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7,117
  • 回覆: 12


  特首於是日八點半突開記招,報導香港第一宗H1N1流感確診事件,話有條中招的墨西哥友抵港香港某酒店,現正接受治療,被隔離及嚴密觀察。蝴蝶效應終於來到香港,墨友成為亞洲第一宗流感事件,一切似乎要開始了。頃刻間,討論區的負面情緒大漲,罵的罵,怨的怨,驚的驚,叫的叫。我了解到大家在第一宗確診事件之後有相當多的焦慮及恐慌情緒,這是正常的,但我想大家進一步了解這種情緒,及如何幫助自己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首先要承認的是,在第一宗確診案之前,人會出現一種心理效應,即當該地區沒有人被確診時,事情便仿佛十分安全,有了第一單之後,事情仿佛突然變得十分嚴重,人同時亦變得十分焦慮。這種180度心理對比及轉變,是由事件突然由uncertainty轉向certainty,出現即時的「認知失調
」所引致的正常焦慮心理,亦是達到某個心理threshold value/tippoing point/critical point而出現的急劇情緒轉變。所謂「認知失調」,是指當人所願望或信念的與現實不相符時所,出現的信念或認知衝突,並由此伴隨著焦慮不安的心理痛苦。

  好多人因「香港突然失守」而出現急劇與強烈的焦慮及恐懼情緒,為了減少這種認知失調下的心理痛苦,他們會做一些事來減免痛苦,包括「轉移」及「投射」等心理行為,而大家今晚就討論區狂鬧政府及墨西哥友的不是,便是藉此轉移認知失調之後的焦慮,同時也是不肯面對現實的反應。

  其實大家應該知道並有心理準備,失守只是時日的問題,第一宗不第一宗根本不是重點,預左佢遲早會來既,重點在於如何做好本份,做好實質的工作,而不是不斷埋怨第一單的到來。群眾的反應已漸趨非理性,批評根本就是逃避現實,不斷嘗試將問題訴諸某個人或團體之上,ok,俾你發洩了,但又有助於事嗎?

  再一次,大家的憂慮及恐懼症可能又要發作了,有少少病的人擔心自己是否染上流感,一般病痛也會懷疑自己是否中招,食不落睡不安;人人走去搶買口罩,口罩價格急升,進一步散播恐懼情緒;上班上學惶惶不可終日,疑神疑鬼,疑了別人也疑自己。恐懼情緒散播每一個角落,影響生活,影響工作,影響學習,影響生意,影響市場運作,影響政府,影響社會,太可怕了..過度的恐懼情緒甚至已達到非理性的程度,一不小心正常人也可能織出心理病。

  焦慮的原因有多種,認知失調只是其一,除此之外人還是憂鬱受到病毒的侵襲,然而終日焦慮都無用,過度恐慌反只會令自己產生更多緊張焦慮。只有當焦慮及恐懼能引起人做出建設性行為時才有用,其他的情緒都是多餘的,對人不健康。做好衛生本份,自我心理平衡,莫要被過多的恐懼及焦慮影響了生活及工作才是重點。了解認知失調,面對現實,可幫自己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淡定d來,並不需像天跌下來般搞到訓唔著,像討論區那班人般驚惶失措,罵就有用,叫就有用,驚就有用,講就有用?生理健康好重要,心理健康一樣重要,別被自己的心理盲點玩倒,知己知彼,焦慮是可以適度控制的,做好實質事情才是重要,其他的講來都無用,唔想來的都來左,而家在網上叫翻天都不會改變到事實,重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停留在過去及現在。

  禽流感及沙士二役都經過,港人還有什麼可怕,怕的是麻木不仁及曖昧遲鈍的行為。一步慢,步步慢,資訊與人的反應根本是密切相關的,03年沙士一役,中國大陸刻意封鎖病毒新聞,導致各方反應緩慢,變相任由病毒傳播,很多人被蒙在鼓裡,最後帶來了「真不該」的災難。希望世人能從過去吸收教訓,不要再在這種至關重要的事情上婆婆媽媽、曖曖昧昧、閃閃縮縮,一個錯誤決定,可以導致天大的損失,可能是人命損失,可能是醫療成本的損失,可能是法律索價或保險業上的損失等等,而很多損失其實當初是可以預防的。有些事情可一不可再,等到事情發生後才慢慢去應對,可能已經太遲了...

  當資訊不完整時,人的反應會滯延或決策錯誤,帶來潛在或不可補償的影響。今次今日資訊自由流通,為人帶來了極多便利。今天所見,各方的反應似乎變快了,這絕非過敏反應,而是資訊傳播有效的成果,但話說回來,若將大量精力浪費在埋怨過及現實上,並沒有任何實質價值,亦是非理性的反應,反只會庸人自擾,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焦慮及不安,令自己更加惶惶不可終日。

  恐懼及焦慮是可理解的,然而持續及過多的恐懼和焦慮只會損人健康,大家應抱持堅定的信念,只要同心協力,攜手向前,定能戰勝這場疫戰!









[ 本帖最後由 bluesix 於 2009-5-2 12:28 PM 編輯 ]


Less is more.
再送大家一篇好文:




http://www.cityhowwhy.com.hk/content/321/321acontent.html

TEXT: 黃源順
PHOTO: ROY LEE

我們都活在一個曖昧的年代

《存在主義在今天》存在的目的,當然不是要來解釋什麼叫存在主義。而是希望藉著最近在香港這個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所發生的事情,喚醒我們嘗試用不同的角度,例如哲學層面的,就著一些切身問題作出反思。她只可以被視為一個序幕,我們希望日後會有更多有關的討論和省思。

事實上,與其說我們是活在一個瘟疫的年代,不若說我們是活在一個曖昧的年代。

套用尼採在其著作《黎明》中所說,人們喜歡人云亦云,不依據自己而要依據別人的價值評判作為自己的價值評判,是由於恐懼使然,因為別人那裡接受得來的價值評判裝作是自己原有的價值評判,會更加安全有利。結果瞞混過關的,大有人在。

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尼采只看到人們曖昧的一半原因,他永遠估計不到的另一半原因,會發生在資訊爆炸的這個年代。現在我們每天實在有太多資訊要接收太多知識要吸收了,光是接受還未夠時間,更遑論要逐一消化。久而久之,我們都變成了蜻蜓,每每點到即止,我們未必對個別課題便沒有興趣,只是時間好像永遠不夠用,結果有許多事情,略懂皮毛便成了,反正人人都是皮毛,大家將就將就曖曖昧昧也就能應付過去了,不是嗎?!

例子?請看當初沙士疫症爆發時有關單位的反應。我曾經說過,瘟疫的出現並不可怕,是那些把關的人對瘟疫的曖昧反應才最嚇人。

還是我們實在要多謝這些人的曖昧讓我們終於能真正面對死亡,再而是認清曖昧的代價!?

沙士之前,相信許多人對死亡的認知都止於生老病死這個存在著便不能避免的循環。是沙士將死亡突然拉至我們身邊甚至切身的零距離。我們不一定立即死亡,但我們都因此而反省了許多之前未有留意或深思的事情。我們開始變得沒有那麼曖昧,沒有那麼模稜兩可。

更慶幸的的,我們甚至有機會藉著重新發掘存在主義,因而能以一種積極的、投入的態度去面對未來。誠如李天命在其著作《存在主義概論》中解釋存在主義的一些性質時所說,存在主義的哲學態度是投入的而不是旁觀的。
他並舉了醫生的例子來解釋,當一個醫生檢驗一個他不認識的普通病人時,他的態度是旁觀的。反之,當他診視自己的妻子時,他的態度就會是投入的了(香港前線醫護人員可能是例外)。

誠然,要大家擺脫曖昧,變得事事投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始終,我們不可能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為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一樣的檢驗,但趁這次不幸事件的降臨,將之轉化成提醒自己曖昧的代價的明燈,卻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今次《號外》製作這個特輯的目的,亦希望如此。

如果你以為存在主義這個十九世紀末至上個世紀的產物已不適用於二十一世紀,我請你三思,並很想節錄牟宗三一段已出現過在李天命這本1976年出版的《存在主義概論》的序言中對認識存在主義的態度所發表的見解,絕對是放到今天仍很受用,

「近代的文化精神是著重技術知識之增進,因此,可以了解許多現實問題,增加了人類的幸福與便利。但是這樣一來,人安於享受,人被吞沒於技術知識與技術處理羅網之中。知識與知識對象底機械結構浮在一切之上成了統治一切的暴君。如是,人如其為人底尊嚴漸漸消逝了,以至於無,罪惡之感漸漸淡薄了,以至於無………存在主義首先意識到了這一點,發出了反抗的呼聲。這是客觀地講的一面。

但是反抗這時代的沉淪,我必須首先能存在地不沉淪,這便指向個人的精神生活之超轉,真性情之清醒。人只有存在地正視自己之遭遇,不埋沒於機械的結構之中,始能透露其內部的性情之真。性情之真亦可以上下輪轉。存在主義不只是要暴露那些負面的病象,那些陰暗面的腐朽與罪惡,而且還要正面地指引到如何轉化這些病象而使你的生命超昇,使你歸於性情之正。」

如果你仍然是沒有時間去深究存在的意義,亦請你不要甘於曖昧,起碼要有一種穿過表面看透事物的投入,甚至熱誠。人類因為要面對死亡才要反省存在的特質,我們難道不能因為要面對生活而覺得需要投放更多熱誠?!

曖昧的年代必需終結


[ 本帖最後由 bluesix 於 2009-5-2 12:50 PM 編輯 ]



唔該邊個路過幫我推下,用心分享,但好快就被人洗到唔見左


我第一個支持樓主!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bluesix 於 2009-5-1 11:46 PM 發表
再送大家一篇好文:




http://www.cityhowwhy.com.hk/content/321/321acontent.html

TEXT: 黃源順
PHOTO: ROY LEE

我們都活在一個曖昧的年 ...
硬撐!

再嘈都無謂,認真對抗病毒最實際!洗手洗手!



支持樓主!
感謝你的見解!



Support!


好文章................大家不彷用心看一下吧


令我有耐性認真去看一篇的好文章.


[隱藏]
講得好, 遲早都要黎
唔應該插墨西哥佬
插人果d自己唔好奶野
不過奶下都好 可以感受下墨西哥佬既苦況



似乎在諷刺香港人的心理反應...


樓主講得好啱, 香港人其實係自私又怕死


支持 ~~

p.s. 入左黎先知原來係你既作品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