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732
  • 回覆: 1
  • 分享: 1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不忘初心,執教鞭超過三十載,堅定地走在教育最前線。他把國民教育總結為鐵三角──國史、國學、國情。眼見香港亂局,他提醒為人師表者必須堅守師德操守,擺事實,講道理,明思辨,讓學生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批判思考。他又寄語香港學生應背靠祖國,立足香港,面向世界,「要了解自己的根,知道自己栽種在哪裏,泥土有多深。」
[大公報記者] 梁靖怡
    何漢權先後讀過三間大學:台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他非常贊同中大新亞書院的精神,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先生在創校時的理想—保存中國的傳統優良文化。何校長說,一個民族若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國情和國史,就不會了解國家歷史的發展。他把國民教育提煉成鐵三角:國史、國學、國情。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何校長憶述,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後,他曾想過應該走去當記者,還是做教師,「當時心想,哪項工作先來,就做哪一樣。」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一間私校先找他,但那時私校工資不高,過一段時間,他又收到新加坡華語媒體的回音,願意聘用他做記者,「當時家人都勸我出國試試,還說本地私校的工作隨時可以找得到。」但他覺得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有責任感,於是拒絕了高薪的外國職位,堅持做好教職,結果一做就三十多年。何校長說,因為當年下了這個決定,才會獲得今天的成就。
    對於未來香港的發展,何校長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半世紀前已經預言,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結合,將是人類最美好和永恆的文化。人類要想解決21世紀的問題,必須到中國的孔子思想和大乘佛法中汲取智慧。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中國人的世紀。」他拆解湯因比博士預言的依據,其中一點是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成功融合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本地佛教,並以此為契機,豐富了中華傳統儒家文化。
    沒有根 到哪裏都是浮萍
    因此,何校長經常諄諄善誘,教導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根,知道自己栽種在哪裏,泥土有多深。他說,持續六個月的社會動盪中,屢見有學生做出不合常規的事情,甚至有人舉着美國旗遊行,反映出香港人的視野不夠開闊,對美國一知半解,對自己國家了無認識。「沒有民族的根,人去到哪裏都是浮萍!」何校長嘆說,他希望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深入了解國情。
    何校長認為,本地所有教育機構都要對「一國」有所了解,重新做國史、國學與國情的功課。他又建議各方都應多點探索「兩制」,多了解香港人的思維。他認為,每一個派別都應該反省,「近年的教訓很深刻,無論泛民還是建制,青年一步步與國家脫節其實有跡可循,如果在事件發生後,各派別都能深入反省,就不會演變更大衝突,給香港造成更大的傷害。」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提出:「治國史之第一任務,在能於國家民族之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何漢權寄語當代青年應立足香港,背靠祖國,具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他說,香港與內地同胞血濃於水,「如果你問自己的祖先是來自哪裏,其實上一代或者再上一代大多都是大陸過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圖:何校長帶領學生赴北京和巴黎進行雙城考察,圖為師生在北京紅樓(北京大學原址)前合影


新聞來源連結:
http://www.takungpao.com.hk/life/238150/2019/1220/394107.html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