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96
  • 回覆: 3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 ... ABGPDNB4WDDZTFFSKA/財赤就要加稅嗎?(吳錦華)19小時前
AAA近日,因應財政司司長提及有市民指出政府今年的赤字龐大,加稅或開徵新稅項可以增加收入來源,令很多傳媒對此都增加了關注。
事實上,一場世紀疫症所衍生的經濟問題不言而喻,估算的赤字由原先1,391億增至超過3,000億,已是不爭的事實。政府收入減少,開徵新稅項的建議自然是最直接能夠解決問題,但真的是那麼簡單嗎?有傳媒問筆者在當下階段究竟應該加甚麼稅,事實上,是將問題極度簡單化。
首先,與其說「加稅」是一個稅務問題,不如將其定為政治問題較為恰當,一提到加稅,是「政治不正確」的行為,從納稅人的口袋中多拿錢走,一定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從經濟層面而言,當經濟好時,大家不會覺得應該要增加稅收;到經濟差時,大家都已經捉襟見肘,更難叫納稅人多交稅。況且市民會覺得政府有可觀的儲備,為何不開倉派錢,接濟市民於水深火熱之間!
故此在加稅前,政府應先考慮如何緊縮現有的開支,直到縮無可縮時,再談加稅會較為恰當。觀乎政府開支的增長速度,從2015/16年度起計的累積增長有67.8%,趨勢增長更接近11%,然而,同期的收入只累積增加27.2%,開支的增加幅度遠遠拋離收入!套用中國人的一句老話:「坐食山崩」,長遠而言香港的儲備很快便會「乾塘」,這條簡單的數學不需要用電腦,單用手指也可以計算得到。所以,如何節流應為首要考慮,但要留意一點,投資性的開支對未來經濟會有回報,不可以與福利開支混為一談。
稅制落後宜早作檢討當然,在考慮開支的同時亦可以對稅收作出研究,皆因從討論、研究、制訂、立法到落實執行新稅項,一般動輒以年為單位,故此筆者認為,任何時間都可以作研究,到合適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推出予公眾作討論及諮詢。況且,香港的稅基狹窄亦是不爭的事實,在稅制上是一大弱點,今次的疫情亦正正反映出穩定的稅收收入對香港的重要性。其實,政府亦知道香港的稅基與土地或房屋政策掛鈎,有關政策的轉變會導致房屋的價格上升或下跌,亦會影響社會穩定性及造成各種經濟問題。當經濟衰退時,政府的庫房從營業利潤和僱傭收入的稅收將會縮減,直接影響到香港財政的穩定性。
香港的稅務制度源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港英政府所提倡設立的所得稅建議,以便支援當時的戰爭所需。1947年3月初,港府開徵直接稅,並在5月3日實施《1947年地方稅條例》。而在1947至1980年的近40年間,政府分別只在1952年、1966年和1976年設立了三個委員會,就《稅務條例》作出檢討,但稅制方面卻沒有太多新發展,只見早年的一些無關宏旨的修訂,直到近年因國際稅務體系出現重大的變革,方見到較大幅度的修改。
時移世易,香港已由昔日的小漁港發展到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由製造業、貿易業、服務業轉移到高科技產業了,惟稅制卻仍舊原地踏步。反觀國際稅收層面,已由國際經合組織於2015年將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的15項行動計劃全數定稿,以修正國際稅收規則漏洞,防止跨國企業以合法方式,通過人為規劃向低稅或免稅地區過度轉移利潤,令到大部份利潤在全球任何國家都無需納稅。到今年,更會就BEPS 2.0的最新要求,對香港營商環境的競爭力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風險方案如數碼稅和全球最低稅率等作出探討。故依筆者意見,有關的稅務政策宜盡早處理,並適時地予大眾作出討論,以便令香港能及早定位,規劃未來。
吳錦華
香港稅務學會會長

///////////////////////////////////////////

波叔今回冇施贈
一份稅單劏萬份
惹得市民周圍騰
歲稅連年太飲恨



財赤一係開源,一係節流。美國、歐洲有板你睇


不須要,只要不退稅就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