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283
  • 回覆: 5


毋須逐一細數,相信市民對一眾「半官方機構」有不同意見,包括以天價出售商場的領展(0823)、壞車常態化的港鐵(0066)以及繞過立法會拍板興建三跑的機管局。

「半官方機構」之所以有開關引號,皆因她們擁有特權肩負社會責任的同時,又以商業運作市場企業自居,與《九品芝麻官》中「彈出彈入」無異。

擁有特權的「商業機構」還包括邊「喊窮」邊以破紀錄呎價1.6萬元收購九龍城舊樓的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在社會上的角色究竟是趕絕「低端唐樓」?是為樓價撥火?還是真的為重建社區出一分力?市建局今日宣布,向九龍城區春田街/崇志街、鴻福街/銀漢街及啟明街/榮光街3個重建項目的業主,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5,916元進行收購,涉及630個業權約852個住戶,有關作價是市建局歷來提出最高的收購價,以一個實用面積只有600呎的唐樓計,業主可獲955萬元賠償。究竟以什麼準則衡量賠償金額?

目前市建局的賠償機制以「同區估算,原區安置」作為考量,計算補償是參考「類似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7年」的單位計算。市建局經公開抽籤方式委託7家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參考了同區7年樓齡假設重置單位的呎價得出。不過大家會再問,在樓價創新高下為什麼賠償作價會較海航系狂搶的啟德地皮還要高?市建局傻的嗎?
翻查市建局2016/17年的年報,市建局坐擁巨額資產是不爭的事實,究竟條數應該怎樣計?市建局截至2017年3月底止的年度收益與2008年的52.66億元相若,只有50.35億元(2014年及2015年的年度收益分別是11.69億元及99.04億元,分別是10年間最低及最高的收益),不過除了2009年及2014年錄得46.85億元及23.87億元虧損外,其餘8年時間均錄得可觀的盈餘,令到局方的淨資產10年間增加1.26倍,由144.18億元增加至326.06億元。

對於「扮窮」的指控,年薪近420萬元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以〈是「水浸」還是「水深火熱」?〉為題發表網誌,嘗試解釋市建局的財務狀況。他指出,市建局擁有的170億元流動資金,主要用作推動項目發展、收購物業及補償租戶等,預計2017/18至2021/22未來5個年度,市建局推行的發展項目涉及總開支需350億元,單應付財務上的承擔及未來挑戰已不可小覷。

韋志成及後再以〈既維持財政穩健 也為市區更新創造新機遇〉為題發表網誌,解釋,發展油麻地旺角一帶約800多幢舊樓,以現時市價計總成本可能高達3476億元,完成收購後隨時有超過1380億元負債。看韋志成的網誌,大有市建局既非靠嚇亦非水浸之意,與坊間「賺到盡」的批評大相逕庭。
答問題前大家要明白,市建局不是傻的,亦不會做蝕本「生意」,我要告訴大家,市建局所謂的5年、10年發展項目涉及開支有一定水份,本土研究社統計了市建局近年的年報,現過往10年局方的平均預算高達271億元,但實際開支遠低於當初的預估,只有137億元,意味市建局有報大數的往績。
最重要的是市建局收購舊樓後不會以相同的地積比率去興建新樓,你認為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會在九龍城原址興建少於20層的新樓嗎?以天價收購5層高的唐樓再以天價出售20層高的新樓(隨時加商場),唐樓在市建局的眼中可能只是一堆低端建築群。
看過唐樓守護者Dare Koslow(高思樂)的訪問,大家應該明白市建局早已將市區重建當作一盤生意,不要以為市建局是傻的。
李鴻彥
(本專欄文章不代表明報立場)



垃圾評論
"...不過大家會再問,在樓價創新高下為什麼賠償作價會較海航系狂搶的啟德地皮還要高?..."
一個是樓價,一個是地價, 直接比? 發神經

16K/呎是參考同區7年樓齡, 自己都話:"計算補償是參考「類似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7年」的單位計算。市建局經公開抽籤方式委託7家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參考了同區7年樓齡假設重置單位的呎價得出。"

究竟作者質疑乜野? 質疑不應該以同區7年樓齡作標準,還是同區7年樓齡的價不是16K/呎?.....精神分裂,前言不對後語


話市建局估多左? 有咩問題? 市建局是自負盈虧, 估多左錢落返市建局度, 但如果估少左, 蝕到入肉, 最後一係就不能運作,一係就要政府揼水.....

[ 本帖最後由 伍皓昌 於 2017-12-7 12:23 PM 編輯 ]



白痴,地積比率是在地契中規定,重建舊樓若要改變比率需補地價,事實上舊樓居住密度高,重建之後樓層雖增加,面積不是一定增加很多,若是增加很多,私人發展商一早把這錢給賺了,還輪到市建局?


前幾年半山一幢樓齡廿年的樓宇要重建,原因就是沒有用盡地積比率,有很大賺錢空間,現時舊樓重建遲緩,除了業權分散收購困難,另一個問題是地積比率已用盡,沒有水位賺錢,才輪到市建局出手。

不要想當然重建高樓就是面積增加。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雨中進擊的樓主 於 2017-12-7 12:30 PM 發表
白痴,地積比率是在地契中規定,重建舊樓若要改變比率需補地價,事實上舊樓居住密度高,重建之後樓層雖增加,面積不是一定增加很多,若是增加很多,私人發展商一早把這錢給賺了,還輪到市建局?
九龍城區部份地方以前是飛機航道, 有高度限制, 重建可以加高, 市建唔使補地價, 但私人發展商要補地價
........................................
"....最重要的是市建局收購舊樓後不會以相同的地積比率去興建新樓,你認為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會在九龍城原址興建少於20層的新樓嗎?以天價收購5層高的唐樓再以天價出售20層高的新樓(隨時加商場),唐樓在市建局的眼中可能只是一堆低端建築群。
看過唐樓守護者Dare Koslow(高思樂)的訪問,大家應該明白市建局早已將市區重建當作一盤生意,不要以為市建局是傻的。.."

其實我唔明作者究竟要表達乜野, 想引導讀者什麼?
市建局即使如他所述,有錢賺又如何? 舊樓居民得到合理賠償, 市容得到改善,減低危樓,又增加了供應.....有咩問題?

[ 本帖最後由 伍皓昌 於 2017-12-7 12:48 P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伍皓昌 於 2017-12-7 12:42 PM 發表

九龍城區部份地方以前是飛機航道, 有高度限制, 重建可以加高, 市建唔使補地價, 但私人發展商要補地價
........................................
"....最重要的是市建局收購舊樓後不會以相同的地積比率去興建新樓 ...
多謝指正。

一樓文是一方面聲稱市建局慷慨賠償,私相授受,一方面說市建局謀取暴利,都是反政府陳腔濫調。

要市建局按同區七年新樓標準賠償不是這些人當年極力爭取的嗎?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