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808
  • 回覆: 35
  • 追帖: 1
  • 分享: 4
其實香港商場,有一句老話,「low tech 撈野,hi tech hi 野」,呢個先係香港無乜創投的原因,對商人來講,穩陣係上策,無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加無任何「戰略思想」和「大局觀」,從來都只係隨波隨流,呢期邊樣掂,就跟,根本風氣係吾鼓勵開創。

另外,現在的年青人,思想裡完全無創業思想,不像七八十年代的人,現在的年青人,他們心裡想的,就是「如何最快致富」,想是有了,但不想創業,於是選擇炒股,炒樓。而家班後生仔,一講創業,就嘈乜乜租金貴,連點樣去解決資金少,又能開始事業的能力都無,如何談創業?更加吾好講乜野創新了。大部份後生而家只係等運到。

其實,創業,成功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肯花時間捱,創業本身係一個好漫長的作戰,除了資金,還有人脈,客路,巿場策略等等的因素,而家的後生仔,一怕辛苦,二無耐性,三不懂交際,四無策略觀念,只望一步到位,就像中六合彩。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8:53 PM 編輯 ]



其實,網絡業,都勉強算係適合香港的一種創業模式,只要你懂寫網頁,或者懂寫程式,都有機會開始,經過長期發展,或者都可以有一片天。

但而家的年青人,急功近利,眼光太短,能力太低,無耐性,心態總是想不勞而獲,一遇困難就鬼叫,完全無思考如何渡過逆境,更加無解決難題,佢地連自己的問題都無力解決,如何能想出解決別人困難的新技術?所以,當佢地見到科網吾太搵到錢,就選擇放棄。

創業或者創新,本身就係打破現有限制或規則,所以必定面臨環境上的諸多不順,但而家的後生仔,希望個世界順住佢來轉,咁同創業係完全相反的思想和態度。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9:06 PM 編輯 ]



我睇過李光耀的一本書,佢曾話,好欣賞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因為果時的香港,好多人想創業,相反,當時的新加坡人就只想安穩。

所以,社會風氣好重要,我地的社會,己經失去左創業的興趣同激情,大部份人都只想盡快吾洗做,於是炒樓成為左佢地所知,風險最少,速度最快,最易賺錢的方法,於是人人都想買樓,亦因為咁,成日罵政府點樣令年青人無法置業,其實真實的心聲係「你吾令到我買到樓,即係阻我發達」!

點解會形成呢種風氣?首先,殖民政府透過高地價來搵收入。二來,九十年代,那批七八十年代的創業者,己經上岸,但佢地都想保富,於是開始選擇不用太花心力的生意,選擇左炒樓。跟住當炒樓呢種可以快速增長財富的方法,被好多人發現並模仿,就變成左一個風氣。後生仔面對的情境係,佢地一來想快速致富,吾想花時間去捱,於是同樣選擇炒樓為目標。其實炒樓致富,係生財術中,比炒股風險更低,回報速度最快的生意,所以全世界都有地產泡沫,就係呢個原因。

同理,點解大陸咁多年青人創業?因為佢地見識到,搞創業係可以致富,於是佢地千方百計去創業,就形成左一大群創業者,政府亦配合環境,鼓勵人民創業,發展至今,有目共睹。

[ 本帖最後由 花寶多小強 於 2016-5-23 09:35 PM 編輯 ]



所以,創科局第一件要做的,係一個,或小量的成功例子,比巿民知道,搞科技係可以賺錢的,引發年青人投入,當有了一定規模的創業者,以後的事情就易辦得多。而家的問題係,根本全香港,都無人認為創業,尤其科技產業可以致富,咁當然無可能成功啦!


[隱藏]
中東產油國由於石油業太強,做成其他行業被忽視,現在形容這種經濟狀況叫做「資源詛咒」。
香港現在正正落入「地產詛咒」。
香港在這種詛咒下,加上英國遺留下來的那班執行官,香港只能一直下沉,未來看不出有什麼轉機。
現在IT行業好多人已經講,如果自己是大陸人有多好,起碼回大陸不會當你是外資。方便好多。融資也容易得多。
在香港搞IT融資難,有錢那班人又只懂地產目光短淺,政府d白痴政策又幫唔到自己。
真係創條毛。



引用:
原帖由 tcell 於 2016-5-24 11:21 AM 發表
中東產油國由於石油業太強,做成其他行業被忽視,現在形容這種經濟狀況叫做「資源詛咒」。
香港現在正正落入「地產詛咒」。
香港在這種詛咒下,加上英國遺留下來的那班執行官,香港只能一直下沉,未來看不出有什麼 ...
我有不同看法,IT項目很怪,騰訊是香港人投資的李澤楷,

而阿里巴巴合夥之一蔡崇信是香港人,股份比馬雲只少一點,

而後期投入是外國風投,阿里一開始在開曼注冊,是外資企業,

我覺得項目搞成主要是主辦人的天斌決定的,

項目本身是否有商業價值,找錢時的口才很重要。



引用:
原帖由 tcell 於 2016-5-24 11:21 AM 發表
中東產油國由於石油業太強,做成其他行業被忽視,現在形容這種經濟狀況叫做「資源詛咒」。
香港現在正正落入「地產詛咒」。
香港在這種詛咒下,加上英國遺留下來的那班執行官,香港只能一直下沉,未來看不出有什麼 ...
現在只能說香港IT界沒有天才,也沒有想到好項目。



為了使大家了解創新科技企的真面目,不仿借古比今一下,

三國時代,劉備有皇家血統,手下有關羽、張飛兩員虎將,兵也有三千,

可是拼了十幾年成不了事,還是在做流寇,被人到處追打,

最後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出山相助,從此百戰百勝,建立了蜀國,

好現在換成現代版本,勝訊一個高層離職,帶領兩個哈佛博士生創辦公司,

這樣的團隊很容易拿到天使投資,也容易拿到A輪,

之後把錢燒完了,公司就清盤了,為什麼這樣的團隊還失敗呢?

因為他們都不是天才,都不是現代版的諸葛亮,失敗是非常正常的,

諸葛亮能提供建國戰略,還能提供每一場戰役的戰略,

不是天才的人只能提供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也就是自己的武功,

可見建國戰略與戰役戰略是多麼重要,想成功創辦IT企業,

找天才能人是決定成功的最重要一環,沒有天才人物就不可能成功。



引用:
原帖由 yc0688 於 2016-5-22 10:30 AM 發表
現在說一下創新科技項目有多難,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講一下,

阿里巴巴馬雲,是一個風投家叫薜蠻子的先看項目,

馬雲手下只有七名員工,而且三名是兼職,網站沒有任何盈利,

純在燒錢,他開口兩千萬美元, ...
有見識 ,不過在香港很難成事,香港需求市場太小了,適合香港的未必能適合其他地方。
換個地方,來廣州吧

[ 本帖最後由 YuckoO 於 2016-6-3 07:27 PM 編輯 ]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YuckoO 於 2016-6-3 07:24 PM 發表


有見識 ,不過在香港很難成事,香港需求市場太小了,適合香港的未必能適合其他地方。
換個地方,來廣州吧
謝謝欣賞,創新科技項目真正有價值的是全球性的,

而初期成長當然是在一國或一城,有一個大國比在小城市場容易拓展,

網絡信息服務類由於有防火牆,在大陸內發展比較好,

產品升級型也是要到大陸搞,香港沒有制造廠商,

具體有什麼想法,在PM內談吧。



感謝版主賞識,本文可以存留下來,

現在談一下創新科技項目的可操作性,一些人說我想搞科技項目怎麼搞呢?

由我慢慢道來,一般人要有一點閑錢可用於投資才能搞科技項目,

一般有100~500萬港幣之間,拿出來不影響日常生活,才可以去投資,

第一步先要找一個軍師,不好意思我實在找不到恰當名詞了,

這個軍師要有能力找到天才人物的本事,知道在那裡有天才,

也能識別真假天才,這個軍師如果一年內找不到天才,本項目可以結束了,

找到了天才就同天才簽約,用合約綁住天才,然後由天才出具體項目,

是真天才必然會有開發項目,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

由天才開辦的公司再去找風險投資人,找到了風險投資人,就萬事具備了,

你就等到天才公司上市套現數錢吧,如果不知足,就按上面的流程再做一次,

最後你問那裡去找會看天才的軍師呢?這就沒辦法了,靠運氣吧,

或者找我試一試?哈哈。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6-4 09:50 AM 編輯 ]



最後我有一個衷告,有三種人辦的公司不能投資,

第一是科技公司高管辭職後辦的公司,因為他不是天才,必輸。

第二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師辦公司也不能投資,理由同上。

第三完成學業的大學生組合的公司不能投資,理由還是同上。

但是有一種人例外,讀了一年或不到一年大學的大學生,

根本不把畢業文憑當一回事,就迫不急待的辦公司,這種人反而值得投資一試,

運氣好就被你撞上了個天才了。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6-4 10:16 AM 編輯 ]



世界上有一個荒謬的說法,成功機會人人平等,只要不斷的努力就會成功,

那是胡說八道的說法,進入NBA姚明同其他人的機會就絕對不平等,

沒有接近姚明的身高,再努力也是沒用的,

人的智力是不一樣的,而且差距很大,後天的努力只能增加知識和經驗,

是不能增加智力水平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找天才,幫天才,

搭天才的順風車才是真正的成功學,其他的成功學都是瞎編亂說,

而官二代、富二代,接棒上一代的資本,同學知識學經驗一樣是資本積累,

成功卻實是要講究方法,慢慢爬,同搭飛機,是兩種不同的方法。



喬布斯、比爾蓋茨、紮克伯格都沒有大學畢業,是不是很奇怪很有趣呢?


[隱藏]
香港人睇錢睇勞力太重要
創業又多barrier
更重要無耐性

出去開店賣魚蛋,又唔使知識 又賺到錢 好過開檔智能公司 都唔知賺唔賺到錢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