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41
+7
呢個觀點,我昨天的帖都提過下。華為機唔可以預載GOOGLE的APPS,但基本上所有GOOGLE APPS都有替代品。大陸的行貨android機多年來都冇得用GOOGLE APPS,咪一樣幾億人照用,因為已經有齊哂所有相應的國產APPS。只係國產APPS以往主要都係大陸用,好少可以去到國外。

但而家係一個機會。華為機唔可以預載GOOGLE的APPS,自然會放番其他APPS落去。雖然冇得預載GOOGLE APPS對華為在歐洲的銷售有一定影響,但肯定唔會差到立即冇人買。一來真係要用GOOGLE APPS的人,買番來自己手動裝就得。二來亦有人唔會堅持一定要GOOGLE出的APPS先用,只要其他APPS有同樣工能一樣會照用可也。第二類人就係國產軟件衝出中國的機會!更甚,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好多人可以只係用左智能電話兩三年,甚至乎之前未用過智能電話,唔知GOOGLE係乜。咁以後華為機賣去呢D地方,跟機國產軟件,就直接會令國產軟件成為呢D地區的主流軟件!

相信昨天的新聞一出,而家已經好多國內的軟件公司會揾華為傾,以後外銷的預載APPS就改用佢地的!本來在商言商,以往華為賣電話,要賣歐洲的話自然預載歐洲佬用開的GOOGLE APPS,唔會無啦啦預載其他國產軟件公司。而家冇得預載GOOGLE APPS,華為不妨做個順水人情,預載國產APPS。如此的話,華為的危機,就成為了國產軟件衝出中國的商機!

除左軟件外,原來國產操作系統 (即係相對於android, iOS的國產OS)的發展比我原先想像的快。下面係我剛睇到的文章,有提到呢點,大家可以參考下:

=====

華為再遭大危機?這事比芯片被人卡脖子哪個更危險
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 ... 哪個更危險-10179718.html
來源:瞭望智庫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毫無道理地將華為公司列入“出口管製黑名單”,未經許可禁止所有美國企業與華為公司來往。這不僅標誌著中美貿易摩擦進入白熱化階段,也使華為公司,乃至整個中國科技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美商務部禁令發出後,有傳言稱,由於美國Google、微軟公司已停止對華為的安卓、Windows等操作系統授權,華為手機、筆記本電腦正面臨“無系統”可用的威脅。
對此,華為消費者事業部總裁餘承東在社交媒體霸氣回應,華為早有自主操作系統技術以應對挑戰。
(圖為餘承東朋友圈原文)

華為方面也隨即發表正式聲明稱:
安卓作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一直是開源的,華為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為安卓的發展和壯大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華為有能力繼續發展和使用安卓生態。華為和榮耀品牌的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不受影響,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和購買。未來華為仍將持續打造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全場景智慧生態,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那麼,美國禁令究竟對華為有多大影響?華為的自主系統能否在此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更進一步,國產操作系統能否借此契機,一舉衝破壟斷牢籠,打破現在美國獨大的產業格局?
文 | 王強
1
國產操作系統的翻身契機:故事要從十年前講起……
早在二十年前,微軟和英特爾剛剛壟斷PC產業時,中國IT業就開始了研發自主操作系統的嚐試。在國家推動和相關企業的努力下,國內誕生了紅旗Linux等多款系統,也曾在實踐中嚐試取代Windows。
(圖為紅旗Linux 圖源:觀察者網)

然而,這些努力大都以失敗告終,Windows全面佔據了國內PC市場。待智能手機興起後,蘋果的iOS和Google的安卓又瓜分了移動平台系統份額,中國IT產業只能默默接受這一現實。
世事無常,十年前Google退出中國市場的舉動,卻為國產操作系統的崛起帶來了新的曙光。
眾所周知,Google憑藉安卓系統佔據了全球移動市場的大多數份額。但Google從一開始就對安卓核心代碼完全開源,並沒有對安卓系統擁有完整所有權——換句話說,傳言提到的“Google公司停止對安卓系統授權”其實是不可能的;華為公司或者任何企業或個人都可以在無需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改動安卓系統源代碼,完全不用看Google公司,更不用理會美國商務部所謂的“黑名單”。

Google在安卓平台真正的“大殺器“,是被稱為“Google應用套件”的一系列應用組合,包括瀏覽器、應用商店、郵件程序、語音助手等等。在國外,消費者普遍依賴Google生態,沒有安裝Google套件的手機很難有銷路,而Google應用套件並不是開源的,其他企業需要向Google購買授權才能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使用。因此,所謂“Google停止授權”,主要指的是這一套件的情況。
(根據全球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中,GoogleAndroid系統占74.85%,蘋果iOS占22.94%,其餘平台占比都不超過1%)

然而在中國,由於Google網絡服務基本不可用,所謂“Google套件”也幾無用武之地。因此從十年前開始,中國手機廠商只能以開源安卓代碼為基礎添加國內的網絡服務,開發出各種定製的安卓系統來取代Google原版的安卓。
正是這一現實,成為了中國發展自主化手機操作系統的契機,也為今天華為公司遭受美國打壓時奮起反擊奠定了基礎。
2
從做系統界面到做真正的自主操作系統
當國內IT企業一開始定製安卓系統時,他們只是簡單地在安卓開源代碼上添加適合國內用戶的移動網絡服務而已。與其說是“系統定製”,不如說是為手機預裝一些應用程序(諸如百度搜索、騰訊QQ等)更為恰當。
在早期階段,國產安卓系統的自主化程度非常低下,經常被業界戲稱為是在做“UI”(用戶界面)或“Rom”(系統固件)。一直從事計算機及其應用研究與開發的倪光南院士曾在一次採訪中直言,“當時我覺得還是不可用階段,所以很辛苦,有人會放兩台電腦,領導來了給他看我用國產系統,領導走了還用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構,指微軟與英特爾的商業聯盟),這個是比較早期的。”
隨著安卓系統的發展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增長,中國用戶對國產安卓Rom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國內廠商開始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安卓系統的深度定製。
所謂深度定製,實質就是修改安卓系統核心源代碼,加入適合中國用戶需求的各種模塊、功能。在國內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國產安卓系統的功能演化經常比Google原版更前衛、迅速,往往“老大哥”準備推出的新功能,提前一兩年就能在國產安卓系統上見到了。
比如應用分屏、系統級騷擾攔截、中文語音助手之類國內用戶耳熟能詳的實用功能,其實都是國產廠商率先引入安卓平台的。
(圖為某手機廠商以安卓為基礎開發的用戶界面 圖源:觀察者網)

經常能看到的諷刺現像是:國外用戶還在為Google“計劃推出”的下一代安卓系統新特性歡呼雀躍的時候,國內用戶冷漠地看著他們表示:“這功能我們都用上半年了,你們興奮個什麼勁兒?”
在這一過程中,國內廠商的操作系統研發能力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開始只能做“系統界面”的企業,逐漸擁有了打造完整自主操作系統的潛力和野心。
3
要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舉例來說,Windows XP 有代碼4000萬行,Windows 7 有代碼5000萬行,3.6版本的Linux 內核代碼就有1590萬行,而linux的發行版Debian系統代碼行數達6500萬行,而且這些代碼還都是經過軟件廠商反複精簡的結果。可能大家對幾千萬代碼行數的工作量沒有概念。舉個參照系,WPS代碼大約在百萬行這個級別,雷軍執掌的金山軟件重寫WPS就用了3年時間。
因此,要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必須要有非常龐大的財力和人力才能勝任。
在眾多研發自主系統的國產品牌中,今天與美國大棒針鋒相對的華為是實力最強、眼光最遠、野心最大的代表企業。

早在2012年,華為就在董事長任正非的動議下開始了完全自主操作系統的研發計劃。華為研發自主系統主要有兩大目的:
一是為華為手機的安卓平台提供改進、優化支持,體現華為的競爭優勢。
二就是應對“極限生存假設”,在美國突然斷供某些操作系統相關授權的情況下以自主產品取而代之,打破美國人“掐脖子”“斷後路”的企圖。任正非認為,我們現在操作系統可能不如人家,但是必須得有備份系統,萬一人家不給你提供操作系統了,至少你還可以維持。
這個觀念挺重要,就是必須認識到網信安全的重要性,要下定決心,重要的網信技術產品我們國家自己必須要有。
在這樣的雄心壯誌引領下,華為連續多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在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研發上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如今,已被成功應用在產品服務中的華為操作系統技術就包括華為自主底層文件系統EROFS、自主方舟編譯器、自主GPU軟硬協同優化技術GPU Turbo等等。
放眼全球,能同時解決這些底層核心技術的企業寥寥無幾,華為在這方面的軟件實力已經足以接近Google、蘋果、微軟等巨頭。
而華為用來取代安卓、Windows的完整自主操作系統則已經在中美貿易摩擦前夕接近就緒。根據餘承東和任正非的表態,這一自主系統極有可能在美國全面切斷操作系統相關授權後橫空出世,成為中國人第一款真正全面投入市場、獲得消費者廣泛認可的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
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欲置華為、置中國科技產業於死地的大棒,會為中國人帶來“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奮起反擊的良機;中國企業潛心努力十年,就是為了在今天這樣的危機中不低頭、不放棄,甚至要打出一波讓所有人為之震撼的“上甘嶺”反擊戰。
4
背負重任,國產操作系統能否不辱使命?
很多人也在擔心:雖然華為已經擁有了成熟的自主操作系統技術,但真正要在市場上全面取代安卓和Windows,華為自己的系統做得到嗎?能做好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來看待。
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現實:從未經曆實踐考驗的華為自主系統,不可能一誕生就完美無缺。尤其在海外市場,一旦Google和微軟切斷對華為的Google應用套件與Windows系統授權,意味著華為消費產品(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在海外就會遇到嚴重困境。
就像國人今天已經不可能接受無法安裝微信、QQ,不能使用百度、淘寶的操作系統一樣,國外消費者對於Google、微軟、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企業建立的一整套生態有著深度依賴,這種依賴絕非朝夕之間能改變的,更不是華為憑藉一己之力就能迅速趕上的。即便華為推出足以在技術上媲美安卓Windows的優秀產品,在海外市場也要在生態系統這一關前止步難前。

但另一方面,幸運的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業和市場。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崛起,早已證明了中國企業可以僅靠本國市場建立起強大的軟件生態。過去國產品牌操作系統難以取得市場成功,主要原因在於自身技術水平不足、缺少本國消費者認可;而今天,華為已經掌握了一流水平的操作系統技術能力,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更已佔據舉足輕重的市場地位,為華為操作系統的推廣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的無理行徑,更是激起了廣大國人的憤怒與愛國情懷。民眾的力量是強大的,在舉國上下一心支持華為度過難關的大環境下,華為自主系統一旦出世,必然會受到國內消費者熱烈歡迎。國產應用開發者無疑會第一時間對新系統提供應用移植,一夜之間就能建立起國產操作系統的完整生態環境。
曆史上,從來沒有哪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統一出生就有如此大好的市場條件,華為自主系統在中國市場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前景無需質疑和擔憂。
一旦在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站穩腳跟,華為自主操作系統就有了長期發展的本錢和底氣,在華為的榜樣和示範作用下,可以預期國內其他有實力的科技企業也將迅速跟進。
電商有電商的生態,社交有社交網絡的生態,搜索有搜索的生態,都是有實力的大企業帶動起來的。像操作系統這種難度比較大的領域,更需要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去帶動,而小企業可以做一些創新。
5
披荊斬棘,國產操作系統的未來大計
網絡信息產業中,芯片被比喻為心臟,操作系統則被比喻為靈魂,兩者都關乎網絡安全、信息安全。
近幾年,國際上通過網絡和信息威脅國家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比如烏克蘭就曾被名為“黑暗力量”的惡意病毒攻擊,從致全國超一半地區停電,還有波及多國的“棱鏡門”事件,甚至連伊朗的核設施都曾遭到過兇猛的網絡攻擊……所以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我們不僅會遭到供應鏈被人“卡脖子”,國家安全也會被人“卡脖子”。
在國產操作系統系統的發展過程中,除了企業,國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方面之前我們並沒有做好,舉個例子,當微軟的操作系統“一統天下”時,國內至少有七八家企業在做操作系統,雖然大家都是基於開源Linux發展出來的桌面操作系統,本質上是同一個開源軟件發展出來的,差別不大,但是品牌不一樣,軟硬件支持、適配的問題等具體細節也都不太一樣,這並不利於技術的發展,當對手已經“一個拳頭出擊”時,我們在很小的市場範圍內反而有七八家企業去做,力量都被分散了。
所以,國家可以把分散的資源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以統一的標準和外國跨國公司競爭,這樣才更有可能成功建立起完全由中國企業主導的操作系統生態環境。而政府單位和國企部門的IT設施全面自主化進程,則會促進國產關鍵應用軟件市場的蓬勃發展,為國產操作系統生態補充必需的養分。
共同努力之下,不僅安卓和Windows系統本身,連Office、Adobe CC這些流行的應用軟件也將看到有足夠實力的國產替代品。
如今,操作系統早已沒有“移動、桌面”的本質區別。Windows可以用在手機上,安卓也可以跑在PC環境,國產操作系統也是如此。在移動市場立足後,國產系統即可向PC領域擴張,一舉取代Windows。到達這一步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讓國產操作系統從“可用”到“好用”再到“都用”是我們必經的一個過程,需要長期“苦熬”,不能心存一絲僥倖。


=====

希望華為同國內軟件商,甚至係其他國內手機商可以好好合作,轉危為機,打破美國軟件的壟斷!!! 

[ 本帖最後由 阿聞 於 2019-5-21 07:19 PM 編輯 ]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