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4,090
  • 回覆: 9
懵董 貪曾 689 同 777

做嘢只有賤夾衰

政棍擺明做場戲

我地被當白老鼠

趕盡殺絕直到死!

仲忍?



引用:
原帖由 68924 於 2017-10-12 02:22 PM 發表
懵董 貪曾 689 同 777

做嘢只有賤夾衰

政棍擺明做場戲

我地被當白老鼠

趕盡殺絕直到死!

仲忍?
巴士的點評——你知道交貴租、買貴樓與拉布有關嗎?

        
巴士的點評 - 盧永雄 2017-10-14  
  見到近日出爐的《施政報告》沒有快速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的方案,就想起半年前與一名熟悉房屋政策的官員的對話。

        當時我問該官員,在眾多可以提供大量土地的方法中,填海面對的阻力相對較少,就我所知,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西部水域,政府內部規劃,若作出大規模填海,可以做出一個能夠容納一百萬人的新市鎮。為何不可以加快推行,大量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呢?

那位官員聞言後微微一笑,說這是很長遠的計劃,十幾年都未搞到,政府打算做西部水域填海計劃的前期顧問報告,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因為立法會財委會拉布,拖了兩年,還未通過。前期顧問報告還未做,還講什麼填海造地呢?即是說單是拉布,已經令到西部填海計劃起碼推遲了兩三年!

不說這種長遠大計,說些較近期的事情。今年七月立法會財委會最後一次會議上,原本有一個東涌新市鎮擴建計劃,涉及四萬九千個單位,六成為公營房屋,向財委會申請撥款,最後因為拉布也擱置了。這樣搞來搞去,整個計劃要推遲一兩年也不足為奇。本來可以早點入住東涌新市鎮的四萬九千個家庭,就要多捱多兩年貴租或者買貴樓,他們是否知道原因何在呢?現時「綠置居」計劃公屋居民買居屋後交回公屋單位,要一兩個月裝修,好多人煞有介事地討論,話原本輪候公屋的申請人要等多一兩個月,為何東涌新市鎮擴建因拉布大幅推遲,又無人講?

我提起可供一百萬人居住的西部水域填海計劃,很多官員都覺得用這些超長遠大計去解決房屋問題,並無可能。不可能的原因是無論是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做環評、諮詢區議會、城規會,需時都比之前大大延長。回歸之前,只需七、八年的填海大計,現時可能要十多年也未必搞得成,當中還未計算立法會無限期拉布拉出來的時間。

我們希望發展民主,樂見政制逐步開放。但在開放過程中,不能夠阻止選民選出一些激進的反對派議員。激進反對派的路線與泛民不同,他們在議會中只是絕對少數,由於他們要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不惜採取拉布去癱瘓議會。而與他們道不同的泛民議員不但不會阻止,甚至有時會暗暗配合,因為覺得玩玩政府也不錯,可以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

建制派也比較顢頇無能,怕採取激烈的剪布行動,會激發民怨,影響到自己的選情,因此往往窒手窒腳,不想做醜人。就是這樣拖拖拉拉,令到過去幾年,政府大多數的工程,被大幅拖慢了。以上一個財政年度為例,財委會批出的項目只有二十九個,遠少過對上一年的八十八個,批出的金額相差五百億元,很多涉及民生及房屋項目,都擱置了。

這就出現了一個「怪圈」。年輕人選激進份子做議員去監察政府、推動民主,這些激進議員用拉布去癱瘓政府的撥款,結果就令到樓價和租金急升,到頭來受損的還是年輕人。因為社會上中年以上的人,很多都已擁有自置物業或者入住公屋、居屋,相對地不太受樓價急升的影響。而年輕人剛進入社會,希望脫離家庭,單獨居住,或者結婚要另組家庭,有買屋租屋的需要,所以他們最受樓價及租金急升的打擊。在這個怪圈之內,年輕人票選出激進議員去拉布,最後自己因而蒙受高租金高樓價的代價而不自知。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盧永雄 博客



黃界抗爭太多了, 物極必反。
政府若再像董伯和曾生年代, 努力去遷就抗爭者, 今天香港早就被邊緣化了。



ching 咪剩九吹,實際D出個5年,出個10年方案參考吓,吾好剩派錢架


[隱藏]
怎麼做法都無能,派錢都無你份,現今香港坐定定,勿都唔冼做,將來點收科,豆都無粒食。


引用:
原帖由 banmak 於 2017-10-14 01:15 PM 發表
ching 咪剩九吹,實際D出個5年,出個10年方案參考吓,吾好剩派錢架

施政報告



(三) 多元經濟理念

35. 香港連續23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並連續兩年獲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剛發表的年度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自1996年有公布以來,香港一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最近公布的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香港的排名比去年躍升三位至全球第六。這些美譽得來不易。我們會繼續尊重經濟規律,奉行巿場運作和推動自由貿易。與此同時,我們會用好「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並以積極有為的施政新風格,樂於承擔的政府新角色,和善用理財新哲學,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香港經濟現況及前瞻

36. 香港經濟今年以來表現相當理想,上半年按年實質增長4.0%。踏入第三季,經濟向好的勢頭持續,出口增長可觀,內部需求則維持堅挺,表現令人鼓舞。本地勞工市場繼續全民就業,就業人數穩步加快,失業率近月跌至3.1%,是近20年來的低位。住戶收入普遍有實質增長,收入最低十等份的全職僱員在扣除通脹後,收入實質增加4.5%。通脹則連續第六年回落。



37. 展望下半年,我們相信經濟仍會穩步向前,一方面是受惠於環球經濟溫和擴張,內地經濟穩中向好,這對香港出口尤為重要;而本地經濟氣氛樂觀,均會為香港經濟帶來動力。除非外圍出現重大逆轉,香港今年全年經濟表現可望較早前預測的3-4%的中間點3.5%為佳,並會高於過去十年2.9%的平均增長率。



38. 在維持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政府要積極發揮在土地供應、人才、政府對政府事務、政策方向、投資、方便營商環境及稅務方面等能提升經濟動力的角色。而面對環球激烈競爭,政府必須加強在人才和創新方面的政策力度,以確保經濟長足發展。



經濟發展土地供應工商業用地

39. 為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及把握新機遇,政府會繼續增加不同類型的用地供應,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包括一般工商業用地、物流業用地、會議及展覽設施等。2017-18年度首三季的政府賣地計劃,已分別推售商業、酒店和工業用地各一幅。預計政府在明年開始陸續推出位於啓德發展區、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總站上蓋、中環新海濱、加路連山道、金鐘廊及洗衣街等多幅商業用地,合共可提供約11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



物流業用地

40. 除了屯門第49區一幅約3.2公頃的物流用地,政府會繼續在不同的地點(包括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發展、屯門第40及46區,以及新界北),物色合適土地作有關用途。政府亦會繼續支持香港機場管理局發展匯聚零售、餐飲和娛樂的「航天城」項目,使機場北商業區成為別樹一幟的旅遊點。



會展業用地

41. 會議及展覽業是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行業。我們能夠將國際上一流和最具國際經貿地位的展覽和會議活動吸引到港舉行,就印證了香港的國際樞紐地位。在會議方面,除了年度的亞洲金融論壇和設計營商周外,過去兩年就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香港也舉行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這項重要的國家政策和國際合作的商機,在香港推廣和進行商業洽談。在展覽方面,香港每年舉辦多項國際大型展覽,其中超過十個是相關行業在亞洲以至全球最大的採購平台,包括電子、珠寶、禮品、鐘錶、燈飾和文化藝術等。



42. 要維持和鞏固香港會展業在國際間的地位,提供新增場地已經是刻不容緩,否則一些國際間重要或新興的大型會議及展覽都只能望門興嘆,香港錯失機會。本屆政府有決心處理這個積壓多年的問題。經詳細研究後,我們認為首選是在灣仔現有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中心)附近,增建具國際水平的會展場地。新建場地必須能與會展中心連通和結合,以發揮最大效用。因此,我們決定先放棄早前政府公布的灣仔運動場選址,將灣仔北會展中心毗鄰的三座政府大樓拆卸重建,並將新址與現址改建連結成為可互相通達和連成一體的會展新翼。初步估計,新增的相連會展設施面積約23 000平方米。設施上層可建酒店,作為會展相關設施,亦可建甲級辦公大樓,增補市場不足。



43. 建議的會展新翼不足以應付欠缺的場地,我們會繼續進行在沙中線會展站上蓋興建會議中心的計劃,為巿場額外提供15 000平方米的會議設施的面積。更長遠的計劃是當灣仔運動場的重置問題獲得圓滿解決後,有關用地可預留作進一步的會展發展,鞏固及提升灣仔北作為亞洲會展業樞紐的地位。我們亦會繼續探討擴建其他現有會展設施的可能性。



44. 我們亦會藉着灣仔北政府大樓用地的重新發展,詳細檢視灣仔北的交通運輸安排。為充分利用在灣仔北新增的沙中線會展港鐵站,我們建議提升及優化灣仔北一帶的行人連接系統,使往返會展設施的行人連接系統可直達灣仔、金鐘及沙中線會展港鐵站,從而優化區內行人道的連結。我們亦會善用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的機會,改善附近一帶的交通安排,提升連接灣仔北的道路網絡效率。



活化工廈

45. 政府正循不同方面研究利便工廈轉型並釋放土地資源,包括考慮重啓工廈活化計劃,提供誘因鼓勵舊工廈業主進行重建或整幢改裝,並探討如何在計劃之下為個別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例如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以及合適的社區設施,提供合法及安全的運作空間。此外,針對個別舊工廈業權分散的情況,政府會探討如何促進舊工廈加快集合業權,包括檢視適用於舊工廈的「強拍」門檻。而在顧及消防及樓宇安全的前提下,政府亦正繼續研究如何利便部分工廈改裝較低樓層作非工業用途,並檢討土地契約下「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和涵蓋面。



人才

46. 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不同行業的人才,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培育本地人才,就此,我們將成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為不同行業培育人才,並制定更進取地吸引外來人才的政策措施。此外,人才的匯聚亦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政府會透過加大培訓資源和政策措施,充分發揮香港的軟實力,提升在航空、海運、鐵路、金融、建造和城巿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訓力量,既為香港長遠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配對人才,也可為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鄰近地區的人才培訓作出貢獻。



政府對政府事務

47. 我們會透過進行更多「政府對政府」的對話,以及與內地和海外建立更多雙邊或多邊聯繫,推廣香港優勢,以吸引更多內地和國際企業、投資者和人才落戶香港。



48. 在加強雙邊關係方面,政府會積極尋求與其他經濟體,包括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和其他海外市場及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商業和金融中心的角色。



49. 經歷多年談判,香港將於今年11月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訂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這將有助雙方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加強雙方投資者的信心及投資流動,從而令本港經濟受惠。同時,我們期望於今年內正式簽署與澳門磋商的自貿協定,即《港澳CEPA》。香港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於雙方完成所需的內部程序後便可簽署。我們將繼續與澳洲及馬爾代夫進行雙邊自貿協定談判。另外,我們與巴林和墨西哥的投資協定於雙方完成所需的內部程序後便可簽署。此外,我們亦正與英國進行策略性貿易對話,探討英國在離開歐盟後與香港的雙邊貿易關係。我們亦會檢視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雙邊及多邊經貿關係,為香港在對外貿易和投資,拓展最大的空間和機遇。



50. 政府至今已與38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我們剛於今年8月與沙特阿拉伯簽署協定,並會繼續積極物色合適的磋商夥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期在未來數年內使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總數可增加到50份,進一步擴展網絡。



51. 在多邊關係方面,我們會繼續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的事務。今年12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十一次部長級會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局長會出任為其中一位副主席。



52. 現時香港的12個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設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為進一步拓展經貿辦的網絡和強化對外推廣工作,除了在較早時建議新增的經貿辦(例如在印度、俄羅斯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地設立)外,有見於東盟是香港目前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和第四大服務業貿易夥伴,又是「一帶一路」建設下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地區,政府亦計劃在泰國增設我們在東盟的第三個(即新加坡和印尼以外)經貿辦,與香港在歐盟的布局看齊。



加強與內地合作

53. 在內地方面,特區政府已全面提升駐內地辦事處的網絡和職能。目前,特區政府駐內地的5個辦事處覆蓋31個省市及自治區,而每個駐內地辦事處下已設有最少兩個聯絡處。未來,駐內地辦事處及轄下的11個聯絡處將加強在中央及地方層面的政府對政府聯繫、強化向內地宣傳香港的工作,及為港商搭建與內地相關部門直接溝通的平台,以提升香港與內地的緊密關係,並支援港人港商更好把握內地的發展機遇。



54. 此外,律政司正積極與內地研究促使跨境民商事爭議能透過明確便捷的法律機制解決,進一步保障兩地當事人權益。就此,律政司將與最高人民法院及相關部委探討如何適當地拓展兩地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的覆蓋範圍,並會於短期內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續簽《法律合作安排》,強化港深法律合作及交流機制。



55. 律政司亦致力透過參與國際組織合作,例如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以及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委員會下「加強經濟法律基建主席之友小組」的工作,在外地加強推展香港的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



政策方向

56. 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加上近年保護主義抬頭,香港面對的挑戰日益嚴峻。香港必須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包括開拓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等新經濟領域,並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17-10-15 09:04 AM 發表

施政報告

(三) 多元經濟理念35. 香港連續23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並連續兩年獲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剛發表的年度世界經濟自由 ...
接續
政策方向

56. 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加上近年保護主義抬頭,香港面對的挑戰日益嚴峻。香港必須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包括開拓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等新經濟領域,並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

57. 「一帶一路」建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本屆政府以商經局作為協調統籌特區政府「一帶一路」建設工作的政策局,商經局局長正積極帶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下一階段的工作。為確保商經局可以更有效和持續地推展「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我們會提供額外資源,加強「一帶一路」辦公室的人手。商經局局長亦已將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改組為一個更廣泛平台,以期更有效地與企業和專業各界聯繫及收集意見。



58. 為全面參與並把握當中的機遇,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優勢,特區政府將會加強與中央政府的溝通,進一步掌握「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方向和落實情況,並與企業和商會合作,將政策轉為商機。我們現正與中央政府協商,以期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在年底前簽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涵蓋金融、基礎設施、經貿交流、民心相通、項目對接和爭議解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列舉具體措施,作為雙方合作的方針和藍本,當中會探討搭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資訊分享平台,讓企業更好地掌握相關資訊,促進項目對接和企業合作。特區政府並會與國家發改委成立聯合合作機制,建立直接和定期溝通的平台,加強溝通協商,並監督協議落實執行。



59. 由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合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論壇),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9月11日舉行的第二屆論壇,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個國家和香港不同行業的積極參與。論壇有超過50個國家及地區和3 000多名多國政府代表和不同行業的精英參與。當中商貿配對環節,業界參與尤其踴躍,600多名與會者就170個運輸及物流基建、能源、天然資源及公用事業、城市發展等範疇的投資項目進行介紹及交流,論壇並為超過200家公司,包括項目擁有人、投資者及專業服務提供者安排了“一對一項目對接會”。論壇成功達到了「化願景為行動,促成一帶一路實質合作」的目標。承接今屆論壇的成果,特區政府計劃繼續每年與貿發局合作,舉辦論壇,並以此論壇作為重點平台,推動和促進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商貿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60. 自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國家發改委在今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見證下簽定合作框架協議後,我們已大致上完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草擬工作,稍後由國務院頒布的《規劃》,將為實現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構建世界級城市群劃出藍圖。特區政府會積極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有利條件,特別是在拓展創新及科技發展方面。此外,我們會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以至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使大灣區能夠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



61. 為更好落實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目前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會易名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以期更聚焦發揮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及擬訂具體的工作計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協調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和澳門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及部門,主動聯繫商會、專業團體和相關持份者,統籌落實《規劃》的工作,並會獲增撥資源進行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協助港人港企發掘更多發展機遇。



投資

62. 本屆政府銳意推展雙向投資工作。商經局轄下的投資推廣署會加強與特區在海內外辦事處的緊密聯繫,並定出目標對象,積極爭取企業,包括初創企業落戶香港。根據投資推廣署和政府統計處最新的年度調查,母公司在海外或內地的駐港公司已突破8 200間,其中1 413間是以香港作為企業的地區總部,比去年同期上升2.5%。政府亦鼓勵本地企業到海內外尋找投資機會,從而帶動香港的專業發展。



方便營商環境

63. 要令百業興旺,政府須在方便營商的工作上努力不懈。我們會透過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優化本港規管制度,提供有效的跨部門、跨界別溝通平台,讓業界就規管事宜向政府表達意見。



64. 我們在方便營商的工作得到國際廣泛認同。過去十年,香港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排名一直處於全球前五名之內,去年的排名更爬升一位至全球第四,成績得來不易。展望未來,我們必定要做好方便營商的工作,為百業「拆牆鬆綁」,從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我們並會加強與世界銀行連繫,把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成效通報好,務求令香港在《營商環境報告》的全球排名榜上處於前列位置。



稅務新方案

65. 簡單低稅制是香港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必須繼續維持。面對經濟轉型和全球競爭的新形勢,我們應策略性地運用稅務措施,促進產業和多元經濟發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66.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將盡快落實我在競選政綱中提出的兩項具體稅務措施。在利得稅兩級制方面,企業首200萬元的利得稅率將由政綱所建議的10%進一步降至8.25%,即利得稅率的一半,其後的利潤則繼續按標準稅率16.5%評稅。第一級的稅率較政綱中所建議更低,有助進一步紓緩中小企的稅務負擔。為了將稅務優惠集中在中小企,我們會加入條文,限制每個集團只可提名一間企業受惠於較低稅率。在推動企業投資科研方面,創新及科技局會就研發開支獲額外扣稅的建議諮詢業界,建議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上述兩項建議均須制定執行細節及立法實施,我們會盡快提交草案,爭取在2018年內落實。



67. 政府會與持份者保持溝通,以期制定具前瞻性的稅務政策及措施,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68. 上述的政府行為適用於各行各業,而個別的產業按着它們的成熟程度,亦須有更具體的政策措施。我想先談兩個具優勢、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17-10-15 09:06 AM 發表

接續
政策方向56. 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加上近年保護主義抬頭,香港面對的挑戰日益嚴峻。香港必須發展高增值及多元經濟,包括開拓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等新經濟領域,並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 ...
接續
創新及科技

69. 自2015年11月成立創科局以來,政府大力推動科研及創科發展,兩年下來已漸見成果。憑藉我們在「一國兩制」、地理位置、營商環境、司法制度、知識產權、科研實力、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優勢,再加上國家「十三五」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帶來的機遇,香港絕對具備條件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然而,我們必須不斷鞏固及提升自身的實力,為創科提供有利的生態環境,並利用科研成果來激發創業、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改善生活。



70. 創新及科技不是一個單一產業,而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發展創科,能帶來新的產業及創造財富,幫助更多青年人就業,改善市民生活。要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政府會循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



71. 首先是增加研發資源。我們已定下目標,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倍升至每年約450億元,即由0.73%增加至1.5%。「創新及科技基金」在創科方面提供的資助,已由2013-14年度的7.3億元倍增至本財政年度的15多億元;而在2013-14至2016-17年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研究資助局(研資局)給予大學的研發撥款,亦由44.6億元增加了18%至52.8億元。我們已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不少於100億元,待由徐立之教授領導的教資會專責小組完成有關研究資助的檢討後,新增資金就會到位。但在此之前,研資局給予大學的撥款,無須硬性局限於研究基金的投資回報,可適度動用部分本金。為吸引私營機構增加科技研發的投入,我們將為企業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首200萬元符合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獲200%扣稅。我們亦希望藉此逐漸將公私營機構研發開支的比例從公營主導扭轉至公私營共同投入的可持續局面。



72. 第二是匯聚科技人才。香港中西文化薈萃,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卓越的科研成就,是建立國際科研人才樞紐的首選之地。未來一年,創科局會啓動5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目的是要訓練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鼓勵他們在創新和科研方面發展。其中包括推出「博士專才庫」企劃,資助企業聘用創科博士後專才,從事科研及產品開發等工作。教育局會透過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以吸引他們投身研究工作,配合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另外,我們會以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先進製造技術,尤其是「工業4.0」的培訓,為推動「再工業化」注入動力。我們亦會擴大現時的「實習研究員計劃」,讓更多企業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畢業生受惠。



73. 政府一直致力吸引海外頂級科研機構來港落戶。去年,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分別在香港成立中心。這些知名院校的到臨,說明香港有肥沃的土壤發展創新及科技。過去三個月,另外幾所國際知名院校便親自接觸我,表示有意在港建立重點科技合作平台。事實上,香港有足夠的科研實力,引進國際知名的大學、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合作進行具前瞻性和惠及社會的研究項目。這些合作將把世界頂尖人才匯聚香港,並有助進一步提升本地科技人才水平。



74. 第三是提供創投資金。創新科技署剛在上月啓動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政府轄下的機構,例如科學園及數碼港等,亦設有不同的創投基金,為初創企業提供財政支援。假以時日,我相信本地的企業在為資金尋找出路時,亦樂意投資科技發展。



75. 第四是提供科研基建。我們正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園地,並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貫通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打造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此外,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技術中心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及科學園的擴建工程,將在2020年起陸續完成,亦為推動「再工業化」提供關鍵的基礎設施。在科學園旁的「創新斗室」人才公寓,亦預計在2020年落成,提供重要的配套設施。為支援創科初創企業,我們除了繼續支持深圳市政府在前海和南山的青年創業基地外,正籌備推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首階段將涉及約6萬平方呎的樓面面積,以不多於市值三分之一租金供初創及其他用途使用。



76. 第五是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掃除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條文。隨着科技迅速發展,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近年在國內外城市大行其道,催生了不少新興經濟活動。我會要求新成立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連同各政策局積極檢視各政策範疇內的政策和法例,作出更新,「拆牆鬆綁」,以扶助新經濟發展。



77. 第六是開放政府數據。在數碼世紀,我們須加速開放政府的數據,為科研及創新,以至發展智慧城市提供原材料。現時,政府已經提供超過3 100個數據集及1 000個應用程式介面讓公眾免費使用。各部門會積極開放不同範疇的數據集,以便利市民及供科研與行業發展之用。此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會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以便發掘有助於制訂醫療政策,促成生物科技研究和優化臨床及醫療服務的有用資訊,促進醫護服務創新。



78. 第七是由政府帶頭改變採購方法,研究加入創新及科技為相關要求,不單以價低者得為考慮,藉此鼓勵本地科技創新。創科局亦會利用5億元撥款,促進各部門借助科技提升服務質素。計劃於年中推出,各部門反應積極,創科局剛同意出資逾1億元,支持20多個由部門提出的應用科技項目或研究。部分項目可於本財政年度開展。



79. 最後是科普教育。教育局除了在2015/16及2016/17學年分別向所有公營小學和中學發放一筆過津貼外,亦更新了科學、科技和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育局正在草擬『計算思維-編程教育』的補充文件,將會在短期內完成,供學校採用。在師資培訓方面,由本學年開始,教育局會為所有中、小學的學校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提供一系列的進深培訓課程,提升教師在規劃及推行校本STEM相關活動方面的專業能量。而新設於九龍樂富的「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內的「STEM教育中心」亦即將開始運作,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及相關的教學支援。我們並會聯同大專院校和其他相關機構舉辦更多優質的大型學生活動,如與科學科技相關的博覽會,讓學生有學以致用,互相觀摩的機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會更新香港科學館的常設展覽,加強利用科學館推動STEM教育。



智慧城市

80. 發展智慧城市可以改善市民生活,令香港成為更宜居城市。政府剛完成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諮詢工作,各界反應十分正面。我們正研究收集到的意見,並會提前在今年內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此前,我們會投放7億元,立刻推展以下項目,為發展智慧城市構建關鍵的基礎建設:



  • 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讓市民能以單一的數碼身分和認證進行政府和商業的網上交易,促進直接面向市民和消費者的新經濟服務模式,為推行智慧城市提供關鍵的數碼基礎建設;
  • 為構建訊息和網絡覆蓋全面的智慧城市,在選定的市區地點進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提供便捷訊息服務及收集各類實時城市數據,加強城市和交通管理,亦為香港將來發展第五代(5G)流動通訊服務基礎建設作出配合;及
  • 革新電子政府系統的開發技術及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務求各政府部門善用雲端服務及新的資訊科技,提升運作效率和網絡安全。

81. 要成為智慧城市,寬頻服務須盡量全民覆蓋。目前香港的住戶寬頻滲透率已超過九成,位居世界前列,絕大部分市民均能享用高速和高質素的寬頻服務。但位於新界及離島較偏遠地區的鄉村,由於鋪設網絡成本較高,服務的顧客數量少,電訊商擴展網絡至這些地區的進度緩慢,情況並不理想。有見及此,我們建議政府牽頭,透過資助形式,提供經濟誘因鼓勵電訊商擴展光纖網絡至位於偏遠地區的鄉村。計劃涵蓋現時約380條未有高速寬頻服務覆蓋的鄉村,估計可惠及近17萬名鄉村居民。計劃不但反映本屆政府「以人為本」的思維,更能為日後保育和活化偏遠鄉郊提供所需的電訊基建。



82. 「智慧出行」是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元素,目標是透過應用科技利便市民規劃行程、善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減輕交通擠塞。政府致力繼續發展智能運輸系統,並會將運輸署現有各個交通流動程式,統合為一個平台,讓市民可一站式搜尋步行、駕駛、公共交通及實時交通資訊。我們亦將由2019-20年起陸續安裝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讓駕駛人士可用多種付費方式,包括支援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付泊車費。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亦會配備感應器以偵測停車位是否已被佔用,提供實時資訊協助駕駛者尋找空置泊車位,以減少車輛在道路上徘徊尋找泊位。此外,運輸署現正就有關車輛安裝車內裝置進行研究,讓駕駛者可即時獲得交通資訊及無須停車便可繳付隧道費等。運輸署預期於2018年年中完成研究,並會盡快探討如何推廣相關裝置。



83. 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刻不容緩,我將親自領導一個高層次、跨部門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審核及督導創新及科技八個方面的措施及智慧城市的項目,務求以高效的方式推進香港的創科發展。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17-10-15 09:07 AM 發表

接續
創新及科技69. 自2015年11月成立創科局以來,政府大力推動科研及創科發展,兩年下來已漸見成果。憑藉我們在「一國兩制」、地理位置、營商環境、司法制度、知識產權、科研實力、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的優勢,再加 ...
接續
創意產業

84. 創意產業是香港極具發展潛力的範疇。它們不單涵蓋一些新興、受青年人歡迎和以設計、藝術、文化和傳訊為主的行業群,更是一股能帶動經濟、增值和使香港成為更富吸引力的國際城市的多元產業。



85. 在2005至2015年,創意產業的名義增加價值平均每年升幅為5.4%,行業就業人數及機構數目亦分別增加約15%及39%。在2015年,創意產業的名義增加價值超過570億元,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份額2.5%,就業人數超過135 000人。



86. 在創意產業涵蓋的八個界別中,設計業的增長相當突出。在2005至2015年間,增加價值增幅達314%,即平均每年升幅達15%。以數額而言,增加價值由2005年的10億元,上升至2015年的41億元。從事設計行業的人數和機構數目,分別增加68.8%和125%。



87. 香港的專業設計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可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建立品牌,為產品和服務增值。我們可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推動創意產業進一步提升,例如加強設計合作,體現「深圳走出去、香港引進來」。另一個例子是加強開放市場及投資,並提升人才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香港為創意產業人才樞紐的平台,攜手推動粵港澳粵語電影電視製作。



88. 我們也可以更充分利用創意協助優化政策,改善服務和產品,並以此作為施政和營商「解難」的一項工具。我們樂意由政府做起,並鼓勵企業和社會注重創意和設計的元素,推動香港作為創意和重視設計的城市。來年,商經局會與公務員培訓處合作,將創意及設計思維引入作為首長級人員培訓計劃的重點,並將全面加強有關創意及解難能力的訓練。除了培訓,我們也同樣重視實際應用。商經局將聯同效率促進組積極與政府內的主要公共服務提供者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和與市民的溝通渠道,應用好設計思維,以進一步提高效率,滿足市民需要。



89. 創意和設計思維應從小開始孕育,而針對創意的教育課程亦不應只局限於培訓藝術家、設計師或建築師,而是要讓設計思維方式成為一種解難能力以及和一種推進增值和倡導跨學科合作的新思維。我們要在學制內外都更重視設計或創意的發展。在專業設計教育方面,香港目前已有不少於11個設計相關的公帑資助課程,涵蓋高等文憑至教資會資助的研究生課程,並有15個課程由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提供服裝設計、室內設計、時裝設計、家具設計、舞台設計及視覺設計等多種設計科目。我們必須同時將設計及創意的訓練,推廣到其他專業和企業的營運和管理上,更可成為在職後的行政教育和「學後」培訓。我們鼓勵及支持加強與本地及外地機構協作共同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90. 展望未來,我們將利用我們的既有優勢,並透過財政上的支援,促進創意產業,特別是設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建議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10億元,以加強我們對設計業及創意產業發展的支持,特別是培育年輕一代的人才,以及提升社會整體對創意思維及設計能力的認知。



91. 在這方面,香港設計中心一直是政府推廣設計及相關創意產業的緊密夥伴。自香港設計中心2001年成立以來,政府合共撥款3億元支援其運作,以培育設計人才,在地區和國際上提升和推廣香港設計業的形象,包括舉辦現在已享負盛名的設計營商周。近年,香港設計中心受政府委託管理設計創業培育計劃和時裝創業培育計劃,亦舉辦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為本地設計界培育新血。隨着設計愈來愈受重視,我們看到有空間可透過香港設計中心向不同的年齡層推廣設計思維。我們計劃向香港設計中心增撥資源,以推行多項措施,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地位。



92. 設計與工業兩者結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地區及零售層面上也可發掘更多的機遇。我們會積極探索如何讓年青設計師充分利用深水埗區這個傳統的服裝布藝基地,創造新的協同效應,既可帶動本土經濟,豐富地區的旅遊資源,又可幫助香港的時裝設計發展更上一層樓。



93. 香港和深圳除了在創科的合作外,兩地設計業的合作亦極具潛力。個多月前在深圳前海展開的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我們將加強與其他海內外設計城市的聯繫,推廣香港作為創意樞紐的地位,並為香港開拓新市場。



94. 至於電影方面,政府一直以來多管齊下推動電影產業的發展,包括鼓勵港產片製作、培養人才,拓展觀眾群及致力在區內及海外打造「香港電影」的品牌。「電影發展基金」於1999年成立,旨在資助各項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的措施。自2007年至今,政府已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5.4億元,並通過基金支援了許多電影的製作,當中不少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共獲得了110多個本地及國際獎項。鑑於過去十年電影市場的變化,我們會在今年檢討電影發展基金的運作,以期推動本地電影業有更長足發展,並為電影製作或後期製作培訓更多專業人才,協助業界更有效回應市場所需。



95. 香港有優質並歷史悠久的出版業,政府會與內地相關部門繼續探討可行措施,支持本地出版商在內地拓展市場,教育局亦正推動閱讀文化,冀為本港出版業注入新動力。



96. 創意產業和知識產權是密不可分的。作為創意產業長遠發展的基石,政府會繼續加強香港的知識產權制度,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並鼓勵知識產權商品化,使我們的創意產業能進一步多元化發展。



金融

97. 為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我們會把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機遇,以及善用香港的優勢,推動本港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我們會透過不斷發展香港現有的各項融資渠道,以及適時更新現時的規管制度,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新經濟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迎合新經濟環境。由財政司司長主持的「金融領導委員會」將就此提出策略性和具前瞻性的建議,並由政府指定有關部門跟進。政府將向金融發展局增撥資源,強化其進行策略性研究及提供建議、推動市場和培養人才的角色。香港交易所早前已就設立新板的概念進行諮詢,現正考慮收集到的意見,以制訂更詳細的建議諮詢市場。



98. 為彰顯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以及推動綠色金融在香港的發展,政府將帶頭在下個財政年度發行綠色債券,以期推動內地、「一帶一路」沿線、以至國際投資者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綠色項目進行融資。經我們的鼓勵下,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已宣布會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我們會繼續鼓勵公營機構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並推動本地機構設立符合國際標準的綠色債券認證計劃。



99. 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和內地當局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以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在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我們會研究將更多不同的投資產品納入雙向互聯互通機制,例如交易所買賣基金及把債券通擴展至「南向通」。



100. 維持投資者對本港金融市場的信心,是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環。我們會在現有的基礎上,積極強化金融體系的防險、抗險能力,並確保本港金融市場機制與國際標準保持同步。我們會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為保單持有人提供安全網,增強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



101. 政府與強制性公積金管理局已展開建立「積金易」中央電子平台的工作。中央電子平台將能提升強積金計劃的行政效率,讓收費有更多下調的空間。政府已成立工作小組督導發展「積金易」,成員包括14個正營運強積金計劃的受託人。



102.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發達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產業,是開拓金融科技的理想地方。我們將繼續致力推動本港金融科技發展,讓業界試行創新業務。繼香港金融管理局之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保險業監管局剛於9月推出監管沙盒,幫助市場加快推出新的金融科技產品及服務。銀行業正研究開發「專業資訊機構」平台(Know-your-customer Utility,KYCU),以提升銀行執行客戶盡職審查的效率。



103. 在支付方面,去年獲發牌的13個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正積極推廣和加強其支付產品及服務,香港金融管理局明年會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讓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在同一支付平台上進行實時支付和轉帳,以進一步推動市場發展,便利個人對個人轉賬,並鼓勵商戶採用更多元化的創新零售支付產品,以惠及市民。未來,政府將積極推動為各種政府收費提供新的支付渠道(例如利用流動電話的電子錢包等),以配合業界的發展。此外,我們會繼續鼓勵持份者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與不同金融科技人才的連繫,促進人才培育和交流。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劉婕 於 2017-10-15 09:08 AM 發表

接續
創意產業84. 創意產業是香港極具發展潛力的範疇。它們不單涵蓋一些新興、受青年人歡迎和以設計、藝術、文化和傳訊為主的行業群,更是一股能帶動經濟、增值和使香港成為更富吸引力的國際城市的多元產業。

...
接續
航運及物流

104. 香港國際機場是帶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及人流物流交匯點的地位。我們必須抓緊香港在地利和基礎設施等的獨有優勢,繼續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硬件和軟件配套。硬件方面會着重提升機場客貨運的處理能力,措施包括積極協助機管局推展三跑道系統工程,及優化機場基礎及聯運設施。而軟件方面,特區政府與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於今年7月簽訂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區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並展開具體的技術性研究,以推動大灣區內空域優化和協同發展。政府亦會發展高增值的航空業務,包括發展飛機租賃及相關業務,以及一貫地積極擴大香港的航空網絡。



105. 電子商貿蓬勃發展,帶動跨境物流派遞服務需求日益殷切,尤其是空郵派遞及轉運服務的需求。現時,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每日須處理大量空運郵件。空郵中心啓用至今已接近20年,其處理空運郵件的能力有空間進一步提升。有見及此,香港郵政現正與機管局及其他郵政當局商討,積極探討擴建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以提升其容量及運作效率,以配合空郵郵件未來的增長。



106. 為鞏固香港作為多元化的國際海運中心,由政府成立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正積極與業界攜手制定全方位策略,以推動和促進香港海運業和高增值海運服務(包括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務、船舶融資、船舶管理、船舶註冊等)的發展,及引進外地海運企業來港。此外,為加強香港與英國兩地在推廣高增值海運服務和海運人才培訓方面的聯繫和合作,運輸及房屋局與倫敦海事服務協會(Maritime London)於今年9月簽署合作備忘錄。政府亦積極推行便利船運業界的措施,包括提升香港船舶註冊處的服務,利用特區駐海外和內地的經貿辦為外地船東提供適時服務,以便他們在香港註冊的船隻可盡快啓航。



旅遊業

107. 多年來,旅遊業是香港的支柱行業。今年頭八個月,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9%。今屆政府定下明確的願景及目標,全力將香港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除了維持旅客數字的穩定增長之外,我們更着重吸引更多高增值的過夜旅客,讓旅遊業得以平穩、健康及持續發展。



108. 今年8月,特區政府與國家旅遊局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旅遊合作協議》,冀能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交流合作,包括共同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及大灣區內旅遊市場的宣傳推廣、發展互利共贏的「一程多站」旅遊產品、推動內地與香港郵輪旅遊發展、加強旅遊監管合作等。



109. 財政司司長於10月初剛召開了旅遊事務高層統籌會議,指示各政策局及部門加強相互合作與協調,以進一步推動各項與旅遊業相關的措施。



110. 本屆政府將循以下四大發展策略,全面有序制訂並落實相關措施及項目,推動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 為本港開拓多元化的客源市場,集中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包括在來年促進業界把握大灣區的旅遊機遇,並計劃舉辦「一帶一路」旅遊論壇,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旅遊業界參加,以協助本港業界開拓更多元化的客源市場;持續支持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在客源市場宣傳香港旅遊特色和形象,包括推廣「一程多站」。中、長期方面,我們會與國家旅遊局及旅遊業界商討繼續深化內地與香港的旅遊合作;
  • 培育及拓展具本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包括文化、古蹟、綠色及創意旅遊,從而豐富旅客體驗,例如在短、中期方面,我們會探討開發不同的綠色景點,並與當區攜手推動可持續的綠色旅遊發展,及如何完善這些景點的交通配套安排;我們亦會探討與創意媒體院校合作,透過運用多媒體和創意科技,讓旅客即使身處現代都市也可在具豐厚歷史文化的地點穿梭體驗其歷史時代的面貌和當時的社區文化,以豐富本港文化歷史的旅遊產品;鞏固和提升本港作為會議展覽旅遊目的地及地區郵輪樞紐的地位,並致力吸引不同種類和嶄新的盛事在本港舉行;
  • 推動智慧旅遊,包括在短、中期逐步在旅遊熱點加強Wi-Fi設施,並探討利用智能科技在合適景點及邊境管制站為旅客提供便利旅遊的服務,例如向到港旅客手機發出在港旅遊的基本實用資訊及往返不同景點的公共交通服務等,協助他們規劃行程及在港活動,以及鼓勵業界善用創新科技以增強競爭力;及
  • 提升本港旅遊業的服務質素,並爭取立法會盡快通過《旅遊業條例草案》,以保障旅客權益,並推動業界採用良好營商手法,維持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的形象。

建造及相關專業

111. 對香港建築業界而言,「一帶一路」帶來了願景;而「粵港澳大灣區」則帶來具體的機遇,及較易取得實質的成果。



112. 內地與香港於今年6月28日簽署《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明確支持香港參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乘着新的機遇,政府會繼續協助建築及相關專業在內地發展,並根據今年6月簽訂的協議,深化香港與前海、橫琴,以及南沙的合作。此外,我們亦會繼續與內地就專業人員資格的互認進行磋商,理順「專業」及「執業」的工作,並把前海已實行的「香港管理模式」推展到其他自由貿易片區。



113. 建造業近年面對成本高昂及人手短缺的挑戰。因此,政府正積極推動科技應用及創新的建造方法,以提升生產力和成本效益。例如政府正協助業界建立具規模和高度自動化的鋼筋預製工場,生產預製鋼筋組件以供工程項目使用。政府亦會在2018年起在政府主要基本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造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並鼓勵私人工程項目跟隨。此外,建造業議會新設立的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會在今年年底前投入服務,提供本地及海外的嶄新技術資訊,並協助中小企引入使用。



法律服務

114. 律政司會採取不同措施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包括聯同業界在內地和海外推廣香港的相關服務,並加強推動香港與內地及海外相關界別的進一步合作,為內地「走出去」的企業及到內地投資的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115. 其中一項重點加強工作,是積極推動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鼓勵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業界提升合作水平,包括探討設立大灣區法律合作平台,以便三地業界互相通報和交流資訊、培訓和建立人才庫。



116. 為吸引更多國際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機構在香港設立分支或辦事處,政府正推展「法律樞紐」的計劃,現正翻新舊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及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計劃可於約2019年年初開始提供辦公室空間予國際及本地法律相關機構使用。



廣播

117. 近年來“Over-the-top”電視服務與互聯網及移動平台上各式各樣的在線訊息娛樂發展蓬勃,徹底改變了香港廣播業的經營環境。公眾能透過更多新興管道取得教育、娛樂及資訊之餘,網上媒體平台的普及化,亦同時突顯了現時對傳統媒體及透過互聯網平台傳播內容的規管制度存在的顯著差異。



118. 誠然,傳統媒體影響力大,能直接入屋,所有家庭成員不論老幼也輕易接觸得到。有意見因而認為免費電視服務應繼續接受嚴格規管,以上的傳統看法不難理解。但與此同時,客觀事實是科技的進步已大大改變了大家收看傳播內容的習慣,加上規管制度的不平衡,互聯網平台帶來的劇烈競爭已令傳統媒體經營出現重大困難。



119. 為平衡廣播市場的競爭環境,並締造創新和投資的空間,讓本港的免費電視服務能持續發展,政府現正檢討有關廣播方面的法例,目的是放寬過時的法定要求及理順規管制度。我們會細心聆聽和審視社會各界的反應,然後作出決定。但我們承諾在檢討過程中會致力吸納公眾的意見並和業界保持緊密交流。就此,我們期望在2018年年初就放寬規管的建議進行公眾諮詢。



漁農業

120. 政府將貫徹落實「新農業政策」下的措施,包括籌備農業園的工程;開展農業優先區的顧問研究,以協助制定政策和措施促使荒置農地恢復農業用途及遏止破壞農地或將農地改作不相配的用途;以及便利在工業大廈╱工業地帶進行水耕及其他農業科技生產。在各項措施互相配合下,本地農業將得以長遠持續發展。我們也會擴大現有魚類養殖區,改善養殖環境及促進海魚養殖業的發展。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