國家o既金融財長), 仲要俾人咁鬧法, 俾著好多人晨早已經劈砲唔撈, 話知你地班人死啦....佢係有heart先至留響度.....真心為香港o既經濟好....

保守與否, 好多時係要睇下d $係點得番黎, 有起事上黎有無"生命危險"....唔係有一大舊$起勢係咁入市就係好.....好似任七招咁,佢好清楚自己手上o既係打工仔o既血汗$, 一分一毫都唔應該蒸發, 保守d有咩唔妥?....$可以慢慢賺,投資回報亦唔急於一時噃....最緊要穩陣....攪到好似冰島咁就真係冇覺好(目訓)....
...
岩, 我不斷在我帖都有提到: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8254359&page=40

香港金融, 一向跟隨歐、美做法, 點解佢地咁大鑊而香港無乜事?

無先知先覺的話, 做得到咩?

2007年, 佢為香港賺左1000幾億, 點解無人提?

2008年海嘯, 香港唔駛搞到破產, 點解無人分析下?

有d野要用自己腦袋分析, 唔好政棍叫囂下台, 就代表岩晒



引用:
原帖由 GoGoCat2 於 2008-10-29 02:57 PM 發表


所以,可以印證不少政棍,其實都係有私心,對自己有利就大大聲,無著數就唔見人,

引用一樓嘅例子,既然當年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口口聲聲要特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

當推行之後,就算成功與否都應該出黎解解話,

甚至可以話政府推行嘅母語教學與佢地嘅原意有出入,所以先會失敗,但結果呢,就係人影都唔見,當無件事,

呢d人咁無責任心,但一樣可以次次高票連任,原因為何? 咪佢每次出黎都講幾句小班教學,增加佢界別嘅就業機會,反對下老師語文基準試,討好下d選民,咁就可以無驚無險,又過一關!..
無錯, 依家所有的選民, 都是以自己利益為首去投票

亦因為咁, 搞到香港亂晒龍

所以我希望社會 會多點理性聲音出現


其實點解香港的民主進程, 會咁唔健康發展?

我認為是浮雲刻意不去搞「公民意識教育」, 令香港選民每每以個人利益行頭, 搞亂香港

而香港教育界, 就是被「支聯會」支配, 政棍從學生、教師著手洗腦憎恨中共, 個個灌輸偏頗思想, 導致香港今日的混亂狀況

我依然會支持民主, 但依家的「虛偽民主」, 試問點支持得落?

但是, 要先踢走搞亂香港的一干庸官、政棍, 香港才不會從此衰落!

看看現在的政府? 何時真正 正視過民意? 只會屈服於政棍的政治手段! 大加公務員薪酬一項, 已見真章!

[ 本帖最後由 Neo 於 2008-10-29 04:40 P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jason2222 於 2008-10-29 04:24 PM 發表
If neo goes elect for Legislative council, i will vote for you....
at least you are much logical, rational than 99% of our legislative members
過譽了, 我本對政治無興趣

但眼看香港依家的狀況, 不應再任由政棍亂港下去

我認為, 社會必先要有多點 理性聲音, 以平衡依家香港被扭曲的思想

當這樣的民意,能夠引起社會關注時, 就是最大的進步

其後的事, 就再看事態發展吧



引用:
原帖由 彩繪玻璃 於 2008-10-30 01:04 AM 發表

而且都系一句,繳稅未必只有香港人,都有新移民,有些是百萬富翁,有些高薪厚職,包括李嘉誠都是。
這些新移民繳稅足夠養活拎綜援新移民。有貢獻亦有索取,但總體來說,並無虧欠本地居民。總唔可以有貢獻就叫香港本地人,問政府要福利就叫大陸人掛?
繳稅,是我們做市民的義務;照顧有 需要人士,是社會的責任。責任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改善,但絕不可以認為是“入侵”又或者只要有錢人,不要窮人的炎涼心態。..
你的言論很長, 但重點只有一個:
引用:
繳稅,是我們做市民的義務;照顧有 需要人士,是社會的責任。責任具體的操作方法可以改善,但絕不可以認為是“入侵”又或者只要有錢人,不要窮人的炎涼心態。
環顧世界各地, 不論是以何「理由」申請移民外地, 例如, 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等等, (而這個案的情況是以「家屬團聚」為由移民) 外國移民的先決條件大多是:

必須證明你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因此,不一定能為他們申請福利. 並且為他們申請福利甚至可能會影響你本人在該國的滯留資格。』

難道你又可說該國是「不要窮人的炎涼心態」?


難道你又可指責該國必須「照顧有 需要人士,是社會的責任」?


當然你又會反駁, 香港與大陸不是國與國之間, 而是地方與地方之間

但請你別忘記, 香港的稅制, 與國內是分開的, 在這情況下, 內地人申請移民來港定居, 就如外國的「移民」條件相約了

因此, 你的論點, 在香港的情況是難以成立

香港在訂立這「內地人移民來港」的條件上, 已被「莊豐源案」弄至內地人湧來港產子失控 (我之前指出過這個案如何違背「基本法」及「普通法」)

要解決這「綜援訴訟」,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

1) 從新訂定申請家屬來港的香港人, 必須要「必須證明你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

2) 源用1999年「基本法」的釋法

請你想清楚, 一但內地人來港1年人士可領綜緩, 不久就是將其家屬一併申請來港, 因此, 雖然每日來港名額只150人(一年55,000),再以槓桿倍計其父、母、兄弟姊妹... 每年的人數是多少? (當然你又可反駁不一定其他人也申請綜緩, 但誰又可確定將來的事?)

香港實在負擔不起、亦無必要負擔這個額外財政包袱!
引用: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譚惠珠在節目中指出當年起草《基本法》的建議書明確指出如果父母雙方都不是香港居民或香港永久居民、或不是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中國公民,其在香港出生的子女都沒有居港權。

而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在節目亦指出回歸後政府曾修改《入境條例》,並套用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原意,規定父母或其中一方必須為香港居民或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的子女才可享有居港權。

此舉令香港政府有效控制人口和避免有太多人湧來香港。

可是,2001年終審法院在「莊豐源案」中的裁定卻打破了這個堡壘,任何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的子女,不論父母雙方是否香港居民或香港永久居民,都可以根據《基本法》第24條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引用:
原帖由 彩繪玻璃 於 2008-10-30 02:11 PM 發表
我非常同意這句,所以我覺得有錢繳稅,無錢接受政府救助好應該
但最緊要,你點知道文中2位是有能力而唔自食其力的人呢?
我覺得有錢繳稅,無錢接受政府救助好應該

恕我直言, 這與歪理無異!

我之前以指出: 「香港的稅制, 與國內是分開的, 在這情況下, 內地人申請移民來港定居, 就如外國的「移民」條件相約了

香港實在負擔不起、亦無必要負擔這個額外財政包袱!




到底政府錢從何來?

2008年曾俊話預期財赤800億, 衰退期內財赤加劇

每年香港已1000多億支出, 12000億估計玩3-5年度啦

此消(因固定支出財政越少), 彼長(應付來港1年人士領綜援)下

政府無錢, 錢從何來??

答案係: 加稅、擴闊稅基

亦即香港納稅人, 每年為呢班綜援人士, 再比多d血汗錢交稅, 透過政府「綜援政策」, 財富轉移到你認為「有需要人士」綜援人士!!



咁樣, 以「民主」為名, 「共產」為實有何分別?
引用:
一個國家, 將人民資源平均分配, 有好多方法

有專權的喝使, 迫人民交出財產, 不交者重罰

有用漂亮哄騙方式, 例如漂漂亮亮地說, 市民應該要幫助低下層, 以政府「福利政策」名堂, 將人民血汗錢, 轉移到窮者身上, 利用人的同情心

試問2者的結果, 有何分別?
要解決這「綜援訴訟」,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

1) 從新訂定申請家屬來港的香港人, 必須要「必須證明你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

2) 源用1999年「基本法」的釋法 或尋求釋法
引用:
居港權爭議
香港終審法院就「吳嘉玲案」宣判,指出所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均可行使居港權。這判決令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包括私生子女在內。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估計在10年內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這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因此,葉劉淑儀聯同當時的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北京尋求人大釋法。
同年6月,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作出解釋,指出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非婚生子女[來源請求]及出生時父或母仍未成為香港居民的則沒有居港權,而使有權來香港的人數減至20萬[來源請求][2]
[ 本帖最後由 Neo 於 2008-10-30 03:07 PM 編輯 ]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彩繪玻璃 於 2008-10-30 02:58 PM 發表

任何一個社會都是這樣,有錢人會分一部分的錢給窮人使用。這也是社會,政府存在的意義,每個人的錢都自己用,還形成一個社會嗎?
加拿大的稅收更高,窮人的福利更好,但無人會因為一個社會的福利太好而覺得是一個失敗的社會。貧富相差懸殊亦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財政赤字並不是因為新移民的綜援金過多造成。大部分綜援金的領取人是老人,殘障人士以及小朋友。
我唔知道每年增加20000人出自何處
但香港各大中資銀行的中高層,好多來自大陸,人工都以10萬計。各大跨國企業,有不少來自內地的員工,他們一樣要繳稅。而且一些國內的藝人,模特,都一樣為香港繳稅。還有好多商人,包括李嘉誠,壹周刊的老闆,都屬新移民,繳稅一定多過小市民多多倍。而且星展銀行統計過,香港有二十幾萬的新移民百萬富翁(具體數字我唔記得),而且其中好高的百分比是來港之後累計的財富。你可以話,這些是個別的例子,但事實上這群人並不在少數。是否覆蓋到,無明確的數據我回答唔到
如果只有有錢的人可以移民,無錢就唔得,就算你同意,好多娶左大陸太太但低收入的男士們一定不會同意。而且,一個人來左之後,有點樣的機遇,不得而知。要申請綜援,還是飛黃騰達,無人會知。又點可以一概拒之門外呢? ...
我已經答左你:

1) 你的論調「照顧有 需要人士,是社會的責任」並不合於來港1年要求領綜援的人士 (新移民)

2) 外國福利政策, 必須要有高稅率30-50%維持, 因此並不適合香港

3) 無人說過財赤因 新移民的綜援金過多造成, 我指出香港無必要負擔這額外財政包袱, 勿混淆視聽

4) 來港合資格人士, 已同時享用香港現有的福利, 例如政府醫療、在港9年免費教育等等, 勿再混淆視聽




我一再強調, 香港無必要負擔這額外「1年來港人士綜援」財政包袱

要解決這「綜援訴訟」,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

1) 從新訂定申請家屬來港的香港人, 必須要「必須證明你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

2) 源用1999年「基本法」的釋法 或尋求釋法
引用:
居港權爭議
香港終審法院就「吳嘉玲案」宣判,指出所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均可行使居港權。這判決令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包括私生子女在內。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估計在10年內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這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因此,葉劉淑儀聯同當時的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北京尋求人大釋法。
同年6月,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作出解釋,指出只有香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婚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權,非婚生子女[來源請求]及出生時父或母仍未成為香港居民的則沒有居港權,而使有權來香港的人數減至20萬[來源請求][2]



引用:
原帖由 MissIveniv 於 2008-10-30 10:38 AM 發表
我想提出一點, "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其實唔一定要金山銀山好有米....只要o個個人有份工, 有地方住, 交得起租養得起家人一日三餐, 其實已經合符條件,我唔覺得係苛刻....(當然佢地想q埋雙手唔駛做有$收有屋住有人養的話呢個條件就梗係苛刻).....我相信有心有力一定可以搵到三餐,香港人大把人係咁,兩公婆正職兼職, 兩個人養自己同d細路....d 內地落黎o既人要做香港人?問下自己可唔可以好似上述所講o既local人咁捱得先?.....

移民美國o既中國人,大把要去china town度捱, 洗碗打雜咩野都要做....都係搵夠自己食, 先至可以留響o個邊....好歹都叫做有勞動為社會出點力....

班內地人自己生活都未顧掂, 憑咩講要一家團聚? 佢地如何講服香港市民佢地成家人會同我地為香港社會一齊捱?.... ...
環顧其他國家對「新移民」政策, 也是採用必須證明你無需公共基金的幫助也能承擔他們的生活費用。因此,不一定能為他們申請福利. 並且為他們申請福利甚至可能會影響你本人在該國的滯留資格。』

若香港打破呢個局面, 要求港府支付來港1年人士綜援費, 由於是以槓桿原理計算 (綜援人士申請其他家屬來港), 那麼, 就只會有2個結果:

1) 稅基不變下, 加速香港宣佈破產

2) 大幅加稅, 以應付這筆額外開支

2者都將有機會弄至民不聊生, 日日遊行反政府將無日無之





香港已漸失優勢, 包括金融地位, 試問一眾反共思想人士、政棍, 你仲想反乜呢? 唉...

請理性的香港人, 將視野、眼光, 放遠點吧

http://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70&kindid=1850&docid=100784836&mdate=1030161416

普京將同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討論世界金融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30 16:14:15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俄羅斯政府新聞局宣布,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將參加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會議期間將討論克服世界金融危機的問題。

  俄新網報道,政府公告稱:“在會晤中計劃研究成員國社會經濟和人文合作問題、繼續完善8月28日在杜尚別召開的峰會確定的行動。由於世界金融危機,還將特別關注協調上合組織成員國行動的可能性。”



引用:
原帖由 tinlong22 於 2008-10-30 07:41 PM 發表
講起就火滾...
個陣都唔知邊個阻止釋法
攪到今時今日..
引用:
,梁愛詩香港政府可要求終審法院就「莊豐源案」提出翻案、修改《基本法》或再次尋求人大釋法[47],令父母或其中一方必須為香港居民或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公民,其在香港出生的子女才可享有居港權。
引用:
甘浩望神父的支持下繼續挑戰香港政府,並在離立法會大樓不遠的遮打花園靜坐抗議達三年之久。期間,他們在遮打花園露宿,被反對他們的人指責為破壞中環(香港的金融區)的市容,而且在未經許可下在遮打花園靜坐抗議和做剛剛提到的事情等同擅自佔用公眾場所,觸犯了《公安條例》。可是政府或警方遲遲未有行動。
引用:
關注者包括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於CCPR/C/SR.2351於第70段內,委員會主席表示繼續關注過去人大釋法違反公約第14條[23],香港人權監察[24]及香港民主黨[25]等。

另外,亦有不少評論指人大有權解釋基本法,以人大權威無上為由反駁上述人權侵犯之指控。
引用:
    * 湯家驊引用《論立法解釋》[19]「筆者認為不能公開允許和提倡以解釋法律來代替修改法律,否則會對法制的權威和統一產生不利影響。」[20]
引用: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指出,無論人大釋法,中國孕婦政策,人口政策,新移民政策,其實都是以錢做籍口,以財政壓力製造
引用: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亦曾在《明報》評論中指出解決出生率偏低和人口老化的問題不能單靠中國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因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已發展國家或地區會用吸引外地孕婦前來產子的方法來增加勞動力[53]。
引用:
公民黨(前身「四十五條關注組」 ) 煽動港人反釋法, 吳靄儀聲稱, 『 釋法令《基本法》變成任人演繹的法律, 使中央可將內地法律應用在香港政改上, 變成「一國一制」』
這些毫無根據、危言聳聽的言論, 恐嚇香港人, 當日莊豐源案, 不單「違憲」, 更違背「普通法」的「引遵循先例」原則, 正就是煽動「反釋法」的惡果

到底是誰出賣港人利益?



引用:
原帖由 大司馬 於 2008-10-24 04:55 PM 發表
政棍亂港 而家仲要加多隻癲狗玩文革式民主

香港得四千幾億財政儲備, 從今年開始要財赤, 頂得幾多年?

呢幾年都唔使旨意有乜賣地收入、物業厘印收入、股票交易厘印收入:smile_ ...
今次金融海嘯, 較以往金融風暴殺傷力高

財赤情況肯定會比以往更利害

若沒有2003年CEPA與“港澳自由行”開始實施, 香港死得啦
引用:
年度    財政表現 97/98年度 +868.66億
 98/99年度 -232.41億
 99/00年度 +99.52億
 00/01年度 -78.33億
 01/02年度 -633.31億
 02/03年度 -616.88億
 03/04年度 -401.28億
 04/05年度 +214億
 05/06年度 +140億
 06/07年度 +586億
 07/08年度 +1,236億
**08/09年度預計盈餘約75億,但因全球金融風暴,實際可能出現龐大赤字。
http://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70&kindid=1850&docid=100784836&mdate=1030161416

曾俊華:明年香港經濟將會相當困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30 16:24:33                           

 曾俊華稱:金融海嘯已經令到香港金融環節的增長動力大幅減慢,加上環球經濟前景轉差和資產價格下挫,對消費需求和投資意欲都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近月香港的出口表現已經進一步轉弱,而美元近期轉?亦不利香港的出口競爭力。加上零售量的增長放緩,而各服務行業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這些因素會顯著地影響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

  在週邊嚴峻環境下,曾俊華相信內地經濟增長動力亦會減慢,但內地經濟的基本面仍然保持良好,內部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加上近月內地的通脹下降,為內地刺激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內地已經三次減息和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並在近兩個星期推出一連串促進經濟增長、協助出口及中小企業以及穩定金融和房地產市場等的措施,相信會有一定的成效。內地作為香港的龐大腹地會繼續為香港的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援。

[ 本帖最後由 Neo 於 2008-10-30 09:37 PM 編輯 ]



[隱藏]
這篇文章, 比大家參考思考..............

黎熙元:五十年不變與香港的未來
http://news.sina.com.cn/c/2007-02-10/125712283349.shtml
2007年02月10日12:57


財經時報
  我們多次講過,我們政府l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
  1984年6月23日,鄧小平在分別會見香港知名人士的談話中說。
  黎熙元
  1980年初,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針對港、澳、台主權和治權的處理問題提出“一國兩制”的政策框架。鄧小平同志在不同場合談及港澳回歸問題時對這一政策框架做出了進一步的闡釋。
  中國政府對港澳臺的政策被社會輿論簡化為兩句容易記憶的話“‘一國兩制,’50年不變”。不久,結合香港當時的社會狀況,鄧小平關於“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更被世俗化(或口語化)地演繹為“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對香港而言,“一國兩制”政策的核心思想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中國內地實行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現行制度不會在回歸後推行至香港;二 是回歸前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和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在回歸後保持不變;法律基本不變;三是回歸前香港法律當中含有英殖民地色彩的、抵觸《基本法》、或由於實 際情況變化已不再適用的法律應該刪除或修改。由是觀之,“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只是形象地、因而也只是局部地描述出經濟、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的政 策思想,其內涵比“一國兩制”狹窄得多。但是“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對香港人來說簡單、易懂易記,因此被廣泛傳播、深入人心,在回歸前後甚至變成一種 特別的表達句式,市井坊間常聽見例如“茶照飲”、“主照信”之類的語法同構詞句。
  “不變”的制度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自行制定經濟政策、財政預算,發行可自由兌換的港幣,保持低稅制,保持自由經濟制度。自 1996-2005年間香港商品整體出口貨值增長176%,其國際商品貿易排名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中國內地和日本;服務貿易淨額(包括運輸、旅遊和金融服 務)增長242%;旅遊業收益增長121%。外國公司駐香港的總部和辦事機構總數增長164%。1997年港元曾受到外國基金阻擊,但最終也能夠獨自化解 危機,而付出的代價也在其後幾年的經濟復蘇中得到彌補,港元的地位和港元匯率得以維持。美國傳統基金會2000年的一項研究把香港評為經濟最自由的地區, 也是銀行業營商環境最自由的地區之一。至2000年底,香港有154家掛牌銀行,48家有限制牌照銀行和61家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118家來自40多 個國家的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這些銀行中,約有80家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以2000年不變價計,1996年香港GDP為 11,569.23億港元,人均GDP 為179,772港元,2005年指標數值分別變化為16,199.84和233,565港元,十年間分別增長140%和130%。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 香港在1998-2003年間有五個年份出現GDP負增長,但2004-2006年出現較大升幅。香港作為自由經濟制度下獨立經濟體,其經濟實力不斷增 強。
  自回歸以來,香港人已經成功地選出兩屆立法會和區議會,2004年立法會選舉選民投票率比2000年上升約12%,顯示出香港市民對政治和特區事務的參與熱情提高。
  在香港報刊的評論中,回歸並沒有使香港人的生活方式發生顯著變化,投機心態依然如故,跑馬、彩票、股市一直如火如荼吸引大量市民,即使在金融風 暴之後遭受重創的樓市,不少市民也依然願意收拾心情重整投資策略。香港人愛吃,一年一度由生產商舉行的美食博覽會、由旅遊發展局舉行的香港美食節都熱鬧非 凡,茶樓食肆長年興旺。由是觀之,“馬照跑,股照炒”當無疑問,而香港人是不是特別愛跳舞就不得而知,聯想香港的流行文化和影、視、歌、印刷等近年來迅速 發展的文化產業,把“舞照跳”理解為“歌舞昇平”可能更加貼切。
  “變”的社會
  經濟社會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三不變”並不意味著香港在回歸之後一直原地踏步,相反,無論是本地人或外來人,都很容易感受到十年來香港的 變化發展。1997年末香港遭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其後5年本地經濟泡沫破滅、世界商品市場不景使香港經濟陷入蕭條。面對困境香港政府同時向內、向外尋求 發展。2003年CEPA與“港澳自由行”開始實施,參加“自由行”的內地遊客帶來可觀的消費,香港企業在內地發展擁有更大自由、更少制度和資本的限制, 香港經濟迅速復蘇,2005、2006年GDP的增長率對都高於7%。為著提升本地產業水準,自2000年起香港各界投資於研究發展的資金和人力逐步增 加,四年間兩項指標分別增長153%和192%。
  發展與變化不僅發生於經濟領域,也發生於政治和社會領域。2002年香港政府實施政府高級官員問責制,通過高級官員的政治任命方式來提高政府部 門的行政效率和官員的責任心。2003年香港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禽流感和SARS相繼襲擊香港,對公共衛生、公眾健康和公眾信心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但政府及時採取了應對措施、醫護人員表現出高度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香港公眾和病人家屬也表現充分合作和理解,香港得以度過危機。而香港對重大傳染病的 控制和通報方式,已成為很多其他城市對抗傳染病全球擴散的重要參考模式。
  縱觀香港回歸十年,不變的制度內在於變化的社會形勢,反過來變化的社會形勢也或多或少地、無聲地推動制度轉變。“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所代 表的“五十年不變”是鄧小平和中央政府在1980年代初針對當時許多香港人害怕回歸之後在中央政府的干預下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存環境會發生變化的心態而做 出的承諾,也是中央處理與香港關係的基本策略。
  “變”與“不變”的迷思
  有趣的是,“變”與“不變”反而變成了香港人的“迷思”(myth),十年間圍繞“變”與“不變”爭論不休。最早的爭論發生在 1998-2000年關於港元聯繫匯率制度的廢存。聯匯制自1982年實施以來國際市場評價很高,但在1997年卻成為港元遭受金融投機者攻擊的動因,而 香港本地產業則要花多年時間來消化捍衛港元匯率所付出的(幣值、利率偏高)代價。去年這一討論再次提出,原因是香港經濟不再以美國馬首是瞻,反而越來越與 內地經濟融為一體。路透社專欄文章(2006年5月23日)指出:“2004年,港元與美元利率走勢第一次背道而馳。美國連連升息後,香港貨幣市場的存貸 款利率不但沒有上浮,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大量資金湧入香港,期待人民幣升值,使得銀行體系資金猛然上升,利率下降。” 為此香港特首曾蔭權提出,待人民幣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之後,港幣匯率可能最終與人民幣掛鈎。
  第二個重要爭論圍繞香港政府一貫推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是否應該繼續貫徹,低稅制是否應該繼續維持。香港房地產市場畸形發展,已成為經營高成 本的主要原因;科技研究和開發能力弱,技術產品生產發展動力不足;稅基狹窄影響公共財政能力,進而影響公共福利的投入和對科技行業發展的推動力度,等等。 諸多回歸前已累積下來的經濟結構性弊端在“不干預”的政策框架下不能得到及時矯正,繼續成為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香港一般輿論一方面抨擊政府應變不 力,另一方面又反對改革稅制及“不干預”政策。
  第三個重要爭論圍繞特首選舉的方式能不能在2007年改為普選。且不談政治人和政團之間的權力競爭,就以香港民間對這一辯論的態度來看,支持2007年就改制為普選的在2003-2004年香港經濟蕭條期間呼聲最高,2005年之後經濟復蘇,爭論減少。
  上面三個最重要的辯論主題都涉及到香港回歸前的制度設置。1980年代基於“不變”的策略,這些制度在香港《基本法》中肯定地予以保留,並對修 改的可能方式也做出了一些最基本規定。在“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的“不變”表像背後,更需要重視和反思的是原有制度的“變”與“不變”。從中央政府的 策略框架來看,“變”與“不變”是香港人自己的選擇。從香港本地來看,“變”與“不變”混合了很多對過去歲月的情結、對現在變化的即興反應以及對將來的疑 惑。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張炳良撰文認為香港人“貪戀前朝”,同時對回歸後香港的整體發展方向缺乏深層宏觀的前瞻性思考。其批評可謂切中要害。本質上說,香港 回歸最根本之“變”就是:從今(1997年7月)以後自己的未來要靠自己來籌畫。過去香港人已經習慣於做只顧低頭點算眼前利益的商人,今後可能需要做一回 “哲學家”了。(黎熙元: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