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12
有一位在理工共事多年的同事、好朋友,行將到達大學規定的 60 退休之齡了。近期,他得到了愛的滋潤,人經常都表現得很開朗,我們都為他感到很高興。
人的生命越來越長,以往的年歲及人生階段界線可能都不一定準確。所以雖然這位同事已經臨近這個被界定了的退休之齡,但表現出來的率真與靈氣活現的生活氣息,確實是令人感到很鼓舞。
有一次看到他在 Facebook 上的貼文,又是在曬他與愛人的恩愛,甜到膩,也很有趣。所以便鬧着玩的贈了他兩句,說要預祝他:
「豆蔻梢頭只花甲,雞皮鶴髪也含苞。」
原意一方面是拿他開個玩笑,笑他到了這個年齡還表現得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另一方面也是祝願他將來到了雞皮鶴髪之齡,也可以保持這種稱心快意。
玩笑可以繼續開,但現實卻是天天都要面對。現實是很多到了花甲之齡的人士,都沒有這個幸福。雞皮鶴髪仍然要執紙皮的,倒也見得多。想到這些,真的再沒有詩意,只能感受到在這個富裕城市中,天天都奏演著一闕又一闕的悲歌。
看到羅致光局長那一句「當人人可以活到 120 歲,60 歲就啱啱是中年」的論調,又以這個說法來為政府把長者綜援的申請年齡推延到 65 歲作某種角度的辯解,就真的有點氣憤了。
如果人真的可以活到 120 歲,而香港政府的政策邏輯也只繼續順着這個削減福利的方向走,可能最高興的會是民建聯,因為可以保證蛇齋餅糭能夠多用上起碼 40 年。
平均人壽延長,人的健康情況也有改善,政府應該做的,是要為行將步入以往被假定是退休之齡的人士提供更多選擇和機會。而不是在什麼都未做之前,就首先想到扣減大家有限的福利權益。
林鄭月娥說是希望借此推動更多 60 歲以上的人加入勞動力,這一說法也是在潛意識中充滿了對長者的歧視。如果生命延長只是意味着做牛做馬的歲月要跟着延長,而且還要接受比以往較低的收入、工作更沒有保障,甚至要為了不阻住後來者發達,因而要放棄升遷、離開管理崗位,這就變成了在資本主義邏輯之下,以年歲作為剝削的一種手段了。
其實,在 2003 年第一份人口政策報告書發表之後,政府已經說要考慮把退休年齡延長至 65 歲。羅局長也引述了丹麥及很多其他國家的經驗,說有些已經把法定退休年齡推延至 67 甚至 68 歲。他說的這些,其實都是事實,但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反問一下,近 20 年來香港這個特區政府又做了什麼?容許新入職的公務員選擇以 65 歲作為退休年齡,跟 2003 年及往後幾份人口政策報告書所倡議的把退休年齡延長至 65 歲,在政策力度上相差實在太遠。莫要說很多機構都根本不需要跟隨政府,60 歲的員工要退休,仍然是很多私人機構及公營機構的現行政策。就是說現時的公務員,如果想延後退休,要申請,要得到上司的支持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審核,還要從管理崗位中退下來。有公務員工會組織就說過,這樣的做法對大部份人根本完全沒有幫助,甚至還是在鼓勵着「馬房文化」。看看今天有那些人能夠從公務員變局長,又有那些人退休之後可以加入政府成為局長,有這樣的馬房文化真的不由你不信。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你不入馬房,如果你只是普通一個營營役役的打工仔,如果你只是勤勤懇懇健健康康想繼續自力更生,你當然或許有機會選擇多工作幾年。但這也得視乎你現在工作的機構是不是容許這種選擇。
如果人人都可以活到 120 歲,這樣的牛馬生涯要延續多久,要由那一個年歲開始計算?不要忘記,新入職的公務員可以選擇 65 歲退休,還要到幾十年後才能全面落實。
那政府又憑什麼假定 60 歲以上的人士,如果有需要,就算扣減他的綜援金額,把它從長者綜援類別中剔除,他們就可以有另一個更佳的選擇,可以繼續工作?
面對人的壽命延長,政府在開拓新機會上面根本毫無寸進。說來說去,就只是為願意聘請長者的僱主提供一個不多於每月 4,000 元、以不超過半年為限的津貼。這個津貼只有半年期限,但政府要削減長者綜援,一減就減去了五年。
全民退休保障,林鄭月娥堅持不去做;全面檢討綜援制度,局長說政府不會做;由私人財務機構營運的強積金計劃,雖說過去幾年收費已經降低,但在過去 18 年,就有近千億成為了基金經理及營運機構的收入;顯然是十分不公平及不合理的強積金對沖機制,政府的所謂最後方案,也容許有一個長達¼世紀的過渡期才會全面取消。但政府說要提高長者領取綜援的年歲限制,就坐言起行,還要透過去年的撥款條例草案的通過來矇混過關。
總之,對政府財政上有利的、可能慳到錢的、符合政府那批精英邏輯的、與資本主義社會邏輯一致的,就話做做就,不理會立法會曾經在社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中通過了一個反對動議。
現在還要講風涼話,告訴你們如果「活到 120 歲, 60 歲只算是中年」,潛台詞是說:「你們還憑乜去申請長者綜援」。還要告訴你,其他國家都是 67 或 68 歲才退休;而且,可能已經算客氣,沒有加多句:澳洲根本就沒有退休年齡。但就肯定不會問,政府為 60 歲以上的人開拓了或提供到幾多就業機會;政府聘請的公務員,又有幾多個是 60 歲或接近 60 歲時仍能入職?當然這個說法不能把局長及特首算進去,因為他們都是得到最高權力祝福,已經是進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一國兩制」這個馬房的所謂「管治精英」。
這一次,整個政策改變,無論是在觀念上、在執行的安排上,都是與現時人口老化及退休保障的整體政策節奏不一致,特首及局長在面對質疑時的反應也實在不敢恭維。當然,今天我們那一位習慣了考第一,把考第二視為人生最大挫折的特首不會認為自己犯了錯。受到自己人建制派及泛民主派聯手圍攻,她也只是說自己說話比較「直言」。看到她以管治精英作起步,活到這個年紀,去到最高位,竟然還會如此閉塞,真的讓我更有理由為那一位行將去到退休年齡的同事感到特別高興。
當林鄭月娥說:「我也是 60 歲以上,現在也仍然每天工作十多小時」的時候,她根本不是說已經為大家爭取或開拓了更多機會,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繼續她過去兩年一再表現出來的管治新風格,「自 high 自講」,曬曬命而已。
至於局長的「活到 120 歲,60 只中年」論,也令人徒添慨嘆。香港今天這個政治環境,只要成為得到北京祝福的管治精英,都會隔夜之間表現得蠢到貼地。權力可以令人變 high 或如特首般自顧自 high,但似乎也是一體兩面,可以令人自我作賤,變 low 自 low,無論一個人的智商是 120 也好,甚至 160 也好,都會變得只剩下 60。
但願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做到「豆蔻梢頭只花甲,雞皮鶴髪也含苞」,無論是否真的能活到 120 歲也好。也希望政府官員不要再表演如此水平的「入局升官成反智,曲項鵝叫當直言」鬧劇。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入局升官能反智-曲項鵝叫當直言/

羅致光想活到120歳
該立即辭職
唔好撈勞福局份工
番屋企練丹。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