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479
2021-04-06 06:15

馬來西亞《星報》4月4日文章,原題:新疆棉花風波的贏家和輸家 近年來,在美國及其盟友不斷詆毀北京時,新疆從未離開過他們的視野。他們提出從侵犯少數民族人權到毫無根據的「種族滅絕」等指控。最近的指控稱新疆龐大而充滿活力的棉花產業涉嫌「強迫勞動」。

北京稱這些指控是「惡意的謊言和編造」,「抹黑」新疆棉花的陰謀有地緣政治和經濟原因。

中國外交部3月26日向媒體展示了一段錄製於2018年的視頻。該視頻記錄了美軍退役軍官勞倫斯·威爾克森的演講。他告訴中央情報局,要利用新疆的維吾爾人從內部打擊中國。


北京還強調了美國政府與總部設在日內瓦的非政府組織「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之間的微妙聯繫。儘管該組織的上海分部調查發現新疆棉花沒有強迫勞動的跡象,但總部還是制裁了新疆棉花。中國指責BCI涉嫌接受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資助。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網民深挖後指出,該組織的理事會主席萊科維茨是Supima——美國皮馬棉(與新疆棉存在市場競爭關係)種植者的推廣和營銷組織的主席。

然而,訪問過新疆的伊斯蘭世界領導人並沒有表示反對中國。事實上,一些中東國家甚至對北京的做法表示支持。3月27日,中國和伊朗簽署了為期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被視為一個伊斯蘭大國對中國的信任。

在反駁新疆棉花是「強迫勞動」產物的說法時,中方質疑指控者為何一直拒絕前往新疆,自己進行事實調查。

過去,北京對西方的指責採取了相對被動的回應。反駁往往是以聲明和媒體採訪的形式來展示他們在新疆所做的良好工作,包括消除極端貧困、為年輕人建立學校、為失業者創造就業機會。   

但這一次,中國放棄了溫和的方式,進行了嚴厲的回擊。這對於在中國擁有廣泛商業利益的政客來說意味着實打實的損失。社交媒體的帖子顯示,由於關聯企業受到衝擊,一名面臨中國制裁人士的家族財富減少了10億美元。

可以理解的是,北京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因為這些說法正在傷害新疆,破壞中國的經濟。

抵制活動對新疆棉花產業及紡織業產生直接影響。由於訂單取消,紡織廠計劃裁員,並減少向當地農民採購。

新疆棉花產業及紡織業為當地60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報道稱,新疆50%以上的農民種植棉花,其中70%以上的棉農是少數民族。

新疆棉花年產量520萬噸,佔中國產量的87%和世界供應量的23%。這些數據表明,除旅遊業外,棉花種植和紡織業已成為新疆經濟的支柱產業。如果新疆的棉花被抹黑,中國經濟的這一部分就會受到影響。更會影響到中國在消除貧困——被世界銀行譽為偉大成就——方面的工作。

針對所謂的「強迫勞動」指控,中國媒體指出,北疆地區90%以上的棉田都是機械化作業。而有意思的是,新疆的采棉機是從美國進口的。據報道,2017年以來,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向新疆出售了價值5億美元的采棉設備。

但這場風波的損失並不限於中國。放棄新疆棉的西方品牌正感受到來自中國消費者的反擊。中國消費者呼籲全國14億人抵制(相關品牌)。娛樂圈40多位明星響應抵制號召,紛紛放棄代言涉事外國品牌。在引發中國民眾眾怒之後,一些跨國公司的股價暴跌並不意外。

從全球範圍來看,吃虧的是消費者。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楊樹(音)表示,此次棉花爭端會擾亂供應鏈,推高成本。因此,歐盟、美國和東南亞消費者將不得不為棉花製品支付更多的費用。(作者Ho Wah Foon,喬恆譯)
https://oversea.huanqiu.com/article/42bb5CBt4gT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