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矽谷銀行經歷了破產事件,有人說其暗示了金融風暴的到來。大型銀行的倒閉使得整個金融界都深受影響,這種惶恐不安的局面也四處流溢,並漫延到了歐洲。
前些天,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瀕臨破產的消息一出,便引起了軒然大波,股票更是暴跌。因此不少的人預測瑞士信貸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矽谷銀行。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破產危機"的不良局面
據相關數據顯示,上一年第四季度,瑞信銀行凈營收為30.6億瑞士法郎,歸屬於股東的凈虧損為13.93億瑞士法郎。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瑞士信貸的發展遭受重創,銀行的發展嚴重滯后,陷入了"破產危機"的不良局面。總的來說,瑞士信貸目前的處境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則會滿盤皆輸。
對於瑞士信貸突然爆出"黑天鵝",股價出現了大規模的跌落這一事實,也是有其原因所在的。據相關報道可知,作為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多年來一直是歐洲銀行業問題最多的一家銀行。
近年受一系列醜聞困擾,公司名聲受損、拖累業績。儘管瑞士信貸用現金回購部分債務,並且對公司進行重組,但是這一系列的方式對於緩解市場情緒來說並沒有起到明顯的效果。
對於這一事實,引用專業人士的話則可以更好加以概括。IG分析師Chris Beauchamp表示:“一場始於美國的地區性銀行業危機突然演變成了歐洲危機”。
中國客戶放棄瑞士銀行的前因後果
在金融方面,說起中國與瑞士的關係,大部分人可能會先入為主的認為並不是十分密切。
近年來受世界局勢的影響,瑞士信貸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由於瑞士信貸近年來飽受稅收、反洗錢和監管壓力,讓更多的中國客戶看到了瑞士信貸的潛在危機,導致大部分中國客戶放棄瑞士銀行的結局。
大部分中國客戶會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對財富安全存在擔憂的情緒,另一方面是瑞士信貸的業內信譽度以及權威度的下降,其銀行的不穩定發展使原本謹慎的中國客戶更加堅定了放棄瑞士信貸的想法。
對於大多數中國客戶來說,獲取其他的更為可靠的境外貸款渠道更有利於穩中求勝,降低自身風險。
我們都知道瑞士一直是一個中立國,而這次危險的發生,使其立場發生了一點改變。俄烏衝突爆發后,瑞士改變了中立立場,參與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對其存在於瑞士的資金進行凍結。
然而這次瑞士信貸發生危機,不免會對中國在瑞士的資金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部分中國客戶放棄瑞士銀行有一定的道理。
想借中國力量的潛在目的
在面臨巨大的金融危機時,瑞士作為不變的中立國。通過改變自身的立場,同中國進行交流,試圖通過中國這個跳板來緩解一定的壓力。並且瑞士官員主動找到華春瑩,想讓中國幫幫忙。
對於瑞士官員聯繫中國外交部的相關人員,是想在貿易和外交方面同中國聯繫起來,提高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外資的能力,進而更好地抵禦這次危機。
從這些事例也不難看出其次瑞士信貸的問題給瑞士乃至歐洲帶來了十分棘手的局面。但俄羅斯的資金被凍結已是前車之鑒,中國在這方面也會更加謹慎。
解鈴還須繫鈴人,瑞士信貸自身產生的問題需要自身去加以改善,想靠中國力量來解決這次危機,無疑是不現實的。想借中國的力量,這不僅涉及金融、貿易問題,還涉及經濟、信譽問題。對於中瑞兩方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仔細考量。
結語
瑞士信貸的危機,側面說明了美國乃至歐洲都將面臨市場金融風險。從美國矽谷銀行的倒閉到瑞士瑞士信貸陷入破產危機,使人們不得不擔心信貸銀行的發展狀況。
對於瑞士官員想通過中國來緩解危機問題,減輕負擔這一目的,中國持有謹慎態度也是十分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