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傷心尋回犬 於 2019-9-26 05:43 PM 發表



咁其實係想政府响無需補地價下起屋,另外要政府起週邊配套

到時屋起好左,就同政府响補地價問題上打死狗講價

佢地邊會死錯人
要急速有地,也是無辦法中的辦法,遠水不能救近火,而且要保住香港自由經濟體系,免被其他有心人口實,亦可算二全其美,成大事需從大方向行,不能小家子氣。



被引用(3)
所以佢地並非真心想捐地,只係想透過所謂捐地獲得利益

中央要既,係要真誠效忠,並非呢啲假仁假義



政府有政策將舊樓改建,做過渡性房屋,論程序、建築時間,效能應該好過問4大拎地,
至於相關資訊如下:

過渡性房屋項目多元化 2019年4月13日
https://www.news.gov.hk/chi/2019/04/20190413/20190413_184341_456.html


樂善堂小學改裝
樂善堂小學於1949年創辦,至今已經有70年歷史,由於將與旁邊的樂善堂總部一併重建作福利用途,小學早已計劃於這個學年完結時,即8月31日停辦。樂善堂於今年1月開始與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探討可否在等待重建期間,改裝校舍為過渡性社會房屋。 這是香港首個利用閒置非住宅建築物(校舍)改裝作過渡性房屋用途的項目,可為三至四人家庭提供約45至55間過渡性房屋,同時,樂善堂亦會以社區為本提供各種家庭支援服務,如醫療資助、課後功課輔導班等。

專責小組將繼續協助樂善堂,期望在學校停辦後盡早展開改裝工程,將校舍閒置的時間減到最少,早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過渡性居所。

仁濟醫院社會房屋計劃
另一個項目由仁濟醫院倡議,於荃灣一幅約3,300平方米土地作過渡性社會房屋,安放約110至130個一至四人管道屋單位,當中20個是圓形管道屋,其餘的都是方形,可靈活地組合成不同大細的單位,詳細設計可參閱附件一

管道屋的概念是由一個香港的建築師所倡議,利用地底管道建築物料,以混凝土預製組件方法建造,根據設計,既可受高壓、具防火隔熱特質,亦可於極短時間內完成組裝,加上屋內的裝備亦是預先在工場按設計訂造,因此不會在施工現場長期有嘈音、塵土、運輸等問題,可以減少建造期間對周邊環境、衞生及交通等影響。

欽州街組合社會房屋計劃
除了過渡性房屋,社會對其它設施也有殷切的需求,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我們與社聯用了一個非常嶄新的模式,令過渡性房屋和智能停車場可以並存於深水涉欽州街同一幅政府用地。

社聯會興建兩棟四層高的組合社會房屋,提供約210個單位,運輸署則會在毗鄰較靠近行車天橋的一邊,在地底興建一個能提供約200個泊車位的圓軸垂直升降式智能停車場,並利用上蓋作休憩用地,一次過滿足住屋、泊車和休憩三個願望。


上圖為組合屋,方便拆卸、搬遷及重用

[ 本帖最後由 藍色多腦婆 於 2019-9-26 06:33 PM 編輯 ]



D人話住組合屋同水管屋係無尊嚴。要住戈d望到海景,間房3邊落到床,四人家庭至少兩個廁所,仲有埋村巴先叫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