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602
  • 分享: 1
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香港志/政治/AO與160年前的官學生

10月7日是今年申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主任職位(Administrative Officer, 簡稱AO)的截止日子,AO屬於公務員職位,在通過首三年的試用期後,可轉為長期聘用條款受聘,所以被稱為「鐵飯碗」;今年AO起薪點為每個月57,395港元,加上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只要有一級或二級榮譽畢業,便可申請,所以又被視為「筍工」;鑑於薪金豐厚,加上以往出現不少AO出身的政策局局長、秘書長、署長等首長級官員,因此每年都有不少在本地和身居海外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投考AO職位,希望能成功獲聘,成爲香港公務員中的精英。
AO的前身是1862年開始在香港實施的官學生制度(Cadet System),通過考試招聘官學生(Cadet Officer,後稱政務官)並委派到香港。官學生制度最初的目的是訓練通曉中文的管治人材,獲聘官學生需完成兩年的中文訓練。每位官學生在首兩年受訓期間,會獲得每年200英鎊的薪金,並配備公帑支付的宿舍、導師和課本。他們於完成兩年的中文訓練後,便擔任翻譯官。在成功擔任兩年翻譯官後,每年年薪將上升至500英鎊。三年後,可以獲得受英國殖民地部大臣批准在香港政府公務員體系中擢升更高職位的資格。 
昔日官學生和今日AO的投考條件有所差異。根據1861年10月12日《香港政府憲報》刊登聘請官學生的公告所示,投考者年齡需介乎20至23歲,須獲英國殖民地部大臣推薦才能應考,申請者不一定需要懂得中文,但要通過具高度競爭性的考試項目,以確認入選者有掌握中文新語言的能力。

1861年官學生的考試共有九個項目:
一、    書法及拼寫法
二、    算術(加、減、乘和除法)
三、    拉丁文和另外一種外語
四、    英文作文包括速記
五、    純數學及應用數學
六、    歷史及地理
七、    憲法和國際法
八、    自然科學
九、    以上第3項以外的另外兩種外語,包括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
根據1861年的規定,如果考生不能通過上述第一和第二項考試卷目,將不能繼續餘下的考試。考生亦必須通過上述第三和第四項考試卷目,以及第五至第九項其中兩項考試卷目。有趣的是,如果考生決定進行第九項考試卷目的話,他可以選擇應考第五至第九項所有五項考試卷目,而不是其中四項﹗簡言之,如果可以通過上述九項的考試卷目,這位入選的官學生,一定是十分出色的語言、科學、歷史地理和法律人材。有這樣的才能,在抵達香港後專注兩年時間去學習中文,自然應付自如!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記述,1862年9月,香港首批官學生迪恩(Walter Meredith Deane)、史密斯(Cecil Clementi Smith)和杜老誌(Malcolm Struan Tonnochy)抵港,於中央書院(即今皇仁書院)接受中文訓練。
1862年至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前,接受官學生制度培訓出來和正在培訓中的香港公務員有83人,不少都出任政府高官甚至總督級職位,如上述的史密斯後來擔任海峽殖民地(今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總督;港督三位,包括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金文泰(Cecil Clementi)和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作為港府「第二把手」的輔政司有六位︰駱克(Stewart Lockhart)、梅含理、史密夫(Norman Smith)、麥道高(David MacDougall)、白嘉時(Claude Burgess)和戴斯德(Edmund Teesdale)。  
港督梅含理、金文泰和葛量洪均是官學生。(圖片來源:立法會網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男性壟斷官學生職位的情況被逐步打破。1948年3月,徐家祥被委任為首位華人官學生。同年,港府委任首名女官學生歐露芙(Bridget O’Rorke)。1960年3月,官學生改稱為政務官這一現代名稱。1961年10月,周雪瑩獲委任為首名華人女政務官。



作者:蔡思行(執行總編輯)
上載日期:2022年9月29日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