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067
  • 回覆: 21
  • 分享: 1
長江存儲64層NAND量產在即 與紫光集團角力戰漸起

話長江存儲64層3DNAND可能"提前"至2019年第3季試產,即最快7月試產? 但大規模投產要等良率稍微改善,即2019年年底
亦有話現時32層3DNAND(沒有Xtacking)已經試產8個月,良率相對於當初已經大有改善,但仍然吾高,當然32層而家完全沒有成本優勢
其實最近NAND價格非常平,好似話而家~500GB SSD吾洗HKD$500,1TB SSD吾洗HKD$900,
就算而家可以量產到64層3DNAND都不會有成本上的優勢
因為層數越高單位成本越低,而家對手已經量產緊96層,無耐前有新聞話SK Hynix已經停產36/48層3DNAND(未量產到的技術已經系對手phase out)
下年YMTC有望迫近128層3DNAND,但我覺得量產都要2021年,2020年對手應該量產128層,但就算2019年底到2020年年底量產64層都不會夠人打價格戰,所以不會有作為
但最近其他NAND廠準備減產推返高NAND的價格

其次系呢篇新聞的重點,YMTC認為紫光不適合代理YMTC的NAND粿粒
紫光算系YMTC的母公司
我認為可能同之前的新聞有關
事實上紫光已經系上年買左堆Intel 64層3DNAND TLC晶圓返來mark做自己的紫光NAND粿粒
而且分別用左JMicron(Maxio)同 Phison的controller出SATA同M.2 SSD
兩間都系台灣公司
而最後系SSD產品上寫住Made in Taiwan
所以而家YMTC叫紫光自己繼續做返非YMTC的產品....
同埋聽過中國人話紫光呢個品牌系中國口碑不算好.....總之不是好果D,吾肯定

另外貿易戰會不會將長江存儲擺上檯??
===============
市場傳出,長江存儲有意改變策略,越過大股東紫光集團的銷售管道,採取自產自銷3D NAND晶片的模式,也讓雙方暗自較勁的角力戰儼然成形。
中國大陸首家NAND Flash製造商長江存儲量產腳步逼近,預計於2019年底前量產 64層3D NAND,將可能提前於第3季小量試產,但長江存儲作為第一家大陸本土記憶體製造的指標廠商,隨著良率提升表現順利,近來內部逐漸由「金主」主導轉變為「技術」團隊出頭的局面。
長江存儲在2018年成功研發 32層3D NAND後,其武漢基地一期專案已實現小規模量產,第1季的單月產能可達到5,000片,2019年目標將邁入量產64層3D NAND計畫。
據指出,近8個月來長江存儲生產良率已有明顯改善,足以用於消費性產品,而大陸業界對於搭載本土記憶體晶片更是躍躍欲試,包括日前大陸電商天貓與記憶體模組廠江波龍宣布策略聯盟,將率先搭載長江存儲的NAND產品作為銷售。業界也預期,在長江存儲投入量產後,首要價格衝擊將出現於大陸內需市場的消費性應用。
隨著大陸終端市場期待甚高,長江存儲與大股東紫光集團的合作模式隱約出現轉變,原先預計由長江存儲負責生產NAND Flash晶片,並由同集團的紫光存儲負責銷售NAND與製作成品銷售,包括SSD與UFS等應用。
但據傳,長江存儲內部認為,紫光存儲並不適合銷售長江存儲的產品,特別針對自行開發Xtacking架構64層3D NAND也缺乏深入瞭解,因而希望爭取奪回自產自銷NAND的主導權,並希望紫光存儲對外負責銷售「非」長江存儲的NAND與系統產品,導致雙方間隙越漸擴大。
長江存儲的前身來自於紫光國芯與武漢新芯的合併,武漢市政府本為原始大股東,然而紫光集團與大基金共同入股出資,意味著長江存儲肩負起大陸半導體本土化的重責大任。
目前紫光集團仍持有51%股權、大基金持股25%、武漢政府持股24%,儘管紫光集團仍強勢布局大陸記憶體產業版圖,但長江存儲邁入64層量產即將蓄勢待發,業界地位聲勢漸起,在配合武漢市政府的積極力挺下,內部技術團隊的影響力漸增,而紫光集團作為大金主的主導權也逐漸黯然褪色,雙方的角力激戰在檯面下暗潮洶湧。
受到NAND Flash價格跌勢猛烈,國際記憶體大廠相繼採取減產或降低資本支出,除了美光率先宣布2019會計年度資本支出削減至90億美元,DRAM與NAND Flash將分別減產5%、SK海力士(SK Hynix)預計2019年NAND Flash晶圓投片量將年減10%、威騰(WD)延後 Fab 6新廠的投產計畫,預計晶圓出貨將減少10~15%,未上市的東芝記憶體並未宣布減產,但內部策略也將減少NAND產出。
不過目前各家國際大廠減產多半仍針對舊製程的64層NAND,而新一代96層的研發投入並未縮手,並預計2020年下半各家大廠將先後進入128層等級的製程,長江存儲力圖超車追趕,預計在量產64層NAND後,將直接跳過96層,直接2020年直接逼近128層堆疊3D NAND,縮短與國際大廠的技術差距。
NAND控制晶片廠商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指出,目前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的樣品已經送交至少10家客戶,但下半年對於整體NAND市場並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儘管外界仍質疑其良率水準不足,初期仍將應用於非主流的存儲市場,但長江存儲的專利技術並沒有疑慮,待其發展成熟之際,後勢成長將十分可觀。
苟嘉章認為,中國大陸NAND Flash產業將遲早會起來,相較於目前大陸DRAM仍有專利疑慮,導致發展進度延遲,但相較之下,大陸官方認為NAND產業更具有戰略性意義,且市場應用的發展性更多元,遲早將會對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業界認為,長江存儲的3D NAND導入量產,並將在2020年直接挑戰國際大廠,而規劃產能可望上看至10萬片,在量產初期恐怕仍將面臨良率較低的瓶頸,預料3D NAND市場價格波動恐怕仍將延續震盪至2020年。

新聞來源連結: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559100_OTS0MW6T1IQJ9QLNF7CHV



期待harddisk 價格急跌


西方國家最L驚就係中國的家國動員力, 中國決心做好一件事就一定做到底 所以中國的晶片/半導體一定搞得起!

反觀西方的所謂民主體制...要過五關斬六將! 又議會通過又要徵求某某方的同意更加要申請撥款; 分分鐘未上馬已胎死腹中!!!

[ 本帖最後由 o2mini 於 2019-5-8 11:31 AM 編輯 ]




1TB SSD $900 ...



[隱藏]
大陸半導體及LCD 面板產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方及日本生產設備+輸入台灣高端人才。除咗錢之外,大陸無乜其他貢獻。


引用:
原帖由 Thomas87 於 2019-5-8 12:46 PM 發表
大陸半導體及LCD 面板產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方及日本生產設備+輸入台灣高端人才。除咗錢之外,大陸無乜其他貢獻。
台灣省只有依靠西方進口的高端機器. 台灣省工人操作西方進口高端機器不算是高端人才。



引用:
原帖由 Thomas87 於 2019-5-8 12:46 PM 發表
大陸半導體及LCD 面板產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方及日本生產設備+輸入台灣高端人才。除咗錢之外,大陸無乜其他貢獻。
不對,大陸最叻彎道超車,睇下依家既高鐵就知啦,以前搵人做師父,依家自巳做埋人地既師父。



引用:
原帖由 Thomas87 於 2019-5-8 12:46 PM 發表
大陸半導體及LCD 面板產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方及日本生產設備+輸入台灣高端人才。除咗錢之外,大陸無乜其他貢獻。
大陸的貢獻係製造龐大內需市場,令你所謂有貢獻的外國廠商不至倒閉破產。



引用:
原帖由 樹問 於 2019-5-8 12:50 PM 發表
台灣省只有依靠西方進口的高端機器. 台灣省工人操作西方進口高端機器不算是高端人才。
有大約十年經驗台灣LCD 面板工程師,大陸廠商大約用其4倍年薪挖角,約2百萬人仔年薪左右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o2mini 於 2019-5-8 11:26 AM 發表
西方國家最L驚就係中國的家國動員力, 中國決心做好一件事就一定做到底 所以中國的晶片/半導體一定搞得起!

反觀西方的所謂民主體制...要過五關斬六將! 又議會通過又要徵求某某方的同意更加要申請撥款; 分分鐘未上馬已胎死腹中!!! ...
靠民主就吃的屎. 西方科技不是靠民主而發達.

西方科技是靠補貼和精英商人. 政府補貼大學、軍方然後轉移技術成果給企業. 巨資商人打低其他國家規模小的商業品牌.



向韓國OLED 面板工程師挖角,大陸廠商出到3百萬人仔以上年薪


引用:
原帖由 Thomas87 於 2019-5-8 12:57 PM 發表
有大約十年經驗台灣LCD 面板工程師,大陸廠商大約用其4倍年薪挖角,約2百萬人仔年薪左右
十年經驗不代表就是高科技.
這些工程師的技術只是來自西方傳授, 不是台灣自己發明.

[ 本帖最後由 樹問 於 2019-5-8 01:04 P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Thomas87 於 2019-5-8 12:46 PM 發表
大陸半導體及LCD 面板產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方及日本生產設備+輸入台灣高端人才。除咗錢之外,大陸無乜其他貢獻。
打工都係為錢姐
美國/日本比唔x起, d人咪走lor

demand supply 姐



引用:
原帖由 樹問 於 2019-5-8 01:02 PM 發表

十年經驗不代表就是高科技.
這些工程師的技術只是來自西方傳授, 不是台灣自己發明.
有本事可以自蔫,生產 LCD 面板最重要是提升良品率。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樹問 於 2019-5-8 01:02 PM 發表

十年經驗不代表就是高科技.
這些工程師的技術只是來自西方傳授, 不是台灣自己發明.
台灣LCD 面板工程師主要是師承日本師父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