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596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22000974-260310

中共十九大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大陸軍方高級將領仍然出現頻繁調整,引發坊間諸多討論。不過,焦點如果僅及於人事變動,可能遠遠不夠,其背後可預見的軍改未來走向,更值得思量。

2015年大陸啟動了一場脫胎換骨的國防和軍事改革,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徹底變革,取消了運行多年的總部制,改「四總部」為15個職能部門,改7軍區為5大戰區。改革至今,15個部門至少有三分之二出現主官調整,十八大後8名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已有7名先後出現職務調整。

十九大後,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將確定新一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名單,待軍方領導組成塵埃落定,軍改將很快進入縱深階段,探索更為細化有效的強軍措施。如何縱深,三方面走向應特別注意:

其一,軍隊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大陸7月播出的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用了兩集講述軍改,首次披露了原七大軍區7支勁旅在內蒙古朱日和與專業藍軍實兵對抗中慘敗的細節,當時解放軍的作戰能力著實令中共擔憂,「能打勝仗」成了此後官方高頻詞。

今年「八一」,習近平親臨內蒙古朱日和對解放軍進行沙場檢閱,重點檢驗其作戰能力。軍改以來,大陸軍隊「抓戰鬥力建設」的實戰演練增多,據披露,今年4月空軍某基地剛剛組建,尚未完全理順體制機制,就已邊改裝邊打實彈演練;火箭軍某旅參加完朱日和閱兵後直奔西北戈壁駐訓等等,實戰已成解放軍「家常便飯」。

在剛剛結束的「跨越-2017朱日和」演習中,紅藍軍各有勝負,藍軍也直言「這次的紅軍不好打」,可見重視之後成效明顯,十九大後,將用更大力度提升隊軍作戰能力。

其二,軍民融合體系將全面鋪開。軍民融合已上升為大陸國家戰略,而當前,大陸軍民融合程度尚淺,自主創新能力也偏弱,軍民融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吸納社會各界專業人才參與軍事技術革新,在國防工業中引入更多市場競爭,製造尖端軍事裝備。

18日剛剛升任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的李尚福便是技術型代表,這是一位曾經多次指揮火箭發射任務的航太專家。李尚福以新身份亮相的活動,正是大陸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活動,國防科工局已透露未來將出臺設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啟動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等一攬子舉措。

其實,軍民融合體系不局限於軍事技術突破,而是將在習近平「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指導下從各個層面鋪開。例如,設立各級軍民融合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打破軍民二元體制;將軍隊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駐地軍隊參與當地環境綜合治理,加深軍民情感;以開放姿態促技術、資金、人才、資源等要素在軍地間自由流動;國防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等等。軍民融合將打破舊軍民關係,形成軍民利益和情感共同體,不僅為提升軍事水準,也為贏得民眾認同感。

其三,反腐高壓軍隊先行。2013年12月以來,中共中央軍委巡視組共開展13個批次巡視,覆蓋原四總部和各大軍區、軍兵種、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武警部隊黨委班子及其成員,軍隊反腐風暴之下已有郭伯雄、徐才厚2名軍委原副主席先後落馬,一批軍級以上領導幹部被立案審查,一大群「蒼蠅」被從嚴查處。十九大後,中共將持續高壓反腐態勢,不僅不會放鬆,還將進一步通過體制完善達到「標本兼治」。軍隊地位特殊,將是高壓中的高壓。

習近平曾比喻,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大陸軍改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十九大後將加足馬力推進。

其實,大陸如此奮力進行軍改,歸根結底是為了使其軍事力量與大國地位實力相匹配,目的圖強而非攻擊。大陸正處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新階段,應冷靜觀察十九大後其軍改走向,將大陸放在世界版圖中進行分析,方能形成更為準確的認識。

富強是習近平中國夢的核心,大陸經濟上的「富」,包括台灣在內已是全球有感,而軍力上的「強」,台灣應該是感受尤深,十九大後大陸如何進一步強軍,是值得關心兩岸未來的人們關注的。

(旺報)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