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718,912
  • 回覆: 79
  • 追帖: 32
  • 分享: 53
+31
引用:
原帖由 40342 於 2018-1-21 09:23 PM 發表



一法立,一弊生。
人不自律,總有隙可鑽。
歸根究底,還是選民自己要有水準,否則,美國都會出個.........
單就香港政制而言, 反對派從沒機會執政, 便是這制度反到底便可拿到足夠選票, 政府施政成果與他們無關. 所以我認為制度中需要有更多制衡力量讓反對派在選擇時要更慎重考慮後果.



引用:
原帖由 良才123 於 2018-3-17 02:24 PM 發表



當年香港成功嘅法治係有賴一個有民主做基礎嘅英國係後面支撐住。 冇好民主就好難有一個好嘅法治社會。

雖然唔知你嘅奴才論係想表達什麼。但係可以話, 起香港生活長大嘅都可以自由學習, 自由表達意見。
按你的邏輯,那個又民主又法治的後盾英國怎麼又會搞到現在左支右只絀?
你知道英國在上演大學教師大罷工嗎?原因是承諾給他們的退休金都要食言而肥呢!



引用:
原帖由 CV16LN 於 2018-3-20 12:30 AM 發表


大王,佢連UK如何稱霸世界到衰弱既原因都未明,另外香港經濟係上世紀某個時期起飛既真實原因佢都未深入了解清楚,都係算吧啦。
所以我見佢咁答,就知佢乜嘢料。「英國係民主國家,所以香港殖民地時代不需要一定有民主」這個理由我首見於萍果報的李怡,用來辯護為何回歸前不向英國人要普選。
小朋友自己想不出;
小朋友自己聽過卻會思考便知道這是詭辯(英國議員會替殖民地巿民監督港府施政是個笑話)
唯有小朋友聽過卻不思考照單全收才會拿來跟人辯駁。

所以我問了他一題,他答了一次,我便自動收聲了。



@阿聞

一稿兩投

我看了一本書介紹: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祕】,是說通過從Facebook買回來的大數據,以心理學五大人格特質(開放性,審慎性,外向性,友善性,神經質)加以分群,推估每個人的政黨傾向、投票行為;同時,挑出立場未明的「可說服者」,研究其對同一議題的不同觀點。

例如,同樣是「就業」議題,「審慎性」得分高者著重在責任、成就;「神經質者」在安定;「開放性者」則在成長。掌握這點眉角,便有助於利用媒介,激發、操弄其情緒。

作者替特朗普打贏選戰,亦感慨民主制度給毀了。在數據時代,結合科技與心理學,大部分人的投票意向都是可被操縱而不自知,剩下的只是拼哪個候選人付得起錢買這項服務、買廣告。

我的總結是資本主義跟民主制度,果然是天造地設的絕配。以金權操縱政治,以政治保護金權。民主投票制度最根本的前題,人民按自由意志投給心中的候選人已愈發不可靠了。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阿聞 於 2020-6-17 08:21 PM 發表



謝謝,非常好的補充!

政治宣傳的戰略重地由以前的新聞報紙,轉咗做網上社交平臺。但一樣都係要睇邊個出得起錢。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民主是除其他制度之外的最差制度』。
我認為在時代進步(是進步還是退步?)下,這句話可以廢了。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