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0,494
  • 回覆: 16
  • 追帖: 5
  • 分享: 4
+6
2022-05-03 10:28·崑崙策研究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危機的逼近,更確切地說,是越來越多的信號,在向我們發出警示:美歐正在策划準備一場針對中國的終極博弈。這一次,我們的對手不只是美國,而是幾乎整個發達國家組成的陣營。在時間上,這一終極博弈的爆發可能是以年來計算,也可能是以月為單位。留給中國準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迄今為止,這些信號包括但不限于:
美國已經和歐洲開啟了討論,他們正在研究這次聯合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破壞力和效果,另一方面還在商議如何把類似制裁“運用在中國身上”。
北約觸角開始伸向中國周邊兩個重要鄰國,日韓首次參加北約外長會,這可以視為是北約從區域化轉向全球化的一個強烈信號。現在就可理解4月10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說的那番話的意義是什么。當時他說“北約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現在世界正在發生變化,北約也在變化”。何謂根本性改變?北約從一個區域性變成一個全球性軍事政治集團,這可以稱得上“根本性變化”,美歐通過北約把防範和遏制目標從俄羅斯轉向中國,這也算得上是“根本性變化”。

歐盟的話事人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期將訪問亞洲的首站放在了日本而不是中國,還與日本在“反對任何改變南海和東海現狀的行為”上達成了共識,揚言參加印太戰略。這兩個二戰的主要發起國不僅僅都在借助俄烏衝突大幅提高軍事預算,開始擴軍備戰,並且時隔這么多年,又一次走到一起,開始攜手,針對中國發出信號,我們不能低估,更不能無視。
考慮到德國是北約的重要成員國,特別是在歐盟中的話事人地位,朔爾茨的表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歐盟。
更早一些時候,朔爾茨在《世界報》撰文號召“所有的民主國家”團結起來,這是在強烈回應美國的價值觀外交。
比這更露骨的是德國一些媒體的表態。德媒《每日鏡報》談及“德國在中美間抉擇”時,呼籲德國政府不應出于經濟利益而徘徊于中美之間,宣稱“美國哪怕再壞,也總比中國更好”。
從朔爾茨的表現來看,德國已經形成這樣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思想基礎。
考慮到德國是北約的重要成員國,特別是在歐盟中的話事人地位,朔爾茨的表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歐盟。

拜登上台之前,就有人擔心,民主黨政府會重啟價值觀外交,修復美歐盟友關係,並借助突發事件,升級為針對中俄的歐美統一軍事政治同盟組織。這個擔心正在借助俄烏衝突,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和程度,一步步成為現實。
歐洲和美國對于遏制中俄的問題上,越來越達成一致。
作為美國在歐洲的最重要盟友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在呼籲北約介入印太事務,並且為台灣提供安全保障,這是要把台灣問題國際化。
國內現在有一種輕視、嘲笑歐洲的輿論傾向,認為歐洲是被美國忽悠和綁架之下,成為美國對付俄羅斯的工具和代價。但真的有那么簡單嗎?
都是先後參與過一戰、二戰的老牌強國,在事關自身利益和戰略的問題上,怎么可能會那么幼稚?更合理的解釋是,有着更大的長遠利益期待,才能讓歐洲願意承擔眼前的一些經濟代價。
這個長遠利益表面上看起來是針對俄羅斯,一勞永逸地削弱俄羅斯,但僅僅如此嗎?俄羅斯實際上構不成對美國現有國際地位的挑戰,對歐洲來說,俄羅斯不僅僅在經濟結構和歐洲存在着很強的互補性,俄羅斯的低價能源供應是歐洲保持工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歐洲也不是看不懂,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俄烏衝突激化會弱化歐元的競爭力,引導資本從歐洲流向美國。
但歐洲還是要跟隨美國,跟俄羅斯攤牌,不惜承受經濟的壓力和高昂的成本。這就不能用愚蠢來解釋這個現象了。




歐洲近期針對中國的一些動向,或許可以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
目前的歐洲,不僅僅跟隨美國對付俄羅斯,歐洲也開始跟着美國的節奏,瞄準中國。更重要的是,歐洲也按照美國的口徑,一次次警告,實際是挑釁中國,而且越來越傾向于把中俄放在一起考慮。4月7日,北約秘書長在記者會上對着中國叫囂:“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是嚴重挑戰”。
在歐美眼裡,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堅持自己獨立自主的外交和貿易政策都不行了,中國跟俄羅斯進行正常貿易都被認為是“嚴重挑戰”。在美歐這樣的視角下,當俄烏衝突迅速發展成俄羅斯與美西方的一場決戰,中國已經無法獨善其身,作壁上觀。

從歐洲和美國的近期動作看,美西方這次下的棋局可不小。
在美國眼裡,中國是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更值得重視的對手,那么在歐洲眼裡呢?歐洲同樣容忍不了中國的再次崛起。
俄羅斯對西方構成的挑戰有限,俄羅斯的完整體系和制造業能力已經在西方送來的“私有化”浪潮中一勞永逸地大部瓦解了,除非再次走上社會主義,否認絕沒有恢復的可能。俄羅斯的常規軍事能力,因為工業能力的輝煌不再,也少了許多底氣。現在只能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于戰略核武器以及少量尖端武器上,但也主要是用于自保。
通過這次俄烏衝突,西方的一大收穫,是看到了俄羅斯在軍事力量上的衰弱。美國政客多次說,俄羅斯已經沒有資格成為美國的對手,他們的主要對手是中國。



對整個美西方來說,他們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畢竟還是發生在私有制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但跟中國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中國模式和西方體制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意味着東西方文明的一次較量。
以中國的體量,中國的崛起必將帶來世界秩序的根本性變化。現在的中國,雖然還是在西方主導的秩序中發展,但以中國的塊頭和發展速度,這個現有秩序越來越不能給中國的發展提供空間了,因為美歐對中國的發展容忍度已經到了極限,美歐開始掀桌子了。
引爆俄烏衝突,目的不只是改變歐洲格局,是奔向改變世界格局去的。
美歐不僅是把俄烏衝突當成歐洲版的“抗美援朝”來打的,而且是作為一個改變世界現行秩序的契機,在美歐的棋局設計中,自然就少不了中國的角色。




北約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和遏制行動,不過是未來針對中國的一次預演和準備。
奧巴馬早在2010年就公開表態:若10多億中國人過上美國人的生活,對地球來說將是場災難。這句話是喊給整個西方世界聽的,潛台詞是,中國的再次崛起,中華民族的復興,對整個西方,對整個發達國家都是一場災難,這次美國向西方世界發起的一次動員令。
中國被一些人稱為“發達國家的粉碎機”,雖然這不是中國的主觀願望,但這種說法也不只是一句戲謔之辭。在美歐一些人眼裡,中國的再次崛起,就是西方的災難;中國跟西方的競爭,才是決定這個世界未來秩序的決定性因素;中國的崛起帶來的是對西方的全面挑戰。
因為中國正在從世界秩序的底層,也就是制造業,改變着世界秩序。




為什么《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讓西方尤其是美國如此忌憚和恐慌?
本來按照美國主導的產業分工,中國主要參與世界產業鏈分工的低端和部分中端環節,西方特別是美國壟斷着高端產業,同時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控制着中低端產業的設計、設備、市場等關鍵環節,把中國控制在產業鏈的中低端,利用中國的低價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西方國家供應物美價廉的商品。這樣的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也做不到完全自主。
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在很多中低端產業鏈的許多細分市場都是統治地位,中國產量超過世界一半的商品,就有幾十種到上百種。中國實現突破的一些制造業領域,從家電到越來越多的ICT商品,總是能后來居上,占據世界市場的主導地位。如果中國通過2025計劃,實現產業升級,進入發達國家被視為禁臠的高端產業,和發達國家直接展開競爭,會終結美西方的現有世界地位,意味着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終結,發達國家的好日子也就基本到頭了。

制造業的重要性在《中國制造2025》開篇就給以點題:“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中國制造2025》選擇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作為發展和突破的重點。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三步走戰略,中國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
2025年,中國的制造業產值將占比將超過世界總值的50%,相當于中國制造業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而且,中國的制造業不再是“量”的擴張,而且是伴隨着產業升級帶來的“質”的提高。
這是中國成為發達國家,讓中國人過上發達國家的人民的生活所必須走出的一步,但這是西方所不允許的。

美歐國家現在還能稱得上發達國家,過着比中國人更為優裕的生活,靠的就是對世界高端產業的壟斷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金融體系控制權。沒有了前者,西方的金融主導權也失去了最后的基礎。
美國聯合歐洲和亞洲朋友遏制中國的基礎就是中國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制造業升級產生的競爭,不但會被美國視為威脅,也會被歐洲,還有日韓視為威脅。
這是中國和美西方之間的結構性利益之爭,自然會被西方認為是對他們現有地位和現有秩序的根本性挑戰。




事實上,早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在確定誰是美國的最主要競爭對手這個問題上,就已經完成了轉換。這才有了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要把60%的軍事力量部署在亞太地區和中國的周邊。美國政府雖然更迭,但在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這個問題上,美國再也沒有動搖過。
美國對待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基本立場、基本做法,就是窮盡一切手段進行遏制、打壓、削弱。
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只是美國以中國為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之后的一系列混合遏制戰略的正式開始。此后又發起科技戰,也是美國對中國遏制戰略的一次深化。
貿易戰,美國事實上已經失敗了。科技戰,美國也未達到預期目標,反倒警醒了中國發展自主研發,建立獨立自主可控全產業鏈的決心。

當這些手段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怎么辦?美國當然不會罷手,要用更大的招,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面對的。
美國已經發現,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實現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的。美國要把整個歐洲和亞太的傳統盟友,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中國,遏制中國的崛起,構建針對中國的全面包圍圈。
美國這一升級戰略的關鍵,就是如何能夠讓歐洲跟着美國全面遏華制華的節奏走。這就需要借助俄烏衝突重新激活北約之后,把北約改造成全球軍事政治組織。
美國正在加強美日印澳同盟關係的建立,拉攏印度加入到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讓中國同時面對着東部和西南方向的威脅,受困于兩線作戰。

美國要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地緣政治障礙。因為俄羅斯廣袤的國土面積,以及俄羅斯主導的中亞實力範圍,事實上也為中國支撐起了一個巨大的戰略緩衝地帶,讓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只是C型。只有俄羅斯倒了,北約軍事力量才能進入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北約才能從一個區域性組織變成一個直接面對中國的全球性軍事政治集團。美國再通過激化東南亞國家跟中國的矛盾,分化東盟,完成對中國的O型包圍圈的最后一角。這樣就可以全面壓縮中國的外部生存空間,全面切斷中國高度依賴的外部能源通道,全面抑制中國制造業的外部市場空間,讓中國處于一個動彈不得的被動局面。
俄羅斯對于中國的重要性,不僅僅關係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能否完成,還關係着中國的生存能夠繼續。為什么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能夠不斷升級,甚至到了中俄合作無上限的高度,原因就在于此。
美歐的聯合越緊密,俄羅斯對中國就越重要,中俄的聯合就越重要。
因為美國的遏制戰略,現在的中俄關係,真是到了唇亡齒寒的程度。
我們看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對手也看到了這一點。






俄羅斯把目標調整為改變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美西方把目標也從擊退俄羅斯改為擊敗羅斯。形勢發展到這個階段,俄羅斯與西方的矛盾已經很難緩解。同時,美國已經把中國列為最主要的對手,中美之間的對抗性矛盾在現有的世界秩序之內,也無法避免。
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無法單獨挑戰西方主導的秩序,都無法單獨面對整個西方的聯合遏制。
只有聯合,才有這種可能。中俄之間經濟結構的互補性,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輸出國;一個有着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制造業供應鏈,一個日用品和工業品嚴重依賴進口,為中俄的聯合奠定了經濟基礎。
現在的美國和歐洲正在恩威並施,要中國參與孤立和制裁俄羅斯,否則,就要以制裁進行威脅。這是戰略誘導中國上當,如果不成,又是針對中俄建立全球軍事政治同盟的借口。
按照美歐的計劃,俄烏衝突已經不是俄羅斯跟歐洲之間的事情,也不是美俄之間的終極博弈,更是中美之間的終極博弈的組成部分。

中國不直接參與俄烏衝突,但美歐已經不會允許中國獨立于衝突之外。中國也一定不能讓俄羅斯倒在美西方的聯手行動面前,否則,下一步馬上就順滑切換成針對中國。
美歐現在搞的不是陰謀,而是陽謀。他們的戰略圖謀已經不是秘密,他們也越來越不加掩飾。
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更不能麻醉自己。中國在崛起過程中遲早要面對的西方聯手遏制,已經在向我們扑來。
自由競爭、市場經濟,這些西方對外傳輸的信條早就被西方自己撕了個粉碎。西方這一次,連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信條都撕毀了,其他科技無國籍、藝術無國界、體育無國界的西方信條,統統都不要了。西方這一次已經把所有偽裝和包裝,都棄之不要了。
只是為了對付俄羅斯,西方真不需要這么大動干戈,以至于如此不顧形象。西方賭上幾百年建立起來的信用不要,就是為了準備終極決戰的。
儘快地遏制和削弱俄羅斯,讓俄羅斯崩潰,產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剪除中國最有實力、互補性最強的戰略合作夥伴。西方不但正在這么做,而且還有着時間的緊迫性,美歐要趕在中國準備好之前,就先把俄羅斯解決掉。所以西方才顧不上維護形象,認為怎么能夠最快地達到目的,就怎么來。切斷SWIFT系統,凍結沒收俄羅斯國家和富豪在西方的資產。所以,很多被認為不能做的已經做了,認為不可能發生的都正在發生着。
為了打擊效果,為了時間效率,我們現在眼中的西方,寧可裸奔,寧可信用破產,瑞士維持金融大國以來的“中立國”牌坊寧可不要,也要採取這些措施。

除了準備一場世界決戰,我是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解釋美歐這次為什么要堵上幾百年的信用。如果不是準備西方認為的終極決戰,一些偽裝還是要繼續一段時間的。
整個美西方都在磨刀霍霍,呈現出枕戈待旦的狀態。不僅是美國,整個歐洲都在向戰爭應對模式迅速轉變。最大的標誌就是德國已經告別二戰之后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經啟動擴軍備戰。
澳大利亞,就更不用說了,不但針對中國已經歇斯底里,而且,就要裝備核潛艇了,而且明確說明這是針對中國。
我們的近鄰日本,更是小動作不斷。日本正在利用俄烏衝突,加快武裝自己,甚至連引進核武器的聲音都公開出現了。
韓國新當選總統,更是以反華親美的面目出現。新當選總統表明要強化韓美同盟為基礎,“利用延伸威懾來保衛韓國”。甚至還表示,如果韓國安保需要,將擴大部署美國主導的“薩德”反導系統。
菲律賓的政府換屆,也讓平靜了五年的南海增加了不確定性。
所有這些信號都在提醒我們,對手的決戰意志已經無法改變,而且正在搶時間進行準備。
俄羅斯政要多次表示,在俄羅斯之后,美國下一個目標就是針對中國,並非危言聳聽。






美國同時把中俄視為戰略對手,曾經被視為美國政府的戰略失誤。但如果美國能夠說服歐洲以及美國在亞太的盟友,統一在美國的軍事政治安全戰略之下,那就有了不一樣的可能性。
美國通過制造俄烏衝突,不僅形成了一個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政治集團,美國還要通過北約全球化,把北約勢力延伸到亞太,建立一個針對中俄的全球性政治軍事經濟包圍圈。
這一切不以中國人的良好意願為轉移。任何妥協退讓非但于事無補,反而會讓美歐更加無所顧忌地推動計劃實施,沒有借口也可以制造借口,沒有理由隨時可以制造理由。
很多人也看到了美國正在加速部署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圍堵,有人估計本世紀中美必有一戰!不用那么久,美西方也等不了那么久。如前所述,他們要趕在中國做好準備之前,就要動手。這個具體的時間,我認為是中國制造2025年確定的主要目標實現之前,也就是趕在中國完成戰略升級、補齊工業鏈的短板之前。
西方不允許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目標,這就是西方跟中國之間的根本矛盾所在。也是為什么歐洲會在美國的慫恿之下,要把觸手伸到萬里之外的亞太地區,干涉中國的統一與中國維護東海和南海的安全利益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國的崛起面對的從來不是美國一家的遏制,而是整個西方。

中國曾經想通過加強與歐洲的經貿聯繫,一定程度上以經濟利益分化美歐,讓美歐無法形成針對中國的統一陣線。但這個策略以中歐投資協定被歐盟無限期擱置為標誌,遇到了挫折。隨着特朗普的下台、默克爾的離開、俄烏衝突的爆發,以經濟聯繫分化美歐的目標已經很難有實現的可能性。
直面歐美以及美國亞太盟友的全面遏制,是中國實現崛起不得不完成的功課,無可迴避,只能面對。
這一遲早要面對的考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似乎還有很多人對這場決戰的必將到來和即將來臨,抱有各種各樣的幻想,這種幻想在極其危險地麻痹着我們自己,其危害程度,足以讓我們輸掉這場決戰。
因為這種幻想,會讓我們在不能讓步的原則問題上讓步,讓我們會在極為有限和緊迫的準備時間內因為懈怠而準備不充分。曾經中國有很多對西方的想象和期待,都被時間一一證明是幻想。“市場換技術”的幻想讓我們放棄了很多已經有重大進展的自主研發項目,較長一段時間內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讓我們自廢武功,擴大了與西方的技術差距。我們幻想美國不會違背自由貿易原則,結果美國對中國搞起了貿易戰和科技戰。我們幻想美西方會珍惜他們的聲譽和信用,不會動其他國家的海外資產的主意,但他們就是這么做了。

正如網友所言,美國把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都是差不多快十年了,如果現在還在預測什么新動向,黃花菜都涼了。美國的思路和目標很清楚,不用猜了,也不要繼續幻想了。
我們也不能等待。而是調整我們的戰略部署,主動出擊,既要做好戰鬥準備,也要做好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美國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那只不過是未來全面制裁中國的預演和彩排。






我們需要從幾個重點做好準備:
1、堅持中俄關係不被分化。目前不只是歐美,中國互聯網上也充斥着分化中俄關係的聲音,他們就是要影響中國的決策,我們要給予警惕。
2、如何應對西方利用主導的金融結算系統對中國發起金融制裁,以及我國在美歐的資產安全問題。這個問題維持在現有的西方主導體系內,是沒有根本解決之道的。中國需要利用俄烏衝突中西方濫用金融系統主導權導致其信用破產的契機,以中俄為核心,聯合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構建獨立于西方的金融結算體系,實行人民幣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吸引一切關注海外資產安全的國家加入。以中國的制造業供應鏈能力,加上俄羅斯、伊朗等幾個國家石油出口國家,建立一個獨立的貨幣結算體系和金融結算系統是完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歷史機遇已經擺在中國面前了,就看中國如何能夠抓住機會了。
3、對中國制約最嚴重的芯片自主供應,已經取得不少成績,還要加大投入,加快芯片設計到制造還有設備、材料的全產業鏈自主能力。工業軟件、精密數控機床等可能制約中國整個制造業的問題,中國也要抓緊應對,制定解決方案。
4、能源供應安全的問題。如何增加從周邊能源出口國家、特別是俄羅斯的進口比重,是最快速度解決能源外部供應不被切斷的關鍵。
5、中國非國有制造企業遇到的危機。既可以通過信貸、稅收支持等手段解決問題之“標”,還可以通過國有資本的收購解決問題之“本”。
6、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危機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仍然是重中之重。
7、中國一定要更加重視輿論問題。加強輿論的主導權,支持正能量,打贏輿論戰,掌握現代混合戰爭的“制空權”。
8、軍事準備就更不用說了。軍事準備得越充分,美西方就越不敢針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9、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我們應該系統性地解決買辦在關鍵問題上掣肘的問題。
10、最重要的一條,我們要重新發揮我們的意識形態優勢,更多用毛澤東思想指導這場終極博弈。毛澤東思想絕不是閉關鎖國的思想,而是能夠在面對不利的條件下,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主動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程度分化對手,最擅長變不利為有利,實現以弱勝強。

總之,中華民族復興,是一場必然面對各種挑戰和威脅的進程,我們不僅不能懼怕和敢于應對任何挑戰,還要有充分的信心戰勝任何挑戰和挑釁。這個世界已經不是過去,因為中國的發展而有了選擇性。我們要珍惜並抓住寶貴的歷史機遇,給自己也給世界提供一個更好的未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3319881885598221


居安思危,做好決戰準備

[ 本帖最後由 starr 於 2022-5-12 21:27 編輯 ]



中俄的軍力相加遠遠強過美國,歐洲軍力是一群烏合之眾,完全不用考慮,現在中國非常安全,沒人敢輕舉妄動。


牠們有權想什么,但不一定有能力辦得到。
不招人妒是庸才,中國招到西方集團的妒忌,其實值得興幸,證明我們是天才而已。
偑服中央遠見,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有着長遠的意義。



攻打中國是不可能的,牠們不敢,也沒有這個能力。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神經箭 於 2022-5-12 23:10 發表
牠們有權想什么,但不一定有能力辦得到。
不招人妒是庸才,中國招到西方集團的妒忌,其實值得興幸,證明我們是天才而已。
偑服中央遠見,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有着長遠的意義。
美國要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地緣政治障礙。因為俄羅斯廣袤的國土面積,以及俄羅斯主導的中亞實力範圍,事實上也為中國支撐起了一個巨大的戰略緩衝地帶,讓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只是C型。只有俄羅斯倒了,北約軍事力量才能進入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北約才能從一個區域性組織變成一個直接面對中國的全球性軍事政治集團。美國再通過激化東南亞國家跟中國的矛盾,分化東盟,完成對中國的O型包圍圈的最后一角。這樣就可以全面壓縮中國的外部生存空間,全面切斷中國高度依賴的外部能源通道,全面抑制中國制造業的外部市場空間,讓中國處于一個動彈不得的被動局面。

西方是要包圍,不是要立刻開戰,就像癌症,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等個腫瘤自己枯萎,殺死腫瘤,這個戰略是很清晰的,中國不會在自己國土坐以待斃,肯定要戰火引向全世界,非洲,中東,南非,太平洋,歐洲後花園,才能保住本土安全,世界其他地方爆得越多,中國越安全,時間才能爭取下來,就像911一樣,911拖住了美國10年,中國現在需要多幾個911



引用:
原帖由 神經箭 於 2022-5-12 23:14 發表
攻打中國是不可能的,牠們不敢,也沒有這個能力。
西方是要包圍,不是要立刻開戰,就像癌症,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等個腫瘤自己枯萎,殺死腫瘤,這個戰略是很清晰的,中國不會在自己國土坐以待斃,肯定要戰火引向全世界,非洲,中東,南非,太平洋,歐洲後花園,例如土耳其,愛爾蘭

中國需要多幾個911,所以你近期睇到中國已經在阿富汗,所羅門群島,非洲,南美委瑞內拉落子

俄羅斯也是主動出擊烏克蘭,讓烏克蘭拖住整個歐洲,其實中國和俄羅斯國土是安全的,工業個武器生產才能穩妥準備,

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就是敵后游擊戰,當時建立的幾個敵后根據地拖住了日本大部分兵團維穩,不能全力出擊國民黨,

古代兵法已經有教,守城,不能獨守孤城,這是大忌,應該把兵放城外,城池做後盾,形成掎角之勢,互相呼應,拒敵百里之外

現在中國也不會想只把戰場放國內,踢足球也知道,全場緊逼,在對方半場逼搶,把戰火在對方區域燒,才是最好的防守戰術

國內是戰術大後方,是補給和生產基地,龜縮在本土,以為本土很強大,敵人不敢打,就是最大戰略失誤

還好,中國現在沒打算這樣干



引用:
原帖由 nikonlee 於 2022-5-13 10:23 發表



美國要建立對中國的包圍圈,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地緣政治障礙。因為俄羅斯廣袤的國土面積,以及俄羅斯主導的中亞實力範圍,事實上也為中國支撐起了一個巨大的戰略緩衝地帶,讓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只是C型。只有俄羅斯倒了,北約軍事力量才能進入俄羅斯在中亞的勢力範圍,北約才能從一個區域性組織變成一個直接面對中國的全球性軍事政治集團。美國再通過激化東南亞國家跟中國的矛盾,分化東盟,完成對中國的O型包圍圈的最后一角 ...
「圍堵中國」純屬美國無聊之舉,牠老點一眾國家對付中國,難度一眾都是白痴嗎?稍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實情」,只是不敢得罪鹵味而已。
俄烏之戰令歐洲首當其衝,利益大受損害。她們心中不滿卻無能為力,因為歐洲有美國駐軍。
至于亞洲;比較強盛的日韓都有美國駐軍,你估她們願意嗎?所以我于十多年前已有評論指;釣魚島之局是美國刻意布置讓中日爭議不休,中日領導人無可能不知;既然知道又怎會願意隨着美國的指揮棒起舞?所以中日拗撬純屬姿態。
中日吵鬧使日本可以向美國要求擴軍,侍日本軍力足夠之後就會反枱;有人示威要求美國撤軍……



引用:
原帖由 神經箭 於 2022-5-13 12:38 發表

「圍堵中國」純屬美國無聊之舉,牠老點一眾國家對付中國,難度一眾都是白痴嗎?稍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實情」,只是不敢得罪鹵味而已。
俄烏之戰令歐洲首當其衝,利益大受損害。她們心中不滿卻無能為力,因為歐洲有美國駐軍。
至于亞洲;比較強盛的日韓都有美國駐軍,你估她們願意嗎?所以我于十多年前已有評論指;釣魚島之局是美國刻意布置讓中日爭議不休,中日領導人無可能不知;既然知道又怎會願意隨着美國的指揮棒起舞 ...
日韓當然知道,
只是不能不跟隨老味支笛,
美國係日本佈滿線眼,
美國軍篇佈日本,
日本政壇基本上都極受美國影響,
怕日本仔未旭手反台,
就比老味攪掂.
韓國都係類似情況,

[ 本帖最後由 isvh5 於 2022-5-13 14:32 編輯 ]



中國最大問題係在經濟上不能完全取代美國同以他為首既西方集團,
包括金融, 好多化學品, 工業機械, 半導體, 軟件等等最高端既產品都係來自西方集團, 
呢個情況下,
中國經濟再強大(量大)都好,
好多小國都不能完全拋開西方集團既影響,
再加上她們強大既軍力,
小國面對西方集團既無理都只能忍,
對中國都只能暗地裡支持,
中國還需要時間,
老味就想在中國產業成功升級之前就打擊中國,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isvh5 於 2022-5-13 14:41 發表
中國最大問題係在經濟上不能完全取代美國同以他為首既西方集團,
包括金融, 好多化學品, 工業機械, 半導體, 軟件等等最高端既產品都係來自西方集團, 
呢個情況下,
中國經濟再強大(量大)都好,
好多小國都不能完全拋開西方集團既影響,
再加上她們強大既軍力,
小國面對西方集團既無理都只能忍,
對中國都只能暗地裡支持,
中國還需要時間,
老味就想在中國產業成功升級之前就打擊中國,
中國經濟完全沒有問題,後發取代先發有一個過程,高端產業歐美越來越少了,中國完全取代歐美,歐美就崩潰了。

歐美政客非常緊張,緊張也沒有用,封鎖會刺激中國創新,會使歐美高端產業加速崩潰,這是不以人們意志所能轉移的。

[ 本帖最後由 真面目 於 2022-5-13 15:31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isvh5 於 2022-5-13 14:41 發表
中國最大問題係在經濟上不能完全取代美國同以他為首既西方集團,
包括金融, 好多化學品, 工業機械, 半導體, 軟件等等最高端既產品都係來自西方集團, 
呢個情況下,
中國經濟再強大(量大)都好,
好多小國都不能完全拋開西方集團既影響,
再加上她們強大既軍力,
小國面對西方集團既無理都只能忍,
對中國都只能暗地裡支持,
中國還需要時間,
老味就想在中國產業成功升級之前就打擊中國,
幾年前我都係咁唸,但...
疫情之下西方停擺,但沒有太多影響中國製造業,相信絕大部分東西在國內都已經有替代品
反之,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戰,美國企業頂著關稅都要買買買
大家對中國經濟應有重新的認識



引用:
原帖由 starr 於 2022-5-13 15:26 發表

幾年前我都係咁唸,但...
疫情之下西方停擺,但沒有太多影響中國製造業,相信絕大部分東西在國內都已經有替代品
反之,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戰,美國企業頂著關稅都要買買買
大家對中國經濟應有重新的認識
當上證指數被凍結在三千點時,我就知道中國經濟將無敵於天下,哈哈。



國家經濟最怕股災的打擊,消除了引發股災的隱患,就剩下發財早晚的問題了,經濟發展就會順風順水了。


引用:
原帖由 isvh5 於 2022-5-13 14:28 發表

日韓當然知道,
只是不能不跟隨老味支笛,
美國係日本佈滿線眼,
美國軍篇佈日本,
日本政壇基本上都極受美國影響,
怕日本仔未旭手反台,
就比老味攪掂.
韓國都係類似情況,
呢樣肯定;當年南北韓回暖,即發生天安號亊件。北韓食了死貓卻無渠道表達。可憐絕大部份人相信,所以我一向認為人類的智慧絕大部份麻九麻。


所以民主死得啦!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isvh5 於 2022-5-13 14:41 發表
中國最大問題係在經濟上不能完全取代美國同以他為首既西方集團,
包括金融, 好多化學品, 工業機械, 半導體, 軟件等等最高端既產品都係來自西方集團, 
呢個情況下,
中國經濟再強大(量大)都好,
好多小國都不能完全拋開西方集團既影響,
再加上她們強大既軍力,
小國面對西方集團既無理都只能忍,
對中國都只能暗地裡支持,
中國還需要時間,
老味就想在中國產業成功升級之前就打擊中國,
中國不須要取代任何國家,亊實上亦不可能。中國一定要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亦做好有利國際上的實亊。



主題標籤 #俄羅斯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