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36
  • 回覆: 3
+19
2月4日深夜,中國國防部突然發布消息,宣布該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且達到了預期目的。北京還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發表聲明,稱美國將減少中國核武庫;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亦發表講話,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自中國2010年1月11日完成第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後,這種「防禦性」且「不針對任何國家」的行為已經進行了五次,環顧解放軍在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以及2021年2月4日的歷次行動,外界或許可以從中發現些端倪。


初露鋒芒與第二步

中國在2010年1月11日的第一次發射雖低調,但其技術環節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2月4日的反導演習雖然一切均屬機密,但分析人士仍能從公開信息中發現細節:





根據民航使用的飛航管制(NOTAM)系統,中國軍方提前通報了禁航區。中國網友也因此算出了導彈發射點和一級發動機落點




由於網友發現禁航區的時間分為兩段:傍晚6點多一段,晚間8點多一段,分別長半個多小時。它意味着北中國的天文愛好者可以發現明顯的導彈航跡。





圖為在新疆發射的攔截導彈調整姿勢的瞬間,藍色軌跡為姿態控制發動機的火焰,該發動機主要用於運載火箭末級、導彈彈頭和各類航天器的姿態控制。




由於網友發現禁航區的時間分為兩段:傍晚6點多一段,晚間8點多一段,分別長半個多小時。它意味着北中國的天文愛好者可以發現明顯的導彈航跡。





有分析人士指出,晚18時之後,太陽已經落下,這個時候如果有火箭發射,會是非常好的觀賞火箭雲的機會,此次演習流出大批照片也與此與有關。





2021年2月4日中國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圖為導彈飛行過程中的尾跡。







2021年2月4日中國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該技術難度極高,僅中美能夠成功進行。



「陸基中段反導」這個專有名詞意味着從陸地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彈道導彈飛行中段(一般在大氣層上方)將其摧毀。其優點在於防禦方有較長的反應與預警時間,其地理防禦範圍也相對較大;缺點在於中段是彈道導彈飛行高度最高、速度極快的一段,因此它要求攔截彈必須配備大推力彈道導彈,還要有功能強大的雷達,攔截彈需要分辨攻擊方釋放的攻擊彈頭及誘餌。

中方初次實驗一舉成功,其使用的攔截彈因此成為西方軍事觀察家之間爭吵多年的公案。

英國觀察家認為,解放軍使用的攔截彈是「東風-31」型洲際導彈的改進型,美國國防部則稱該彈為「動能-1」型,美國軍事媒體則懷疑其為「紅旗-19」型,但無論如何,各方均認為該彈的實際效力或在美國研發的「薩德-ER」(增程型薩德)和「標準-3」Block2兩種導彈之間,這對於美國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無疑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圖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時,閲兵隊伍中的東風-31甲改核導彈方隊。外界一度以為該系列中的東風-31型導彈中國反導武器的首選。(新華社)



到2013年1月27日,伴隨着中國國防部宣布「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次試驗讓外界發現以往韜光養晦的北京已第一次高調宣布其反導實驗的實驗成果。

對當時的觀察家們來說,北京此舉顯然不可能單純「不針對任何國家」,在2012年,美國已開始在日本建立和部署第二套反導系統。當時美國和日本均稱「此舉不針對中國」,「旨在防禦朝鮮」云云。

次年,美國又成功測試了其薩德反導系統。頗具諷刺意義的是,印度各大主流媒體也在報道中國反導試驗同時,強調「印度新型彈道導彈可以打擊到中國任何地方」,並暗示中國或在防禦印度打擊。







在印度試射烈火系列導彈後,該國一度自以為是中國反導系統的提防對象。(新華社)



從第三次到第四次


在這一時期,西方觀察家有關中國導彈的猜測也逐漸升温。分析人士認為,中國2013年的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已經展示了中國反導系統中預警衛星、早期預警雷達和攔截系統的快速反饋。其中,參與攔截過程的「紅旗-19」導彈可能具備分辨假目標、實施多次攔截的能力。考慮到同期的「薩德-ER」型反導系統當時尚未投入試驗,這讓觀察家擔心中國可能已經在反導領域對美國形成部分超越。

「紅旗-19」可在大氣層內外戰鬥的能力已引發了美國的不快,在一年後,即2014年7月23日,隨着中國國防部再次宣布進行了一次階段不明的「陸基反導試驗」,即第三次攔截試驗,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Marie Harf)即稱中方可能展開了一次「反衛星試驗」,美方此舉雖旨在指責中方「在太空產生了大量的危險性衛星碎片」,但此次風波也同樣讓外界見識到了「紅旗-19」的大氣層內外戰鬥能力。


圖為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閲兵時,載送紅旗-9B與紅旗-22接受檢閲的地空導彈方隊。該導彈在中國反導系統中或參與末段攔截。(中國軍網)


到2018年2月上旬,軍事觀察家在中國發現了兩件頗具戰略意義的事情。其一是華中某地船廠出現電磁炮上船試驗照片,中國的「國產電磁炮」亮相。其二是在2月5日,中國在境內的西部靶場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即第四次攔截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有觀察家認為,此舉標誌着中國的中段反導系統或已進入實戰部署階段。

對外界來說,2018年的中國可能已不同於2013年到2014年的中國,當時在南海等周邊地區維持守勢的中國在多年建島、加強軍備之後,已開始主動展示其軍事能力。考慮到同期美國當時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曾宣稱要放寬核武器使用政策,其意義不言自明。


中國海軍採用的電磁炮令外界再一次感到了中國軍事力量的成長。(鼎盛軍事論壇截圖)


美國《外交》雜誌在2018年指出,相對於此前解放軍長期使用的「紅旗-19」型導彈,中方在2018年後似乎已換用新型的「動能-3」型導彈,該彈也被視為「中國性能最好的碰撞殺傷式中段攔截彈」,其性能不亞於美國使用的「標準-3」型或GBI攔截彈。美國觀察家還指出,中國有可能會在作為靶彈的「東風-21」型導彈上加裝第三級火箭,由此模擬攔截中遠程乃至洲際導彈,但即便北京尚未實現類似演習,目前世界上也僅有中、美兩國掌握對這種導彈實施中段攔截的技術,它充分展示了中國軍方在該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不容忽視的最新試驗


在這一基礎上,北京在2021年2月5日的第5次攔截試驗就顯出了不容忽視的一面。雖然《驅動者》等美國軍事媒體指出,中國此次反導試驗仍然情報不足,但很多觀察家已經認定,解放軍可能使用了已經列裝部隊的「紅旗-19」型導彈,攔截了一枚可能是「東風-4」型或類似型號的中遠程彈道導彈。這種結構雖然不能滿足外界期待看到中國新型導彈的想法,但它仍印證了此前美國等國軍事觀察家對於中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梯隊的猜測。



中國向南海發射過包括東風-21D和東風-26兩種射程在3,000到5,000公里之間的中程彈道導彈,此舉也展示了北京的拒止能力:




從2019年9月以來,中國展示的各種戰略或戰術武器就進入了外界的視野。(美聯社)





但是對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來說,自2015年之後,南海的局面就隨中國造島等而大變,圖為當年5月11日的空中偵察照片,顯示正在處於工程狀態的南海島礁。(路透社)





根據美國等國衛星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15年間,中國已經通過造島方式,將圖中的渚碧等礁擴大為島,而今,島上已有基地.(路透社)





圖為2009年11月時,美國海軍的導彈驅逐艦「拉森」號在西太平洋上巡航。該艦從2005年到2016年間一直被部署在橫須賀,並多次參與美國南海「航行自由」相關的任務。(路透社)





圖為2019年1月15日,美國海軍「麥坎貝爾」號驅逐艦在南海巡航。美方也一直在以抵近巡航等方式呈現自身的存在。(路透社)






事實上,美國直到2020年前後仍希望多國海軍隨之介入南海。(路透社)






事實上,「馬斯廷」號也是南海常客,圖為2015年4月22日時,該艦與日艦在南海舉行「演習」。(路透社)



美國《環球防務》網刊等軍事媒體認為,中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包括6種導彈,即「紅旗-9B」、「紅旗-19」(類似於薩德)、「紅旗-26」(類似陸基「標準3」)、「紅旗-29」(類似愛國者3)、「動能-1」和「動能-2」(相當於美軍陸基攔截彈)。



這六種導彈分別構建了三層導彈防禦網,第一層為中段攔截層,主要通過動能系列導彈來完成大氣層外的導彈攔截任務,是中國構建反導系統的核心關鍵。第二層為大氣層內外和大氣層邊緣的攔截層,主要依靠「紅旗-19」和「紅旗-26」導彈進行攔截,它們也是中國中段反導的關鍵。第三層為末段攔截層,主要通過「紅旗-9B」和「紅旗-29」等導彈進行末段攔截。



雖然很多觀察家認為拜登治下的中美關係或將走上正軌,但這種正軌的前提似乎是可慮的,也就在2月4日,拜登發表講話,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美聯社)



面對中國在導彈領域的投入和研發,美軍是有所不快的。美國海軍負責信息戰的作戰部副部長特拉斯勒(Jeffrey Trussler)就抱怨中方注入大量資金,打造反艦導彈等相關戰力,在南海「鑲上了一圈邊」,他還強調中國很可能針對美國海軍而研發武器。


就在2月2日,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Charles Richard)還專門發文,稱美國重新設想阻嚇中國和俄羅斯的方法,包括正視核戰爭「現實可能性」,中方的試射似乎就在冥冥中形成了一點巧合。



當然,一兩次試驗對於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仍是有限的。中國真正震懾對手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認識到與美國之間的差距,畢竟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數一數二,航母超過10艘,並且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強大的作戰能力,中國目前只有雙航母。美國國防部提出了「常規快速全球打擊」作戰概念,使用常規武器在1個小時之內打擊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目標,而解放軍空軍才具備突破「第一島鏈」的能力。


但當觀察家們環顧全球媒體,發現印度等國媒體強調中國試射成功後,便談及美國軍艦在台海、南海的積極活動,路透社亦在綜述中方試射後強調,美國軍方也在同期就此前中國軍機「模擬轟炸」羅斯福號航母一事表示不快,批評「中國的行為無疑破壞穩定且具有挑釁性質」。美國觀察家們卻強調中方此舉旨在震懾印度、韓國乃至菲律賓等國。這種變化仍然是值得注意的。



向世界展示中國嘅實力,震懾小小之輩。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