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06
  • 回覆: 1
盟軍統帥、兩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做過大事,有條件小器。

如果1951年4月杜魯門總統沒有怒炒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反而言聽計從,殺過鴨綠江斬斷中國志願軍的補給線、海空封鎖中國、讓台灣的60萬國軍參加韓戰,七十年後的今天世界會是怎麼個樣?韓戰停火二十年後,美國會否深陷越戰泥沼致令整整一代人押上青春反戰撕裂社會?香港人當今的處境又會否大有不同?

俱往矣。即使搣柴撤職,可無損民間對麥帥的擁戴;國會且以大英雄相待,參眾兩院聯席邀請他作那傳頌一時的《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演講。叫人不解的是,韓戰方酣,杜魯門何以拂逆民意陣前易帥以致帶來為人扼腕的後遺症?

事實亦然。麥帥原先好端端在日本當其太上皇,以德報怨制憲扶持戰敗國走上自由繁榮之路。孰料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忽然揮軍越過三八線,勢如破竹,兩日後攻陷漢城。聯合國決議支援南韓,杜魯門請麥克阿瑟出山抗共。麥帥不負所託,在9月15日仁川登陸反攻。金家軍敗北,聯合國軍直逼鴨綠江。眼見形勢大好,杜魯門在10月15日遠赴太平洋威克島(Wake Island)聽取麥帥匯報戰況。不消六個月何以竟飛起老兵,七十年來陷兩韓於不戰不和的膠着狀態?

會面當天,杜魯門的日記如是記述匯報的內容:「麥帥清晰描繪麾下聯合國軍的強勁英勇表現。我們亦討論過遵照聯合國大會決議,盡早恢復地區和平與安全之必須步驟,完成聯合國任務後,如何撤出美軍。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麥帥及穆斯奧大使(John Muccio)為韓國人和平地重過正常生活而作的努力。譬如仁川登陸後十日即重開仁川與水源的鐵路交通。在10月8日,重開漢江西岸至釜山之單程鐵路。火速重建橋樑與公路。收復漢城一個星期後即恢復水電供應。」

不到半年後,杜魯門在1951年4月5日決定炒麥克阿瑟,其日記對威克島之會有此補充:「他告訴我戰事業已結束,在一月一日可將一師軍隊調到德國。他堅信紅色中國不會介入。」
於此可見,威克島之會是轉捩點;一方面當時的期望跟後來的發展有嚴重落差,另一方面即使並非報喜不報憂,杜魯門肯定麥帥錯判形勢:兩人會面後四日,毛澤東在1950年10月19日派遣人民志願軍參戰。起初這沒有動搖麥帥的樂觀展望,在11月28日他猶向美聯社揚言:「告訴我們的子弟兵,一旦殺至鴨綠江美軍將班師回朝。我將兌現承諾讓他們回家吃聖誕大餐。」

回家吃聖誕大餐的承諾沒有兌現,美軍且陷於捱打。1951年3月,麥帥致函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道出箇中緣由:反攻仁川、金軍敗北,戰事本已結束;毛澤東可出其不意使出人海戰術,開打新一場仗。形勢有變,美軍寡不敵眾;要求增援,擴展戰線,殺過鴨綠江、讓60萬國軍參戰、封鎖中國而一一被拒。綁手綁腳,怎打?局面如斯:「敵人空群而出,我軍極其量只能不斷調動尚佔優勢地方的補給,守住防線,最終將消耗淨盡。此顯非取勝之道。」

杜魯門與麥帥會面之時,期望速戰速決;現實是五個月過去,戰事卻無望結束;落差本來已經夠大,去信向議員求援則成了壓斷駱駝脊梁的最後一根稻草:憲制上,總統是三軍統帥,麥克阿瑟繞過正常渠道,透過政客間接施壓,形同犯上。杜魯門在日記臭罵麥帥「公然抗命」——rank insubordination!

麥克阿瑟參加過第一次大戰。未爆發二次大戰業已退休,到菲律賓當軍事顧問。及至戰事爆發羅斯福總統召他重新入伍,為整個太平洋戰區的統帥;故此他老早已是獨當一面的「山大王」。事實上,日軍進迫菲律賓;為免他淪為戰俘,羅斯福命麥帥棄守,退到澳洲。何時撤退?如何撤?撤出多少人?⋯⋯交他全權自決。韓戰麥帥再次應命出山,臨場督師,對戰況的拿捏怎不勝過半個地球之外的杜魯門?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所謂「公然抗命」,那是對人不對事了。制勝之道又莫非麥帥構思的戰略?

麥帥在《老兵不死》演講強調,「作戰的唯一目的是打勝仗(In war,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綁起雙手捱打,顯非志在取勝而是另有所圖。那是甚麼?保住歐洲。唯其如此,威克島之會,杜魯門方對麥帥承諾調一師美軍返德國特別上心。

爆發韓戰之時,蘇聯雖已終止對柏林長達近一年的封鎖,氣氛可依然凝重緊張。杜魯門摸不準蘇聯的虛實,慌怕歐洲有失,情理中事。歐洲威脅未除,麥帥可要求增援東亞、將戰線擴展至鴨綠江以北;萬一蘇聯挑這個時候在歐洲發難,猶在療傷的盟國卻乏力抗衡,那叫美國怎能獨力應付兩條戰線?

毛澤東的人海戰術看似偷雞成功,杜魯門若非心繫歐洲,而放手讓麥帥全權自決,韓戰將有不一樣的結果。同樣面對蘇聯的威脅,列根從根本出發,識穿中央集權經濟難有作為,蘇聯紙老虎而已。是以針對蘇聯的軍備,銳意發展「星球大戰」式的飛彈防禦系統,徹底破解其軍事威脅。無力奉陪,蘇聯解體。

奈何杜魯門目光如豆,以致麥帥哀嘆:「上帝賜予光芒讓此老兵辨識其職責、盡忠職守(An old soldier who tried to do his duty as God gave him the light to see that duty)。」為國效力超過半個世紀,終致被炒,唯有淡然隱沒(just fade away)。自由世界再次面臨考驗,今之麥帥何在?今之列根何在?
補白: 人無完人

杜魯門在1948年角逐連任,邀請艾森豪威爾為拍檔;體現堯舜禪讓之風,讓他排頭位當總統候選人,自己甘願屈居為副手。艾森豪威爾拒絕。及至1953年艾森豪威爾自己當總統,就職典禮之先再次拒絕杜魯門邀請到白宮茶聚。

頭一次拒絕,世人認為艾森豪威爾目光如炬,洞悉時機未至;第二次拒絕,被揶揄為小器。人無完人,做大事的人小器,何足怪哉?

https://hk.appledaily.com/columnist/20210207/JZ4MEMCKIREOVJFYIE3U3J3YKI/
==================================================================================

看後長知識的一篇文章,資訊豐富,令我對韓戰歷史好有興趣。



引用:
原帖由 hfceddie 於 2021-2-7 09:20 AM 發表
盟軍統帥、兩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做過大事,有條件小器。

如果1951年4月杜魯門總統沒有怒炒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反而言聽計從,殺過鴨綠江斬斷中國志願軍的補給線、海空封鎖中國、讓台灣的60萬國軍參加韓戰,七十年後的今天世界會是怎麼個樣?韓戰停火二十年後,美國會否深陷越戰泥沼致令整整一代人押上青春反戰撕裂社會?香港人當今的處境又會否大有不同?

俱往矣。即使搣柴撤職,可無損民間對麥帥的擁戴 ...
國民黨敗於🇨🇳共產黨
韓戰亦未能勝🇨🇳共產黨
越戰更敗走於🇨🇳共產黨的代理戰
美國敗仗非偶然,是必然。
再戰就可能滅🇺🇸了,不是🇨🇳共產黨登陸🇺🇸,是🇺🇸人反了這個國家。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