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382
  • 回覆: 45
  • 追帖: 2
  • 分享: 1
從19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4]。台灣《經濟日報》曾發表社論說,四小龍在20世紀下半葉得以異軍突起揚名立萬的大時代背景有[5]:

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大趨勢。受西方價值觀影響,台灣與韓國冷戰時期長期接受美援,以及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之下,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而新加坡與香港皆曾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在法治、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日本在臺灣與韓國及英國在新加坡與香港奠定的基礎建設也成為日後工業化與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四個地區都有著高效率當局。韓國、臺灣與新加坡當時是在威權政體之下,香港是由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一手主控,穩定的政治環境有助於刺激經濟發展,政策也相對具有高度一致性與延續性,尤其是威權性質最強的新加坡持續增加,類似財閥主導政治的韓國,政治最為自由開放的台灣與主權移交後的香港表現普通,但是經濟的成功打下了思想基礎,總體上民主運作條件良好,沒有發生失控政治。四小龍運用政府手段和社會政策來促進工業化的進程。其核心就是使用社會政策來加速勞動力的流動以及結構的整合。

三、四小龍都位於「儒家文化圈」內,有一批高素質的勞動力,有相當類似的儒家文化背景,而勤勞、節儉、重視教育這些傳統觀念都有助於經濟發展[6]。

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取得成功後,其發展歷程被亞洲許多國家如亞洲四小虎等借鑑,這些國家在10餘年後經濟得到大幅度的發展。但是由於過於依賴國際資本及偶有政治衝突,而成為當地經濟層面的一些隱憂,也是亞洲金融危機造成巨大損失的原因之一。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模式也成為拉丁美洲國家跳脫依賴理論的參考對象。[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亚洲四小龙

四小龍都是在獨裁的管治下才有今天的發展, 在獨裁的管治下 - 為經濟打下成功的基礎,才可以發展民主!
不是有了民主才有今天的經濟富裕生活!!!


[ 本帖最後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5:08 PM 編輯 ]



西方民主選舉根本就是一種黨爭!  
黨爭誤國:(最佳事範:台灣,四小龍變四小蟲)
政客結黨營私,利用選票上位弄權,然後大貪特貪,苦的是平民百姓,傷的是國家,導致一年差過一年,慢慢導致覆亡!
引用:
原帖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14 PM 發表
從19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4]。台灣《經濟日報》曾發表社論說,四小龍在20世紀下半葉得以異軍突起揚名立萬的大時代背景有[5]:

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大趨勢。受西方價值觀影響,台灣與韓國冷戰時期長期接受美援,以及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之下 ...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於北京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93][125]。同年12月,蔣中正下令政府退守臺灣地區,將臺北市定為戰時首都[126][127][128],並宣布戒嚴,除了將外匯、黃金、部隊移往臺灣外[129],100萬至200萬名居民撤往臺灣地區[130][131][132]。最初美國放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臺灣很快便會遭到佔領[133]。但1950年朝鮮韓國爆發戰爭後[134],美國總統哈瑞·S·杜魯門改變立場,派遣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129],防止雙方發生衝突[93]。因美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1955年福爾摩沙決議》介入地區發展,中華民國政府得以持續統治臺灣地區[133],且主張擁有中國大陸與外蒙古主權[135]。聯合國和多數西方國家因冷戰局勢影響而將中華民國視為「中國」合法政府[136][137]
1950年代初,中華民國政府撤離海南島大陳島[133];失去中國大陸治權後,統治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開始制定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129]。面對反對派的臺灣獨立和民主選舉等挑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威脅[138]國民大會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政體發展成具威權主義、由中國國民黨掌握絕對優勢的一黨獨大制政府[139][140][141]。中國國民黨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改革組織之際[142],不斷打壓不同政治立場者[143]白色恐怖時期便有140,000人因被視為反對中國國民黨、親近中國共產黨者,遭政府監禁或處決[144]而臺灣省政府早期除了實施地方自治、合作社、基礎教育政策外,也推動《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穩定農業發展並提供大量原物料與食物[145]
中華民國政府之後推行市場整合的現代經濟制度,促進民營企業與工商業發展,成為加工出口導向的模式[146][147]。1960年代至1970年代,政府強力推廣轉型為工業化和技術導向的經濟型態[148]。來自美國的資金和對產品的需求[149],使得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甚至被稱作「臺灣奇蹟[148]。1970年代,臺灣的經濟成長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並與香港韓國新加坡列為亞洲四小龍[150]。但在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中國」合法代表[149]。之後因為多數國家要求斷交,使得中華民國最後僅與少數國家維持正式外交,國際間也改以「臺灣」稱呼[47][151][15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華民國



引用:
原帖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21 PM 發表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於北京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93][125]。同年12月,蔣中正下令政府退守臺灣地區,將臺北市定為戰時首都[126][127][128],並宣布戒嚴,除了將外匯、黃金、部隊移往臺灣外[129],100萬至200萬名居民撤往臺灣地區[130][131][132]。最初美國放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臺灣很快便會遭到佔領[133]。但1950年朝鮮與韓國爆發戰爭後[134], ...
韓戰後,韓國經濟一片狼藉。李承晚展開了經濟改革,包括土地分配。漢江奇蹟的迅速發展實際是在朴正熙執政期間。朴正熙因此也成為創造漢江奇蹟中最重要的人物。朴正熙執政期間,按照韓國國情開展了經濟開發五年計劃新鄉村運動,使得韓國的農業和工業得到快速的發展。朴正熙掌權期間還提出了「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2],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創造出2.5倍於美國工人的生產率[3]
由於朴正熙強烈的反共意識,他領導的右翼政府不顧人權對新聞傳媒和言論自由進行嚴厲限制,執政期間使得當時韓國電影處在蕭條狀態。朴正熙認為當時的韓國不具備民主自由的條件。在他看來沒有經濟的振興是不可能有民主的。他認為貧窮使得國家變得脆弱,因此他把消除貧困而不是建立民主國家當成頭等大事。朴正熙不僅限制言論自由,而且對反對他的人進行逮捕和鎮壓,而他親自建立的韓國中央情報部(相當於美國中情局,是國家特務組織,用來查探異見分子)是一個令人生畏的機構。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暗殺,結束其長達18年的獨裁統治。不過,朴正熙對韓國經濟振興的貢獻被許多人讚賞,一些人甚至把他看作是韓國最偉大的總統,但近年愈來愈多韓國人對朴正熙的鐵腕專政進行批評。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韓國沒有朴正熙,韓國經濟是不可能這樣飛速的發展的[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漢江奇蹟

如果韓國沒有朴正熙,韓國經濟是不可能這樣飛速的發展的 --- 即是沒有朴正熙獨裁統治,韓國經濟是不可能這樣飛速的發展的!!




[ 本帖最後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34 PM 編輯 ]



南韓:朴正熙
星洲:李光耀
香港:港督
台灣:蔣介石



獨裁專橫零民主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28 PM 發表

韓戰後,韓國經濟一片狼藉。李承晚展開了經濟改革,包括土地分配。漢江奇蹟的迅速發展實際是在朴正熙執政期間。朴正熙因此也成為創造漢江奇蹟中最重要的人物。朴正熙執政期間,按照韓國國情開展了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和新鄉村運動,使得韓國的農業和工業得到快速的發展。朴正熙掌權期間還提出了「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2],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 ...
自建國後,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一黨獨大狀態),在議會中也鮮少有能夠形成監督力量的反對黨(部份反對黨成員是被委任,以免議會裡100%的意見都是支持人民行動黨,議會在1991年改變選舉制度後設有反對黨的保障名額,最多有9席)。現在新加坡工人黨是國會中的最大在野黨。
新加坡自1991年起創造了一套獨特的選區劃分制度(集選區,每個選區產生4-6名議員),它保證了人民行動黨能夠以60%的支持率拿下議會90%以上席位,這種扭曲得票率與席次比率的制度深受反對黨與外界批評。外界普遍認為,人民行動黨對反對派以及異議人士的打擊嚴厲,包括在選舉前重新劃分選區、運用行政資源,例如反對派當選的區的福利和資源減少,人民行動黨當選選區則相反,甚至當選區的組屋(政府資助公民購買的公營房屋)公民能付費擴建單位,以及告反對派誹謗等。但同時不容否認的是,人民行動黨目前確實在新加坡民眾中仍然擁有較高的支持度,在建國後的歷次選舉中該黨的總得票率從未低於60%,但近年因各種因素例如就業和經濟而逐漸下降,2011年新加坡大選的60%得票率遠低於獨立初期。
有些西方國家指責人民行動黨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為國會成員絕大多數都是該黨黨員,三任總理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都是由人民行動黨秘書長兼任。雖然國會的構成來自選舉結果,但要把新加坡視作民主國家並不具太大的說服力。新加坡即使是實行普遍選舉,也有些人認為新加坡政府體制似乎更接近一黨執政開明專制,而不是真正民主。更加激進的人常常戲稱新加坡為世界上最大家族企業,或者是像北韓被戲稱為「金氏王朝」一樣,稱新加坡是「李氏王朝」(新加坡的三任總理中,首任總理李光耀李顯龍即為父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加坡

新加坡在「李氏王朝」獨裁統治下成就輝煌的經濟成績!!!



李光耀


香港而家係亂曬龍


四小龍也受惠多中國五十至七十年代內亂
而歐美日強大的中產升級需求
及中國生產力不足的龐大需求
使生產力要不斷升級迎接生意



有民主,發展會欠長遠,因為定期換人,政策不能持續!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32 PM 發表


自建國後,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唯一的執政黨(一黨獨大狀態),在議會中也鮮少有能夠形成監督力量的反對黨(部份反對黨成員是被委任,以免議會裡100%的意見都是支持人民行動黨,議會在1991年改變選舉制度後設有反對黨的保障名額,最多有9席)。現在新加坡工人黨是國會中的最大在野黨。
新加坡自1991年起創造了一套獨特的選區劃分制度(集選區,每個選區產生4-6名議員),它保證了人民行動黨能夠以60%的 ...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行使香港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再次避免受到中國內戰直接波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香港成為自由世界共產主義陣營竹幕最前線。在中國大陸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階級鬥爭反右運動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大陸難民逃港,大量人才湧入和港英政府造就香港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國際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紐倫港[註 6]之一。
1941年12月8日(亞洲時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進攻香港,香港捲入太平洋戰爭,同盟國向日本宣戰。香港保衛戰開始,英軍與華藉英兵,抵港支援的加拿大軍隊不列顛印度軍隊,和日軍激戰連塲。12月25日,由於駐港軍隊不足和戰略失誤,香港迅速淪陷。香港總督楊慕琦在駐港大英國協軍隊奮戰十多日不果後宣布向日本投降,楊慕琦成為戰俘。香港人稱此日為黑色聖誕節(Black Christmas)。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據時期開始[45]

香港總督楊慕琦在推行屬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一部份的「楊慕琦計劃」時,容許殖民地在戰後擁有高自治權、自主權獨立,但在二戰後及經歷過1956年雙十暴動以及1960年代末的六七暴動後,,英國深知香港易攻難守(1941年的香港保衛戰足以證明),難以在中共的威脅下防衛香港,在暴動、間諜和顛覆局勢不穩定之下,香港民主化計劃告吹[45]
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初調整政策方針,逐步吸納華人進入決策機制,務求政通人和。1973年香港受石油危機影響,經濟大衰退,但自1974年開始高速增長達20多年。1970年代中香港地鐵開始動工,廉政公署成立,香港政府推行九年免費教育,進一步擴展香港公共房屋計劃,如十年建屋計劃居者有其屋計劃[45],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奇蹟」奠定基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香港



引用:
原帖由 火火的老馬 於 2019-3-1 04:41 PM 發表
四小龍也受惠多中國五十至七十年代內亂
而歐美日強大的中產升級需求
及中國生產力不足的龐大需求
使生產力要不斷升級迎接生意
四小龍現在要同中國人材在同一層面上競爭,自然冇優勢了,變得落後!!!!

[ 本帖最後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5:05 PM 編輯 ]



四小龍共通點係威權統治下。經濟偏偏發展最好。


提示: 違規內容已被屏蔽
引用:
原帖由 kingchan75 於 2019-3-1 04:14 PM 發表
從19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4]。台灣《經濟日報》曾發表社論說,四小龍在20世紀下半葉得以異軍突起揚名立萬的大時代背景有[5]:

一、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大趨勢。受西方價值觀影響,台灣與韓國冷戰時期長期接受美援,以及深受美國文化影響之下 ...
北韓都係獨裁,點解唔。
因為佢大佬係中共。
港,韓,新,台係親美。



[隱藏]
然後「民主化」力度愈大就愈墮落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