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阿聞 於 2016-11-27 06:58 PM 發表
現時不少香港人, 都相信民主制度是最好的. 民主制度的好處, 泛民陣營和媒體等常常說, 我就不花時間討論了. 但是很多人都沒想到其實民主制度不是完美, 沒想過民主制度也有不少缺點. 甚至可以說很多全心全意支持民主的 ...
文章分享

要分辨一流的政治學者和三流的政治學者,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如果他只懂說民主的好處和獨裁的壞處,那麼他多數是三流的政治學者;如果他說民主的好處和獨裁的壞處,又說民主的壞處和獨裁的好處,那麼他就有可能是一流的政治學者。

 

民主是一種古老的東西,自從出現人類社會就已有各式各樣的民主。若研究民主的歷史,就會發現民主比君主專制和獨裁出現得更早。《尚書》記載了堯帝任命官員的過程:必須經過一輪諮詢,由百官提交提拔的人選,絕不是堯帝想誰升官誰就能升官。這與後來的「聖旨」十分不同,這可算是原始民主的一種方式。

 

古希臘的雅典是西方「投票式民主」的雛形。在那裏,只要是擁有房產的成年男性都享有投票權。然而,與今天的民主大國相比,雅典只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人口與香港區議會的一個小選區差不多。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接近,市民和政治人物都能親身接觸和認識。古羅馬共和國也有類似的民主。

 

不過,這些古代的民主後來都被一一推翻了,取而代之乃君主集權的統治,即皇朝和帝國。一直維持至十九和二十世紀才再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民主真的是好東西(不論那個「好」是甚麼定義),為甚麼前人要把它推翻?難道前人都是傻瓜(不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

 

這個問題關係到民主制度本身的弱點。柏拉圖鄙視雅典的民主制度;亞里士多德更用「流氓統治」來概括民主。有人說,獨裁政府的行政效率比民主政府高,所以獨裁會比較優勝,但這種言論與事實不符。我們只要看看中國就清楚了:改革開放前,政府的行政十分專制,社會各方面的效率都很低;改革開放後,效率反而大大提升了。相反,前蘇聯在結束斯大林的獨裁統治後,效率反而大大降低。這說明了是否獨裁與政府的效率並無必然關係。

 

民主最大的弱點,就是為社會製造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對古代的人來說一般都是有害的。古代經濟全靠農業,農民的生活又有一定的規律(例如四季、秋收),只有跟從這種規律才能過好日子。如果這種規律被破壞掉,農民就會吃苦。古代兵書《司馬法》說:打仗要「不違時,不歷民病」,即只有在不影響耕作時節的大前提下才可以發動戰爭,秋收時農民最忙碌的時候(「民病」)不應打仗。可見古人認為耕作時節比戰爭更重要,其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對農民來說,最大的災難不外乎天災和人禍。天災避無可避,唯有認命;但人禍是可以避免的。民主制度本身蘊含的不穩定因素為各式各樣的人禍製造了契機。而且,在古代土地資源充足,只要有田耕,有好收成,能吃飽肚子,他們也不願意過問天下事。所以,對他們來說,民主比獨裁更麻煩。加上包含著不穩定的風險,使民主的普遍吸引力更低。用經濟學的話語,在古代的社會實行民主,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如果民主在今天被視為「普世價值」,那麼在古代就是一文不值。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為甚麼這種古人認為「多餘」的政治制度在今天會被廣泛採納,更被一些人視為「普世價值」?當中的理論有很多,例如:洛克的公民政府論、盧俊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論、潘恩的民主主義等等。但這些理論都只能說出民主的價值和好處,而不能解釋民主為甚麼由無價值變成有價值、由被人類社會放棄變成被人類社會採納。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發現能為這個問題提供最完整的論述的,就只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馬克思認為,所有特定的政治制度都是為了保障特定的經濟制度而建立的,假如經濟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政治制度也必定隨之發生變化。例如:封建時期採取君主專制,就是為了保障農耕社會經濟世世代代的穩定,避免不必要的變動。

 

不過,自從十七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後,全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民的人口比例不斷減少,工人的人口比例不斷增多。從經濟結構來看,歐洲國家率先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即大多數人都是在大城市打工為生,而不是在鄉間務農為生);從社會結構來看,則是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要在封建社會中立足,最講究家族血緣(你是皇親國戚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立足,就要講究有沒有資本。(你有多少錢?)[按:在封建社會中,有錢不等於有社會地位。中國古代以士、農、工、商來區分社會階級,最有錢的商人反而最低下,這是我們今天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難以理解的。]所以,要保障資本主義發展,就必須保障私有財產。漸漸地,一種保障私有財產的政治制度就形成了,這就是現代的民主制度。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主義和現代民主制度的密切關係:

 

「財富」的無限權力在民主共和制下更可靠,是因為它不依賴政治機構的某些缺陷,不依賴資本主義的不好的政治外殼。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採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所以資本一掌握這個最好的外殼,就能十分鞏固十分可靠地確立自己的權力,以致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無論人員、無論機構、無論政黨的任何更換,都不會使這個權力動搖。

 

換言之,在封建社會裏,民主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但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卻搖身一變成為社會穩定的因素。金融海嘯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面對不知廉恥的華爾街高層,卻只能大發脾氣,完全拿他們沒辦法。為甚麼會這樣呢?因為美國的民主制度首要功用就是保障私有財產,總統也不可以超越這道政治底線來干予私人財產。如果他干予私人財產,就等於破壞之所以使他成為總統的政治制度。

 

所以,儘管北韓的正式名稱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由於朝鮮的政治制度無法保障朝鮮人民的私有財產,所以根本談不上有現代的民主。

 

不能保障私有財產,就不算是真正的民主。這與是否一人一票、一人兩票,其實都沒有甚麼關係(投票的原意都是為了要保障私有財產)。事實上,就算沒有投票機制,也不一定代表沒有民主。我們之所以要讀政治學,就是不要被政治的形形式式蒙蔽,要看到事情的本質。

 

自從二十世紀開始,西方開始流行一種觀點,認為民主國家需要滿足一大堆條件,例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人權等等。如不具備這一大堆條件,就不被視作民主國家。然而,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與民主不民主沒有必然關係。嚴格來說,那只是自由不自由的問題。雖然兩者經常一起出現,但不代表兩者之間一定有關係。今天,人們傾向把民主和自由兩種概念混為一談,香港人也不例外。

 

人民能不能發聲,這是有沒有自由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民主的問題。民主被視作不同政治利益持分者對該政治制度的參與,從透過參與來保障持分者的利益。至於這種「參與」採取甚麼形式,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最常見的當然是投票。世上很多民主國家之所以採用投票制度,不是投票制度本身有甚麼過人之處,只是因為投票制度能為最大多數的人民提供一個最簡單、最便宜的參與方法。故此,投票制度的存在不是政治上的考慮,更多是從經濟上考慮的。不少政治學家對投票制度都存有質疑。我認為,投票制度最大的問題,在於那一張選票能否真正代表你的想法,因為在代議政制的選舉中,我們選的只是候選人,不是選我的意見。故在一些重大議題上,一些國家會放棄代議政制而採用公投的方式。但這種做法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到底甚麼議題應該採取公投,甚麼議題應該沿用代議政制?是誰決定和怎樣決定應該採用公投還是採用代議政制?第二,如公投和代議政制的取向有矛盾,應該採取那一方的決定?第三,應該如何看待和衡量公投的結果?

 

那是三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必須為政治學家和有志鑽研政治學的人所重視。對於上述三個問題,我僅提出我的看法,供大家思考一下:

 

關於問題一:公投是「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的一種方式。但現在的情況,基本上都是透過代議政制來決定是否需要公投和公投的命題。這樣便又產生了若干問題:第一,為甚麼要用一種非直接民主的方法來決定直接民主的方式?第二,若然如此,要經過代議政制的過濾,那麼直接民主其實到底有多「直接」呢?第三,為甚麼代議政制只進行過濾,不對相關命題做表決,卻有權力決定用直接民主的方式來做決定?第四,假若將決定命題的權力從代議政制抽起,改由直接民主來決定公投的命題,那麼社會應該把決定權擴大到甚麼地步,才算是符合「直接民主」?(例:假如巴士公司申請加價要透過公投來決定;在此之前,我們便要舉辦一次公投來決定是否對巴士公司申請加價做公投;而又在此之前,我們又要舉辦一次公投來決定是否採用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是否透過公投來決定是否對巴士公司申請加價做公投,如此類推。)

 

關於問題二:代議政制是獲得民意授權的民意代表,公投是民意本身,這有點像代理人和客戶的關係。理論上,既然我已授權某人代替我做決定,那個人就應該代替我做決定,而不是把皮球拋回給我。當然,代理人在替客戶做一些重大決定時,應該諮詢客戶的意見。但當代理人發現客戶的意見與自己的專業判斷有所不同時,他又是否應該盲目遵從客戶的決定?還是應該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意見,彼此交流?代理人的責任是甚麼?客戶又要負甚麼責任?其實,這些問題遠在二千多年前柏拉圖就已經提出了。

 

關於問題三:怎樣才算是「多數」?怎樣才算是「少數」?假如有50.1%的人贊成分裂國家或發動戰爭,那麼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又是否應該盲目跟從?

 

「民主」是一個又抽象又深奧的概念。關於民主的種種問題,幾千年來都沒有一個完滿的答案(相信永遠都不會有)。這篇短文猶如冰山一角,遺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還望各位多多包涵。現僅「拋磚引玉」,還望大家深入思考。



被引用(2)
不錯的文章!

部份觀點都同意.

但另一方面, 文中指出民主制度係保障私有財產的政治制度, 係一個幾有趣的睇法. 不過我就覺得只要有健全的法制, 私有財產一樣可以有保障.

"民主最大的弱點,就是為社會製造不穩定性。" 文中說古代因此冇人支持民主. 但其實現代的民主一樣會為社會製造不穩定性, 只係好多人忽略左.

文中後段提出的三個問題,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第一,到底甚麼議題應該採取公投,甚麼議題應該沿用代議政制?是誰決定和怎樣決定應該採用公投還是採用代議政制?
第二,如公投和代議政制的取向有矛盾,應該採取那一方的決定?
第三,應該如何看待和衡量公投的結果?

[ 本帖最後由 阿聞 於 2017-11-9 06:40 PM 編輯 ]



只看了一小段已經睇唔落去
所以我送了個豬給這位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