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807
【撰文:前政府高級公務員周家俊】

政府的電子消費券計劃今年2月公布,至今近半年,市民終於迎來首輪派發的2000元。今次是政府首次以電子消費券代替現金「派錢」,但登記複雜、電子平台有限、訊息亦混亂,直至「派錢」當日,部分市民仍對其一知半解,有商家趁機收「手續費」圖利,一些只收現金的小商販嘆無法受惠。這個涉及約6億元行政費的計劃,被批評是歷來行政費最高、便利度最低的「派錢」方式,合資格人士每人5000元,分兩至三期發放,限時使用,政府強調有關限制是為了刺激本地經濟,並推廣電子支付,實際上只是一廂情願。

根據政府的說法,為電子消費券設限並代替現金「派錢」,是要令市民在限期內消費,避免儲起或用於海外網購。先不說市民可以有「替代消費」,根本實體消費券亦有上述效果,政府卻稱難以做到防偽,拒絕了實體選項,但事實上台灣曾經成功推出過實體消費券,而且效果不錯。

假設香港政府真的「不能」推出實體消費券,但以刺激市民消費意欲為前提下,亦應以越便利、越多選擇為佳。惟今次電子消費券登記方式繁複,亦僅有4間電子支付平台,局限了市民的消費模式。政府初期更一度不准以消費券支付公共交通等日常開支,直至被炮轟離地後,才放寬至可用於交通費。不過,目前只有八達通支援所有交通工具,譬如港鐵便只接受乘客使用八達通及支付寶付款,客觀因素下,八達通勢必成為大贏家。

[h3]難料是否有效促進電子支付[/h3]

政府亦指出推行消費券的目的之一,是為推廣電子支付,此說法理論上說得通,但由於電子消費券需實名登記,市民憂慮消費模式被「監控」,部份人寧願多買一張八達通用作登記消費券,用完後再取消,此法亦可應用於其他電子支付平台,故是否有效促進電子支付,實難預料。

本港年輕一代多年前已開始使用電子支付平台,近年已十分普及,而一般市民乘搭交通工具,亦已甚少使用現金,單以八達通這個電子支付平台計,實在毋須政府再推一把。另外,商家若要推廣電子消費,自會提供優惠利誘,譬如微信支付,便推出各種優惠以打入香港市場,根本用不着政府出手。

綜觀過去經驗,政府在推出涉及扶貧或刺激消費的政策,越便利公眾越能夠惠及更多市民及商戶,今次不用過往已耗費億元計設立的派現金系統,反而不惜增加行政費亦要「由頭搞過」,又設立各種「門檻」,既漠視不熟悉電子支付的長者需要,亦剝奪市民的選擇權利。

[h3]民間智慧「替代消費」[/h3]

政府「派錢」首要有彈性,讓市民因應個人經濟能力自由消費最好。捉襟見肘者自會用於基本生活開支,手頭餘裕者則會用來購買非必需品,或用於消閒娛樂。現時本港疫情雖已緩和,但市民仍無法外遊,且正值暑假,留港消費是唯一選擇,即使派現金,相信市民儲起來「慢慢搣」或慳住用的機會不大。

無論如何,政府一意孤行推消費券已成定局,分期設限派發,不容許套現,真的成功「迫使」市民按政府計劃短期內踴躍消費嗎?民間智慧總有生存之道,以網上轉售等方式,或購買超市現金券,總可做到「替代消費」,即以電子消費券取代現金作為日常開支,最終其實未有增加額外消費。

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推廣消費券時說:「市民可以買份小禮物送給自己,或請親友食飯,激活市場,令經濟增長持續。」其實月前已有不止一個調查指出,約7成受訪者表示,會將消費券用於日常生活開支,反映在無法外遊及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橫計掂計,政府怎也應該實際點直接派現金,讓市民靈活運用。波叔,你知道很多劏房戶可能只想用消費券交租嗎?業主會收八達通付款嗎?如果下年仍會派錢,請你千萬不要再想一套新系統、新方式去做,記住「keep it simple」。

作者簡介:前政府高級公務員,現任公營機構顧問。公餘喜愛運動,尤其熱愛單車及籃球,年青時屢次入選校隊,曾立志投身運動界,後來為生計只好於公餘時間才追夢。




驚政府侵犯私隱而抵制安心出行者,驚政府偷佢dna而拒絕全民檢測者,
嫌三嫌四者,千祈唔好攞消費券,否則一定死全家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 ... 67/硬推消費券可惡-亂谷電子支付可笑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