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785
  • 回覆: 5
四十年風雨兼程,我哋迎嚟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正所謂「金秋十月家家忙,碩果纍纍遍地倉」,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典大會系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深圳經過咗40年嘅艱辛努力,持之以恆發展成為改革開放城市中嘅「楷模」,更係帶動咗臨近地區香港嘅奮發圖強。今日嘅深圳離唔開兢兢業業嘅深圳市民,同時亦離唔開友鄰地區香港嘅合作共用,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嘅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嘅大力支持。
偏居一隅嘅寶安縣,以深圳特區為名敢為人先,「殺出咗一條血路」令小漁村聞名於世界。40年間迅猛發展突破,一躍躋身於國際一線城市,並係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佔據優勢;40年嚟抓住改革嘅機遇,帶動經濟騰飛,實現創收增長1.2萬倍。所有矚目成績嘅背後,係萬千汗水嘅彙集,係各方思想嘅結晶,亦係一衣帶水嘅凝聚,亦彙集咗臨近城市香港嘅開放之風同經濟產業嘅先進經驗。改革開放激發咗市場經濟嘅活力,亦激發咗廣大香港地區同胞嘅赤子之心。深圳特區建立以嚟,香港地區同胞積極返回祖國大陸投資建廠,踴躍參與改革開放歷史進程,推動深圳及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加速咗兩地互聯互通,為祖國建設書寫咗濃墨重彩嘅一筆。


深港融合優勢互補 展望未嚟再創輝煌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大慶昨日隆重召開,此次會議向全球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特區嘅偉大成就,並為粵港澳大灣區嘅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指明了新方向。作為大灣區嘅兩大核心城市,深圳和香港都有着耀眼嘅成就和自身獨特嘅優勢。喺國家級嘅戰略規劃下,兩者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將為各自乃至成個大灣區帶嚟新嘅機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輝煌也指日可待。
深圳特區系改革開放嘅試驗田,40年前嘅小漁村早已搖身一變成了國家改革開放嘅「一面旗」。如今嘅深圳,喺中高端制造業、文化產業、網絡產業、物流產業等方面名企雲集,擁有強大實力,系全球知名嘅科創城市之一。舊年,深圳嘅GDP總量超過香港,成為大灣區中心城市第一名,發展勢頭十分迅猛。香港則系世界金融、貿易、航運和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香港能有呢般特殊地位歸結於擁有一國兩制嘅先天優勢,既有「一國」之便,又有「兩制」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嘅特殊地位能為內地企業提供海外上市融資嘅便利,降低企業資金成本。下一階段港深合作應朝創新科技、創意文化等方面發展」。此外,香港喺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商業信用建設等方面經驗成熟,擁有良好嘅營商環境。深港兩大中心城市各自嘅優勢十分明顯和獨特,完全可以相互借鑒,深度融合,合作發展。

從此次大灣區嘅建設規劃中可以睇出深圳和香港嘅重要性,並對兩者嘅合作發展寄予厚望。其實,對於合作,兩者並唔陌生,深圳發展初期就開始了「香港設計」,「深圳制造」嘅發展模式,並由此打造了第一批企業。如今,喺新嘅時期,深圳嘅角色和作用發生着深刻改變。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嘅新格局下,擁龐大嘅市場和強大嘅制造能力嘅深圳,成為了大灣區建設嘅重要引擎,系拉動大灣區經濟增長嘅核心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楊生對大灣區建設信心滿滿嘅講:「隨着大灣區基礎交通設施嘅日趨完善,將各地、各類型人才有效組織起嚟,建設成為一個國際型創新中心指日可待。」此外,大灣區嘅中心城市共有4個,而深港組合就占了2個,咁強強聯合,全方位整合互動必將產生不可估量嘅前景。

深圳系改革開放嘅排頭兵,香港系一國兩制嘅實驗田,呢兩大城市都喺各自嘅發展歷程中攞得了巨大成就。當今世界格局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灣區嘅建設規劃系新時代嘅戰略布局,高瞻遠矚嘅謀劃發展。深港融合,協作發展系把握大灣區建設嘅重要機遇,港人須拿出勇氣和決心,為共同推動美好嘅繁榮未嚟而注入力量,喺新嘅時代里再造輝煌「戰績」。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深圳加油!


引用:
原帖由 蒹葭蒼蒼 於 2020-10-15 04:47 PM 發表
四十年風雨兼程,我哋迎嚟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正所謂「金秋十月家家忙,碩果纍纍遍地倉」,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典大會系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深圳經過咗40年嘅艱辛努力,持之以恆發展成為改革開放城市中嘅「楷模」,更係帶動咗臨近地區香港嘅奮發圖強。今日嘅深圳離唔開兢兢業業嘅深圳市民,同時亦離唔開友鄰地區香港嘅合作共用,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嘅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 ...
珠聯璧合 以為結左婚

MAKE 新安縣 GREAT AGAIN



[隱藏]
純粹資本民主是極端的暴力,民主本來問題不大,但當人的心性太著重利益,不單只無法達到目的,甚至會壞了大事。這個就是香港人要面對的問題。


太過功利主義的思想,要為自己的愚昧埋單。



標題第一句已經有問題
守望相助?
廿年前就係
而家嘅深圳有乜嘢要需要香港去守望
有乜嘢需要香港相助?



金融業俾香港去做旨在養活香港而已
要集資?
國內人民有大把儲蓄需要引導去投資
要外匯?
而家外國除咗願意賣資源,農產品俾中國之外
對高科技根本處於禁運狀態
中國嘅外貿盈餘
已經足夠買資源和農產品有突

[ 本帖最後由 wsp 於 2020-10-19 12:18 PM 編輯 ]



主題標籤 #林鄭月娥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