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712
  • 追帖: 1
  • 分享: 1
+3
中國贏得了冷戰,這對世界意味着什么呢?



作者: Tom Orlik and Bjorn Van Roye    發布: 11/12/2020 20:20


誰真正贏得了冷戰?大概是中國。

1972年,冷戰邏輯迫使尼克松總統與毛澤東結成不可思議的聯盟——讓中國重新回到世界經濟的主流。1991年,蘇聯的解體助長了西方的狂妄自大,使西方對中國崛起的后果視而不見。

時間快進到2020年,中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大國,其國家主導的強大經濟令外國資本感到擔憂,也令北京感到驕傲。彭博經濟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或許到時候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參與者。

中國的崛起只是一個更大的轉變的一部分,這個轉變已經開始,而且在未來幾十年看來還會加速。

彭博經濟使用了增長框架——把勞動力、資本和生產率的貢獻加起來——來預測從美國到加納等39個國家到2050年的潛在GDP。我們利用這些數據繪制出了世界經濟中一些重要的地理和政治轉變。

研究結果表明,從二戰結束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的一段非凡的穩定時期即將結束。經濟重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從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市場,從自由市場轉向國家控制,從老牌西方國家轉向其他轉移。這種轉變已經顛覆了全球政治、經濟和市場。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

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會使我們的預測偏離軌道。Covid-19危機表明,大流行病可以如何重塑全球經濟版圖。戰爭、自然災害和金融崩潰也會造成同樣的后果。全球化和氣候變化方面的政策選擇也是如此。不過,對潛在增長的預測為考慮長期前景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礎。



亞洲的世紀

亞洲正在回到全球經濟的中心。 如上圖所示,在世紀之交,中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印度的潛力被埋,亞洲僅占全球產量的25%,大大低于北美和歐洲。 到2050年,北美和歐洲的經濟規模將退縮。







在中國和印度崛起的推動下,新興市場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額也在大幅上升。2000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產出的五分之一左右。到2042年,它們將超過發達經濟體,成為全球 GDP 的最大貢獻者——到2050年,它們將占全球 GDP 的近60%。

更讓人感到切身感受的將是國家間相對實力的轉變。根據我們的預測,到2033年,印度將超過年齡失調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2035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50年,印尼可能已經進入大國行列。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將是亞洲新興市場。


根據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的GDP預測和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分類系統,“自由”或“基本自由”經濟體的全球產出份額將從2000年的57%下滑至2050年的33%。那些被歸類為“基本不自由”的經濟體,即高度國有和國有控制的經濟體,其份額將從12%上升到43%。

國家主導的經濟體可能會允許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這還遠未得到保證。事實上,中方已經呼籲國有企業“更強、更好、更大”。

自2016年以來,美國對數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簽署了一項規定中國應該購買什么產品的貿易協議,要求美國公司在向中國出售某些技術之前獲得許可證,並試圖拆分中國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

換句話說: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已經開始讓美國遠離自由市場原則。

對于崇尚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來說,動態可能會朝着另一個方向運行。在與國家主導的對手的競爭中,開放和活力的某些方面已經被犧牲了。面對一個陌生的世界,選民們更願意接受民粹主義的蠱惑人心之歌,而不願接受整頓國內秩序所需的遠見戰略。在經濟上背離市場活力,在政治上轉向懷舊的民族主義,不是長期成功的良方。

事後看來,被譽為歷史終結的冷戰結束,實際上只是一個篇章的結束和另一個篇章的開始。隨着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平衡從西方轉向東方,從自由市場轉向國家民族主義,世界正處于一場混亂的轉變之中。對企業、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來說,歷史還沒有結束。這才剛剛開始。





‘這才剛剛開始’

新聞來源連結:
https://wsdigest.com/article?artid=9879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