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947
  • 回覆: 1
如果是走馬上任,也屬情有可原。然而,既然是早有安排,那就令人質疑其能力,是否如人家稱頌之高。

只要稍有記性或有一丁點政治觸覺,都會將「僭建」兩字牢牢記在心上。就算潘潔、曾蔭權或梁振英的僭建事件你不記得,唐英年約道大宅外的吊雞車何等壯觀,你應該歷歷在目吧!為何會犯如此低級錯誤?

今天,令人最尷尬的地方,是鄭女士新的崗位是律政司司長,上任第一天即予人其身不正之感。為何其身不正?看她的回覆指,僭建是「上手」留下……上手留下,即問題存在已久,而且明知有錯,但錯而不改。這種態度,叫人如何相信其對法治之堅持?

當我們還寄望她能解決「上手」解決不到的問題,將糾纏不清的問題解決。然而,她卻將「上手」留下的問題得過且過地延續。


鄭女士現在要解答大眾的問題是,到底她是明知故犯,錯而不改?抑或是不知者不罪?若明知錯而不改者,猶如知法犯法;若是不知者不罪,則似乎未夠政治的警覺。

我跟很多人都提過從政者的「沖涼論」,即要在走入政壇前,必須將本身的問題解決,沖得乾乾淨淨,避免利益、特權又或者涉及違法的事情「跟身」。

這件事絕非一件小事,試想想,當僭建成立,會否涉及法律責任?有沒有人會被檢控?有關部門執行同類的僭建檢控時,還理直氣壯嗎?

陳婉嫻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明知故犯或一時大意-110591


點解精英中既精英都可以咁無政治觸覺,實在太失敗

[ 本帖最後由 將軍抽兵! 於 2018-1-10 12:19 AM 編輯 ]



香港寫照:
上梁不正下樑思歪,學子痴瘋帶妖亂舞
霉果洗腦荼毒愚民,政棍為利賣港害民
對抗脅迫有恃無恐,癱瘓交通橫蠻霸道,
世風日下罷課可恥,強搜攔路令人髮指
虛偽民主自私作主,佔中變質民心盡失
妄顧民生天怒人怨,動亂失控無法無天,
社會分裂永無寧日,破壞經濟風光不再
將功補過?可以免過?

新任律政司長鄭若驊的住所涉嫌有違法構造,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皆因她的職位重要,在「三司」中雖然排第三,但卻是香港法治的「守門神」;尤其眼前香港正處於「一地兩檢」的爭議中,她能否站在香港的角度維護「一國兩制」,更是全港焦點。如今爆出她的「家宅門」事件,而她的反應仍然輕描淡寫,連正式道歉也沒有,難免更令人困惑和疑慮。

據內地朋友圈子流傳的版本說,北京早在2012年那一屆特首選舉時,已經提出三點:第一,必須有多於一位建制派候選人參選,而不能像2007年那樣,只有一個代表建制的候選人(曾蔭權)和一個代表泛民的候選人(梁家傑)對壘。這樣安排有兩種作用,一是多於一位建制派候選人參選,可以給公眾有一種「競爭」的感覺(即使背後仍由中央操控),增加「當選人」的好感,認為他雖然有中央的祝福,但也是經過打拼才勝出的;二是讓建制派也要「熱身」,為日後的各種選舉作鍛煉。因此,才出現梁振英挑戰唐英年的戲碼。至於後來為甚麼梁振英勝出,則有另外的故事版本,總之不是真正競爭的結果。

第二點是:即使中央接受多於一名建制派候選人,但他們必須作「君子之爭」,不能像西方國家競選那樣,公開互揭瘡疤,連惡言相向也不行。這樣做的目的是,建立具有中國和香港「一國兩制」特色的選舉文化,逐漸積累下來,為日後假如出現「普選」的時候作示範作用。至於後來出現各種醜聞,則是劇本也難控制的事了。

第三點是:所有建制派候選人必須「洗澡乾淨才好上台表演」,以免出現令中央和官方尷尬的事情,同時避免日後被人揭秘而造成傷害。至於怎樣才算「洗澡乾淨」?則沒有說清楚。於是,後來出現唐英年自我引爆「感情缺失」並得到夫人理解的訪問文章。這是否與中央的指示有關,不得而知。

其實,上述三點的原意都是好的,至少對建制派候選人也提出一些事先「矯正錯誤」的要求。由於當時胡錦濤仍在位主政,這些要求給人一種「少少進步」的感覺。

如果這些要求沿用至今,或嚴格落實的話,那就不應出現這次「鄭若驊家宅門事件」。還有,如果用「一時疏忽」、「警覺性不高」、「未適應熱廚房」、「讓她將功補過」等理由文過飾非的話,豈不是說「可以(在有意無意之間)犯事,行險以求僥倖,以後做好一點就沒事了」?當局又有否用這種寬大為懷的態度對待「反對派」呢?

此事如何發展,要看民間的監督力量是否有效?也要看官方如何處理?一切走着瞧吧!

劉銳紹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