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505
  • 回覆: 23
  • 追帖: 1
河南鄭州被據說是五千年不遇的暴雨侵襲,地鐵五號線完全被雨水淹沒,電力系統也受損,沒有了電力供應。有列車困在通道內,由於救援通道被水淹沒,救援人員只能利用繩梯到現場拯救被困者,單是地鐵事件造成十二人死亡。

現在,全球極端氣候頻發,德國洪災、中國暴雨,恐怕都和地球的氣候異變有關。觀察鄭州這次的暴雨成災,有點值得反思。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417/20210723/937141/專欄-巴士的點評-千年一遇洪水的反思

香港以前都要經歷過暴雨成災, 天文台才加設黃,紅,黑暴雨警告, 1998年才開始記錄暴雨警告信號和新界北水浸特別報告
每場災難都在提醒人類, 人在天災之下是難以勝天的。
香港作為一個跟暴雨和水災鬥爭了一百多年的城市,有時候遇到災情也應付不來,這些血淚換來的經驗還是值得分享的。



如果係香港係放工時間7,8點系二個鐘內落咗全年70%既雨量,我只怕香港會死更多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ilovenikita 於 2021-7-23 10:26 AM 發表
如果係香港係放工時間7,8點系二個鐘內落咗全年70%既雨量,我只怕香港會死更多人
肯定啦!
尤其喜歡在暴雨或颱風期間, 即使發出暴雨警告仍然要出外冒險, 要勞動消防員為了救他, 而分薄人手的時候, 分分鐘累死埋啲消防員。



[隱藏]
驚人降雨是災難主因。現代的城市設計,包括樓宇和公共運輸系統,都會有災難重現期的假設,例如地震和水浸的防禦系統,是預計多少年一遇的災難。但是,這次鄭州的降雨,實在太驚人,由七月十七日起,鄭州連續三日天降罕見特大暴雨,累計雨量超過六百一十七毫米,差不多是以往全年雨量六百四十一毫米總和,三日落了一年雨。在事發的七月二十日下午四至五時的短短一小時,更集中落極大暴雨,雨量高達二百零二毫米,接近香港黑色暴雨警告七十毫米標準的三倍,一小時落了過往三分一年的雨量,將一百零三個西湖倒向鄭州,令到所有的安全保障系統都超標崩潰了。


地鐵停駛的兩難。災難過後,有一種評論是如果鄭州地鐵公司能夠早一些停運,例如半小時,地鐵在雨水倒灌入隧道前已經停駛,就不會有乘客被困在列車之內。當然,這只是一個「事後孔明」的評論,事前沒有人預知暴雨如此之大,也不知大水何時會湧入隧道內。鄭州地鐵公司的安全部門主任對傳媒說,當時考慮到惡劣天氣下,地鐵是市民回家的唯一希望,因為所有其他交通工具已經停駛,所以要努力撐下去,盡量不停運,以免影響市民回家。與此同時,亦一直安排抽走湧入站內的洪水和堆起沙包阻止洪水湧入。到下午六時,實在撐不住才宣佈停運。鄭州地鐵公司的解釋,反映了兩種判斷的衝突,一方面是要方便市民回家,另一方面要保障行車安全,這種臨場判斷並不容易。


人不能勝天


引用:
原帖由 Perfect 於 2021-7-24 08:58 AM 發表
人不能勝天
「海綿城市」失效理論。鄭州是交通大站,有一千二百萬的人口。城市建設不算落後,又投資了五百億元去搞所謂的「海綿城市」疏水工程。鄭州出現大水災,「海綿城市」自然被質疑為失效。
不過,有內地排水專業分析,內地城市的雨水,主要靠地下的雨水管道排出河流或者大海,而且主要是重力管道。另外,也會在部份地區設雨水泵站,用水泵將雨水抽走。一般道路的雨水管道的排放能力,會按當地三年內最高的降雨量設計,而主要幹道的雨水管道則按五年至十年的最大降雨量設計。就算是最大排水量的洩洪暗渠,也只不過是按二十年一遇的最大降雨量來設計。鄭州投入的「海綿城市」工程,不會預計會出現五千年不遇降雨量。



有人或許會問,為甚麼不做千年最大降雨量的設計呢?這涉及兩個原因,一個是地下管線已經很多,根本沒有太大的空間容納巨型的雨水管道,限制了雨水收集的能力;另一個自然是資源的考慮。城市公共設施當然愈大愈好,但大而無用的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城市雨水管道的促流能力,也不會預計會出現千年不遇的洪水來襲。所以,今次事故,並非簡單的鄭州海綿城市設計失效,而是雨量實在太大,遠超所有海綿城市系統工程的負荷能力。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21-7-24 11:15 AM 發表

「海綿城市」失效理論。鄭州是交通大站,有一千二百萬的人口。城市建設不算落後,又投資了五百億元去搞所謂的「海綿城市」疏水工程。鄭州出現大水災,「海綿城市」自然被質疑為失效。
不過,有內地排水專業分析,內地城市的雨水,主要靠地下的雨水管道排出河流或者大海,而且主要是重力管道。另外,也會在部份地區設雨水泵站,用水泵將雨水抽走。一般道路的雨水管道的排放能力,會按當地三年內最高的降雨量設計,而主要幹道 ...
嗰500億預算用左20%



引用:
原帖由 Loving11 於 2021-7-24 11:19 AM 發表

嗰500億預算用左20%
中國的「一方有難,各方馳援」繼續發揮奇效。自然災難不能夠完全防止,中國在災難之後的救災能力超班,主要是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調動全國的力量去支援。我有朋友的朋友是廈門的救援隊伍,當天晚上已飛抵鄭州,協助救援。原來至少有七個省一千八百人搶赴鄭州協助救災。相比之下,美國邁亞密塌樓之後,主力的救援人員要在七十二小時之後才到達現場,救人慢條斯理。中國政府投入巨大力量去盡速救人,遇上特大天災時,也可以盡量減低死傷人數。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Astro_0 於 2021-7-28 06:03 PM 發表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河南“75·8”水库溃坝?wprov=sfla1
為滿足假大空政績,解放後大量起壩,而沒有理會工程質量及現實需要,結果釀成1975年塌壩災難。

https://www.rfi.fr/tw/專欄檢索/要聞解說/20210723-王維洛-導致鄭州特大水災的四大因素
倫敦水災在氣候變化會議舉行之際暴雨來襲 醫院、地鐵站、公路淹水關閉, 當時只是發出黃色大雨警告級別, 還遠遠未去到河南省兩小時就下了一年的雨量, 而且倫敦要把的死傷人數有咁密冚咁密, 相信死傷人數是遠遠超過河南省, 証明內地的防洪, 水利工程, 救援和各方面的應變已遠遠超越大陰帝國了。
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7/27/AP60ff1cbbe4b08d3407d032d2.html

[ 本帖最後由 劉婕 於 2021-7-29 08:30 AM 編輯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Astro_0 於 2021-7-29 01:30 PM 發表

d/
硬要說內地雨災是人為, 外國雨災才是天災的人, 根本是立場行先, 常識擱一邊,無視氣候轉變將會帶來更頻頻的天災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608759



主題標籤 #天文台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