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7,125
  • 回覆: 4
香港地產業爆破,只有兩條路!!

參考日本,色情事業。

參考香港以前,人工平過其他國家,重回輕工業城市。

如果香港政府有魄力,其實係有第三條路,就係學習南韓經濟爆破後的改革,不過香港政府?????

[ 本帖最後由 狂人甲 於 2021-9-27 04:51 PM 編輯 ]




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事實改變之後,我的想法隨之改變,您呢?”
初時,我仲以為,香港政府可以學習西方國家,重稅彌補地產損失。

後來同朋友吹水,原來唔得,因為地產業爆破,香港根本冇咩產業,可以俾你抽重稅。

[ 本帖最後由 狂人甲 於 2021-9-27 05:34 P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狂人甲 於 2021-9-27 04:50 PM 發表
香港地產業爆破,只有兩條路!!

參考日本,色情事業。

參考香港以前,人工平過其他國家,重回輕工業城市。

如果香港政府有魄力,其實係有第三條路,就係學習南韓經濟爆破後的改革,不過香港政府?????
第一條路:  廣大市民、後生仔終於有一條活路

第二條路:  靠炒樓為生既一群回歸正常生產力




好多七頭唔知道,樓價高係經濟好既結果,而唔係原因。


但經濟好不必然導致樓價高。


要炒既,話之你搵舊屎去炒啦。總之唔好炒必需品。



[隱藏]
香港樓市未爆破過咩?
當人們以為2019暴動和新冠病毒肆虐時, 樓市又會爆破, 個個拿著大筆資金準備入市, 誰知得個等字。
https://www.hk01.com/政經社/116795/博評-淘汰地產霸權-才能在樓市泡沫爆破後浴火重生
痛苦和曲折的範式轉移

問題是所謂「整體市場環境」到底是什麼?這裡希望帶出Carlota Perez在《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Financial Capital》(2002)一書的洞見,指出新舊產業交替涉及「技術經濟範式」(techno-economic paradigm )的轉移,乃是一個痛苦和曲折的歷程。即使人們早意識到舊產業江河日下,無以為繼,卻絕不意味新產業能順利接棒,繼往開來。這主要涉及資本、文化和制度各方面的結構因素。

一個Perez常用的例子,是廿世紀初汽車的大規模生產(mass production)已經出現,但真正全面普及卻是二戰後,當城市規劃、公路網和油站等全面建立起來之後。箇中更涉及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的配合等等。凡此種種,皆意味新產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全面成熟,新範式才能成功奠基下來。

在這個漫長的轉型過程中,舊產業積累大量欠出路的資金,成為新產業冒現最必要的融資;但這些資金旨在追逐短期投機利益,往往偏向泡製「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並不構成對新產業長遠發展的健康助力。對此Perez稱之為金融資本(financial capital),以區別於更具建設性的生產資本(production capital)。此外屬於舊範式的廣泛社會經濟力量,難免對新產業加以抗拒和排斥;新產業則對社會生活帶來新的衝擊,形成劇烈的社會矛盾甚至國際衝突。此正是熊彼德當年所稱的「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當然,雖然舊範式已愈趨走下坡,但「爛船也有三分釘」,總會讓人戀棧和死抱過去的成就。十九世紀末,大英帝國依賴無數殖民地源源不絕的資源,反倒構成本土工業停滯不前的阻力。美國和德國則成勢崛起,成為帶動全球新範式的火車頭。若非希特拉在二戰中打敗了,納粹主義便會成為廿世紀的新範式。

回首香港,地產霸權的舊範式異常穩固,甚至難以令新產業有立足的空間。各項因素包括舊產業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市場壟斷帶來極為豐厚的暴利,聯滙令投機性的金融資本源源湧入,中港融合進一步注入新的投機動力等等。凡此種種,皆意味低效低能的舊範式得以久延殘喘,在此毋須一一細表。諷刺的是,這些因素都在Perez前書第8章中清楚論及。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