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86
  • 回覆: 1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10526/bkn-20210526000347349-0526_00832_001.html

中美經貿戰下,美國以各種制裁手段打擊中國重點產業及企業,廠商為避制裁,紛紛響應產業鏈「去中國化」,改到其他亞太區經濟體如越南及印度等地設廠。誰知這幾年中國經濟不但未有因為美國制裁而崩潰,更在世紀疫情下成功保持較快增長,且人民幣匯率穩定,故中國資產繼續成為「吸金地」!反觀疫下不少亞太區經濟體疫情再次失守,致令生產停頓,更凸顯中國市場的效益和可靠性。可以預見,這場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行動會不攻自破,廠商將會陸續回流中國,甚至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從而利好人民幣資產長遠表現。

次季印度、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台灣等亞太地區紛紛出現新一波疫情,且十分嚴峻,尤其印度。由於這些地區再度實施防疫封鎖措施,人流出入境受到限制,且外資廠管理人員亦不欲繼續留在高危疫區,致使不少外資廠房都陷入停產狀態。廠商本來想分散供應鏈風險,誰知卻因此而中伏!

在中美之爭下,印度及越南一度成為贏家,皆因外資撤出中國後,選擇在這些人力資源充足的地方設立生產基地。可是這次疫情顯示,這些地區在防疫和維繫營商環境方面都有不足的地方,短期陸續有出口訂單改由中國生產以補缺口之餘,若這些地方疫情續失控,相信會有更多廠商回流中國。

再看中國,近季一大挑戰乃大宗商品價格急升,令通脹壓力大增。為此,內地多個部委近日高調壓抑商品炒風,大宗商品市場隨即降溫,避免因通脹持續升溫而加重企業成本,疫下既難以將成本完全轉嫁消費者,致使盈利受壓,不利經濟復甦。同時,內地一直致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在美元趨貶、中美維持一定的息差下,中國在外資眼中仍是具吸引力的市場。

對廠家而言,中國本來就是擁有全球最完善產業鏈的生產地之一,只是礙於中美關係惡化,廠商得設法分散風險。可是時間證明美國的制裁並未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步伐,中國市場亦繼續門常開,保持對外開放。面對其他市場不濟,以及中國的良好發展勢頭,廠商在商言商,回流中國方屬上策,同時有望帶動下半年中國經濟加快增長。如此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各路資金又要為半年結開始跑數。近日明顯有資金開始湧往內地股債等人民幣資產,可見只要中國保持定力、堅持經營好本土經濟和開放市場,全球供應鏈需要中國,中國亦樂見其成。至於來自美國的威嚇,難以成軍,不足為懼!
-------

去中國化?根本痴線!

只有中國先安全!



迎接2024巴黎奧運年
中法建交60周年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