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435
  • 回覆: 4
+6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會舉行公眾諮詢,小弟喺呢度發表下睇法。

首先,無論人口估算係點,首先土地供應利大於弊係必然。
增加樓市供應 樓價下跌 人人安居
居住面積增加 生活質素提升
市區人口密度降低 道路社區設施飽和情況改善
增加商業用地 發展區內商業樞紐 促進區內就業

其實現時不少生活不便都係規劃失衡衍生,例如返工搭車耐,地鐵逼都係因為就業機會集中九龍同港島西,如果靠新界提供新土地來源而北面無商業區,現時交通問題必定加劇。

唔同方案金錢時間成本都唔同,增加土地供應刻不容緩,而且應該多個方面一齊做。

選項一:填海
觀乎香港嘅競爭對手,例如新加坡同深圳,城市本身有明確難以擴展嘅界線,填海就係維持城市規模增長比較合乎成本效益嘅方法。


填海免去收回業權、清除現有構築物嘅成本,而且可以按需要提供任意形狀規模土地。香港曾經都好積極填海,造就沙田屯門將軍澳等香港人引以為傲嘅新市鎮。奈何近年礙於保護海港條例,環團對污染海港嘅疑慮,填海好似變成禁忌,亦都要面對附近持有海景單位居民嘅反對。

比較好嘅方法係喺生態價值較低嘅水域進行,而地點必須考慮當區連接性(道路負荷),而為咗平衡附近居民利益,可以以造島形式進行,預留一條水道,減少對景觀影響。如果大家睇下澳門進行緊嘅填海計劃,應該會明。

香港比較可行水域:港島西、將軍澳、吐露港、屯門。


選項二:搬遷現有大型設施

最應該搬可能係貨櫃碼頭,葵涌青衣馬灣一帶位置一流,地塊完整適合大型發展,附近居民再不需要受到遠洋輪船作業帶來嘅空氣污染影響。新加坡一早計劃搬碼頭去遠離市區嘅西面地區tuas,仲有空間擴大容量,原本塊地就起屋。


仲有軍事用地、發展商手上棄置農地、私人俱樂部、新界原居民囤積嘅地都應該考慮。
新加坡就有軍用地改劃比住宅嘅例子


選項三:棕土

棕土其實好多係破壞農地而來,宜家最重要反而係凍結棕土範圍,避免其他有生態價值地區受破壞。視棕土為唯一土地來源好危險,變相鼓勵業權人破壞土地以求高價收購。減少棕土產生應該靠改善物流業同工業配套,例如喺貨櫃碼頭附近已有足夠貨櫃存放地同貨車車位,政府規劃足夠工業用地。

當現有棕土用途得以安置,要收購整合發展,提供足夠社區交通配套就容易得多。不過收購同處理土地污染需時,並唔係即使提供到土地嘅來源。
選項四:市區重建

香港五十年樓齡嘅樓超過七千棟,保養成本高。為確保安全居住環境同釋放土地,大規模重建應該即時開始。

重建應該要成個區去規劃,確保規劃配套完善,同周邊舊區協調,確保居民原區安置;而唔係插針樓,或者一個士紳化、脫離市民負擔能力嘅豪宅項目。劏房湧現證明基層市民對交通便捷嘅地段需求大,收回嘅土地應該有一部份公屋發展。

商住混合模式為舊區帶來唔少活力同多元性,租金相對便宜比唔少傳統小店生存空間。重建後點樣重置特色商業街係重要課題。

關於區密度問題,其實只要樓宇之間距離足夠,滿足通風日照,地面有足夠綠化覆蓋、社區空間,生活質素應該會有改善。建築大師LeCorbusier嘅Plan Voisin,就係以垂直發展騰空地面土地作社區設施。
https://goo.gl/6DoJ8J

而家收購慢同重建帶黎嘅地積比率升幅少有關。政府應該檢討提升舊區地積比率嘅可行性,並已樓換樓方式原區安置居民,降低收購成本。要達成呢件事,市建局角色同運作模式必須檢討。


政策配套
1)單程證本身有好多係港人配偶同子女,難以完全停止審批。但絕對應該取回審批權,杜絕假結婚。
2)丁權根本唔係傳統權益,況且前提係原居民手上有農地。無論丁權談判如何,政府應該儘快為所有鄉村劃定村界,禁止額外撥地作鄉村式發展。
3)支持除咗現行印花稅,為首置外嘅物業收徵資產增值稅。公司投資物業要再探討。
4)增加非本地居民印花稅,當投機炒賣無利可圖。
5)土地空置稅,過期限強制拍賣
6)提高市郊地積比率,將低密度發展土地改劃為公屋用地

對反對發展嘅反駁

謬誤一:起黎又係發展豪宅,不了
訂立公私房屋比例,適當提高地積比率,提供足夠社區配套。

謬誤二:單程證150個日日黎,起黎比新移民住,不了
唔好混而一談。唔通為左令佢地無得住,你自己嘅居住空間都要放棄?

謬誤三:鄉郊環境咁好,不了
香港未發展土地佔全港75%,郊野公園全港佔40%。你一年去鄉郊幾多次,綠化地係咪完全無檢討空間?

謬誤四:填海破壞海洋生態,不了
選擇生態價值較低水域,採取措施將影響減到最低。你自己都無得住,唔通動物權益重要過人權?

謬誤五:香港已經好逼,仲起?不了
唔增加土地供應,淨係識得起插針樓,梗係逼啦。

謬誤六:宜家交通已經應付唔到,不了
要做嘅唔係起多d配套咩?

謬誤七:大興土木,唔使錢呀
錢應使則使,最緊要妥善規劃,控制成本超支

另外,香港核心商業區喺港島西,宜家喺九龍東發展緊第二個。但係對於住新界嘅而言,返工一直都係要搭好耐車,金鐘站港島線長期飽和。而其他小型d嘅商業區例如太古、旺角都遠離新界北、新界西新市鎮。究竟喺新界發展商業區最大嘅困難係咩?

洪水橋新市鎮就有相關規劃,但係規模細,而且似乎雷聲大雨點小。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50618/s00002/1434565211803

我覺得東涌個航天城應該發大黎搞,近機場、港珠澳大橋,商業區黎講已經坐擁世界級基建,東涌居民多一個就業選擇。高鐵上蓋個地積比率應該大大提升,聯同文化區ICC成為新甲級寫字樓基地,西鐵落黎車程都算ok。落馬州河套區優先比香港企業startup,再控制工作簽證數目,保障本地居民就業,絕對應該儘快上馬,方便新界北居民。只要政策以港人優先,呢d規劃絕對有潛力。仲有活化元朗、葵涌工廈。貨櫃碼頭搬去屯門,葵涌青衣塊靚地作商業住宅混合發展。

大家有咩睇法
1)各種選項嘅阻力/解決方法(e.g.如何說服附近居民,平衡各方利益)
2)執行上嘅成本(e.g.超支問題)
2)特別有潛力發展嘅區域(e.g.巴打提到嘅深水埗)
3)其他有潛力嘅方法?(e.g.貨櫃屋/公路上蓋起屋)
P.S. 請理性討論。



push


引用:
原帖由 Land_is_king 於 2018-3-23 09:16 PM 發表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會舉行公眾諮詢,小弟喺呢度發表下睇法。

首先,無論人口估算係點,首先土地供應利大於弊係必然。
增加樓市供應 樓價下跌 人人安居
居住面積增加 生活質素提升
市區人口密度降低 道路社區設施飽和情況改善
增加商業用地 發展區內商業樞紐 促進區內就業

其實現時不少生活不便都係規劃失衡衍生,例如返工搭車耐,地鐵逼都係因為就業機會集中九龍同港島西,如果靠新界 ...
用689果招,搬碼頭去人工島,現在碼頭起樓搞掂



係碼頭起樓係好 但搬去邊?一定係搬去沿海地區 甘又會造成環境負擔 多此一舉


[隱藏]
短期措施黎講 發展棕地 收返短期租約既娛樂場所係一條出路 長期黎講 做好個環評先去發展碼頭上蓋同填海我諗會多d人buy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