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256
  • 回覆: 2
  • 追帖: 1
  • 分享: 3
+10
家長投訴老師嚴格捉「錯字」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近日有家長大呻,孩子的功課上被老師圈起了一個「知」字,但在網上搜尋了一番後,仍然不知道到底錯在哪裡,令其非常苦惱!

有家長日前在社交媒體Facebook群組「Tai Po大埔」上發文,指自己孩子的寫字功課上,被老師用紅筆圈住了其寫的「知」字,但無論她在網上怎樣搜索,都發現不到孩子到底寫錯了甚麼。這名家長被弄得「懷疑人生」,又心疼表示「唔想小朋友改完再改又摺角」,更嘲諷指自己可能要「重讀小學」、「生仔要先讀中文系」。

帖文一出,留言區立刻出現一片罵聲,大批網民都認為該名老師實在過於嚴格,擔心做法可能會容易令小朋友灰心喪氣,「其實不如要啲細路用返毛筆啦」、「好打擊小孩自信心,磨滅自主學習動機」、「又唔係做書法家,咁細嘅野,我睇左陣都唔知有乜分別」、「寫得咁正宗,機械人咩」。另外亦有人替小朋友抱不平,指出現今有很多成年人都會打字或語音輸入,「而家都唔會拎起支筆寫字」,認為該名老師的做法苛刻。

不過,亦有不少網民指出這次「案例」中,小朋友的確寫錯了字,「個矢字,右手邊係一點,唔係像人字」、「係咪有少少穿頭?」、「細個我老師教落,中文字要有筆順之餘,筆劃長短都好重要,此乃繁體字的學問」。



------------------------------
咁搞落去,中文科只會變得神憎鬼厭。

新聞來源連結: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429967/即時-港聞-維港會-知-字無端被老師圈錯-家長崩潰-生仔要先讀中文系



醜樣係咪罪?- 馮睎乾

有讀者向我說,常常「公審」老師錯誤,跟「批鬥」老師的教育局和土共,有何分別?當然有別。網民儘管批評,但無權釘牌;且以我所見,沒人要起老師底,或揚言嚴懲,這已是天淵之別。家長把功課擺上網,亦不見得是「公審」。家長並非中文專家,只因搞不清對錯,才不得已向網民求教而已。正如昨日本欄所示,小學功課涉及的問題,要是認真深究,要圓滿解釋也不容易。大家發表意見,只要小心用字,對事不對人,就有裨於教育風氣。

新近又添一例:家長在Facebook群組發文,貼出子女寫的「知」字,其「矢」部被老師圈起,但老師沒寫出「正確」字體,令家長苦惱:「真心誠意求教,究竟點寫至啱呢?」更自嘲「生仔要先讀中文系」。圖片所見,學生那「知」字,把「矢」寫得很大,「口」很小。不少網民指出:「『矢』的第五劃不應是撇,而是一點。」我同意是「錯」在這裏,但網民所說的「撇」,應該叫「捺」。然而至關鍵的問題,不在捺與點,而在「為什麼」。
為什麼單寫「矢」字,就以一捺收筆,寫「知」的「矢」部,就以一點作結呢?我嘗試解釋一下:寫「知」字,「矢」第五筆要用點而不用捺,是基於楷體書法的「讓右」原則。所謂讓右,指左右雙併的字,左邊筆畫結構往往縮小一點,以便騰出空間,讓右部筆畫得以舒展,由是產生視覺空間平衡的美感。若你明白讓右之道,就知道以上功課問題,並非關乎「對錯」,而是涉及「美醜」。

老師把那「知」字圈錯,其實是一種美學判斷(他是否有此意識,則另作別論)。按此原則,哈,所有寫得醜的字,都是「錯」。想起民初有位國學大師,叫劉師培,學問高得不得了,是天才型學者,但書法糟透,周作人稱他「字寫得實在可怕」、「簡直不成字樣」。據說劉在北大教中古文學史,黑板上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一點,就算是寫了個「日」字。如果字醜是錯,劉大師應該是不懂中文的。
老師執着一筆一畫,不是問題,問題是能否解釋。能講解原因,是「教育」;講不出,叫「操練」。大家討論這類功課問題時,不妨少講一點對錯,多談一點「為什麼」,因為弄清楚「為什麼」,才是教育的靈魂。



附件

知.jpg(65.88 KB)

2020-11-24 05:02

知.jpg

老師改簿也要講求溝通技巧。老師應該只圈低錯誤的筆劃,依家問題係成個「矢」邊都圈咗,亦沒有附上任何指示,令人感覺不清晰。

[ 本帖最後由 Acctmad 於 2020-11-24 05:11 AM 編輯 ]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