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464
  • 回覆: 15
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出事,瑞士央行介入,催促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收購瑞信。瑞銀在沒有辦法做詳細帳目審查的情況下,自然要開出狠辣條件,只肯發行價值30億瑞郎(約32.5億美元)新股去收購瑞信所有股份。另外,又要瑞士央行擔保90億瑞郎作收購瑞信的損失擔保,和提供瑞銀1000億美元的流動性。這還不止,瑞士央行將瑞信發行的額外一級債券(AT1)全部減記,變成一文不值。瑞銀在本周一開市之前簽約收購瑞信。

外界認為,瑞銀獲得一個好交易,瑞信由於管理不善,就只能夠以一個茶渣價賤賣。更慘的是,瑞信AT1債券的持有人,投資一夜歸零。有個私人銀行家朋友告訴我,客戶買債券的時候,只看着那7、8厘的回報,根本就沒想過會有全面變零的風險。

一般而言,公司執笠會先償付予債券持有人,最後才給股東。事後,瑞信的債券持有人憤怒聲討。為甚麼瑞士央行的決策者,要選擇將AT1債券歸零呢?

理由很簡單,這樣做可以讓被收購的瑞信減債160億瑞郎,減輕收購方瑞銀的負擔,以提高這個交易的吸引力,所以要債券持有人犧牲。這是一個瑞士政府的武斷(arbitrary)選擇,並無甚麼理念支撐。

美國政府亦作了另外的武斷選擇。美國政府初時選擇不拯救標誌銀行和矽谷銀行,但到了第一共和銀行出事的時候,就牽頭組織11家大銀行存入300億美元給第一共和銀行,聯儲局又向第一共和銀行提供200至1000億美元的流動性,令第一共和銀行免於像標誌銀行和矽谷銀行般倒閉。

英國溫切斯特大學銀行與經濟學教授、「量化寬鬆」這個概念的提出者理查德.沃納說,聯儲局是完全有能力拯救這兩間銀行的,而聯儲局是有意不去救的。原因是矽谷銀行和標誌銀行涉及大量的虛擬貨幣業務,而虛擬貨幣正正是在挑戰聯儲局權威。聯儲局當然沒有興趣去救這兩間銀行。

這些金融災難故事告訴大家,第一,央行權力很大,可以決定救誰和不救誰。第二,其決定比較難以觸摸,有投資者會因此而受損。第三,不要以為債券比股票安全,瑞信事件表明,債券也可能會歸零。在美國瘋狂印錢的時代,金融風險在不斷疊加。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417/20230322/1021061/專欄-盧永雄-看看有形之手選擇救誰-巴士的點評
 
瑞士央行將瑞信發行的額外一級債券(AT1)全部減記,變成一文不值。
玩一場左手交右手的遊戲, 就可以合法地把持有債券的人的錢袋袋平安! 
過去瑞信是首屈一指的環球銀行,總部設於蘇黎世, 總資產規模相當於當年雷曼兄弟的兩倍以上, 這麼大的市值話倒就倒, 真是匪夷所思!



有形之手當然選擇救對自身有利益的銀行。
而 那些外資存戶佔多的就由它吧!
這才是資產轉移的高

[ 本帖最後由 劉婕 於 2023-3-22 10:19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2 10:08 發表

有形之手當然選擇救對自身有利益的銀行。
而 那些外資存戶佔多的就由它吧!
這才是資產轉移的高
救了外資存戶,他們為了避險還是會將資金搬走,壯大別人;運用央行權力,選擇性救助,又為自己減債,做法相當陰損!人在做,天在看,西方必定為此付出沉重信用代價。



引用:
原帖由 奇想二三 於 2023-3-22 21:41 發表

救了外資存戶,他們為了避險還是會將資金搬走,壯大別人;運用央行權力,選擇性救助,又為自己減債,做法相當陰損!人在做,天在看,西方必定為此付出沉重信用代價。
白面老做事一向陰損, 否則不會在近代挑動了那麼多場戰爭!



[隱藏]
即係話政府嘅失誤要人民埋單, 呢D係政府監管不力或者當初埋下嘅炸單, 只係睇邊個唔好彩任內發生當災.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3 09:21 發表

白面老做事一向陰損, 否則不會在近代挑動了那麼多場戰爭!
其實呢單嘢點我唔明?



引用:
原帖由 dlive 於 2023-3-24 11:38 發表

其實呢單嘢點我唔明?
回顧2008年雷曼事件就會看到端倪, 美國人每隔十年八年, 就會搞一單大企業倒閉, 說是企業高層監管不力, 但又沒有人要孭鑊, 小投資者的血汗錢就被蒸發掉, 其實是尾國佬養肥啲羊後, 剪羊毛的陰損手段。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4 11:43 發表

回顧2008年雷曼事件就會看到端倪, 美國人每隔十年八年, 就會搞一單大企業倒閉, 說是企業高層監管不力, 但又沒有人要孭鑊, 小投資者的血汗錢就被蒸發掉, 其實是尾國佬養肥啲羊後, 剪羊毛的陰損手段。
咁衰㗎,咁呢次瑞信嗰啲嘢,會唔會影響好多銀行都係咁?



引用:
原帖由 dlive 於 2023-3-24 11:46 發表

咁衰㗎,咁呢次瑞信嗰啲嘢,會唔會影響好多銀行都係咁?
先是美國矽谷銀行出事, 繼而到英國矽谷銀行隨後, 再到瑞士信貸銀行被接管, 瑞士金管局把AT1的債券歸零, 但瑞信原本的市值是雷曼的兩倍咁大。可想而知不是監管不力咁簡單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4 13:54 發表

先是美國矽谷銀行出事, 繼而到英國矽谷銀行隨後, 再到瑞士信貸銀行被接管, 瑞士金管局把AT1的債券歸零, 但瑞信原本的市值是雷曼的兩倍咁大。可想而知不是監管不力咁簡單
瑞信比雷曼大兩倍,咁損失幾悲慘重,香港怕唔怕牽涉到?



引用:
原帖由 dlive 於 2023-3-24 13:56 發表

瑞信比雷曼大兩倍,咁損失幾悲慘重,香港怕唔怕牽涉到?
瑞信在香港只是做下牛熊証, 窩輪等衍生工具, 買它的債券大有人在, 今次損失慘重!
不似上次雷曼倒閉, 它委託中銀香港轉售的迷你債券, 最終由中銀香港食死貓負責賠償, 當年毒傳媒和犯民議員教路小投資者 可向中銀索償, 最終得逞!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4 14:06 發表

瑞信在香港只是做下牛熊証, 窩輪等衍生工具, 買它的債券大有人在, 今次損失慘重!
不似上次雷曼倒閉, 它委託中銀香港轉售的迷你債券, 最終由中銀香港食死貓負責賠償, 當年毒傳媒和犯民議員教路小投資者 可向中銀索償, 最終得逞!
上次雷曼係中銀孭咗鑊,可能經過上次嘅事,依家啲人唔搞咁多嘢冇買外國債券。



引用:
原帖由 dlive 於 2023-3-24 14:13 發表

上次雷曼係中銀孭咗鑊,可能經過上次嘅事,依家啲人唔搞咁多嘢冇買外國債券。
笨過就會變精, 中資銀行現在十分穩健, 做人民幣, 外幣交易, 定期, 股票買賣和樓宇按揭!
其他涉高風險的都會審慎通過嚴格篩選。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4 14:20 發表

笨過就會變精, 中資銀行現在十分穩健, 做人民幣, 外幣交易, 定期, 股票買賣和樓宇按揭!
其他涉高風險的都會審慎通過嚴格篩選。
明白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3-3-24 14:06 發表

瑞信在香港只是做下牛熊証, 窩輪等衍生工具, 買它的債券大有人在, 今次損失慘重!
不似上次雷曼倒閉, 它委託中銀香港轉售的迷你債券, 最終由中銀香港食死貓負責賠償, 當年毒傳媒和犯民議員教路小投資者 可向中銀索償, 最終得逞!
但中銀賺左信譽wow.
知道中銀唔會走數同埋係國家銀號,我主要的定期股票都放起中銀,雖然定期息低股票買賣手續費高,但客仔就係求個安心ma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