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495
  • 回覆: 4
+2
阿富汗政局突變,美軍倉皇撤離。在台灣輿論對美國是否會“協防台灣”產生質疑之際,英國《金融時報》8月23日發文,標題稱台灣不屑中國大陸的“威脅”,選擇相信“美國爸爸”。
文章認為,台灣民進黨當局不斷宣稱台灣是大陸的“侵略目標”,卻沒有做好應對“攻擊”的準備;有媒體人指出,台灣民進黨當局的宣傳會讓台民眾認為“美國愛我們,會在緊要關頭來拯救我們。”





蔡英文強調,“為了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台灣政府持續推動國防改革,有堅實的國防,才能夠保疆衛國。”(台灣總統府)
至于台灣能否相信“美國爸爸”,有網民貼圖嘲諷:“美國會用血腥的真相告訴他們這個決定有多糟糕。”而這張內涵配圖即為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時,遺留在機場的眾多想要逃亡美國的阿富汗人。
《金融時報》的上述文章,以解放軍軍機頻繁繞台為切入點,稱北京“更好戰”的姿態已引起台灣“非官方保護者”美國的警覺,但在台灣,卻沒有恐慌的跡象。有台灣民眾表示,“我們早就習慣了”,比起這些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她寧可討論會削減退休收入的養老金改革。
2021年4月,台灣島內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39.6%的受訪者認同“兩岸最終難免有軍事戰爭”,儘管這一數字較此前有所上升,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54.2%)認為,戰爭完全可以避免。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台灣問題專家卜睿哲(Richard Bush)說:“你看到的,並不是你所期望的恐懼。”
文章稱,雖然蔡英文和台灣民進黨當局經常對國際社會強調台灣作為大陸“侵略目標”面臨的困境,但他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去加強台灣,以應對“來自北京的攻擊”,甚至沒有讓台灣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好準備。
《金融時報》注意到,8月18日,在美軍撤離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之際,蔡英文在臉書(Facebook)稱“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有更堅定保護自己的決心。”但文章指出,對多數普通台灣民眾來說,擔憂幾乎不存在。
卜睿哲也在其最近的一本書中稱,台灣“缺乏討論,缺乏對‘威脅是什么’的清晰認識”。他指出,台灣的“民主”未能解決其“如何生存”和維持“美好生活”的問題,“我們看到的是對基本現實的迴避,對真正選擇的迴避。”
《金融時報》援引台灣《天下雜誌》英文網絡版編輯Liu Kuan-yin的話,稱台灣民進黨當局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來提高民眾對“軍事威脅”的認識,只是空談,告訴民眾“恨中國大陸,愛美國和日本”,“民眾會認為我們很安全,美國人愛我們,在緊要關頭會來‘拯救’我們,讓我們不再需要自力更生。”
兩個月前,台灣社交媒體上曾掀起“感謝美國爸爸”浪潮。
文章稱,2021年夏天,台灣新冠疫苗接種在美、日的捐助下取得了進展,許多台灣人在臉書上晒出自己的接種記錄,並寫下:“謝謝你,美國爸爸!”
香港中評社曾評論稱,6月20日剛好是父親節,美國選擇這天送“禮物”給台灣,可謂精心安排,充滿高度政治意味。文章稱,那些喊出“美國爸爸”的台灣民眾,或是諂媚致謝,或是出于無奈的自嘲,但台灣民進黨當局對美國的態度,“就只能用卑躬屈膝來形容了。”


在美國疫苗抵台前一天(6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推特(Twitter)宣布愛犬去世的消息,作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立馬跑去拜登的帖子下“慰問悼念”,在一眾網民評論中格外刺眼。而當時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僅6月19日當天就通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蔡英文的表現引發台灣網民一邊倒的批評,有人感慨:“台灣人民還不如‘美國爸爸’的一條狗。”
隨着美軍倉皇撤出阿富汗,台灣島內輿論也在熱議“美國不可靠”。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日前表示,美國對台灣歸納就6個字,“心有余力不足”,“美國人可能很愛你,可能會來救你,他會掉眼淚,但是很抱歉,他最后只有說I’m sorry!我沒有辦法”。
台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稱:“在民進黨的麻痹政策之下,大多數人民不知道阿富汗很可能就是台灣的前車之鑑。”他表示,兩岸之間應該是“要和不要戰”,“如果要戰就要好好準備,問題是台灣做好戰爭的準備了嗎?”






引用:
原帖由 笑看流浪英犬 於 2021-9-1 10:14 PM 發表
https://wx4.sinaimg.cn/mw2000/001OkK6yly1gu08u7a6v0j60cg0im0ti02.jpg
做美狗嘅下場...



似足香港班黃畜,佢哋將鬥贏中國嘅信心完全放喺尾角粑粑會大力支援佢哋嘅幻想上面,所以當尾粑支援不似預期,甚至拒絕繼續資援,黃畜就兵敗如山倒,走得就走,縮得就縮


[隱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