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9,334
  • 回覆: 1,196
  • 追帖: 20
  • 分享: 21
+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有D人滿腦子奴性意想!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隱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隱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閩語近晉音,客家語近唐音,粵語近宋音。希望有外星人在當時有留下錄音。

閩南分文讀和白讀,日常溝通用白讀,比較古老,讀詩不押韻。文讀是唐朝編制的官方外來語言,一般閩南人沒有訓練是不懂,情況像香港人學普通話。文讀音與客家語十分接近,但閩南人不能用來口語溝通,客家人卻可以,可見客家語比較接近唐朝官話。閩南語近1500字有一字多音情況,普遍字都有三四個音,所以閩南語夾雜了不同朝代和地方既口音。有記載宋太宗聽不懂閩人劉昌言一字,因為他崇尚晉音卻要裝作聽得懂。春秋時陳國公子陳完逃到齊國後改姓田,當時陳和田是近音字,與閩南白讀接近。所謂【河洛語】一詞其實是廣東話【福佬】的引伸的近音詞,廣東人都稱福建人為福(音:鶴) 佬,香港九龍城就有一條福佬村道,河洛語一詞為1955年吳槐最先發表,之前沒有任何記載,河洛一詞可能只是美化。

宋代閩人朱熹的朱子語類: 【因説四方聲音曰卻是廣中人説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來只是太偏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偏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
可見朱子對粵語評價甚高。
宋本廣韻最能分得清十六韻攝的是粵語,其次是客語,然後贛語。粵語保留了古漢語既入聲,閩語卻開始淡化,日本語卻稱為【促音】。唸唐詩除了押韻,也要平仄格律,用粵語唸詩就可以看到那種高低韻律,但閩語很多時平仄不合,就用唱既方式來帶過,詩的音思也變了。

粵語源於廣東、廣西交界,梧州、封開三江匯流一帶,經商往來嶺南必經之水路,跟各地人交流都用當時官話,當然也夾雜百越土話,情況可能像新加坡人講英語。

北方人常強調【憫農】用粵語唸不押韻,其實用封開片唸是押韻的,只是粵語到了廣州和香港已變得清化。可參考粵語的來源 5:55 土字音是讀 Tu,所以【汗滴禾下土】是讀T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yPkkOnU_4

[ 本帖最後由 無盡回收的主題 於 2019-3-22 11:43 PM 編輯 ]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