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439
  • 回覆: 1
https://hk.appledaily.com/columnist/20210214/NVOWTDV24VGI3E77AQ3FKMX5YQ/?fbclid=IwAR1UOcTuFIakT86xrC_QC3C1wo6vEx68aL5iHYOG1_7nfKW5YDEwrUQCIqs
上週日〈爆香港志中心內幕〉刊登,同日收到朋友電話,說本欄自從寫了幾篇《香港志》負評後,竟有相關人士聯絡他,問是否認識馮睎乾,又指我寫得很「偏頗」。朋友馬上回答對方:「識,但佢有integrity,評嗰本書係有理有據,請問邊度寫得偏頗呢?(下刪500字)」
聽到朋友這番話,我忍不住激動辯白:「我偏頗?咁你朋友有冇話係邊一句偏頗、邊一段偏頗呢?請用道理來說服我。我有一支筆,你有一支筆,唔係,係幾十支筆——香港志中心咁多專家博士、社會賢達坐鎮,一人一啖口水都浸死我喇。如果我偏頗,佢哋隨時可以駁我㗎,但我等咗成個幾月,咁偏頗都冇人駁喎!」
冇人駁,咪我自己駁囉。
很感激朋友替我辯護,但他既然稱讚我有integrity,那就讓我三省吾身,想想我寫的幾篇負評《香港志》文章,到底有沒有偏頗的地方?如果真是錯了,哪怕指出我錯誤的人是董建華,我也要坦白承認。認真想了三秒,shit,竟然給我想出偏頗之處,令我馬上「紅都面晒」——我最大的偏頗,就是用現代學術界的歷史書標準,來評價一件政治宣傳品。
我真係白癡到無朋友。人家擺明車馬,出一套書慶祝黨的百年大慶,順便集資7.8億,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振興經濟推動內循環,我又發咩神經,衝出來當史書去批評呢?何況人家事先聲明「不是歷史」,我更不該一廂情願,老屈他們在編史書。仔細反省,都怪自己想得太多,尤其是錯誤地往「魏書團隊」那個方向想。
中國有本著名「穢史」,即北齊才子魏收所著的《魏書》;其編輯團隊拉雜成軍,的確有點像香港志中心。據《北史》,魏收引薦的編者,都是任人唯親,毫不專業,「其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讓雖夙涉朝位,並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業見知,全不堪編緝;高孝幹以左道求進。」加上魏收輕薄偏私,月旦人物,「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全憑一己好惡,甚至不介意竄改事實。於是他編修的《魏書》,就得了「穢史」之稱。
然而這個聯想對《香港志》很不公平。《魏書》是官修史書,《香港志》是「非官方非史書」,無法類比。作為政治宣傳品,《香港志》的作用是奪取歷史話語權,為政權塗脂抹粉,所以隱惡揚善、避重就輕、偷換概念等修辭手法,全部是justified的。我橫蠻地以學者應有的水平,加諸這件宣傳品上,是雞蛋裏挑骨頭,太偏頗了。容許我向董先生和香港志團隊說一聲:「對不起喔!」
為了將功補過,我誠意給董建華兩點忠告。第一,很多人以歷史書標準衡量《香港志》,失諸偏頗,但也不能完全怪讀者,因為書中凡例說:「編修《香港志》目的在於全面、系統、客觀地記述香港自然和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與現狀。」劉蜀永教授在亞洲週刊談編修感懷,也說「這本首冊志書並未迴避歷史敏感問題,並盡可能平實地加以記述。」這樣說很易引起讀者誤會,編者難辭其咎。
我建議凡例應該這樣改寫:「編修《香港志》目的在於片面 、系統、主觀地呈現對中國共產黨有利的香港史料,因為在愛國愛黨的前提下,歷史必須是姓黨的。」如果開宗明義這樣說,我非但不會負評,還會熱烈鼓掌喝采。
第二,《香港志》引起各方批評,罪魁禍首是宣傳部。到底哪個天才想到把首冊放在網上,供大眾免費瀏覽呢?傻的嗎?董先生如果不想聽見批評聲音,方法非常簡單:首先是把首冊從網站下架,並嚴禁公共圖書館借出此書,增加看書的難度;其次是參考作家黃碧雲的最新作品,把整套《香港志》製成手工藝術書, 再把定價由現在的628港元,提高至6280元,或取其長長久久意思,訂價9999元。只要這樣做,我夠膽以丁新豹性命擔保,絕對不會再有任何負評。
總的來說,《香港志》引來偏頗負評,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公關問題。香港志中心宣傳部並未做好期望管理,引發公關災難,實在可惜。你說「大學生做援交」,是墮落,但說「做援交的也讀大學」,就是上進。 同理,歷史書寫得像政治宣傳,令人鄙視,但連搞政治宣傳也加點歷史,讓讀者長知識,就叫誠意。希望董先生盡快搞明白以上道理。
///////////////////////////////////////////////////////
油麻地、觀塘、元朗都有好多上進嘅大陸女人你唔講?
賭輸身家叫敗家,自閹叫上進?



好似無乜人有興趣show 呢個小丑講乜喎.
正常人唔得閒理佢.
黃撚無咁既知識水平去理佢.
唔明白自己果班隊友都係不學無術既戇鳩仔, 點做黃人呀.
黃人要快餐, 要打飛機, 但係同時又要扮有內涵, 要顯得自己高人一等.

[ 本帖最後由 wilsonkf 於 2021-2-14 07:05 PM 編輯 ]



主題標籤 #董建華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