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0,790
  • 回覆: 23
  • 追帖: 1
  • 分享: 1
+10
今天A股一開盤,輕工制造、能源電力板塊,就漲瘋了。

這兩個板塊的暴漲,直接原因就是限電限產。江浙兩省是中國的印染中心,僅紹興的印染產能就占到浙江省的一半。紹興印染廠一停工,就相當于全國1/3的印染產能歇業。

當供給端產能被限時,原料價格直線上漲。江蘇省常熟市印染商會發布《染費調整通知函》,要求會員企業從10月1日起,統一上調印染費不低于1000元/噸。




浙江省桐鄉市毛衫染整商會發布《關于調整絞紗染色加工費的函》,要求印染加工費統一上調500元/噸。




看到這些《漲價通知函》,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去年下半年的化工行業。在嚴格的環保政策下,大量的高能耗、高污染化工企業被勒令停產、搬遷,緊接着就是,化工原料價格一路飆漲,根本停不下來。





而在后疫情時代,經濟迅速恢復,化工原料需求暴增,產能又一直被抑制,廠商和經銷商囤貨居奇。長期被忽視的化工企業,迎來了瘋狂的量價齊增的大周期。

大家在今年看見的化工股大周期,其實早在去年的下半年就已經啟動了。只是去年白酒和半導體風頭太盛,讓很多人忽視了化工企業的業績增長。

而今,限電限產再次引爆輕工制造和能源電力,這跟化工企業的供給側改革有着異曲同工之效。

其大背景是,“碳中和”戰略被正式納入實施階段。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輕工制造以及煤電能源等產業,都是要被政策大力調整的重點產業。該搬遷的,得搬遷;該升級的,得升級;該關停的,就得關停。


但是,今年的限電限產跟去年的化工產業整頓有一些不同。在化工企業調整方面,中國政府採取的是重拳出擊,關停違規化工企業上千家,搬遷整頓更是高達數千家化工企業。

但在輕工制造方面,主要採取的是限電限產,沒有出現勒令關停的現象。為什么要限電限產?




看來,這裡面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煤炭價格上漲,煤電廠發電,是純虧的。



在中國,電力是公共產業,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電費價格上漲,關係到國計民生,政府不會輕易調高電價。

事實上,在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就曾發布消息稱,有必要調高電價。但在輿論上,遭到諸多反對意見。

中國電力行業是國營獨資壟斷,漲不漲,是政府說了算。但政府會深度考慮到老百姓的意見,老百姓不同意電費漲價,政府想漲價,阻力很大。不像美國,德州一場暴風雪,電價就能暴漲100倍。




電費漲價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電價不漲,可煤炭價格卻猛漲。由于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進口實施限制令,今年上半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僅78萬噸,同比下降98.6%,基本上就不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了。

在禁止澳煤進口后,中國增加進口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哥倫比亞以及菲律賓的煤炭。但這些煤炭進口成本都比澳大利亞煤炭更高。

國產煤炭由于品質較差,埋藏較深,開採成本也比澳大利亞的露天煤炭高得多。在過去,中國之所以從澳大利亞大量進口煤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澳煤比國產煤成本更低。

而中國70%的電力都來自于煤電。煤炭成本一高,電力成本就迅速拉升。可是,電價不能上漲,煤電廠就只能虧損發電。




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發電,越虧損。有些煤電廠就乾脆停工維護,減少發電。

但相反,風電、核電、水電等綠電,卻完全不受影響,能夠持續供應。相比于煤電,風電、核電、水電等綠電,潛力更大,勢頭更猛,更可持續。

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猛漲,中國的產能擴張,並沒有帶來利潤的高增長,尤其是輕工制造產業。

中國的輕工制造產業長期處于微利狀態,絕大部分利潤都被國際大牌所拿走。就拿我所在的廣州來說,一件普通T恤的制造成本大概就5塊錢,出廠價一般就8塊,毛利3塊錢。

但是,要扣除尾料、房租、稅費、水電等其他成本,一件T恤的淨利潤也就1塊錢。可是,這件T恤只要掛上一個外國名牌,就能賣到100多,200多,其實都是同一批工廠所生產。

所謂的日貨、韓貨、歐貨、美貨等,廣州南村鎮的服裝廠全都能搞定,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名詞:中國貨。

新崛起的全球第一大服裝品牌希音,就誕生于廣州南村。



但中國的服裝廠卻並不賺錢,靠的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原料成本,賺取微薄的利潤,競爭非常慘烈。限產,可以提高中國輕工制造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議價權。

這時,就有人會擔心,那我們買衣服會不會漲價啊?隊長可以告訴大家,不用擔心。消費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供應端的漲價壓力,短期內不會傳導到消費端。因為在供應鏈中,中國工廠長期處于被壓榨的狀態,他們只是拿回本該屬于他們的利潤,壓縮的是品牌端的利潤點。

供給側改革,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議價權。

三是,預防通脹風險。美國人超額印了很多美元,這些美元不會憑空消失,他們來中國了。


中國的工業制成品,賣到美國,換回美元。但這些美元在中國是不能花的,得換成人民幣。




中國企業從美國賺回來多少美元,中國央行就要兌換與之相當的人民幣。結果就是,人民幣越來越多。美國的大水漫灌,都灌入中國的流通市場。

再加上,國際資本瘋狂炒作大宗商品,銅鐵糧油豆等很容易被哄抬價格,從而引發潛在的通貨膨脹風險。

錢在供應端過熱,可以拉動生產,但轉移到消費端過熱,就極容易引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四是,預防產業過熱。


別看現在,中國制造業海外訂單源源不斷地進來,但美國不是沒想過,對中國紡織工業下狠手。新疆棉事件,過去還不久。

在熱錢的湧入下,中國輕工制造大規模擴張,可一旦海外訂單下滑,又會造成巨大的生產浪費。中國現在需要擴張的是中高端制造業,不是低端制造業。




隨着中國產業升級的逐步深入,一部分低端制造業轉移出去,是必然的趨勢。在中國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低端產業盲目擴張,不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的潮流。


而這一切的調整,都有着一條大主線,它就叫:碳中和。

中東戰爭為中國帶來了21世紀前20年的重大戰略窗口期,但從2020年以後,碳中和就將是中國產業變革最堅定,最確定的一條大主線。

碳中和,讓傳統的化工、電力、能源等產業,迎來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代。它引領着供給側改革,帶動人類新消費習慣的轉變,重塑全球能源產業新格局。

https://mp.weixin.qq.com/s/r7CW17apXVMiw3RwvfTwhQ


出口過度,就是給別人當白工,真不是好事



退馬保帥

中國賣平貨給全世界已經賣了100年

下一個100年 我還要賣平貨嗎

[ 本帖最後由 JV3733 於 2021-9-27 12:30 PM 編輯 ]



好事


中國不單自己限電..還不再向第三國發展煤碳發電..

發展中國家要進行工業化..唯一出路是環保能源或核電..

風電,太陽能電設備,研發,中國已成全球之最..

核能第四代釷堆,已可始試行..

其他國家要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命運(電力供應)卻掌握在中國手中..


未來以工業產品取代美元成為貨幣錨定,美元濫發,卻沒有相對產品供應.
必然變成惡性通脹...回傳返美國本土...



[隱藏]
我睇內地經濟日報只有你1項煤價高企影響停電,還有佢話今年用電量比上年高17%,及維修電廠,有廠開一休六有開二休五有些較好開五休二,超市都要延遲1小時營業,以上全部內地報等唔係我作


冇精片,產條毛??!!出口尾角的貨就算狂印尾完都冇供應???!!!


沒那麼多大棋吧
單純就是 原物料暴漲,
加之歐美低價低利潤訂單暴增,電量需求激增
加上煤價漲幅由去年每噸600元漲到現在的1500
是去年的2倍多
而中國的電力70%是又煤電構成
發電廠現在是發電就虧本,不發電就停產


所以政府是優先限制那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廠商
一來防止他們繼續低利潤接訂單,
犧牲中國能耗,補貼外國
二來希望這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及早轉型




1.目前大宗進口原材料價格暴漲(天然氣,煤,化工材料等等)
2.國內企業收到大量的海外訂單,產能進一步擴大,出現產能過剩,出口價格競相殺價持續走低。
目前大宗商品和出口價格的定價權都在國際資本手上,人家賺得盆滿缽滿,你卻累死累活並且耗費大量資源才賺一點點
3.一旦國外疫情收尾,全球產能恢復,訂單量縮減。
國內企業一邊積壓大量成品庫存,一邊是積壓高價原材料,中間是已經擴張的生產線。一旦到這個局面國內企業就更難生存下去。

減產的好處:
1.由中國奪取定價權(包括原材料和出口商品)
減產之后,對原料的需求就下降,原材料的價格也會跟着下降(成功例子:鐵礦石價格)
減產之后,出口商品的產能下來了,出口商品的價格上去了
2.對着深陷通脹的鷹醬再騎臉輸出一波通脹,火上澆油
3.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布局碳中和

代價:
國內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日子不好過

建議:
1.不要盲目擴張,不要盲目樂觀
2.不要囤積居奇,尤其是原材料
3.備貨計劃要慎重,不賒賬,保持穩定的現金流
4.熬下去,活下來

[ 本帖最後由 笑看流浪英犬 於 2021-9-29 07:23 PM 編輯 ]



看看在陸台商怎麼說








中共領導人說到做到..........
 在氣候惡化引起世界各地的暴雨成災,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日益加劇,科學實證顯示,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更具破壞力、影響糧食生產量、溫度上升加速熱帶疫病傳播,種種後果均關乎人類存亡。
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始於上世紀末,範圍包括制定氣候變化合作框架、展開科學研究合作尋求科學實證、定立全球減排目標、緩減氣候變化等。近年,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其破壞盡可能降低等相關議題,在國際間愈來愈受到重視。
各國領袖商議減措施, 中共領導人承諾承擔其歷史責任。從減排空間的角度,已發展國家擁有較高技術和資源,能承擔更多責任,推動減排。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笑看流浪英犬 於 2021-9-28 02:59 發表
沒那麼多大棋吧
單純就是 原物料暴漲,
加之歐美低價低利潤訂單暴增,電量需求激增
加上煤價漲幅由去年每噸600元漲到現在的1500
是去年的2倍多
而中國的電力70%是又煤電構成
發電廠現在是發電就虧本,不發電就停產


所以政府是優先限制那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廠商
一來防止他們繼續低利潤接訂單,
犧牲中國能耗,補貼外國
而來希望這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及早轉型




...
對 官媒已經話不是下大棋



引用:
原帖由 sunday8999 於 2021-9-29 06:29 PM 發表

對 官媒已經話不是下大棋
雖然我都唔覺係下大棋


不過官媒甘講,你又唔可以直線全盤聽晒
就算係下真棋,官媒唔通話用限電踢企業走咩
有d野不能明說既



引用:
原帖由 oyear 於 2021-9-29 07:06 PM 發表

雖然我都唔覺係下大棋


不過官媒甘講,你又唔可以直線全盤聽晒
就算係下真棋,官媒唔通話用限電踢企業走咩
有d野不能明說既

至少其中 有一部分棋局在其中
但是話也不能說的太直白
畢竟有幾種因素疊加造成



今年由於訂單暴漲外貿出口暴增,確實2021前8個月用電比去年增17%,用電需求的暴增遠遠跟不上用電生產的需求!再加上前幾年每年用電增長都在5.幾個百分點,今年用電需求增加太快,一來發電站建設預計不足,二來原物料煤炭價格由去年的每噸600元暴增到今年的1500,導致一些發電廠不願意發電!發電就是虧!還有工業用電增加太快,接收的海外轉單都是原材料漲價,出口價格卻不敢漲,還要吃掉中國大部分電能,還給中國增加了碳排,很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實際上是缺電的!只能多重解決!那些高耗能低利潤的確實也應該藉此該關就關!一些轉單能不接就不要接!



火電企業:每發一度電虧七八分,一天最高虧上百萬
業內人士指出,造成多地限電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沿海省市疫後經濟復甦強勁,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二是煤炭價格大漲,煤炭供應緊張,火電企業虧損,發電出力不足。用電量大幅增長反映的是疫情之後國內經濟和社會運行加速回溫。「部分國家受疫情影響,導致國外供給受阻,全球市場對中國製造的需求大幅增加,拉動部分沿海城市的電力消費。」
來自國家電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內每月用電量同比快速增長,6個月累計全社會用電量比2020年同期增長15.83%,比2019年同期也增長14.97%。從三大產業用電量看,一、二、三產業上半年占比分別為1.26%、78.66%、20.08%,比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20.13%、16.39%、25.21%,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均超過14個百分點。
同時,一些省份發電能力下降。天然氣、煤炭價格高漲,資源供應緊張,上網電價維持不變,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發電積極性不高,停機檢修機組明顯增多。
火電在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以發電量計算,占比約七成。所以,電「缺」或「不缺」,和煤炭的供應量有很大關係。近期,動力煤、焦煤、焦炭這煤炭「三兄弟」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9月26日5500大卡以上的高熱值動力煤港口市場均價為1535元/噸左右。
此外,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折射出相關地區高耗能行業產能快速擴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不匹配,也影響了個別地區有序用電措施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地方政府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組織開展高耗能企業用能預算管理、有序用電和錯峰生產等措施,這是對原有忽視節能減排工作的糾偏措施,但必須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簡單化」等做法。特別是在採取有序用電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確保民生用電不受影響。


煤價比去年漲了2倍多,比年初漲了一倍多,而電價未動。
原物料漲價後生產的產品卻低價運到美國去了。
這多麼不公!能耗都算在中國
美歐卻享受廉價的商品,與能耗的轉嫁!



引用:
原帖由 unico 於 2021-9-27 01:35 PM 發表
我睇內地經濟日報只有你1項煤價高企影響停電,還有佢話今年用電量比上年高17%,及維修電廠,有廠開一休六有開二休五有些較好開五休二,超市都要延遲1小時營業,以上全部內地報等唔係我作
有啲嘢唔可以講得太明,會比人告到WTO。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笑看流浪英犬 於 2021-9-28 02:59 AM 發表
沒那麼多大棋吧
單純就是 原物料暴漲,
加之歐美低價低利潤訂單暴增,電量需求激增
加上煤價漲幅由去年每噸600元漲到現在的1500
是去年的2倍多
而中國的電力70%是又煤電構成
發電廠現在是發電就虧本,不發電就停產


所以政府是優先限制那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廠商
一來防止他們繼續低利潤接訂單,
犧牲中國能耗,補貼外國
二來希望這些高耗能低利潤的及早轉型




...
文章說得非常好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