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29
  • 回覆: 6
+2
解放軍戰機頻繁越過海峽中線,台灣除役年齡問題再被炒作,中壯年役男人心惶惶,充滿對即將征戰沙場的恐懼。國軍後備主力概約三十餘萬人,但美軍評價不高,認為是無效戰力。

近日中國大陸解放軍戰機打破兩岸默契,不時越過海峽中線,八天內七度擾台,在台灣內部引發震懾效應。

有網友在PTT(台灣電子布告欄)八卦政治板以《各位後悔當年考預官預士嗎?》為題,表明很後悔當初報考預官、預士的心聲,更進一步表示,若兩岸開戰,自己就是會被徵召上戰場的那群人,原來一般人只要三十六歲就可以除役,然而若考上預官、預士,除役年齡要延後到五十歲,一時之間網上掀起除役年齡熱議,人心惶惶,不少中壯年男子心裏充滿即將征戰沙場的恐懼

由退伍軍人所組成的國民黨黃復興黨部最近因內部人事問題掀起一場風暴,但除了幾位當事人之外,對國民黨的影響並不大,反倒是台海情勢緊繃讓成員顯得有些浮動。黃復興一名主管表示,他們是軍人出身,對國家準備打仗的氛圍的靈敏度很高。如果網路的流言真是國防部刻意散布的,「難道是已經進入戰爭準備狀態?否則怎麼在現在特別要炒作除役問題」。他質疑,就算以前兩岸有什麼齟齬不合,後備軍人也從未像現在這樣擔心受怕

除役問題炒作是否出自軍方不得而知,但早在今年二月間台灣後備指揮部就曾發出「動員召集報到訊息通知書」給後備軍人,呼籲「當國家發生緊急危難或非常事變時」,國防部將透過電視、報紙或廣播,發布「動員令」生效。國防部八月也表示為讓後備成為常備兵最強盾牌,規劃調整教育召集訓練頻次及天數,以循序漸進方式強化作戰能力。

從軍方先後發出相關訊息,似反映其有意製造危機感。但一般人反應是台灣軍人真能打仗嗎?這讓有機會上戰場的後備軍人也感到困惑。

台灣現有的十多萬部隊顯得單薄,兩岸一旦開戰,勢必得徵召後備部隊。國防部表示,國軍後備戰力主力概約三十餘萬人,能於動員編成後實施臨戰訓練,維繫部隊持續戰力。但根據媒體報道,美軍對台灣後備部隊評價不高,直言「虛有其表」、「無效戰力」

軍方對美軍唱衰極為不滿,為了反駁美方說法,今年七月的三十六號漢光演習,特別徵召後備軍人首次參與榴彈砲射擊任務。這意味未來台海戰役,僅服過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的年輕人也可能被徵召參與戰鬥任務,因此他們才會大感緊張


台灣役期短導致戰力低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台灣役男當兵時間這麼短?短到像是參加社團的戰鬥營。去年「台美工作會議」,美方即直言批評,相較於韓國與以色列,台灣現行四個月軍訓役役期太短,要求台灣軍方思考如何建構「具戰力的後備軍人」。問題得歸結於台灣兵役制度調整。

台灣兵役制度近年出現很大的改變,從早期的義務役(徵兵制),逐漸轉變成義務役和志願役(募兵制)並用的制度。國民黨政府早期在台灣的兵制是軍、士官以志願役為主,而士兵則以屆齡役男徵集而來(憲法規定國民有服兵役義務)。當年所謂「大頭兵」的役期分兩種,陸軍需服二年兵役,海空軍及陸戰隊則為三年,一九九零年調整為不分軍種統一二年制。

募兵制討好年輕人

台灣藍綠總統接連推動募兵制,將役期縮短,爭相討好年輕人。始作俑者是二零零零年上台的陳水扁,把役期當利多,在他任內,役男役期一路由一年十個月,減到一年整。馬英九接任後再加碼,將義務役期降到只剩四個月。

國防部在「募徵併行」兵制下,打造志願役官兵為主的部隊,前年底隨著一年期義務役男走入歷史,役期四個月的役男便成台灣「徵兵」主力,台灣的後備戰力就由他們扛下,在退伍後必須接受現行「四年二次,二年一訓」模式,為期七天的軍事教育召集(教召)期程,「複習」軍事教育。

備役少將張俊達指出,後備戰力的強弱取決於常備部隊戰力的強弱。常備部隊的訓練時間越長,後備部隊的戰力恢復得越快。簡單說,後備戰力奠基於義務役期的長短,現行四個月的軍訓役幾乎不可能訓練出合格的戰鬥兵。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甚至批評,這麼短役期,「就算有十個巴頓將軍也訓不好」。

「以現在的兵役制度,再結合目前的後備動員,這些後備軍人上戰場基本上是當砲灰,他們什麼都不會,最多只有步槍專長,或輕機槍專長,其他進階一點的武器,他們根本一竅不通。」張俊達直言,現在的役男只服役四個月,未來一旦開戰,這些後備軍人至少要有一個月以上的臨戰訓練,否則其戰力是無法發揮的。

這位曾在前線帶兵的指揮官指出,台灣早年的後備戰力很強,只要政府下達緊急動員令,後備軍人就得接受為期三天的教召,部隊推上去,縱使戰力無法恢復百分之百,但至少也有五、六成,因為這些人在服役時就是武器操作的熟手,只因退伍,有一段時間沒有操作這些武器,但透過密集的教召,很快就能恢復戰力,但現在兵役制度改變後,後備戰力已經大不如前。

事實上,台灣的教召還停留在「吃大鍋飯」時代,並沒有依據後備軍人過去在軍中的專長予以分類,全部劃入「步兵旅」。張俊達指出,國軍的專長上千種,用代碼管理,每個專長有不同代號,不只有步兵,還有裝甲兵、化學兵,後勤還有不同分類,對於後備系統的管理,非常吃力,但由於過去的電腦效能不高,經常會有錯誤或漏失的狀況,後來為了便於管理,把很多專長符號合併,問題更大。

他進一步解釋,以前的部隊人多有人管,當時很多經驗豐富的聘僱人員,負責後備管理駕輕就熟,一九九七年後軍方推動國防組織再造,大幅精簡人力,很多聘僱人員遭解聘,管理重任轉落在正式軍職人員,但他們調動頻繁,無法累積經驗,導致後備系統管理制度無法維持,最後不得不在輕重之間有所取捨,遂演變成目前專長不分的混亂狀況。

前陸軍副司令、現任立委吳斯懷表示,針對不同專長者應賦予不同訓練量,彈藥兵、通訊兵、裝甲兵等每個訓練的內容都不一樣的,以前退伍的人也許沒見過新式飛彈,要教他們如何操作保養,但軍方一概不管,只要教召,全部一週了事。他認為,現在這種「齊頭式」的訓練做法亟需改進。

台海「兵凶戰危」,對台灣民心造成不小打擊。日前有幻象戰機在台北市上空掠過,音爆聲引發民眾關注,有民眾被嚇醒,還以為解放軍軍機來襲,後來才知道是雙十國慶預演,可見現在台灣民心脆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如驚弓之鳥

民調指半數民眾想和談

根據《遠見》九月二十五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半數以上(百分之五十四點二)民眾希望與對岸和談,期待美國介入者有百分之二十二點三,認為應不計代價勇於應戰者則有百分之十六點五,認為應該投降者僅有百分之零點八,不知道或未回答者有百分之六點二。比起之前調查,若發生戰爭,有四成民眾願意上戰場,顯然面對戰爭有可能爆發,多數民眾態度轉趨保守。










都未係真開戰,後備軍人已經擔驚受怕,唔係掛
期待美國奶爸打救囉

新聞來源連結: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中華天地/2020-40/1601436498773/除役年齡掀起熱議 台灣退伍軍人驚恐



嫌依家服兵役短,唔知以後台灣會唔會要求服兵役四五年,同讀大學一樣


美國介入
當年蔣光頭就係相信美國介入,結果要移民去台灣



話要和平談判嘅咪即係投降


[隱藏]
兵書云︰「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算也。」


看來中國大陸不戰而屈台灣之兵,容易得很。



一於要打柒蔡英文...


22K省男好多都好廢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