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65
  • 回覆: 2
  • 追帖: 1
2017-05-23 07:55:29 來源: 參考消息網(北京)




(原標題:作惡百年? 美聯社盤點沿用至今11種一戰創新武器裝備)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 美聯社4月6日發表題為《一個世紀後,一戰創新沿用至今》的報導稱,6日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 在這場衝突期間研製出來或者得到廣泛應用的一些創新沿用至今。


美國是在這場戰爭爆發近3年後才參戰的,它與英國、法國和俄國一道對陣德國和奧匈帝國。 當戰爭于1918年11月11日宣告結束時,超過470萬美國人服役,大約11.5萬人陣亡。



世界上首場機械化戰爭引入了很多新式的武器和裝備,其中絕大多數是用來奪人性命的,但也有一部分旨在拯救生命。 下面我們看看一些對當年的軍人來說頗為新穎、但被如今的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東西:



機槍


手動、大容量、快速射擊的武器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就已為人們所用。 但是,在一戰期間,交戰雙方使用的是美國發明家海勒姆·馬克沁在19世紀80年代推出的一種可擕式機槍和及其後期版本。 它迫使對戰雙方挖掘數百英里長的戰壕。 雙方戰壕之間存在致命「無人區」,士兵一旦身陷其中便會遭遇火力射擊。


大多數美軍對這種戰爭方式感到陌生,因為他們受到的訓練是機動戰爭戰術,總是想方設法向前推進。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如何才能走出戰壕? ’」西點軍校軍事學院歷史系導師凱爾·哈津格少校說,「到了1917年,美國人必須要弄清楚這一點。 ”


坦克

在西線突破戰壕的一個方式就是,利用新研製的命名為坦克的履帶式裝甲車輛。 1916年夏,英國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將大批坦克派到戰場上。 其他國家的軍隊很快就開發出自己的版本。 1918年9月,32歲的陸軍中尉喬治·巴頓首次領導一支美軍坦克部隊參戰。 25年後,在二戰期間,他作為美國裝甲部隊司令而聲名大噪。



化學武器


德國首次於1915年4月在比利時伊普爾使用了化學武器氯氣,當時針對的是法國軍隊。 到了1917年,交戰雙方都使用了包括芥子氣在內的化學武器。 有人估計,約有90萬人死于毒氣襲擊,另有100萬人受傷。 防毒面具隨後問世。 但是使用毒氣可能導致友軍傷亡,因為大風有可能把毒氣吹回到襲擊者自己的陣營。

一戰期間使用化學武器引發憤怒,導致1925年《日內瓦公約》的出臺。 公約禁止國際武裝衝突中使用化學或者生化武器。


空戰


在萊特兄弟的首架飛機上天10餘年之後,一戰時期軍人也飛到空中刺探對方——然後是擊落對方。 在戰爭初期,飛機上裝有觀景窗來拍攝偵察照片。 飛行員們開始帶上手槍和長槍來擊落敵方飛機。 不久,空戰中開始使用機載機槍,富有傳奇色彩的王牌飛行員紛紛閃耀登場,如德國的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美國的埃迪·裡肯巴克以及加拿大的比利·畢曉普等等。


潛艇


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人們就嘗試使用半潛船來襲擊敵方船隻。 直到一戰時,人們才開始在海軍行動中大量使用潛艇。 德國是首個充分利用潛艇技術的國家,它在大西洋襲擊盟軍船隻。 1915年5月,德軍潛艇在愛爾蘭沿海擊沉了英國遠洋客輪「盧西塔尼亞」號,造成1200人死亡,其中包括128名美國人。 此次襲擊令美國怒不可遏,從而促使德國把大部分潛艇用於襲擊別處。 不過,德國在1917年初恢復了潛艇襲擊,擊沉了若干美國船隻,這也是美國參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鐵絲網


鐵絲網是在美國南北戰爭後發明的,當時中西部農場主用帶有尖刺的鐵絲網來防止家畜走失。 後來,它們被用來阻止敵方士兵進入己方陣地。 一戰期間,戰壕前會設有鐵絲網,或者是為了引敵方地面攻擊者進入機槍和炮火火力覆蓋的區域。 在西線,倒刺鐵絲圍欄無處不在,被它們纏住的士兵輕而易舉就成為小規模火力的目標。



便攜X光機


放射先驅居里夫人率先提出這樣一個理念:把X光機裝在車輛上,開到巴黎郊外前線治療受傷的法國軍人。 她改裝的車隊充當移動X光機部隊,拯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如今的軍事醫療支援部隊可以把高技術X光機帶到最前線,檢查受傷軍人,然後把傷患送到更大的野戰醫院。


風雨衣和腕錶

它們不是時尚裝飾品。


風雨衣取代了較早時候的羊毛大衣,後者一旦弄濕了就會變得很重。 戰壕裡的英國軍官求助於著名的英國服裝公司,如巴寶利和雅格獅丹等。 它們製作的卡其色防雨外套有著可以裝得下地圖的大口袋,腰帶上配上D形金屬環,用來綁裝備。


到一戰時,腕錶已經存在幾十年了,基本上是作為女性佩戴的珠寶,但是它們後來成為標準的軍人和飛行員裝備,他們在炮火支援下發動地面進攻或者執行飛行作戰任務時,可不想在口袋裡四處摸表。


穿軍裝的女性

一戰是美國歷史上女性首次正式加入美軍部隊,當時超過3萬女兵穿上軍裝,基本上是作為護士或者接線員。 還有數千名女性加入了各種美國國內的私人組織,為戰爭付出自己的努力,她們也穿軍裝。


愛國宣傳


美國插圖畫家和作家詹姆斯·蒙哥馬利·弗拉格創作了那幅著名的徵兵海報。 畫面上,山姆大叔用手指指著前方,配圖上的文字寫著:「我要你加入美國軍隊! 」在1917至1918年,這個徵兵海報大約印刷了400萬份。 它如此廣受歡迎,以至於二戰期間又被拿出來使用,當時也是印刷了數百萬份。


同樣風靡一時的是喬治· M·科漢創作的戰時歌曲《在那裡》,它驕傲地把話帶到歐洲:「美國人要來了! 」到了這場戰爭結束時,這首曲子的唱片賣了200多萬張。


資料圖:一戰時期,德軍的化學武器。


(編譯/洪漫)

HTTP://war.163.com/17/0523/07/CL3TOVS0000181KT.html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