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086
  • 回覆: 7
+7
Wikipedia的中國編輯遭香港曱甴舉報,被撤銷了登錄權和編輯權



https://www.toutiao.com/w/a1710962964957196


政府把wiki封了吧! 收回台灣後也要封,令它成為沒有中國人看得到的中文網站!

大家改用百度百科就得
百度百科_全球領先的中文百科全書

[ 本帖最後由 starr 於 2021-9-17 10:38 PM 編輯 ]



維基百科? 算把啦!
就算無政治成份好多資料都係寫錯.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維基好多資料冇更新
已經不可信賴



[隱藏]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邀請美國科技互聯網公司巨頭商量通過網絡實現顏色革命


2012年那是一個神奇的年代:2008年,刮起粉絲狂熱旋風的首位非洲裔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帶着“變革,是的,我能”的口號,憑藉社交媒體,先是在黨內擊敗民主黨資深政治人物希拉里克林頓,又幹掉了被小布什拖累的共和黨老兵麥凱恩,入主白宮。緊接着,不計前嫌又大度的奧巴馬請希拉里出山,出任國務卿。

2010年,希拉里克林頓不負眾望,在1月7日晚上宴請了谷歌、推特一眾精英創業者之后,領悟了堪稱與美國傳統四大自由理念並列的第五大自由理念,即“互聯網自由”,並發表第一次互聯網自由演說。

瞬間,用社交媒體在非民主國家干涉國內政治過程,推進實現顏色革命,成為一種時尚的風潮。





緊接着,阿桑奇登場了:他2011年在瑞典宣布,手上拿到了25萬份美國國務院內部電報,準備予以披露;接着,正義的瑞典檢察官登場,以“性犯罪”為名,要求逮捕阿桑奇,還要點臉面的瑞典法院沒有批准,因為“證據不足”;阿桑奇從瑞典到了倫敦,披露了電報,毫不含糊的瑞典檢察官馬上以“性犯罪”為理由,向國際刑警組織申請紅色通緝令;心有靈犀的美國國會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致電美國公司,以“個人名義”詢問,當阿桑奇在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時候,為什么還要給維基揭秘的服務器提供域名解析和服務器託管等服務;龐大的垃圾數據流呼嘯着沖向維基揭秘的服務器;萬事達等公司禁止用戶給阿桑奇轉賬;瑞士某銀行用“假地址”為由關閉了阿桑奇的賬戶;一周內,彈盡援絕的阿桑奇向英國警方自首,旋即進入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尋求庇護。

阿桑奇儘管出生在五眼聯盟成員之一的澳大利亞,但他是一個篤信無政府主義的浪漫戰士,他堅信,互聯網時代能夠復制“五角大樓文件泄密”的奇蹟,用一己之力,披露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罪行。基于對互聯網自由的淳樸信仰,他把25萬份文件給了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五家歐美主流媒體。講政治的《紐約時報》組成了5人團隊,帶着25萬份電報,來到了白宮,用了2天時間,由來自美國情報界的人,圍着桌子,逐份講解哪個電報可以報,哪個電報不可以報搞定之后,還認真的用實名博客發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以此證明,《紐約時報》完美的平衡了新聞專業主義,國家安全義務以及社會責任需求。





希拉里克林頓當然沒有閒着,她發表了第二次互聯網自由演說,一語雙關的使用了Internet Rights and Wrongs作為標題,明確的隔空告訴阿桑奇:互聯網自由,就是歐美民主國家和大公司,媒體,還有非政府組織的跨國網絡,用社交媒體,在非民主國家搞顏色革命的自由;維基揭秘這種行為,不是自由,是小偷,是無恥的文件小偷,是賊。

CNN當然也沒有缺席,它安排了對阿桑奇的現場採訪,阿桑奇是那么真誠和迫切的希望能夠談談25萬份電報裡面的美國戰爭罪行,對聯合國的罪行,以及對西方自由主義的損害,但專業的CNN記者就是盯着問:你有沒有強姦?維基揭秘會不會分裂?聽說有人反對你?以至于十來分鐘后,阿桑奇摘下麥克風,走了。

2010年是互聯網自由的元年,被希拉里克林頓吹動的風潮,席捲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亞、敘利亞、巴林,創造出了罕見的浪潮,差點讓人覺得要見證民主的第四波了;然后,這波就吹到了華爾街,催生了占領華爾街運動;又隔了幾年,某個叫唐納德特朗普的地產商人,用名為推特的社交命題,在總統選舉中,又一次正面擊敗了希拉里克林頓。對了,這次發生在2016年的勝利,沒有能夠觸發互聯網自由的第二春,相反,引發了對社交媒體平台進行管控的激烈討論,因為,據說,不民主的俄羅斯,居然用社交媒體,竊取用戶數據,分析心理特徵,投送虛假廣告,影響投票行為,最終“幫助某人”“竊取了選舉的成果”。

這股反思的浪潮是那么的精準,沒有人提及希拉里克林頓和她倡導的互聯網自由,好像那一切從未發生。

要不是阿桑奇,至少歐美主流媒體是鐵了心要專業的忘記那一段讓人不愉快的歷史了。

當然在科學技術昌明的年代,不能說希拉里克林頓兩次被擊敗是一種所謂的“報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花白頭髮的阿桑奇被從厄瓜多爾駐倫敦大使館拖出來的時候,一起被脫掉的,還有美國版互聯網自由的底褲。這大概也應該是這個浪漫的傢伙,在歷史上留下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2010年1月8日,全球青年運動聯盟的聯合發起人之一利伯曼在赫芬頓郵報實名發表文章,稱“臉譜、推特和youtube是外交的工具”,介紹了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于1月7日邀約包括谷歌總裁施密特、推特創始人杰克多西等在美國國務院探討用新媒體社交平台在全世界推進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民主的戰略構想。在此基礎上,美國政府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了后來被稱為“互聯網自由”的網絡外交戰略,以進攻性的姿態在廣大地區實踐。這種實踐的后果,包括顯著改變中東地緣政治的阿拉伯之春等,展示了無視網絡主權,濫用技術優勢,推進網絡霸權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

在安全上,201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斯諾登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稜鏡”項目,以無法否認的證據證實美國如何在全球網絡空間實現高度進攻性的全面監控;而美國政府在2015年5月頒布的國防部網絡行動戰略中,將攻擊和癱瘓主要競爭對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戰略選項,納入美國網軍的建設目標。2015年7月31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中,匿名美國政府官員公然承認美國在中國大陸的計算機網絡中放入了數以千計的植入裝置,用于監控中國的網絡。2009年前後,美國對伊朗離心機系統實施的奧林匹亞行動,更顯示美國在研發、部署和使用網絡武器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經濟上,美國政府依據冷戰時期形成的對抗思維,從2013年開始,以披露所謂中國網絡商業竊密的方式,系統制造網絡時代的考克斯報告,將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歸因于對美國實施系統的網絡商業竊密,並以此為依據,展開對中國的反制措施,不僅起訴中國軍官,威脅制裁中國企業,還努力試圖擴大《瓦森納爾協定》的禁運目錄,阻止中國獲得提升網絡空間防禦能力的軟硬件和相關技術。2015年10月,美國媒體還對保持和發展與中國經貿合作關係的美國信息企業進行了公開的點名批評。

以上種種戰略態勢,促使中國關注有效保障和維護網絡主權的戰略意義,並初步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戰略認識和論述。2014年在巴西國會的演講,以及發給首屆互聯網大會的賀詞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系統的闡述了在尊重網絡主權的基礎上構建網絡空間新秩序的主張。


中國反對將網絡空間作為推行單一或者少數國家利益的工具,而不是要阻斷信息跨界自由流動。阻斷信息自由流動,是在面臨外部威脅時的防禦性反應,而非主動主張。美國強調互聯網能夠作為在美國認定的非民主國家實施政權更迭與與和平演變的工具,構成促使被針對的國家阻斷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信息流動的直接動因。曾經深度參與相關活動的突尼斯網絡活動分子加布里亞于2010年9月17日曾經撰寫長篇博客,題為“互聯網自由的悖論與阿拉伯的數字活動主義”,指出美國的介入、資助和干預,實質上阻礙而非推進了阿拉伯世界的互聯網自由與真正的民主化進程。






真正的初心


附件

Biden pray to Satan.png(307.69 KB)

2021-9-22 10:56

Biden pray to Satan.png

西方已經魔怔了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