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90
  • 回覆: 2
+8
2020-08-21 20:45
執筆:胡一刀

“一個中國”政策消失在民主黨2020年黨綱之中!
這成了中國和美國媒體今天最受關注的一條新聞。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也被認為是中美關係中的基石之一,如果美國的對台政策和立場發生根本性變化,那么中美關係將“地動山搖”。
此外,有不少中國學者和一些民眾在看待當前中美關係時認為,雖然特朗普政府對華極限施壓的策略已經畢竟瘋狂,但是只要熬過這兩個半月,等到大選結束,民主黨拜登上台就會迎來美國對華政策大扭轉。
甚至,有人認為,拜登上台后中美關係還會重回“貿易戰之前”或者說是奧巴馬時代那樣良好且相對穩定狀態。
如今,民主黨新黨綱的修改,也在提醒我們,丟掉幻想,包括丟掉對民主黨以及拜登本人的幻想。


1
這幾天,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成了美國媒體的報道焦點,因為這是美國2020年大選前,民主黨明星人物集中亮相的“秀場”,同時也會決定出民主黨方面參加大選的候選人,與美國未來四年息息相關。
今年由于民主黨方面早早就確定了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前副總統拜登身上,所以民主黨大會缺少了一些懸念。而2020年民主黨政策綱領(2020 Democratic Party Platform),則成為外界最關注的內容。


經過黨代表大會表決后正式出爐這份“2020年民主黨政策綱領”,在外交政策上關于亞太地區篇幅大幅增加,外界最關注的是內容是民主黨未來對華政策,與特朗普政府現行政策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個引人注意的地方,是民主黨這個黨綱中在有關對台政策的文字上,拿掉了2016年版民主黨綱領中曾出現的“‘一個中國’政策”字眼。這其中是否蘊含着特殊意義,令人十分好奇。
在這份黨綱的第92頁,關于亞太地區的部分提到:
“民主黨認為中國的挑戰並不主要在于軍事,但我們會威懾並對侵略做出回應。我們將強調我們對全球自由航行的承諾並抵禦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恫吓。民主黨信守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也將持續支持台海兩岸議題在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
相比之下,2016年通過的民主黨政策綱領在這部分內容上的表述是:“我們信守對‘一個中國’政策及《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也將持續支持台海兩岸議題在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
對于“‘一個中國’政策”的字眼在民主黨政策綱領中的消失,到底意味着什么,美國國內也有不少解讀,各種人士對有不同看法。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客座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認為,政黨的黨綱其實很難看出候選人或政黨的意圖,因為這些表述都是高度概括性和原則性的。具體傳達什么信號,未來一旦民主黨執政將會如何執行,都是有解釋空間的。
卜睿哲表示,“在我的經驗中,黨綱的文字(以及從黨綱到黨綱的變化)對于候選人和相關政黨的意圖上透露的很少。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另外一句話,‘符合台灣人民的願望和最佳利益。’”
也就是說,民主黨的“潛台詞”是北京必須制定一個對台政策,而這個政策有希望能回應台灣民眾的願望。
持相反看法的人士認為,“一個中國”政策字眼被民主黨在黨綱中移除,本身就是一個重要表態。
原因是,“一中”政策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一環,也具有基石性的作用。所以,民主黨黨綱拿掉“一個中國”政策的意義很重大。


表示民主黨外交政策團隊裡,那些負責兩岸議題政策制定的人,不再想用以往那樣的模糊政策來展開表述。這也顯示,美國正在根據現實環境的變化,對過去台海模糊政策做出一些新的調整。
而民主黨為什么在這時候做出調整?有研究中美關係問題的專家告訴刀哥:
第一,特朗普一直在批評民主黨對華軟弱,批評拜登上台后“美國會向中國屈服”,所以民主黨必須有所回應。之前拜登和民主黨在這方面談的比較少,頂多是回應式地反懟特朗普政府“根本沒有在中國面前保護好美國利益”。
第二,正因為特朗普已經把“比誰對華更強硬”弄成大選中的一個重要政策話題,在民主黨代表大會和未來黨綱方面不能在這個問題上迴避,也不能像特朗普示弱,所以就採取了這樣一個具有試探性的舉動,當然保留了“解釋權”。
第三,中美關係已經不可能回到2016年以前的狀態了,即便拜登上台民主黨執政,也是如此。民主黨希望借此向國內選民表明這個態度。


2
民主黨過去在人權、民主及涉台問題上就經常“出牌”,這次在對台灣的立場方面,民主黨是否會走到特朗普政府的前面,甚至比後者更積極?
有不少學者認為,原本有“一中”政策,現在拿掉,這個舉動本身是釋放一個重大信號,即在這個問題上民主黨可能會改變之前的立場,最起碼是有改變的空間。


而一旦民主黨能夠贏得大選、上台執政,就存在着如何執行和如何解釋的問題,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民主黨肯定會掌握“于自己有利”的原則。就像一根橡皮筋,如果局勢需要或者共和黨就此展開攻擊,民主黨肯定會拉一拉。
從整個民主黨的政策綱領來看, 2016年的版本中對涉及中國政策的着墨很少,畢竟那時候民主黨應連續8年執政,對華政策比較穩定。但2020年的黨綱對華部分卻有比較多的涉及,而且也強調“中國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這種變化是比較明顯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民主黨的政策綱領,在關于對華政策的部分提到,民主黨對中國的做法“將依據美國的利益及我們盟友的利益”,並依賴美國的實力——美國社會的開放、經濟活力和美國盟友的力量,塑造並執行反映美國價值的國際秩序。


這個綱領還特地強調,“削弱那些力量不會使我們‘對中國強硬’,它將成為一個送給中國共產黨的禮物。”
這是什么意思?
很顯然,這是針對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說的。之前拜登和民主黨的一些精英就批評特朗普政府,把美國的傳統盟友都得罪光了。“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的“大棒”把美國的盟友體系砸得七零八落。
民主黨方面不少人士宣稱,一旦擊敗特朗普,民主黨政府首先會做的是重新建立“盟友統一戰線”,共同對付越來越強硬的中國。“民主黨將在對中國政府在經濟、安全及人權的行動上有關切的地方做清楚、強力及一貫的反擊”。
也就是說,民主黨一旦上台,會換一種遏制中國的方式。更可能是竭力勸說盟友(如歐洲國家),站在自己一邊。
這一點,也成功地令民主黨罕見地在這次代表大會中請到了幾個共和黨重磅人物出來站台,反對特朗普當前的政策。


比如,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以及多位外交、國防界人士悉數發言,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提出猛烈抨擊,並讚揚拜登的外交經驗和行事風格,以及他對于堅守美國的品格、團結盟友、重塑美國國際領導力的承諾。


3
從目前看,如果拜登真的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擊敗特朗普,民主黨順利執政,美國對華政策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更多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大目標可能都差不多。


第一,現在民主黨具有主導優勢的聯邦眾議院,就出台了不少毫無道理的涉台涉疆涉藏法案。這其實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意義,民主黨一旦上台在其傳統關注的領域,依舊會給中國“制造麻煩”。
第二,特朗普處理外交的手法,與以往大多數美國總統都大不相同。任性退群、瘋狂毀約,強勢的單邊主義讓特朗普公開質疑國際同盟和組織的價值,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和北約。拜登已經明確表示,他如果上台絕不會這麼幹。
因此,如果民主黨重新執政,很可能會回歸前幾屆政府里非常突出的“國際性的、合作性的和支持同盟”的外交模式。在國際組織中重新恢復自己的領導力,同時可能會更大力度地批評、指責中國,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樣一走了之。
例如,民主黨在其政綱中花了幾頁的篇幅討論國際同盟。它指責特朗普“攻擊了我們的力量來源,掏空了美國的外交政策,撕碎了國際承諾,削弱了我們的同盟,並玷污了我們的信譽。”


當然民主黨方面此前也提出,要退出和中國的“關稅戰”,避免“新冷戰”。抓緊同大西洋彼岸的盟友聯手,和中國重新談判。這值得我們警惕。
所以,如果拜登上台的話,中美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比現在有所緩和。不會像特朗普政府那樣“不按常理出牌”,搞出“關閉總領館”這樣危險的瘋狂舉動。共和黨方面肯定會批評,這種緩和的方式在很多人看來就剛好落入了中國的圈套里。
不過,威爾遜中心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認為,民主黨黨代會沒有着重談及中國問題是因為外交議題不是美國選民最關心的議題,拜登的對華政策雖然比較“傳統和温和”,但與特朗普對中國的基本態度是一致的。
在這種背景下,也許我們不應該對拜登和民主黨執政有過多的幻想,只有更現實地看待中美關係的變化,更現實地看待美國政治精英層和美國國內對華看法的整體性變化,才能有助于我們對中美關係做出更準確的定位。

https://3w.huanqiu.com/a/d80b1f/3zYt8e2MzPe


兩黨執政對華政策都唔會好轉



美國的國策是針對打壓處於第二位置,有潛威脅美國地位的國家,如八十年代能日本。

假如今日位於第二位的是歐盟,美國的打壓亦一樣,法國的核能公司就是好例子。

侵侵下台後,上台的一定要修正對華政策,因為侵侵的做法其實是兩敗俱傷,甚至殃及池魚一,加稅令物價上升,禁制華為令美國的晶片公司損失慘重,禁中國留學生,各大學都吃不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