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3,170
+2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與廣東及深圳等地的官員進行線上會議後表示,港方在會上提出「逆向隔離」建議,粵方和深方都表示支持,並且同意設立專班共同商議細節。這說明政府推動通關的步伐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受影響,通關與控疫並非二元對立,新加坡的經驗就是最佳例子。
近日香港疫情升溫,每日萬宗確診恐怕只是表面數字,始終不少感染者病徵輕微,未必會主動申報,現時每日的實際感染數恐怕遠高於政府公布數字。對於疫情升溫當然要控制,但問題是新冠疫症高高低低,病毒變種層出不窮,要完全控制疫情恐怕難以做到。第五波疫情爆發時政府推出一連串收緊防疫措施,但最終疫情平復是因為政府防疫措施有力,還是病毒隨着時間消退,恐怕也說不清楚。這樣,面對疫情再次升溫,當然需要嚴陣以待,要防控的繼續防控,谷針的繼續谷針,要求私院配合的繼續推動。但除此之外,不宜再層層加碼,特別是在通關問題上更不應走回頭。

對於通關問題,不應簡單與抗疫對立,認為推動通關就等如放棄抗疫,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始終,香港疫情主要是內部傳播,輸入的數字只佔很小比例,而且香港是國際大城市,金融中心交通樞紐,這樣的特點決定香港要完全杜絕所有輸入型個案是不切實際。通關對香港而言,不只是方便出行的問題,更是生存的問題,也是香港能否繼續扮演「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角色的問題。這樣,全面對內外通關已是大勢所趨,香港不做,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會做,不斷與香港爭人才、爭資金、爭企業,香港再等下去,此消彼長,只會不斷落後於人。
當然,在通關問題上也要看到內外有別。內地由於嚴格執行「動態清零」,加上醫療資源嚴重不平衡,為安全計確實不應貿然開放,對於爭取內地通關,在安全以至政治層面上考慮,短期內恐怕難以做到。至於何時可以全面通關,考慮的不是香港疫情,而是國家的抗疫政策和部署而定,並非香港可以控制。所以,香港要爭取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全面免檢通關,而是爭取不斷改善,逐步推進,例如落實及擴大「逆向隔離」、爭取增加入境名額;下一步爭取在隔離日數上逐步縮短,讓市民過關更加便利,這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也是對內通關的主要目標。全國抗疫一盤棋,香港也要配合國家部署。
至於在對外通關方面,香港卻有更大自主性。自從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已經大步推動對外通關,包括將隔離日數大幅減少至「3+4」。本來,「3+4」的隔離方案已較以往大幅放寬,但反應卻不似預期,原因顯而易見,因為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放寬力度較香港為大,新加坡已經國門全開,日本、韓國以及西方家亦已經不斷撤消各種入境限制,比較而言香港的力度相形見絀,這樣將很難應對競爭對手挑戰,如果大批企業、高管都撤出香港,外國旅客因為隔離措施改為到其他地方旅遊,香港還如何「聯通世界」,還如何擔當國家「外循環」窗口?疫情沒有人能夠擔保伊於胡底,但人才錢財的離去卻是肉眼可見。所以,如果說對內通關方向是積小步成大步,這樣對外通關不但不能走回頭,更必須急步且快步推進。

現在疫情升溫,政府對於11月全面開關,落實「0+7」方案保持謹慎可以理解,市民關心疫情也是無可厚非,但整個社會卻不能被疫情牽著鼻子走,被每日的確診數字牽動情緒。其實,如何一邊應對疫情,一邊全面開關,新加坡已經作出示範,在2020年2月疫情爆發之初,新加坡政府即啟動公共衞生防範診所(PHPC)計劃,調動900多間綜合診所和私家診所參與,將公立醫院、社區醫療和私人診所整合。同時,做好病症分流,每當疫情嚴峻時,新加坡政府就會呼籲非緊急的國民前往PHPC就診,集中醫療資源處理重症,將重症死亡率大幅降低,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市民就不會被每日萬宗確診弄得惶惶不可終日,政府也更有底氣全面通關。
新加坡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鏡,控疫與通關並不相悖,開關也不是罔顧市民安危,而是在充分保障市民安全的情況下,恢復經濟元氣,保住市民飯碗。比較而言,香港在遏低重症死亡率上已經取得明顯效果,在做好應對重症工作之下,通關步伐應該更加大步加步,更加不能走回頭路。



主題標籤 #李家超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