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7,516
  • 回覆: 12
+2
發現一個反常現象,明明現今中歐關係很平淡,德國什麼的還叫囂著要「降低對華依賴」,但2022年歐洲企業卻在大幅增加對華投資。

商務部公佈的一個數據,今年1~7月,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外資投資大幅增長33%(去年同期只有10.7%),其中主要貢獻就來自歐洲。

來看一些具體例子:

歐洲巨頭巴斯夫,計劃在2030年前針對湛江基地投資687億人民幣;

德國默克集團拿出1.1億美元,投資無錫一次性技術產品生產設施,另拿出10億RMB投資半導體基地;

歐洲空客投資60億RMB,七月已在成都動工;

德國汽車零配件廠商採埃孚於8月開始擴建上海、張家港的生產基地;

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路易達孚、西班牙最大機械設備製造商達諾巴特、歐萊雅、聯合利華等都紛紛擴大了對華投資。

除了這些外,寶馬、大眾等企業也要擴大在華生產,限於篇幅,就不將所有案例一一列舉。

這裡有兩個問題,

歐洲製造業為什麼出逃?

這個問題在早前其實已解說過,那便是能源問題。

在俄烏衝突剛發生那會兒,當很多人都在關心歐洲人過冬取暖難時,作者指出過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沒了俄羅斯天然氣,歐洲人完全可以用燒煤、燒材等多種方式替代,早年歐洲沒用俄羅斯能源,歐洲人的冬天也過得挺好。

俄烏衝突,真正對歐洲造成致命威脅的,是失去廉價能源支撐的歐洲產業出逃。

現代工業都是需要天量能源支撐的,俄烏衝突導致的俄西決裂,直接讓歐洲能源價格上漲了一二十倍,並且還未見頂,這對歐洲工業就非常要命。

舉兩個例子來看。

前不久,意大利南部一企業主曬出了自己的能源賬單,2021年7月只花費了12萬歐元,但2022年7月卻高達97.9萬歐元,這種差距可想而知。

8月,德國生產電解鋁的成本達到了4200美元/噸,而當時的鋁期貨價格只有2300美元/噸,光是能源成本就達到了市場售價的近2倍,加上其它成本,這還怎麼玩?

對一些歐洲製造業來說,要麼關閉生產線死掉算了,要麼出逃尋找生機。

如果歐洲不能快速解決問題,這對歐洲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10多天前,40位歐洲有色金屬企業CEO向馮德萊恩寫聯名信,指出如果能源價格繼續惡化,歐洲產業將全面遷出,歐洲將失去原材料供應能力,最終永久失去工業化能力。

為什麼中國是首選地?

要知道,製造業不是隨便玩的,它需要足夠且廉價的能源、發達的基建、充足的人力與人才、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等多種因素支撐才能實現。

歐洲產業出逃最優先的對象應該是美國才對,然而,美國雖然能源有優勢,基建也還過得去,但它的人才與人力是一大問題、配套產業鏈也不行,早年奧巴馬要求水果手機遷回美國生產,它回不去的原因正在於此;

印度人多,但不代表有人才,沒有工程師紅利。另外,它的基建、能源、產業配套都不行。

越南離中國近,可以從中國進口,產業鏈配套問題不大,但其它因素又不行,關鍵是它也太小,容不下歐洲來的產業。

其它地區如非洲、印尼、墨西哥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

放眼全球,擁有上述全部要素的,只有中國——足夠且廉價的能源、充足的人力及工程師紅利、發達的基建、完善的產業鏈配套。

其它要素不一一展開來說,只說能源。

中國的舊能源做得很好,加大與俄羅斯的原油、天然氣、煤炭合作,包括年供氣500億立方米的「西伯利亞2號」在內的多條管線正在推進中;

從蒙古加大煤炭進口。9月9日,蒙古新通車一條鐵路,從從最大煤礦塔旺陶勒蓋煤礦修到中蒙邊境;

中國同中東產油國家的關係不斷升溫,同伊朗、沙特、阿聯酋等國的關係都非常不錯,不斷提升雙方能源合作。

……

除了舊能源,中國新能源也是世界最強,潛力巨大。這裡涉及到2個問題,如果未來真涉及到炭稅收割,那麼在中國的企業將會非常有優勢;另外,「新能源——高技術製造業」形成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不但有利於中國新能源發展,也有利於高技術企業發展。

有上述這麼多有利條件,歐洲產業出逃,首選地當然是中國了。歐盟商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75%的歐洲受訪企業表示,將增加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只有15%的表示保持現狀。

https://beyondnews852.com/20220920/114751/



政客嘴很硬,現實是~商人卻嘴短。
有奶便是娘😂



引用:
原帖由 雨點子 於 2022-9-23 16:03 發表

政治和利益硬相連已經不是民主社會,西人無恥。
民主已變質了,政治家利益建立於選票,而選票來自金權,服務人民只流於口號。



引用:
原帖由 nikonlee 於 2022-9-23 00:32 發表
歐洲投資增長123% 中國只用數字說話

資金最誠實,哪裡有商機,資金便會流到最恰當的地方。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nikonlee 於 2022-9-23 19:50 發表



嘴炮沒用,中國只用數字反擊,生活在中國的民眾也學會了,只關注政府公布的各種數字,多說無益
不滿能源價格上漲 德示威反對制裁俄~
 https://hk.on.cc/hk/bkn/cnt/intn ... 0926_00992_001.html


老佰姓在民生與政治之間選邊站,必然揀選民生。
生存才是王道!



附件

619bb680a98a6fb5.jpg(113.62 KB)

2022-9-27 18:05

619bb680a98a6fb5.jpg

引用:
原帖由 明亮的晨星二 於 2022-10-4 08:27 發表

當然,任何美國想拉攏(或已投向美國)既國家,唔會出現任何人權或政治問題

例如沙地
印度天天強姦案,國際人權組織隻眼開隻眼閉!



俄烏戰爭一爆發,德國總理紹爾茨立即宣布增加1,000億歐元軍費以強化德國軍事力量,並計劃每年將軍費開支由500億歐元增至1,000億歐元,即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這項計劃的目的是要「使德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不過,德國國會於上月底以476票反對、179票贊成,否決對烏克蘭增加軍援案。

既然德國政府大幅增加軍費開支,為何竟然不增加軍援烏克蘭?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德國智囊及政府重心人物愈來愈認識到,繼續軍事支援烏國只會延長戰爭,使歐洲更受害。

德國這個工業強國,需要全球廣大自然資源供應的貿易市場、可以出售工業製成品的市場及可以自由海外投資的環境,這一切需要國際和平的環境,但如今美國政府推動俄烏戰爭,正正封鎖了這三方面的經濟活動,德國在俄烏兩國不單止投資都無法生產,交換不到平價生產物料及能源,也無法銷售工業製成品。更可怕的是,美國政府以在北約提供軍事保護為理由,威脅德國進一步支持美國經濟抵制及軍事圍堵中國,明顯是損害中德之間長期發展合作的龐大經濟利益。

德國國會以及媒體的辯論,都強調每年1,000億歐元的軍費不是為美國鞏固霸權服務,而是要長期推動建立歐洲(可脫離美國操控的)自身防衞能力、可使歐盟國家平等地和各方合作及結盟、保護歐洲經濟及科技的發展以及歐元的重要國際貨幣地位。

事實上,德國媒體愈來愈關注歐洲和美國面對中、俄的利益衝突愈來愈大,德國不能不首先設法擺脫美國目前對德國的軍事督導,長遠要和法國多方面軍事合作發展。

這種構想其實在二次大戰之後歐洲共同市場的出現就萌芽,但一直被美國抑制。如今面對華府不斷以歐洲安全作威脅,要北約歐洲成員國多犧牲點利益以圍堵中、俄,故此德、法不能不回應。

德國拉攏法國是最自然不過,德國經濟體積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軍費即使加到每年1,000億歐元,也只是美國八分之一都不夠,和法國合作才有多點發展規模,另外就是德國可依賴及協助法國發展共同的核子保護傘。最後,只有德法共同拉攏多些歐洲國家加入,美國才不敢設計阻礙,歐洲也在發展出獨立自主的軍事體制後,才能得到俄羅斯的認同及尊重。




原文網址:世界視線:德政府大增軍費 謀歐盟獨立自主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 ... 1009_00832_001.html



德國總理紹爾茨下月率團訪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再也不提脫鈎了……

原文網址:強詞有理:德國轉軚-陳競立 評論員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 ... 1014_00832_001.html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德國總理紹爾茨上台後一度嚴重偏離其前任默克爾的對華政策,多次主張「脫鈎」,呼籲德國企業不要過於依賴中國。結果又如何?據外媒報道,他將於下月率團訪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再也不提脫鈎了。僅僅相隔幾個月,其對華立場即出現180度轉變,未免太戲劇化了。

其實也不難理解,德國正面臨種種內憂外患,俄烏戰爭、能源危機、通脹飆升、經濟衰退,還要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而遭反噬,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怎麼可能與華脫鈎?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汽車製造業,中國市場正是德國汽車最大市場,德國車廠近半營業額來自中國,一旦脫鈎,無異於自斷後路,把市場拱手讓人,到時受打擊的將不止於汽車製造業,整個德國工業都將受重創。原因很簡單,汽車製造業在德國工業體系中至關重要。

形勢比人強,到底是追求所謂的政治正確重要,還是維護本國經濟利益重要,答案顯而易見,這也正是紹爾茨急於訪華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不只德國有意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法國總統馬克龍亦希望盡快訪華,尋求經濟出路。作為歐盟老大和老二,德法相繼對華拋出橄欖枝,說明美國孤立和圍堵中國的圖謀徹底破產。

利之所在,天下趨之,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最大出口國,美國企圖將中國從全球產業鏈和貿易中排擠出去,根本是癡人說夢。美國本身尚且無法與中國脫鈎,何況是其他國家?德法等所謂盟友政治上不得不跟隨美國,但經濟方面必須有自己的考量,畢竟美國從來都是打自己的小算盤,不會顧及盟友利益。君不見,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國家能源危機不斷惡化,美國竟趁火打劫,以數倍價錢向歐洲傾銷天然氣,賺得盆滿缽滿。德國批評有些國家開出天價「很成問題」,法國更直呼「受不了」,盟友怨氣之大可想而知。

世界面臨百年變局,俄烏戰爭更添變數,大國之間的關係撲朔迷離,但始終離不開利益二字。美國綁架歐盟對抗中俄,歐盟卻未必甘願長期被其綁架,隨着德法等國戰略自主意識日益抬頭,美國很難再隻手遮天。德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前倨後恭,已足以說明一切。



引用:
原帖由 龍潭老鼠 於 2022-10-14 16:52 發表
德國總理紹爾茨下月率團訪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再也不提脫鈎了……

原文網址:強詞有理:德國轉軚-陳競立 評論員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21014/mobile/bkn-20221014000509619-1014_00832_001.html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德國總理紹爾茨上台後一度嚴重 ...
德國國會官方團二次訪台,欲訪香港被拒……
https://hk.on.cc/hk/bkn/cnt/intn ... 1023_00992_001.html
德國總理紹爾茨下月將訪問大陸前席,又學老美打台灣牌?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nikonlee 於 2022-10-23 18:45 發表



國會不是政府

國會議員有些老美安插

一個國家不是鐵板一塊,不能讓一個國家個別政客,影響中德關係

領導人都會洞察別國內部力量的分化,怎樣拉攏親自己一派,打壓反自己的另外一派,都有考量

怎么可能因為幾個議員影響大局
希望如兄所講,德國能自我修正,與我國共赴共贏之道。



引用:
原帖由 nikonlee 於 2022-10-23 18:45 發表



國會不是政府

國會議員有些老美安插

一個國家不是鐵板一塊,不能讓一個國家個別政客,影響中德關係

領導人都會洞察別國內部力量的分化,怎樣拉攏親自己一派,打壓反自己的另外一派,都有考量

怎么可能因為幾個議員影響大局
德國統一了32年,但東西德差距仍然多方面很明顯。

就俄烏戰爭,54%的前西德受訪者支持供應烏克蘭重武器,但只有32%前東德受訪者支持。德國政府德東事務部長Carsten Schneider,明顯屬於政府反俄的政治主流,他認為這個德東、德西人民對俄羅斯態度的差距,源自歷史上東德及西德與蘇聯的不同關係。西德在右派基民盟總理科爾執政期間,和東德、蘇聯及其後的俄羅斯勢成水火,反而東德比西德更認同甚至感激蘇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開放路線,促成德國統一。但德國現政府的綠黨及自民黨意識形態非常反俄,堅持要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才能保障東歐國家(特別明顯指波羅的海三國及波蘭堅決恐俄反俄)及整體德國人的利益。但這正使德東人民恐懼及不滿。

另一個導致德東、德西對俄態度分歧的原因是經濟差距,德東5州的人均生產總值都排在所有州的榜末,使德東人民更相信要得到更多俄國廉價能源及其他自然資源來加快提升生產和改善生活,故反對對俄制裁。

三黨合作 勢受衝擊

在政治取向方面,德東人民也更支持極左及極右派政黨,特別是德東人民支持激進右派的另類選擇黨,比德西人民多一倍。德東人民附帶的政治取向,也自然更反美及反北約。

更重要的是,德東人民更不信任德國政府。德東人民注射(政府主導的)新冠疫苗比率就比德西低,他們見到德西人口更多及經濟更強,也幾乎一直主導德國政治,感覺無奈。德國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德東人民只有39%對現行民主政制表示滿意,比德西低20%。但這其實更反映德國整體人民對當前民主政制的信心都非常脆弱。

即使最近美國英特爾(Intel)及特斯拉(Tesla)在柏林區域大力投資設廠,也可以被負面解釋為美國資本入侵,特別是遲滯的德國電動車發展,如今被外資威脅,使執德國工業牛耳的汽車工業出現危機。

隨着冬天的到來,在俄烏戰爭、能源危機及經濟衰退的陰影下,政治衝突只會加劇,特別是法國工會最近發起示威及罷工,影響石油加工、鐵路及輸電,使法國政府承受重大壓力,會對德國起示範作用。德國首都柏林會是重大的示威甚至發展為街頭衝突的場所,紅綠黃的三黨合作會受到嚴重衝擊。




原文網址:【東方世界視線】德東德西差距 增加政治衝突 | on.cc東網 | 國際 https://hk.on.cc/hk/bkn/cnt/intn ... 1023_00992_001.html


民主弊端,雜音太多。



馬克龍眾人皆醉佢獨醒:

有論者指出,自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離開政壇之後,中國似乎把希望放在法國身上。北京希望法國總統馬克龍能夠拿出政治勇氣,引領困難重重嘅中歐關係走出低谷。

馬克龍被形容為歐洲政壇孤獨的「清醒者」,皆因佢一直堅定地認為,歐洲要想在世界舞台上重振雄風,首先要使自己喺安全問題上無後顧之憂,那就必須與俄羅斯就未來歐洲嘅安全結構達成共識。要言之,馬克龍一直主張,歐洲嘅安全只有聯手俄羅斯,係尊重俄羅斯嘅安全訴求,而唔係違背俄羅斯意志嘅基礎上達成。

馬克龍嘅言論,不單止美國冷眼旁觀,歐盟內部嘅東歐國家更視法國嘅對俄戰略思路,係助長莫斯科嘅「囂張氣燄」,根本就係自我矮化!俄烏之戰自2月下旬開打以來,失去方向和理性嘅政治家多如牛毛,以為只要把金錢、軍火投放於烏克蘭,便可以把俄軍擊敗,確實想得美;他們又「睇死」普京不會打核戰,而普京的確也未有使用核武嘅意圖,只以無人機便把基輔炸到喊救命,烏克蘭戲子總統澤連斯基一味攤大手板,乞求美國及歐盟諸國大力「捐輸」金錢和先進防禦系統武器援助。

烏克蘭一個月要燒50億美元,基於「長貧難顧」,老美都叫澤氏「慳啲使」,其他歐盟成員國也紛紛唔肯認帳。老朽之前說「挺烏抗俄,已無市場」,並非無的放矢。馬克龍「眾人皆醉佢獨醒」,在於佢清楚睇到俄烏之戰持續下去,根本不符歐洲利益,應該立即停火。佢一直不希望把普京逼到走投無路嘅地步,給歐洲帶來更大風險。馬克龍深明一個核大國,俄羅斯有佢嘅高傲和尊嚴,羞辱了俄羅斯,歐洲將永無寧日!換言之,馬克龍眼光遠大,佢唔係着眼於歐洲嘅今天,而係歐洲嘅明天!
 https://hk.on.cc/hk/bkn/cnt/comm ... 1024_00832_001.html


自蘇聯解體,歐州原本就消除最大軍事威脅,但老美不斷在歐州小國制造顏色革命,引發小國內戰,難民湧現。
主因歐盟團結不力,致美國有機可乘。
接納俄羅斯才是歐盟生存之道,擺脫美國軍事話事權才是長治久安,建立歐盟軍事聯防才是安全之策。



老美已無法再號令天下:
https://hk.on.cc/hk/bkn/cnt/comm ... 1105_00832_001.html
美國加息不止,利用美元霸權收割全球,將世界經濟推向衰退邊緣,所有國家和地區都難逃一劫,即使是美國盟友例如英國和日本也無法倖免。作為附庸國,英日是美國在歐亞的兩根重要支柱,如今兩根支柱都千瘡百孔而搖搖欲墜,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不能不令人懷疑。


 過去但凡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受傷害的總是新興國家,這次則是無差別對待,發達經濟體受害尤深。
歐盟被美國綁架固然身不由己,英日作為美國附庸更是只能任由主宰。英國去年12月以來已連續加息8次,依然無法阻止英鎊繼續尋底,經濟更是遭受沉重打擊,衰退已無可避免,而且勢必維持一段長時間。
日本沒有跟隨加息,日圓同樣跌跌不休,美日之間的利差導致日本國債被大舉拋售,隨時引發債務危機。對英日而言,加息與否都是難題,都逃不過被美國收割,可見老美是多麼自私。
有外媒形容「世界開始憎惡美聯儲」,其實這不只是美聯儲的問題,而是美國霸道行為愈來愈赤裸裸,愈來愈令人深惡痛絕。 為了避免繼續被美國收割,部分歐盟國家已開始尋找其他出路,德國和法國齊齊向東看,分別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而英日雖然甘願充當美國遏華打手,但也不能不考慮本身利益。當今世界最有經濟活力和潛力的國家當屬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近四成,英日想要自救,就只能選擇中國,因為美國根本不可能也不願意幫他們。
這就不難理解,日本一方面不斷向中國叫囂,一方面與中國保持緊密經貿關係,就是這個原因。英國也是如此,倫敦已成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可見英國狂妄歸狂妄,始終還是要面對現實。
試想想,如果連英日也無法與中國脫鈎,美國又怎麼可能孤立中國?有多少國家願意為了一棵樹而放棄一片森林? 



主題標籤 #俄羅斯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