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801
  • 回覆: 1
  • 3月14日的特首選舉新聞中,大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晚上的電視辯論,其實同日《香港01》一篇以「北京眼中的林鄭、曾俊華 從兩會尋中央思路」為題的文章同樣值得關注。這篇文章詳細分析北京選擇林鄭而不選擇曾俊華的原因,以此為整場選舉的形勢作根本的解說。
  • 文章特別提到「中央政府非常了解香港問題的複雜性」,可惜我看罷全文後的結論卻剛剛相反,認為如果文章所述屬實,則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實際情況可謂毫無掌握,更正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首選戰.01拆局】北京眼中的林鄭、曾俊華 從兩會尋中央思路

「中央思路」一文的最主要重點,是指北京認為香港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突破其根本困局,而曾俊華被認為是毫無領導力,「hea做」並非浪得虛名,「不能積極解決香港撕裂或各種經濟和民生問題」。相對來說,據稱北京認為林鄭的施政能力較強,所以被認定是不二之選。
坦白說,這種解釋,如果不是強說砌詞的話,就顯示了北京對港事理解有根本上的盲點。
香港現存的問題是結構性的,這點不容置疑。相對於怪責「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反對派吵吵鬧鬧」或是「外部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承認香港本身有結構性問題,應該是一個進步。然而這個結構性問題到底是什麼,從文章所見北京明顯是斷錯症的。
文章一方面指香港要「重新檢視社會和經濟制度中的結構性問題」,同時卻又認為香港人「愚蠢地把一切都歸咎為政制原因」。換言之,在北京眼中,是有可能不動香港的政制,也可以為社會和經濟制度帶來根本改變。從北京過去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來說,他們相信這點也不無道理,畢竟這些年來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幾何級數增長,而政治制度不單沒有動搖,更反過來增強了中共的認受性。
但今天的香港不是四十年前的中國大陸,沒可能也不需要通過高速經濟增長來提高管治認受。今天香港經濟的年增長率是百分之二,失業率是百分之三,在一個已發展經濟體系來說一點也不差,最起碼比二零零三年時的情況好很多,為何今天港人的怨氣比當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今天的香港並不患寡,而患不均。
香港的堅尼系數已達0.537,這可是非洲國家的貧富懸殊水平。這個不平等反映在眾多問題當中,如房屋和教育,人人疲於奔命互相競爭,就是怕在越來越大的社會差距中被拋到落後的一群去。為什麼香港搞不起高科技?依仗權貴可保平安,創業致富的例子寥寥無幾,誰會冒這樣的風險?不平等才是香港結構性問題的根源。誠然,這問題不是一任特首可以輕易解決的,而我也相信大多香港人對此其實十分理解,並不期望換個特首各種問題就會自動消失。但當不平等成為了社會的最重要議題時,就算特首如何盡心盡力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只要有任何一個事端讓市民感到政府向既得利益傾斜,則再多的努力都會化為烏有,民心背離仍然會無法挽回。

事實上,當年梁振英上台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相信他會帶來突破。結果他真的打破了很多香港既有的傳統和規範,但民怨卻同時與日俱增。且看他承諾過的各項劍指核心社會矛盾的政策,包括標準工時、強積金對沖,以及退休保障,全數都在既得利益面前未開行已觸礁。再看橫洲事件,本來也是利及民生的大好事,卻被少數和梁振英關係密切的利益所脅持,最後釀成大醜聞。五年已過,梁振英管治下的香港不見得比五年前公平,政府認受低落實不能委過於人。
換林鄭做會否就能好一點?不見得。林鄭自己就有在被既得利益所打倒的案例,略為關心香港時事的市民都會記得她數年前擔任發展局局長,曾經信誓旦旦要打擊新界村屋的僭建問題,引發鄉紳火燒其假人抗議。時至今日,當年說要拆掉的僭建仍在,所謂的嚴厲執法取締變成不了了之。在市民眼中,又再一次證明政府只會向既得利益傾斜,打不了大老虎。
我不是說林鄭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問題,而是任何研究香港問題的學者理應明瞭,那些「社會和經濟制度中的結構性問題」,是寄生在香港的畸型政制當中的。為什麼新界鄉紳動不得?他們可都是特首選委呢。且看今屆特首選舉,林鄭還要走去跟當年前她辱罵不止的新界鄉紳拜票,場面一片祥和。市民不是傻瓜,誰會相信她當選後會重新執行當年推動的嚴厲執法取締?還說要收回新界棕地廣建房屋?別天真了吧!
如果北京真的以為林鄭更有能力解決香港的結構性問題,為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開創新的局面,那實在是離譜得如天方夜譚的錯估形勢。要不是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脫離現實,就是連續多年刻意謊報民情。
林鄭月娥與在場鄉紳握手。(鍾偉德攝)
我們再來討論「中央思路」一文的第二個論點:中央政府對曾俊華缺乏完全信任,擔心拒絕執行中央政府的決策。這種想法最起碼有三個漏洞。
第一,忠誠先行的人事安排,說白了就是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才,也就是另一種的不平等,正正加劇了上述香港當前的結構性問題。
再者,面對環球局勢風高浪急,香港本應有積極的調節作用,然而忠誠先行的邏輯卻假定了香港應被動地請示北京意旨,無疑等於北京在緊急關頭自己廢掉香港的功能。
第三,林鄭比曾俊華更值得中央政府完全信任其實是個假象,世上何曾會有真正可以完全信任之人?即使忠誠得如梁振英,過去五年為北京帶來的黑鑊還少嗎?
現實一點去想,只有沒有權力的人才會是完全忠誠的。北京要求特首完全忠誠,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其權力完全架空。回顧過去數年中聯辦如何積極介入香港的各級選舉,凡是建制派的從政者都要欠下中聯辦的人情,正正就是此一套路。
但反過來說,中聯辦本身又對北京忠誠嗎?也不見得。五年以來,各式各樣的維穩開支有增無減,屋邨街坊收錢做粉絲已經成為一種行業,當中的中間人不知道拿走了多少「聯絡費」。然而五年以來,香港的管治是暢順了還是敗壞了?別的不說,佔領運動的爆發中聯辦本身就難辭其咎,相信建制中人也相當不滿吧。來到這次林鄭的競選工程,更是赤裸裸的如果沒有中聯辦就一定選不上,甚至連提名也成問題。在這種關頭,如果還要讓林鄭這個扶不起的阿斗當選,北京是在自製忠誠問題多於解決忠誠問題。
張曉明指中聯辦為特首候選人拉票之說屬謠言。(資料圖片)

來到「中央思路」一文的第三點:北京認為民意變化無情,曾俊華在民意上的優勢可輕易於選後化為烏有,不應視為優勢。這點本身沒錯,畢竟過去每一屆特首的民望都是只會跌不會升。但這個說法漠視了另一個同樣和民望相關的問題:北京在香港的民望。如果北京硬要捧林鄭當選,則多數香港人會立即得出一個結論:「原來習大大也不是那麼英明的」。
先說明,我個人對曾俊華沒有多大好感,主要是因為不支持他的政綱。但我也得承認,曾俊華現時所得的市民支持極為廣泛。環顧民調中不同組別的數據,無論是年輕人、老年人、低學歷,還是高學歷,對曾俊華的支持度都是遠高於反對度的。這點在香港政壇可謂極不尋常的。一般來說,年輕人和高學歷者會支持民主派,反對建制派;老年人和低學歷者則相反。同一個人可以網羅所有組別的支持,在當前的撕裂社會當中絕無僅有,也難以想到在可見將來會再出現。如果北京要否決這樣的一個人當特首,將誘發一場政治上的完美風暴,我懷疑對一國兩制的衝擊會比過去任何一次的人大釋法或決定都要來得震撼。
【Pong:有關特首選舉民調的深入分析】
如果曾俊華當選後民望變得低落,香港人無別的可怪,只能怪自己當初有眼無珠。但現在強行把林鄭拉上去,已可保證她日後的民望一定低落,而北京也要一同陪葬。
回顧過去五年,激進盲動的本土運動一度氣勢如虹,只是在立會宣誓風波後才受挫折。這本來是導正本土的大好時機,但只要林鄭一當選,一大批中間溫和的市民看見曾俊華當了數十年的建制派也不被北京信任,將會對北京的對港方針徹底失望,對一國兩制完全理想幻滅。到時候,激進盲動的本土運動將會再次乘風而起,而社會中溫和的力量恐怕也會因為前無去路而不作干預,任由這激進盲動的力量發酵擴大。
港獨作為一個現實的政治立場,北京或者不害怕。但港獨作為一個可以被外部勢力挪用的圖騰,北京卻不可不防。香港從來沒有出現過高民望的候選人落選特首的案例,如果北京還是要一意孤行的話,就是為想借港獨大做文章的勢力送了一個大禮

說到底,「中央思路」一文所述的重點,如果真的代表北京今天的對港政策,恐怕顯示了過去數年北京的自我欺騙十分成功,完全無法掌握香港當前的民情和實際問題,並將會為未來的香港製造更多的管治難關,也為北京帶來更多的麻煩。在環球政局不穩的今天,這明顯不是明智之舉。
上屆梁振英當選之時,習近平尚未就任國家主席;來到今屆特首選舉,習近平如果要作出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之舉,未免是為其潛在的反對者提供彈藥。我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對波雲詭譎的北京政局一無所知,但眼見北京竟會作出如此違反常理的抉擇,不得不為香港和中國的前路擔憂。
相關文章【特首選舉.博評】回應01拆局:不要幻想林鄭能解決深層次矛盾【特首選舉.博評】「辭職論」林鄭澄清咗咩?【特首選舉.博評】「一國兩制」能否經得起流選或不任命之風浪?【特首選舉.博評】習近平為何不對特首人選表態?

https://www.hk01.com/特首選舉2017/78526/-特首選舉-博評-回應01拆局-硬捧林鄭-就是向港獨送大禮

講到咁嚴重



香港寫照:
上梁不正下樑思歪,學子痴瘋帶妖亂舞
霉果洗腦荼毒愚民,政棍為利賣港害民
對抗脅迫有恃無恐,癱瘓交通橫蠻霸道,
世風日下罷課可恥,強搜攔路令人髮指
虛偽民主自私作主,佔中變質民心盡失
妄顧民生天怒人怨,動亂失控無法無天,
社會分裂永無寧日,破壞經濟風光不再
【特首選舉.博評】回應01拆局:不要幻想林鄭能解決深層次矛盾

  • 七台聯播的電視辯論告一段落,網上討論熱烈。胡國興年紀老邁,精神不振;林鄭月娥牙尖嘴利,自命對政府瞭若指掌,事事大聲駁斥;曾俊華有備而戰,出擊不及林鄭多,唯以誠懇及幽默感搭救。
  • 《眾新聞》的網絡輿情結果顯示,曾俊華與林鄭的正評淨值相差24,886個,Now新聞台邀請一萬名巿民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評價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辯論期間的表現,八成人認為曾俊華表現最好。普遍市民認為曾俊華小勝一仗。

七台聯播的電視辯論告一段落,網上討論熱烈。(羅君豪攝)
然而,現時出爐的民調也好、統計也好,即使絕大多數指曾俊華的民望遙遙領先,而且與林鄭月娥的相距愈來愈大,不少人仍然堅決不相信這些實實在在的數字代表「真。民意」。我拜讀了《01拆局》最新的一篇評論《北京眼中的林鄭、曾俊華 從兩會尋中央思路》,裡頭狠狠批評曾俊華是個「庸官」、「大右派」,立場完全傾斜商界,得不到中央的信任,他得到的所謂民意都是過眼雲煙,甚至乎是「處心積累」為鋪排參選特首爭取回來的。
相反,林鄭月娥往績亮麗可靠,她在任期間不惜得罪大地產商,其「左膠」性格會真正的解決香港結構性問題,加上她得到中央信任,是香港特首的不二人選。對於這篇評論,就算放低我對曾俊華的好感,也絕不敢苟同。我深信《香港01》的社評極有份量,亦因如此,我必須嚴正地點出作者的盲點。
《01拆局》質疑,曾俊華取得的所謂高民意,「是受市民極度厭惡梁振英所致」,「但民意的變化可以是無情的,一旦梁振英「消失」」,民意對新任特首就不會再如此寬容。(《香港01》周報)
(一)林鄭與大地產商關係千絲萬縷,又如何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01拆局》認為,「中央屬意林鄭出任特首,主要是因為她曾經是政府官員中民望長期最高的一位」,又是位「左膠」,更「由於林鄭曾經輔助梁振英,在位發展局長期間,得罪了不少地產商,包括鄉事派,相對於對手又稍欠親和力,不善於掌握輿情,致民意落後。」
但事實勝於雄辯,林鄭「得罪」了地產商及鄉事派,卻得到地產商及鄉事派「不計前嫌」,鼎力支持。1194名選委中,最少有75人來自財團或地產發展商及其家族,當中林鄭取得當中最少60個提名,獲得九倉及會德豐、新世界、新鴻基、信和、恒基、恆隆、華置、嘉華幾近全數押注,長和系方面就算李嘉誠表明只投暗票,亦有李澤鉅及葉德銓提名林鄭,相反曾俊華只獲唯一地產界富二代胡文新提名支持。鄉事方面,林鄭接收了27名鄉議局選委的綑綁提名票,曾俊華一票未取。如果林鄭真的「得罪」過這幫人,那曾俊華應該是非常嚴重地得罪過他們了。
一個關照基層的「左膠」既不懂得用八達通,又不知在哪裡買廁紙,還得到香港八大地產商全力力捧,實在荒天下之大謬。
是的,香港的經濟矛盾固然不是公關戰能夠解決,卻也絕不可能用靠攏地產商來解決。中央希望香港特首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就是如何令香港產業多元化,增加社會流動性,減輕中產供樓的負擔,讓年輕人感覺到有置業的希望,解決貧富不均。這些問題,全都關係到置業、關係到地產商的利益,一旦到進行改革,要考慮到的就是如何限制地產商供應單位予香港本地人、大力推公營房屋拉低樓價等。就像電視辯論上胡官所問,林鄭「啲(地產商)債點還?」難道地產商會無條件祝福林鄭?又難道地產商會愚蠢到明知「左膠」林鄭會打擊他們的利益,都不問因由支持她?不動到地產商的利益,林鄭用那門子的方法「解決深層次矛盾」、「進行結構性改革」?
實際上,政圈就傳出過,林鄭當日一決定參選,立即秘密會見八大地產商。若果《01拆局》認為林鄭能平衡到地產商及香港市民的利益,那就是真的是「真心膠」。
文匯報引述李澤楷指,林鄭月娥當選後會為香港帶來更大穩定性。(文匯報電子版)
(二)矛盾,不只來自於經濟分配不均,政治問題終需政治解決
林鄭在電視論壇的結語中,清晰講到她的治港理念,就是「所謂政治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很多所謂政治問題實質就是經濟和民生問題」,所以她十分堅定地表示831決定不會改變,政改亦不必重啟。「政治問題可以用民生解決」,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危險的。
《01拆局》尾段講到,「中央政府非常了解香港問題的複雜性,更知道如果不進行結構性改革,香港的困局根本無法突破。林鄭是推動突破的不二之選,曾俊華的「無為而治」完全不符改革之意,這就更加強了中央將注押到林鄭身上的決心。」
如果《01拆局》認為,「香港問題」就是林鄭口中的「經濟和民生問題」,而不關乎「政治問題」,那就是連根本性的問題定義都弄錯了。像上文所講,我深深同意香港有「深層次問題」,但這個深層次問題是同時包括政治的結構性問題。是不是紓緩了民生問題,就能令香港的政治問題有轉機?以現屆政府為例,由2012年到現在,社會支出增加了近七成,但社會鬥爭撕裂有增無減,更因為政改落閘,出現回歸以來兩次史無前例地激烈的抗爭運動。
香港人由回歸以來,一直靜候雙普選,承諾由0708年落實一直延至今時今日。香港市民每一次的否決,都懷著下一個方案會更進步的期望,而期望一次比一次大,所以每一次的落空都引發更大的反抗。林太在電視論壇上講,「佔中三子一早提出要佔中,佔中與政改無關」,她不是睜開眼講大話,就是對香港問題有全盤錯誤的理解。在政治改革上,寸步不讓,不向中央嘗試爭取空間與彈性,以為派福利、給幾個年輕人上位就能解決問題,有這種思維,必然是撕裂2.0。
林太在電視論壇上講,「佔中三子一早提出要佔中,佔中與政改無關」,她不是睜開眼講大話,就是對香港問題有全盤錯誤的理解。(Getty Images)(三)即使民意不一定永遠在曾俊華的一邊,也永遠不會在林鄭的一邊
《01拆局》質疑,曾俊華取得的所謂高民意,「是受市民極度厭惡梁振英所致」,「但民意的變化可以是無情的,一旦梁振英「消失」」,民意對新任特首就不會再如此寬容。而且,林鄭的民望亦曾經高過。
一般而言,候選人當選後,高民望會維持一陣子,蜜月期一過,民望就一去不復反,只會愈跌愈低。以蔡英文為例,與她就任時的7成支持度相比,上任七個月後只剩下四成。林鄭現有三成支持度,反對率四成半,民望淨值在未上任已經達負數,連所謂蜜月期、緩衝期都沒有,情況比梁振英上任更惡劣。新一期《經濟學人》就指出,林鄭在民望低於曾俊華的情況下當選,只會引來更多的社會動盪,甚至會令更多人支持港獨。
《01拆局》又認為泛民之中不少曾經是林鄭的支持者,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曾經畢竟只是曾經」,不少泛民在見到林鄭月娥在態度上的巨大變化,變得高傲、目中無人,沾染了梁振英的陋習後,早已離她而去。而林鄭倉促成班,得不到舊部的公務員支持,只能全數接收梁振英遺下的團隊,更顯得她在官場上無半個交心之人。與曾俊華有「用錢都買唔到的團隊」相比,林鄭在電視機一百七十萬觀眾前要求向曾俊華挖角,更看得出她對自己團隊刻薄寡恩,一有問題,必像梁振英般眾叛親離。
林鄭現有三成支持度,反對率四成半,民望淨值在未上任已經達負數,連所謂蜜月期、緩衝期都沒有,情況比梁振英上任更惡劣。(資料圖片)
(四)林鄭背後,是梁振英極力撕裂香港的團隊
即使不計較林鄭的為人,不討論林鄭的性格是否「CY 2.0」,她背後的團隊,亦是「梁粉」,承繼著梁振英「以鬥爭為綱」的思維。其團隊中人固然有牆頭草、見風駛舵的投機份子;林鄭在論壇上說「港獨沒有空間」,誰不知其下層的助選團隊,曾經是梁振英作為「港獨之父」的影子分身,在雨傘運動期間,利用社交媒體令局勢火上加油,唯恐天下不亂,助「港獨」議題在香港不斷發酵、燃燒。
這次特首選舉,中央明明可以利用任命曾俊華這個機會一舉收復及團結開明建制派、中間派、淺黃泛民以及香港民心,卻非偏要執意任命林鄭,走一條令香港延續撕裂的路。今年正值回歸二十周年,未來可能訪港的習近平主席,想看見的是香港市民拍手夾道歡迎,或是一百萬人上街示威?
林鄭背後的團隊,亦是「梁粉」,承繼著梁振英「以鬥爭為綱」的思維,其團隊中人固然有牆頭草、見風駛舵的投機份子。(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選舉論壇.博評】林鄭真正心聲:市民和非建制的聲音毫不重要【特首選舉.博評】解讀林鄭「辭職論」【特首選舉.博評】為什麼民間投票先戴頭盔?【特首選舉.博評】選舉臨近,為何水靜鵝飛?
https://www.hk01.com/特首選舉2017/78 ... 01拆局-不要幻想林鄭能解決深層次矛盾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