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用戶被列入你的黑名單
劉婕 | Golden Member
粉絲
103
粉絲
3
追蹤 最新成就
![]() 萬人迷
![]() 高汁帖王
![]() 風頭躉
![]() 雞精帖王
![]() 喪𥄫
![]() 狂𥄫
![]() 勁𥄫
萬人迷
受到100位會員追蹤
已達成會員: 3253人
達成日期: 2021-08-27
高汁帖王
帖子得到100位會員訂閱
已達成會員: 5053人
達成日期: 2020-12-11
風頭躉
受到10位會員追蹤
已達成會員: 18409人
達成日期: 2019-01-15
雞精帖王
帖子得到10位會員訂閱
已達成會員: 21509人
達成日期: 2018-05-15
喪𥄫
瀏覽100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195565人
達成日期: 2017-08-21
狂𥄫
瀏覽50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265977人
達成日期: 2017-07-17
勁𥄫
瀏覽10條帖子
已達成會員: 945916人
達成日期: 2017-06-21
基本資料
UID
6030511
帖子
30011
精華
0
積分
31129
金幣
3995
閱讀權限
80
在線時間
3497 小時
註冊日期
2016-12-4
上次訪問
2023-10-3 08:40
中國經濟復甦的力度未及預期,美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又再登場。有朋友問起,中國是否無力挽救疲弱的經濟?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層次,第一,中國經濟是否如此差勁?第二,中國政府是否無力救市? 內地樓市股市表現較差,出口比較疲弱,相關行業人員的日子不好過。然而中國的內需,特別是中低端內需,仍然火熱,不覺得經濟全面轉壞。如看中國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國經濟只是反彈力度不如預期,並非全面轉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信號。 我們深受西方經濟政策的影響。過去20年,以美國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長,都不想民眾承受一丁點痛苦,所以每遇到經濟衝擊,便大力採用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去挺經濟。以聯儲局主席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爾克會是「鷹派」,下狠手控制通脹,他曾經一度將指標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後,歷任行長都是「鴿派」,這幾十年來美國基本上無痛,一遇到經濟衝擊,聯儲局便大量減息,甚至「量化寬鬆」大力放水,支撐經濟。 中國過去大體上都跟隨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國那樣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借國際會議的機會,向中國總理溫家寶游說,指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可能帶來全球衰退,若中國不全面放水,亦會大受其累。 結果中國推出4萬億人民幣的救市計劃,提供極其進取的財政政策,大搞建設,客觀效果是資金氾濫,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率高達26%,錢多得驚人! 放水救市的好處是即時頂住經濟,將股市樓市撐起,大家馬上由地獄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遺害極大,一方面製造出大量無效的建設。而私人市場因資金成本便宜,也會作出很多無用的投資。浪潮過後,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過剩的產能。 習主席在2012年上台後,努力進行去槓桿工作,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單。 如今中國處理宏觀經濟的思路,與美國的想法更是分道揚鑣,因而出現經濟問題。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較有針對性,比較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唧牙膏式」的。這種細緻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覺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沒那麼大。 反觀美國,表面上聯儲局暴力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但與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政策則極其寬鬆,在財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設。美國今年5月的財赤飆升至2400億美元,遠比去年同期的660億美元財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財年首8個月,美國錄得1.165萬億美元財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為4260億美元。美國是巨額發債,天量的金錢,以財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場,所以在美國加息的同時,美國經濟好像保持相當的榮景,其實亦是以財政政策灌水所致。 發表於 2023-10-3 08:57
9月26日是黎智英入獄1000日,在英國有一堆人權組織,包括國際特赦協會等11個團體,向英國首相辛偉誠發信,要求英國政府介入干預,敦促香港釋放黎智英。
西方天天講法治,但黎智英涉及3項違反《香港國安法》控罪等候審訊時,西方組織不是要求黎智英獲得公平審訊,而是要求英國政府向香港施壓直接放人,這種邏輯本身已是腦迴路精奇。 講起人權,不知道國際特赦組織有無關注一名已移居加拿大的錫克教領袖尼賈爾的人權?今年6月,尼賈爾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間寺廟外,被人槍擊致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近日爆出勁料,透露收到可靠情報,指尼賈爾遇刺身亡是與印度政府有關。不過印度政府堅決否認,指他們與事件無關。加拿大和印度因為此事鬧翻,互相驅逐外交人員。 印度錫克教徒一直要求獨立,而移居加拿大的錫克教社群就是主要的海外支持者。美國駐加拿大大使科恩最近接受訪問時透露,發現印度特工可能參與刺殺一名加拿大錫克教領袖,這是與五眼聯盟共享的情報有關。 從加拿大的角度,相信一個加拿大公民,在自己的國土上被外國特工刺殺,可說是奇恥大辱。加拿大既然與五眼聯盟分享情報,自然會要求美國、英國、澳洲和新西蘭參與追究。 然而,據英國BBC報道,杜魯多剛度過寂寞的一周,因為五眼聯盟的其他成員並不積極響應,大家只發聲明說關注事件便草草了事。 原因很簡單,美國等一直積極拉攏印度加入所謂的印太聯盟,一起對抗中國。另外,亦由於想盡量剝離中國的供應鏈,用印度供應鏈取代。所以他們都不願得罪印度,看來事件很大機會,不了了之。 從英國的角度,一個國家在自己盟友的國土上殺人,還是自己情報聯盟所分享的情報,應該有很高的可信度,但卻不採取行動,所考慮的是實際上的外交利益。雙重標準,莫此為甚。 香港的黎智英因為訛騙科技園公司,違反租約,做自己的私幫生意,因而定罪服刑,他同時亦面對《國安法》控罪的審訊,相信黎智英在香港將會得到公正裁決。 若要將兩件事情作比較,黎智英坐牢,只是蒼蠅事件,而錫克教領袖尼賈爾被殺,則是老虎事件。英國連老虎都不打,走去打蒼蠅嗎? 發表於 2023-9-29 08:25
杭州亞運會開幕,國家隊高踞獎牌榜首,香港隊開局良好奪3金(至截稿時),成績可喜可賀。
觀賞這次亞運會開幕式,感慨良多。數碼人及火炬手共同燃點火炬塔「錢江潮湧」,點亮杭州亞運會夜空。 今屆亞運會開幕式,與08北京奧運會的風格又有不同,今次既有江南細膩,又有數碼特色。回想33年前,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其艱難程度與現在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正受外國制裁,再加上國力遠不如今天,1990年舉辦亞運會,實在相當吃力。 內地《北京日報》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回顧了這段歷程。1990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亞運場館,說了幾句名言:「有的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 對比1990年的北京亞運及如今33年後的杭州亞運,鄧小平這句感歎,更令人回味。當時中國辦亞運的確艱難。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才12年,國家的GDP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首都北京的建設仍然比較落後,體育場館更和日本等亞洲強國無法比擬。 要辦好亞運,首先就是資金問題。 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伍紹祖回憶說,當時舉辦一屆亞運需要21.4億元,中央財政只給了8.5億,缺口是12.9億。面對巨大缺口,只能全國籌措,從藝人義演,畫家拍賣,到企業家捐助,全民慷慨解囊,終於解決了亞運會的資金問題。 第二是建設難度。 大量的場館,要在短時間內建設起來,即使全面加班,是否能如期建好也是問題。 發表於 2023-9-26 09:46
英國政府發表所謂「香港半年報告」,針對香港特區重塑區議會、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權等方面諸多批評。而特區政府則回應,對這個所謂「香港半年報告」言論失實和污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其實英國這些所謂「香港半年報告」,循例表表態,一方面針對香港的國安法,另一方面自己則在今年9月通過嚴厲的國安法。雙重標準,莫此為甚。 英國覺得自己對香港特別具有發言權,因為她認為香港是她的前殖民地,所以她有權特別關注。其實早在2017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已明確表態說:「現在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懷抱20年,《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對中國這個立場,英國認為是撕毀《中英聯合聲明》,但其實要完整理解中國對香港歷史地位的態度,才能明白中國立場的本意。 一,中國從未丟失香港主權。 在英國眼中,於1842年鴉片戰爭後,逼令清廷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英國自1842年開始已擁有對香港的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立國第一天開始,從來不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認為這是西方帝國主義者用船堅炮利,強逼簽訂的條約,中國不予承認。所以中國稱呼自1842年至1997年那段香港歷史時,稱香港為「被殖民統治」,而不是「殖民地」,中國從未丟失香港主權。 二,恢復行使主權。 1997年回歸時,一般人很容易說成是中國收回香港,但國家的官方形容是「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意思是香港這片土地的主權,從來都屬於中國,從未丟失,所以不是收回,只是恢復行使。 三,英國和香港的關係已在1997年完結。 發表於 2023-9-22 08:26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