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843
  • 回覆: 1
海洋覆蓋地球 7 成的面積,亦為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倉庫。近年大談綠色經濟,除此以外,其實還有「藍色經濟」,與緩減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根據世界銀行定義,藍色經濟是「可持續運用海洋資源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及就業,同時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你或許聽過養殖蠔、三文魚等海產,但有一種養殖新星或能兼顧環境和經濟效益,就是養殖海藻。

海藻可大致分為三類:棕藻、紅藻和綠藻。棕藻為最主要的養殖種類,例如海帶(Kelp)及若布(Wakame,又名裙帶菜)。在 1969 年,全球生產約 220 萬噸海藻,野生和養殖各佔一半;到 2019 年,養殖的產量已達到 3,470 萬噸,佔全球海藻產量的 97%。同時,亞洲是最主要的生產地區,佔全球海藻產量的 97.4%,而最大的生產國是中國,其次為印尼。

印尼海藻產量在 2009 年至 2015 年間增長近三倍。如此爆發式增長,是由用於增稠、乳化和保存食品和飲料的食品添加劑卡拉膠(Carrageenan)需求帶動,長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和麒麟菜屬(Eucheuma spp.)就是提取卡拉膠的主要原料。世界銀行 2016 年一份報告估計,如果市場能夠將收成每年增加 14%,到 2050 年全球海藻年產量將達到 5 億噸。

養殖海藻是藍色經濟的佼佼者。海藻大有市場,既可食用,也應用在肥料、製藥、美容等工業用途,更有其他創新用處,例如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的科技公司,便研發替代塑膠的海藻包裝。養殖海藻不需要使用陸地、淡水、飼料或肥料,海藻會吸收海洋中的氮和磷,亦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海藻生長能減緩海水富營養化、減低海水酸度及捕獲碳。

然而,海水暖化威脅野生海藻群及養殖海藻的生長。海面溫度上升會降低海洋上層的密度,意味著更難與下方溫度較低、但更富營的水域混合,從而不利商業養殖海藻。研究人員積極研究可以刺激海藻生長的方法,例如向上灌冷水來使海面降溫。人工帶動上升水流,理論上能為為海藻帶來額外養分。而如果海藻有足夠的養分,平均長度約為 30 米的巨型海帶,每日可以增長 50 厘米以上。

由美國慈善機構氣候基金會(Climate Foundation)領導的團體,今年 8 月在菲律賓沿海安裝了一個實驗性質的浮動養殖場,這是目前在上升水流海藻養殖方面最大的嘗試之一。該基金會的測試平台面積有 100 平方米,採用太陽能渦輪機,以圓柱形管道從幾百米深處吸水。該基金會還計劃用風力和波浪驅動的渦輪機進行實驗。

據該基金會項目負責人 Brian von Herzen 表示,他們在 2020 年使用類似的技術進行了小規模實驗。實驗顯示,使用上流水灌溉平台,其海藻生長速度比在沒有灌溉的平台快 4 倍。此外,灌溉的海藻在一年中最溫暖的幾個月裡繼續生長,而沒有被灌溉的海藻則縮小規模。

單單養殖海藻不足以成為緩解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的靈丹妙藥,但通過有效管理海藻養殖,可為環境、經濟和社區同時帶來效益,讓藍色經濟不流於概念口號。

https://www.cup.com.hk/2021/11/0 ... eaweed-cultivation/

海藻咁多好處, 香港點解無人大規模玩下, 減下碳!!!!!!



好文!謝謝分享!


香港過去二十多曾經變為政治城市,相信有普選就乜七都有;自然冇乜人惗住做實亊啦!
有咗鍾馗之後的鬼收晒皮,但系仲未惗到做乜嘢。
養海藻?算吧啦!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