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9,286
  • 追帖: 6
  • 分享: 44
+12



老牌藍籌股國泰航空(0293)上周五(11月10日)被剔出恆指成份股之後,其股價在周一(11月13日)先挫後穩,全日僅跌約1%,未有如一些預測般出現插水式下瀉。

近年國泰備受燃油對沖虧損困擾,即使有關影響將逐漸減少,但在這個「賣咖啡好過賣機票」的年代,國泰的業務恐怕仍有排行衰運。

延伸閱讀:國泰失藍籌地位 專家拆解輸在兩項指標 股價走勢還看一個關鍵

國泰被剔出藍籌後首個交易日 股價跌約1%

最近幾年,國泰可謂頭頭碰着黑,最傷的固然是因為濫做燃油對沖又買錯邊,以為油價會高走,卻遇上國際油價低迷,至今已錄得近180億元的累計虧損。由於業績走樣要節流減成本,又導致服務水準下降,國際排名每況愈下,更換來「因航」(因管理不善而從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榜節節下跌的國泰航空)的污名。股價較高峰期跌了近一半的國泰,被踢出藍籌早已是意料之內,而告別藍籌後的首個交易日,國泰股價一度跌逾4%,但收市時只是微跌約1%,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不少香港人可能都有同一個疑問,就是國泰到底幾時才行完衰運?如果就燃油對沖問題而言,其負面影響相信將逐步減少,因為國泰的燃油對沖比例一度超過6成,今明兩年則會降至54%及46%,加上近期國際油價重上每桶60美元以上,創近3年新高,都有助國泰控制燃油對沖虧損。假如國泰管理層從此「斬手指戒賭」,逐步將燃油對沖比例控制在約2成的合理水平,相信燃油對沖虧損的惡夢總會過去。

延伸閱讀: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出爐 國泰航空由第4位大跌至第9位

對沖虧損會過去的 本業不振劫數難逃

其實相比航油對沖,對國泰來說,最致命的是航空本業的不振。去年國泰的客運服務收益按年大跌了8.4%,而今年上半年度較去年同期再跌3.9%。或許會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因航」服務水準下降趕客所致。不過事實恰恰相反,其實國泰的載客表現一點也不算差,今年上半年的乘客運載率達到84.7%,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2個百分點,較不少同級對手如新加坡航空表現都要好。

而最大問題在於國泰的票價愈來愈平,即使客量增加,收入卻不升反跌。按照國泰的業績報告顯示,其「乘客收益率」,亦即是每載運一名乘客一公里所產生的收入,由2015年的59.6港仙,降至2016年的54.1港仙,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跌至51.5港仙,即是客運業務的盈利能力在短時間內跌了一成多。

延伸閱讀:國泰旺丁不旺財 航班載客量跑贏同業惹眼紅 為何還輸錢?

賣咖啡利潤勝過賣機票 亞太航空業旺丁不旺財

造成這個情況,皆因整個亞太航空業陷入一個「搶爛市」的格局,除了大量廉航公司大打價格戰之外,就連一些傳統航空公司也加入戰團。根據國際航空業協會(IATA)的推算,今年亞太航空公司能夠從每名客戶身上獲取的利潤只有4.96美元,不但遠低於北美的16.32美元,比歐洲市場的6.94美元亦要低,只是比拉丁美洲市場略好一點。

問題並非亞太地區航空需求疲弱、拖低票價,反而今年亞太區客運需求預計會增長10.4%,只是愈來愈多區內的航空公司「以本傷人」,由廉航,到傳統航空的經濟位、以至商務和頭等都在鬥平,部分有國家資本在背後支持的航空公司,更是刻意地以「野蠻擴張」策略搶佔市場份額。這些問題並非亞太區獨有,只是亞太區的競爭更激烈,令問題更嚴重。由國泰跳槽至IATA當理事長的湯彥麟(Tony Tyler)去年曾指,星巴克每賣100美元的咖啡,大約可賺11美元;航空公司做100美元生意,只能賺5.6美元。而亞太區航空公司,能賺的就更加少。

延伸閱讀:國泰半年勁蝕20億元 植耀輝︰睇基本因素 一定「唔吼」

提升服務吸客? 高質路線「好睇唔好食」

因此,外界雖然有評論指,國泰不應只顧削減資源,要以優質服務取悅一些花得起錢的顧客,但問題是要提供優質服務、多搞「花臣」,未必能取得更高收益,例如近年大力提升服務水平的新航,最終亦敵不過廉航和「中東三寶」(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阿聯酋航空)的夾擊,繼國泰在今年5月宣布裁員瘦身之後,新航亦因業績走樣而在6月表明會裁員節流。而事實上,連「中東三寶」的業務也開始出現疲態,如被稱為「土豪航空」的阿提哈德航空去年便傳出裁員數千人,卡塔爾航空要取消部分新飛機訂單,阿聯酋航空的業績亦轉壞,可見走高質路線,可能是「好睇唔好食」。

而外界認為國泰的另一條出路,就是廉航化,或者經營一個新的廉航品牌。這個構思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國泰作為一家老牌公司,經營上有頗多包袱,例如只要服務略為將貨就價,就招來四方八面的批評,加上大公司架構臃腫、工會又強勢,要進一步節省成本有相當難度。如果索性轉型成廉航,又或者開辦一個廉航品牌,就可以開宗明義地大刀闊斧減省開支,和對手鬥平。

延伸閱讀:年度繁忙機場排行榜 香港國際機場排第八 全年處理7000萬旅客

香港機場容量飽和 國泰搞廉航「實不能也」

但現實上,國泰要走廉航路線並不容易,例如開辦廉航品牌會出現「自己打自己」、廉航市場競爭亦更殘酷等等的問題之外,更大的掣肘在於香港機場的容量已經飽和,難以騰出更多起降時段容納廉航版國泰的經營,如果要等三跑落成機場擴容,則至少要等到2023年。

這意味在可見的將來,就算國泰管理層打算盡地一煲,搞廉航博翻身,又或者想開拓新航線以提升服務和對手較勁,實際上都受制於香港機場的吞吐量限制,連想博一博也要再等幾年,在三跑啟用前恐怕要繼續捱打。

回想當年,港英政府力排眾議落實新機場計劃,香港航空業才會有今天的發展規模,除了「養大」國泰,也養活了數以萬計的香港人、成就了不少年輕「衝上雲霄」的夢想。即使國泰本身確有管理不善的問題、特區政府對基建的效益有估算不準確的問題,的確抵鬧,但如今香港面對航空業的困局,除了對國泰嘲笑奚落、對機場擴建計劃柴台狠批,香港還有甚麼應對的良策,還是眼白白看着航空業步貨櫃業後塵,淪為又一個被競爭對手打殘的夕陽行業?


留得青山在 哪怕無柴燒

新聞來源連結:
https://www.hk01.com/港聞/133238/-拆局-國泰航空謀翻身-靠高質服務-還是變廉航殺出血路-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