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047
  • 回覆: 8
  • 追帖: 1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人 民 日 報 論 香 港  . 有冇八股味? 另一角度  睇睇

香港天文台7月24日14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13年來襲港最強台風“韋森特”漸行漸遠。因台風一度短暫停頓的城市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繁忙。除了倒伏路邊未及清理的樹木,在香港多數地方,這場最大風力12級的台風,仿佛未曾造訪。

  《人民日報》報道,從政府、企業到市民,香港各界是如何應對這場台風的?應急體系各環節怎樣做到緊密契合、有條不紊?

  威力巨大的“韋森特”,讓1000多棵樹木“為之傾倒”,也讓不少市民“很受傷”。台風期間,共有138名市民受傷;到24日下午,尚有71人留院治療。

  截至7月24日18時15分,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已大致恢復正常。雖然受倒樹及封路影響,仍有市內巴士路線暫停或改道,但港鐵、電車、跨境巴士等都已恢復正常。渡輪服務也已大致恢復。

  政府擔責任:教育局發停課通知、民政署開放臨時庇護所

  24日上午,教育局宣布所有學校全日停課。這項決定的依據是《熱帶氣旋及持續大雨幼稚園及日校適用的安排》。

  香港每一所幼稚園和學校的校監及校長手中,都有這份文件,對惡劣天氣下的各項安排了然於胸。文件規定,當天文台發出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所有學校均應停課;發出3號風球時,除非另有通知,除幼稚園外的學校應照常上課。

  負責組織市民文化體育活動的政府機構康文署,也規定了天文台8號預警發出後應採取的對應措施——如活動舉行期間發出信號,活動繼續舉行;如活動舉行前已發出上述信號,取消所有活動。

  懸掛8號風球期間,露宿街頭的人士怎麼辦?民政事務總署在全港18區均設有臨時庇護中心,會根據情況開放,供有需要者過夜。“韋森特”吹襲期間,民政署共開放了24間臨時庇護中心,約270人入住。

  惡劣天氣是對一個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考驗。“韋森特”肆虐之際,也是政府各部門最繁忙之時。如果說天文台不斷更新的警告信號,是迎戰台風的指揮旗,保安局制定的《天災應變計劃》,就是政府應對台風的“寶典”。這裡邊,詳細規定了政府各部門的具體任務,還指定了責任人。

  比如,渠務署署長負責疏通及修葺淤塞或損壞的污水渠及雨水渠,確保污水處理廠及洪水抽水站運作良好。該署的應急及處理台風損毀組織24小時運作,遇到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會成立緊急事故控制中心。

  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會在台風襲港期間,聯繫公共交通營辦商、各政府部門包括香港天文台、警務處及各工程部門,收集交通及道路的資訊,作出協調並通知媒體。

  企業真配合:允許員工提前下班,協助政府做好服務

  在“小政府、大社會”的香港,政府的很多政策,必須依賴企業的幫助完成。台風來襲期間更是如此。

  24日,在中環一家銀行上班的王春寧並未如常早起趕班車,他看了一眼手機上的天氣預報信息——“8號風球繼續生效”,倒頭繼續睡。前一天,他已經收到公司郵件,次日天文台改發3號風球後兩個小時到辦公室上班即可。這天,成千上萬跟王先生一樣的上班族,難得地睡了個懶覺。

其實,提前下班、推遲上班的做法,並非香港政府的強制要求。勞工處擬定了一本小冊子,就台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安排提供意見和指引,但並非法例。不過,香港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按指引制定了提前下班或推遲上班的政策,對一些必須上班的崗位,則提供交通補貼或接送服務。

  24日一早,香港交易所就宣布,由於天文台發出8號台風訊號,早上交易時段延遲開市。港交所解釋,這並非政府要求,而是港交所主動為之,有關安排早已寫進各交易所及結算所的規則中。

  24日是香港書展閉幕日,但8號風球仍未解除,上午的書展依舊暫停。幾十家參展商因生意受影響而向組織方香港貿易發展局抗議。貿發局解釋,舉辦大型活動時遭遇惡劣天氣,有應急預案,必須按香港天文台訊息採取相應措施;有關安排在參展商手冊中已有說明。

  企業在台風來襲時所做的,也並非僅限於自願承擔。政府制定的《天災應變計劃》中,明確了部分非政府機構的責任。比如,要求電台、電視台按照天文台或新聞處,向市民廣播有關天氣情況和預防措施等消息;要求運輸行業企業及電力行業企業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運營情況。

  香港運輸署介紹,各家運輸企業提早結束運營、加開班次等,都是企業的自主行為,運輸署不會干預。但有關措施必須向運輸署通報。

  市民警惕高:學校有危機教育,人人都知道8號風球、黑雨警告涵義

  很多人會抱怨政府發布的天氣信號看不懂。在香港,每個成年人都知道8號風球、黑雨警告的涵義,天文台通過媒體發布此類警告,一般也不會再作具體說明。

  市民張雨瓊本來約好23日晚上和朋友聚餐,天文台下午公布考慮18時前發出8號風球,她立刻拿起電話跟朋友推遲了聚會時間。回家途中人太多,警察開始在地鐵站實行客流管制,張雨瓊卻並不著急。她說,港鐵已經加開班次,大家又有秩序地排隊,相信不會影響回家行程。

  香港市民能夠有條不紊地應對13年來最強的台風,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於危機教育——香港特區政府應急管理的重要一環。

  特區政府從中小學開始,就著手培養全民的危機意識,開展教導市民如何應對災難的培訓和實地演習等活動。香港中六的學生吳宏超介紹,香港在中學開設了應急知識普及講座,其中要學習“居安思危:勿忘香港的天然災害”一節。對於一般緊急事故的處理措施,必須要做到人人都知道。

  比如,紅色暴雨警告表示暴雨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嚴重水浸和交通阻塞,學生應留在家中;如已上學,則應留在學校,直到情況許可才回家;在空曠地方工作的人士應該暫停戶外作業。黑色暴雨警告發出後,應留在家中或到安全地方暫避,直至暴雨過去及交通情況改善為止。

  “8號風球共識”

  一夜風雨聲急。24日,記者發現,除了有人因大風受傷、地鐵站人滿為患以外,這場強台風幾乎沒有給香港帶來什麼壞消息。

  台風氣勢洶洶來,波瀾不驚走,除了香港交通、防洪、建築等硬件過硬,也因為政府、企業和市民之間,達成了“8號風球共識”:一旦天文台掛出“8號風球”,政府、企業都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市民也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了這個“共識”,應對台風,並不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指揮體系,也毋需政府時時處處去督導忙碌,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是決策中心和責任中心,都知道如何作出對自己,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任的選擇。

  香港天文台的預報也時有失手,但政府、企業、市民依然以此為號令,三股力量擰成一條繩。企業和市民對政府有信心,政府和市民也相信企業的良心,在“8號風球共識”所搭建的博弈框架下,社會單位的力量被最大限度地發掘出來——“小政府、大社會”的香港,社會管理的奧妙正在於此。

[ 本帖最後由 allpldis 於 2012-7-25 09:38 PM 編輯 ]



呢篇新聞寫比國內自己人睇,對照國內對應災難的各級政府各國人的表現,要學習香港的地方.

並不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指揮體系,也毋需政府時時處處去督導忙碌,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是決策中心和責任中心,都知道如何作出對自己,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任的選擇。

企業和市民對政府有信心,政府和市民也相信企業的良心,在“8號風球共識”所搭建的博弈框架下,社會單位的力量被最大限度地發掘出來——“小政府、大社會”的香港,社會管理的奧妙正在於此。



內文既弦外之音都好容易睇到啫,各位師兄又真係見到好多角度噃


呢個記者幾欣賞“小政府,大社會”噃.  香港人表現下呢個優點好過成日篤住晒嘛


[隱藏]
香港人又真係幾識自動波,又或者叫自求多福.


引用:
原帖由 Sagan 於 2012-7-25 22:21 發表


共產黨乜都要管
又乜都唔畀人民去管
點樣可以小政府?
咪系呢個記者良好意願,理想,夢想.....

---不過係人民日報的記者就奇怪D

[ 本帖最後由 allpldis 於 2012-7-25 10:25 P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H-KBoy 於 2012-7-25 22:27 發表
其實這篇文章的道理香港人都知道並在自動自覺運行中,
這篇分析及經驗最主要是給北京領導層看的,以北京的雨
災和香港的風災相比對,兩者的制度、防災意識、各部門
的共識與合作,高下立見。退一步說,假如這場颱 ...
剛剛場水災連死幾多人都未敢講啊



不過香港又真係經歴好多大大小小災難,死傷唔小人,搞過好多災後撿討先至定到而家D規矩,香港人先至有默契,自動波.


有師兄貼網易既料都好呀,等大家見識下國內既反政府聲音幾強烈,言論自由嘛,大陸.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