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494
  • 回覆: 5
巴士的點評——公私營合作 搵地要承壓

        
巴士的點評 - 盧永雄 2018-01-12  
香港土地房屋短缺,樓價急升。政府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逐步透露覓地方向,早前小組主席黃遠輝對外表示,小組提出的十個覓地選項中,還有兩個選項尚未討論完畢,一個是軍事用地,另一個是娛樂用地。而在眾多已討論選項中,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協助發展商改劃土地,是短期內增加土地供應的各個方向中,比較可行的選項。

娛樂用地是指高爾夫球場和會所等地皮,可以提供的土地不多。至於軍事用地,更加是銅牆鐵壁。根據《駐軍法》第十三條規定,香港特區如果要使用軍事用地,必須經過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覓地小組這樣自行討論如此敏感的軍事用地,又話之後會搞公開諮詢,現實上並不可行,相信小組在這方面的討論,好快收工,以後也不會再提。

講到能夠大量提供土地的選項,不外乎填海、改劃郊野公園、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去回收土地(例如新界東北發展區)和「公私營合作」這幾個方法。既然覓地小組鎖定了「公私營合作」作為主要方向,填海和開發郊野公園等,都不會考慮。據政府內部人士說,現屆政府在東涌填海之後,都不會再開展大規模填海計劃。

政府放棄填海這個方向,我覺得十分可惜。雖然無論是填海或者開發郊野公園都被認為是不環保的做法,也會遇上保育人士的阻力,但涉及的市場利益較少,開發時間雖長,但潛在的開發空間很大。而政府放棄填海這個選項,可能會影響到香港一、二十年之後的土地供應。

至於所謂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就是政府與發展商合作,開發其手上持有的農地,部份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或首置上車盤),而政府會相應扣減發展商餘下的農地的補地價金額。據統計,香港目前有四千四百公頃農地,當中有近千公頃由四大發展商持有。

相對於填海及開發郊野公園,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開發農地,好處是時間較快,會較填海快很多,甚至會快過需要走過眾多規劃程序的郊野公園用地,只需盤活發展商手上的農地,就即時可以增加公私樓宇的供應。然而,最大的壞處是涉及發展商的利益。當政府認定這個是發展方向時,所有相關的基建及規劃都會全面配合。原來沒有道路連接的土地,將會馬上興建道路,這樣做就會令到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增值。在項目開發時,發展商交回部份農地予政府,餘下的農地可以透過少補地價來補償。問題是政府審批補地價的過程並不透明,外界要質疑政府「照顧」發展商,甚至可以講成為「官商勾結」,政府有口難辯。

另一個問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同發展商手上持有的農地數量不同,農地少的發展商相對沒有那麼受惠,他們自然不會支持這個政策。過去香港有很多環保聲音,例如在回歸前以私人議員議案形式通過的《保護海港條例》,禁止在維港以內填海,盛傳是有個別發展商在背後支持環保人士而成。減少填海,就不會有樓宇阻礙其臨海建築物的景觀;另外,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價值也會因為土地供應減少而上升。社會上很多環保聲音,其實都有着發展商的影子。當政府力推公私營合作政策時,相信農地少的開發商會有很多意見,或會觸發政治爭議。

政府如果鎖定了「公私營合作」作為主要的覓地方向,食得鹹魚就要抵得渴,要做好承受巨大政治壓力的準備,否則,講來講去,半途而廢,最終一事無成,香港的樓價和租金就會繼續乾升。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盧永雄 博客



真係唔明 
點解冇人講.....啓德跑道

己經幾十年啦
如果有缺點都現哂出黎啦



引用:
原帖由 流文 於 2018-1-12 08:19 AM 發表
真係唔明
點解冇人講.....啓德跑道

己經幾十年啦
如果有缺點都現哂出黎啦
可能是因為啟德跑道公園, 以航空及環境保護為主
維基百科:
海濱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1月11日召開會議,表示關注首階段工程面積過小,擔心完工後,未必能吸引足夠人流,就此要求擴大工程範圍,同時希望遷移位於跑道末段的氣象站,減少對海濱景觀的影響。2011年1月11日,海濱事務委員會啟德海濱發展專責小組展開討論啟德跑道公園的有關設計。為了符合公眾可以盡快享用海濱的期望,建築署建議分階段建築公園,首階段在海濱周邊的1.2公頃(後來增加至2.777公頃)土地開展工程,主要以靜態設施為主,其他主要建築例如茶座、餐廳、航空主題館及服務大樓等永久結構性建築物,則在下一階段興建[1]
發展模式[編輯]
啟德跑道公園以航空及環境保護為主體,園內主要是無汽車的環保行人專道、緩步徑,及連綿不斷的草坪。啟德跑道公園首期設有海濱長廊綠化觀景區、環保行人專道、緩步徑及氣象站美化工程等,另外設有洗手間及附屬設施等等。當中最特別是休憩座椅以阿拉伯數字13的形狀設計,以紀念昔日13跑道的美譽。此外,跑道上的一些剩餘物件也予以保留,包括跑道標記等等[2]



引用:
原帖由 流文 於 2018-1-12 08:19 AM 發表
真係唔明
點解冇人講.....啓德跑道

己經幾十年啦
如果有缺點都現哂出黎啦
正如筆者所講:
最大的壞處是涉及發展商的利益。當政府認定這個是發展方向時,所有相關的基建及規劃都會全面配合。原來沒有道路連接的土地,將會馬上興建道路,這樣做就會令到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增值。在項目開發時,發展商交回部份農地予政府,餘下的農地可以透過少補地價來補償。問題是政府審批補地價的過程並不透明,外界要質疑政府「照顧」發展商,甚至可以講成為「官商勾結」,政府有口難辯。

另一個問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同發展商手上持有的農地數量不同,農地少的發展商相對沒有那麼受惠,他們自然不會支持這個政策。過去香港有很多環保聲音,例如在回歸前以私人議員議案形式通過的《保護海港條例》,禁止在維港以內填海,盛傳是有個別發展商在背後支持環保人士而成。減少填海,就不會有樓宇阻礙其臨海建築物的景觀;另外,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價值也會因為土地供應減少而上升。社會上很多環保聲音,其實都有着發展商的影子。



[隱藏]
公私營合作係政府炸彈。除咗被政棍話係官商鄉黑勾結外,肯定仲有好多人話要告老歸田但苦無農地。
本來係最簡單、最省時間嘅方法,就會被不斷嘅政治爭拗而拖垮。



引用:
原帖由 ntworks 於 2018-1-12 08:46 AM 發表
公私營合作係政府炸彈。除咗被政棍話係官商鄉黑勾結外,肯定仲有好多人話要告老歸田但苦無農地。
本來係最簡單、最省時間嘅方法,就會被不斷嘅政治爭拗而拖垮。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長策會)早前發表諮詢文件,提出未來10年建屋47萬間(包括公、私營房屋)的目標,都會引進大量私營發展參建計劃, 其實是參考英治時期的做法, 並且提出22個邀請公眾回應的問題。

但政棍連提問的機會都沒好好利用, 只一味話係官商鄉黑勾結, 並會找一兩個不是原居民的人, 出來呼天搶地話要耕田, 那就吸引到所有傳媒附和, 說政府趕絶市民, 來提升佢地嘅政治本錢。。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