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838
  • 回覆: 3
  • 追帖: 1
  • 分享: 4
其實香港商場,有一句老話,「low tech 撈野,hi tech hi 野」,呢個先係香港無乜創投的原因,對商人來講,穩陣係上策,無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加無任何「戰略思想」和「大局觀」,從來都只係隨波隨流,呢期邊樣掂,就跟,根本風氣係吾鼓勵開創。

另外,現在的年青人,思想裡完全無創業思想,不像七八十年代的人,現在的年青人,他們心裡想的,就是「如何最快致富」,想是有了,但不想創業,於是選擇炒股,炒樓。而家班後生仔,一講創業,就嘈乜乜租金貴,連點樣去解決資金少,又能開始事業的能力都無,如何談創業?更加吾好講乜野創新了。大部份後生而家只係等運到。

其實,創業,成功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肯花時間捱,創業本身係一個好漫長的作戰,除了資金,還有人脈,客路,巿場策略等等的因素,而家的後生仔,一怕辛苦,二無耐性,三不懂交際,四無策略觀念,只望一步到位,就像中六合彩。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8:53 PM 編輯 ]



其實,網絡業,都勉強算係適合香港的一種創業模式,只要你懂寫網頁,或者懂寫程式,都有機會開始,經過長期發展,或者都可以有一片天。

但而家的年青人,急功近利,眼光太短,能力太低,無耐性,心態總是想不勞而獲,一遇困難就鬼叫,完全無思考如何渡過逆境,更加無解決難題,佢地連自己的問題都無力解決,如何能想出解決別人困難的新技術?所以,當佢地見到科網吾太搵到錢,就選擇放棄。

創業或者創新,本身就係打破現有限制或規則,所以必定面臨環境上的諸多不順,但而家的後生仔,希望個世界順住佢來轉,咁同創業係完全相反的思想和態度。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9:06 PM 編輯 ]



我睇過李光耀的一本書,佢曾話,好欣賞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因為果時的香港,好多人想創業,相反,當時的新加坡人就只想安穩。

所以,社會風氣好重要,我地的社會,己經失去左創業的興趣同激情,大部份人都只想盡快吾洗做,於是炒樓成為左佢地所知,風險最少,速度最快,最易賺錢的方法,於是人人都想買樓,亦因為咁,成日罵政府點樣令年青人無法置業,其實真實的心聲係「你吾令到我買到樓,即係阻我發達」!

點解會形成呢種風氣?首先,殖民政府透過高地價來搵收入。二來,九十年代,那批七八十年代的創業者,己經上岸,但佢地都想保富,於是開始選擇不用太花心力的生意,選擇左炒樓。跟住當炒樓呢種可以快速增長財富的方法,被好多人發現並模仿,就變成左一個風氣。後生仔面對的情境係,佢地一來想快速致富,吾想花時間去捱,於是同樣選擇炒樓為目標。其實炒樓致富,係生財術中,比炒股風險更低,回報速度最快的生意,所以全世界都有地產泡沫,就係呢個原因。

同理,點解大陸咁多年青人創業?因為佢地見識到,搞創業係可以致富,於是佢地千方百計去創業,就形成左一大群創業者,政府亦配合環境,鼓勵人民創業,發展至今,有目共睹。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9:35 PM 編輯 ]



所以,創科局第一件要做的,係一個,或小量的成功例子,比巿民知道,搞科技係可以賺錢的,引發年青人投入,當有了一定規模的創業者,以後的事情就易辦得多。而家的問題係,根本全香港,都無人認為創業,尤其科技產業可以致富,咁當然無可能成功啦!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