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711,237
  • 回覆: 62
  • 追帖: 273
  • 分享: 60
+537
del

[ 本帖最後由 ilrl 於 2020-1-4 11:59 PM 編輯 ]




香港冇官方渠道買 嗚



https://mp.weixin.qq.com/s/YWvepru5MxlAGIgV74P3kw

原創: 長安君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今天

香港怎么救之一:李嘉誠發聲,到底誰該給香港人“網開一面”?

近日,香港富豪李嘉誠再發聲,稱政府應該對“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

法治社會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數“未來的主人翁”在街頭非法集會、毆打路人、圍攻警察、縱火燒街……種種暴行不一而足。提出對這樣的人網開一面,無非就是縱容犯罪。這可不是“為香港着想”,而是看着香港滑向深淵。

針對李嘉誠的言論,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說,不評論個別人士的發言,但法治是香港重要核心價值,政府一直堅持,違反法治的行為不應受到認同及支持,政府堅守違法要依法追究的原則。

特首不評論,但網友們可沒放過李首富:

有網友回憶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李嘉誠恪守法治契約精神,堅持向小業主追債,他們向李首富發問:怎么當年沒見你給香港市民“網開一面”?

還有網友更直接:把李家的樓盤打折賣給“未來的主人翁”,這才是真正為香港好。

這個夏天發生在香港的修例風波,探尋背后的深層的社會根源,高房價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雖然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價位,但香港的房價基本都在一平米20萬港元以上,隨便什么房子的租金都是每月1萬以上,而香港大學生剛畢業的平均工資,也就是1萬多港元。不僅買不起房,就連租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大部分人只能與幾個朋友合租,或者住在“劏房”中。

“劏(tang)”,在粵語中是割開的意思,“劏房”,顧名思義,就是一套公寓被隔成很多間,對于這種房子,我們有個更為熟悉的名字——群租房。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字,僅在逼仄、擁擠的“劏房”中就居住着20萬香港市民。除了“劏房”,香港還有“籠房”“鴿房”“棺材房”,看名字,大概就能想象這些香港市民蟻居的狀態。

在當下的香港亂局中,不少香港年輕人把房價高、租金貴的不滿甚至憤怒發泄到了政府頭上,但不得不說,他們的發泄,也許搞錯了對象。

讓住者有其居,關乎民生,關乎700多萬香港人的生計,翻看自22年以來的施政報告,房屋和土地供應一直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頭等大事。如何讓更多的香港人住得起房,始終是首席行政長官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最緊迫的那一個。

去年,特區首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增加土地供應措施,最大的設想有兩個:一個是在大嶼山周邊填海造島,可新增最多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110萬人居住,這超過香港總人口的1/8;另一個是開發新界340公頃棕地,提供6萬個香港人急需的中小型住宅單位,其中6成為保障住房……

可以說,任何一個設想如果變為現實,都將極大解決香港市民的居住問題。但是目前設想仍是設想,並沒有任何變為現實的跡象,因為來自各方面的阻力——無論是填海造島,還是開發棕地,總是會有各種環保組織、NGO、反對者站出來,“從香港的未來考慮”“理性發聲”,導致這些和香港民生息息相關的議題在相關程序中久議不決,推進得困難重重,希望在一天天的拖延中變得渺茫。

有人說,各種利益集團打着“保護環境”“擔心政府財政”之類的旗號出來,其實就是想維持香港的高房價,喊着最高尚的口號,來掩蓋自己損人利己的目的。香港樓宇的“天價”對誰有利,答案或許並不難猜。

香港並不是沒有地。新界那些大片沒有開發的棕地就是最好的例證,實際上,全港棕地大約有4200公頃。有人說香港土地一半是山地不適合搞建設,但如果看看內地的山城重慶就不難發現,山對于建設居民住宅來說並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而這些土地上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在利益集團的阻撓下,計劃通過城規委、法院的重重關卡,機會微乎其微。

既然棕地開發有些“水中望月”的感覺,政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填海建島上,林鄭月娥更是直言,東大嶼填海造島的“明日大嶼願景”是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但造出一片陸地來,也依然遭到了無情的阻撓。

去年香港為了推廣這個計劃,出了一個宣傳片,給宣傳片旁白的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明星劉德華。反對者立即蜂擁而至,網上充滿對“劉天王”的謾罵。政府想推行的,反對派不問青紅皂白一概反對,當時鼓動民眾謾罵劉德華和填海計劃的人,現在卻鼓動着民眾把住無所居的憤怒發泄到政府身上。

樓價高企對香港的影響,除了民生和堆積的憤怒,還有更多——

住的問題扭曲了不少人的價值觀,很多年輕人的目標就是儘量賺錢買樓供樓,一切都在向錢看,香港人也背上了“目光短淺”的壞名聲;

高企的房價扭曲了香港的經濟結構,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香港富豪三分之一以上都經營房地產,對金融和房地產的過度依賴讓香港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很低;

過度依賴房地產業又進而限制了創新,十年前就有望拉動香港創新提升的“數碼港計劃”,提出不久就在反對派的抵制下變作了地產項目……

在香港這個充滿動盪的夏天,在全球經濟這一輪增速放緩的凜冬,回看香港房屋、土地問題,沒有一個時候比現在更加緊迫,這關係着香港人的切身利益,關係着香港經濟的健康發展,更關係着香港的未來。

香港民建聯近日提出動議,呼籲特區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條例》,將目前處于私人名下的部分閒置土地收回並用于公屋建設,彌補普通市民住房的緊迫缺口,以期3年內取得實效。這個動議也是去年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內容。

民建聯還在港媒刊登大幅廣告,8個字的標語尤為醒目——

收地建屋,刻不容緩!

不知“李首富”看到這8個字了沒有。不知這次反對派還會不會喊着高尚的口號跳出來,阻撓香港人的生計,把香港的路四面堵死。不知和“李首富”一樣的囤地圈錢的房產商們,這次會不會對香港市民“網開一面”,對香港的未來“網開一面”。

最后,還是想再重温一遍劉德華在那個宣傳片中富有磁性的聲音:

我們見過充滿朝氣的香港,我們也見過停滯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見到一個什么樣的香港?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