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030
  • 回覆: 1
+4
朋友圈經常會有人轉發一些文章,主要是探討在國外生活如何如何。

作為一個曾經在國外長期學習和工作的人,我不得不說,許多探討國外生活的文章非常不客觀。

這類文章的出發點並不是讓人們了解一些真相,恰恰相反,其目的是人為製造錯覺,然後不失時機地自我營銷。

01


日本醫療完虐中國?

最近微信上有一篇名為《王石日本看病實錄,發人深思!》的文章,就很有典型性。




文章講的是2008年王石跑到日本做心臟手術的事,通篇描述日本的醫療服務是如何的無微不至——

“護理員到病房量血壓測體溫給葯,一律是跪式服務,讓你覺得比兒子女兒還貼心。”





“日本醫院的餐食之精緻,絕對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高等餐廳媲美。花樣之多,營養之細緻,讓你驚訝。”




當然,說完了日本醫院的這些所謂“優勢”之後,文中也並未忘記抱怨一番中國的醫院:

“我住過安貞醫院,也住過阜外醫院,這兩個醫院的門診,人群完全可比王府井大街,不,比王府井大街還要擁擠若干倍。而在神原醫院,你見不到那麼多人,門診或者住院的樓層都安靜極了,據說所有的病人都是經過預約來的。”

且不提王石2008年的日本求醫經歷,為何2018年又被拿出來重發,首先我們先明確——日本醫院服務可能更為周到,但並不是每家醫院都給予像王石一樣享受的跪式服務,畢竟他去的是高檔醫院。

並且就醫療費用而言,根據日本學者Kazumasa Sugimoto等在2009年所做的研究,日本醫保體系內,裝一個心臟支架平均大約需要100萬日元左右,住院費用和術後護理費用為70萬日元左右,加起來約合人民幣10多萬,外國人在日本醫療旅遊,不享受日本醫保,所以費用還要遠高於這個水平。而在國內,裝一個心臟支架大概需要3—5萬元人民幣,還有醫保報銷掉一部分費用。

如此說來,這樣的對比就很有問題了。收入水平高的人,去日本的高檔醫院花錢治病,也算是正常。可是,簡單拿日本的高檔醫院去跟國內三甲醫院相比,對具體的醫療費用也含糊其辭,這就很片面了。

目前,中國的健康衛生體系確有一些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但就三甲醫院的性能價格比,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高的,這已經成為醫學界的共識。許多不算複雜的外科手術,中美同級別醫院之間的收費差距可達二三十倍。

02

美國教育既輕鬆又有效?

新媒體上常見的“雞湯文”,不僅僅局限於批評中國醫療制度,還熱衷於批判中國教育制度。

這類“雞湯文”有時候會給主人公換換名字,但內容卻如出一轍:

中國搞的都是死記硬背的“填鴨教育”,“我”的孩子就讀於重點中學,壓力山大,既勞累又不快樂。可是,“我”在美國的朋友就幸福多了,她的孩子自幼就接受最好的教育,學生時代輕鬆愉快,但學業有成,多才多藝。對比孩子的不同命運,“我”的腸子都悔青了。



(圖源:視覺中國)

在筆者看來,這類文章荒誕不經——真正的美國教育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學生時代輕鬆愉快”與“學業有成多才多藝”幾乎不可兼得。“輕鬆愉快”是美國大量公立學校的特點,下午兩三點就放學,學生也確實“自由”了。平時一般就是老師隨便教,學生隨意學,只要學生別捲入幫派暴力,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這樣“輕鬆愉快”的公立學校恰恰是美國中產以上家庭唯恐避之不及的。為了防止孩子被耽誤,許多有遠見的美國家長,不遺餘力地將孩子送入對學業要求更為嚴格、並不那麼“輕鬆愉快”的學校。

然而這並不容易,要想避免孩子陷入不學無術的火坑,恐怕也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買個特別好的學區房,讓孩子就讀學區內高標準嚴要求的公立學校;

二是把孩子送到與家長價值觀相符的私立學校。

但上述兩個辦法其實等同於一個辦法——多掙錢。好的學區房和私立學校的學費同樣昂貴,家裡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假如把河北衡水中學、吉林省實驗中學這樣的重點中學搬到美國來運營,絕對受到大量美國家庭的瘋狂追捧。

想想看,不用支付高額學費或變相學費(學區房成本),憑個人學力直接考入就行,選拔過程絕對公平,而且升入全國名牌大學的概率很高(2014年衡水中學有104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對大多數美國家庭而言,這樣的學校簡直就是神話一般的存在。

至於美國那些需要支付高昂成本的好學校,確實能保證很多學生“學業有成,多才多藝”,但是求學過程絕對算不上“輕鬆愉快”。

與中國的重點中學一樣,美國的好學校同樣存在同齡人之間激烈的競爭。而且因為美國的大學採取申請入學的制度,考察的指標還不止學習成績,所以好學校里比較有上進心的美國學生,高中時代往往處於“軍備競賽”當中——不僅各科成績要保持良好,而且要儘可能學習AP課程(內容相當於大學課程)、形成對同齡人的優勢,此外還要積極參與一些學校活動,甚至校外的實習工作等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申請到美國頂尖名校的美國學生,成長階段所經受的競爭壓力不見得比中國學生少到哪裡去。近幾年,科技企業雲集的舊金山灣區發生了好幾起高中生自殺事件,都是當事人感到學業壓力過大所致。

仔細想想,美國學生不可能天生就比中國學生聰明,憑什麼在“輕鬆愉快”中就能獲取比中國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03

中國製造最拿不上檯面?

還有一類文章,特別喜歡把外國貨吹得天花亂墜。例如:

*“日本製造”充滿“匠人精神”;

*“德國製造”代表“嚴謹細緻”;

*“美國製造”渾身上下都是“黑科技”;

……

總之,只有“中國製造”最拿不上檯面。

但中國一日千里的進步速度,實在等不起某些思想僵化的人。

“日本製造”其實早已走下神壇,就在最近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神戶制鋼所、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本田汽車、鈴木汽車、西鐵城手錶等知名日本企業紛紛曝出對產品數據造假的醜聞。日企高管頻繁出來鞠躬道歉,一次不夠就兩次,看得大家都視覺疲勞了。

“德國製造”確實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主要是現有的技術儲備。客觀地說,由於作為二戰戰敗國而受到一些限制,德國的工業門類並沒有中國齊全。

例如,德國不具備生產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能力。F125級護衛艦第一艘“巴登·符騰堡”號戰艦在最後驗收時,由於性能問題遭到德國軍方退貨,說明“德國製造”並非無懈可擊。

而且,“中國製造”不見得比不上“德國製造”——海爾集團的家電在德國的銷量就很好,德國老百姓的心裡也是有桿秤的。

再來說說“美國製造”,“美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的差別,近年來正變得越來越小。

美國企業現在非常忌憚中國企業,因為中國企業的進步太快了——美國企業好不容易搞出點東西來,可是過不了幾天中國企業就能做出性能差不多的產品來,某些方面說不定還有些優勢。

美國著名科技企業高通近幾年為什麼總在裁員?就是因為華為等中國企業已經開發出比它更先進的技術體系,現在5G標準都已呼之欲出,完全可以規避高通的3G專利。美國企業在中國廣收授權費、坐地數錢的好日子到頭了。

所以說,今日的“中國製造”,早已將“溫州假貨銷全國”的那個時代甩在了身後。且不說中國的傳音手機席捲非洲大陸、小蟻行車紀錄儀熱銷全美,就說中車集團的地鐵輸入美國、振華港機幾乎壟斷西方各大港口的裝卸設備……哪個事實拿出來不是擲地有聲?

營銷段子手們把外國貨吹上天,把“中國製造”說得一錢不值,良心何在?就連外國買家也不認帳啊!

04

這類“雞湯文”用意何在?

那麼,網上大量流傳的“雞湯文”為什麼要鼓吹一些違背基本事實和邏輯的觀點呢?

顯然另有目的!

先來說《王石日本看病實錄,發人深思!》這篇文章,不妨留意一下相關公眾號的指向——“海外投資政策”,以及內嵌廣告“海外投資項目——100萬人民幣也能買英國學區房”。

這明顯就是一種營銷套路——讚揚國外有多好,不切實際地跟中國對比一下,然後適時地推出海外產品和服務。

而不合邏輯地批判中國教育、讚揚美國教育的文章大多也是留學中介的營銷套路。

還有渲染“中國製造最拿不上檯面”的文章,依然脫不開營銷的套路——要想追求“高大上”的海外產品,速速聯繫海外代購。

海外代購、留學中介、醫療旅遊、房產購置……不一而足。

這類營銷路數,一般都是先人為製造恐慌,然後利用恐慌讓人誤以為“非這樣不可”。

說得直白一些,許多缺德商家就是靠宣揚“恨國主義”來掙錢的——

越是把自己的國家說得一錢不值,就會有越多不明就裡的人走入營銷圈套。

當然,這種渲染也真的會打動一些人——從實際情況來看,最崇拜外國的人,往往是沒有在外國生活過,又不去深入思考的人。

前不久,就有輕信這類文章的朋友詢問如何才能移民美國,庫叔直接懟了回去:“美國可能並不適合你,你在國內券商的資歷,對於美國金融企業來說可能是無意義的。你的收入並非完全來源於自己的能力,更有中國發展帶給你的歷史機遇。與其想入非非,不如珍惜眼前的機會。”

真心奉勸各位,不要被“雞湯文”帶來的廉價感動所欺騙。

真知灼見,來源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的深刻思考。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